2011春節‧上海徐家匯天主教堂 - 北京
By Michael
at 2011-02-20T22:49
at 2011-02-20T22:49
Table of Contents
http://ytforclass.blogspot.com/2011/02/1930-1970-2010.html
[文字版,無圖]
春節時分,到達上海,此一多外來人口的大都會。我幸運的未碰上
交通堵車,幾百人擠在地鐵月台等上車的場景。只有夜晚連續不絕
的鞭炮聲,還有商店中不斷播放的中國娃娃拜年音樂,提醒我這是
中國人的農曆春節。選在舊法租界地區內的連鎖旅館,走約三百米
到大世界地鐵站,透過上海四通八達的地鐵網加上步行、公交車,
在上海市內的重要景點即可到達。
事先在網路上查詢過徐家匯天主教堂的開放時間,獲知平日不開放
,只有星期六下午跟星期天下午各兩小時公共開放,但我碰不上這
兩個時間,便就決定在星期天彌撒時間進去教堂,一睹全貌。
春節時的冬日上海,雖無年初一月的雪景,卻正好碰上早晚溫差可
達十度,早晨薄霧,中午陽光,並不是一個很好拍照的天候。旅館
附近是上海音樂廳,這是1930年代前期由華人設計師范文照(1893
-1979) 所興建的大型歐式公共建築物。可惜春節時分無節目,不
然是想嘗試一下音響效果究竟如何?
回到地鐵站坐車,因為提早一站下車錯過最順的轉乘,只好用一號
線抵達徐家匯。徐家匯站是一個有十幾個出口的大站,一號跟九號
的出入口方向略有不同(九號線三號出口出去就是徐家匯大教堂)
,因此我選擇先上地面再找蒲西路到大教堂的方向。
在路上先看到藏書樓,春節不開放,只能拍外觀。問了警衛確認教
堂位置,順利到達大教堂前的公園,先見到上海教區的主教官邸,
再見到教堂的兩座哥德灰色尖頂、紅色磚牆、白色耶穌君王聖像。
教堂全名「聖衣納爵主教座堂」(聖衣納爵即羅耀拉),由W.M.
Dowdall設計,法國上海建築公司於1896年搭建施工棚,進行石柱
雕琢,1906年正式動工,耗時四年完工。它是鴉片戰爭後上海首座
施工教堂。這座教堂與上海最早的中式教堂甚為不同,是全西式的
比例跟設計,雖則內部有考慮中國的天候及取用中國材料,由於位
在租界地區,外觀就是百分百西方,形成跟北京四大教堂中西融合
(比如說西什庫的哥德外觀跟中式碑亭、內部紅綠相間中式樑柱)
不同的場景。教堂內有修女院、神父宿舍等相關社群。根據維基百
科記載:教堂座西朝東,總長83.3公尺,兩翼最寬處34公尺,堂脊
高26公尺,塔樓高56公尺。
大教堂在文革期間,曾被蒯大富為首的北京紅衛兵南下上海「破四
舊」當成首要目標遭到破壞,彩繪玻璃被砸爛破壞、管風琴被拆走
,尖頂遭到除去,被徵收為上海果菜公司的倉庫。神父修女遭到批
鬥,並侮辱聖像與十字架。直至1970年代末期才重歸教會使用,由
美國天主教會出資裝置新的彩繪玻璃。所以今天的彩繪玻璃只餘色
彩的變化,並未在其中繪製特別的聖像畫。而外頭的公園噴泉,原
本在文革時是公交車總站,近年將公交車遷走,改為公園,到給了
這塊地區一片不錯的造景空間。難怪偶像劇會以此為拍攝景點,間
接使它名噪一時。其實,更早以前史匹柏拍攝《太陽帝國》(男主
角是當時身為童星的Christian Bale),就曾以此入鏡。
我們可以先看一下教堂的平面圖,或許對它多一點瞭解。十字形結
構,還是教堂的基本軸線。平面為拉丁十字型。外牆採清水紅磚砌
築,四周尖拱窗有彩繪玻璃鑲嵌其中,牆基用青石,分間處砌有扶
壁。
步入教堂內部,教堂內部可坐二千五百人,內部層層交錯尖頂設計
已考慮傳聲效果。今日透過科技與內部攝影連線、螢幕播放,後座
參與者仍可清楚知道祭壇動態。教堂為了2010年上海世博,剛經過
整修完成,所以可說跟香港教堂一樣充滿「復舊如新」感。地磚拼
花有其特色,整體圖案色彩紅綠相配,但所形成的花紋倒不壞。主
堂二樓的玫瑰花窗窗框倒還有其可觀之處。
在春節的彌撒中,主禮神父訓誨要盡「基督生活本分」,做模範,
「愛國愛人」,祈禱詞中也不忘要「國家領導人秉持公義行事」,
並為領導人們祈禱,莫忘這裡是中國愛國教會的地盤啊。參與彌撒
者以中年人為多,但也有年輕上班族,可能是家族關係,信仰顯然
虔誠。這台彌撒今天很正式,限教內人士領聖餐,教外人士去領受
祝福,歷時九十分鐘結束。這教堂的唱詩班水準整齊,伴奏也會在
會後琢磨樂句怎樣處理更好,顯然是相當認真於此一義務工作。
我利用彌撒儀式結束後,十二點英語彌撒開始前的半小時空檔,在
教堂中繞了兩圈,瘋狂按下相機快門,以致照片總數大增。剛才說
過徐家匯有使用中國建材,那就是石柱—金山石製作。至於祭壇神
龕,是法國設計的,與前金天主堂華麗的西班牙神龕明顯不同。祭
壇旁有兩盞燈顯示該堂置有聖體,教友步至祭壇前自會屈膝打千以
示崇敬。教堂頂脊設計是外尖內拱,結構柱六十四大小立柱,再將
柱石鑿成十根立柱。設計師巧妙裝飾柱頭跟柱底,使之不顯笨重而
又有其裝飾意義。
徐家匯大教堂的好處是它十字架大堂的中軸線夠明亮,明亮自可予
人溫暖之感,不致有難以令人親近之感。它有耳堂的空間設計,另
有小祈禱室及亡者追思彌撒室。此處就有首任愛國教會上海教區主
教張家樹(1893-1988)的墓碑。旁邊設有多座告解亭,該處相對
稍暗,卻正是要令人放下心防,盡情跟上主祈求之意。十四幅苦路
像分佈在教堂內,二十座祈禱室(間雜告解亭),供信徒祈禱。教
堂還留有聖誕節馬槽裝飾,有點閃閃亮亮的節日氣息。
教堂主體外,往左側走的方向,可見聖母山。教友也會在此對聖母
祈禱。我從來不敢正面拍攝祈禱的人像,因為那是她與上主私密交
流的場合,外人不應也不宜打擾。如果說,要在方便的交通運輸之
中,看到一座比例完全正確的純西式哥德尖頂、簷獸(即屋頂排水
系統)設計教堂,到上海看徐家匯大教堂,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p.s 教堂附近是徐家匯觀象台,現屬上海氣象局管轄,不開放,只
有外側拍攝圖(可就有兩個女生進去,顯然不是普通人,咳。這裡
是中國啊)
觀象台再走一點路過去,有尊上海市政府立的徐光啟(1562-1633)
像。徐光啟活在晚明,進士出身,松江府人,祖父營商致富,父親
家道中落。1603年受洗,1604年終於考中進士,隨後協助利瑪竇翻
譯幾何原本。他也促成天主教士進入上海地區傳教。據稱一生為官
清廉,明史徐光啟傳中稱「蓋棺之日,囊無餘貲」。應該是個肯做
事的官員。兒子取了上海富豪女兒,這個聯姻真的不簡單。徐光啟
的後代多是虔誠教友,開支散葉,聚居處以「徐家匯」名之。其中
一位後人倪桂珍,嫁給海南人宋耀如,孩子之中的三個女兒嫁給中
國著名的三位人物:孔祥熙、孫文、蔣中正。徐墓在中日戰爭期間
荒廢成菜園,文革時期華表、墓碑遭破壞。文革後墓地闢為公園。
2003年修復竣工,回復1903年照片圖像所示。
從上述照片顯示,個人在宗教性建築內拍攝影像,完全不打閃光燈
,並未觸摸聖像聖物,做出任何不敬動作與姿態,並未打擾祈禱者
。請各位多多注意尊重不同信仰及相關儀節。感恩。
※ 編輯: YTJEN 來自: 115.82.117.53 (02/23 23:14)
[文字版,無圖]
春節時分,到達上海,此一多外來人口的大都會。我幸運的未碰上
交通堵車,幾百人擠在地鐵月台等上車的場景。只有夜晚連續不絕
的鞭炮聲,還有商店中不斷播放的中國娃娃拜年音樂,提醒我這是
中國人的農曆春節。選在舊法租界地區內的連鎖旅館,走約三百米
到大世界地鐵站,透過上海四通八達的地鐵網加上步行、公交車,
在上海市內的重要景點即可到達。
事先在網路上查詢過徐家匯天主教堂的開放時間,獲知平日不開放
,只有星期六下午跟星期天下午各兩小時公共開放,但我碰不上這
兩個時間,便就決定在星期天彌撒時間進去教堂,一睹全貌。
春節時的冬日上海,雖無年初一月的雪景,卻正好碰上早晚溫差可
達十度,早晨薄霧,中午陽光,並不是一個很好拍照的天候。旅館
附近是上海音樂廳,這是1930年代前期由華人設計師范文照(1893
-1979) 所興建的大型歐式公共建築物。可惜春節時分無節目,不
然是想嘗試一下音響效果究竟如何?
回到地鐵站坐車,因為提早一站下車錯過最順的轉乘,只好用一號
線抵達徐家匯。徐家匯站是一個有十幾個出口的大站,一號跟九號
的出入口方向略有不同(九號線三號出口出去就是徐家匯大教堂)
,因此我選擇先上地面再找蒲西路到大教堂的方向。
在路上先看到藏書樓,春節不開放,只能拍外觀。問了警衛確認教
堂位置,順利到達大教堂前的公園,先見到上海教區的主教官邸,
再見到教堂的兩座哥德灰色尖頂、紅色磚牆、白色耶穌君王聖像。
教堂全名「聖衣納爵主教座堂」(聖衣納爵即羅耀拉),由W.M.
Dowdall設計,法國上海建築公司於1896年搭建施工棚,進行石柱
雕琢,1906年正式動工,耗時四年完工。它是鴉片戰爭後上海首座
施工教堂。這座教堂與上海最早的中式教堂甚為不同,是全西式的
比例跟設計,雖則內部有考慮中國的天候及取用中國材料,由於位
在租界地區,外觀就是百分百西方,形成跟北京四大教堂中西融合
(比如說西什庫的哥德外觀跟中式碑亭、內部紅綠相間中式樑柱)
不同的場景。教堂內有修女院、神父宿舍等相關社群。根據維基百
科記載:教堂座西朝東,總長83.3公尺,兩翼最寬處34公尺,堂脊
高26公尺,塔樓高56公尺。
大教堂在文革期間,曾被蒯大富為首的北京紅衛兵南下上海「破四
舊」當成首要目標遭到破壞,彩繪玻璃被砸爛破壞、管風琴被拆走
,尖頂遭到除去,被徵收為上海果菜公司的倉庫。神父修女遭到批
鬥,並侮辱聖像與十字架。直至1970年代末期才重歸教會使用,由
美國天主教會出資裝置新的彩繪玻璃。所以今天的彩繪玻璃只餘色
彩的變化,並未在其中繪製特別的聖像畫。而外頭的公園噴泉,原
本在文革時是公交車總站,近年將公交車遷走,改為公園,到給了
這塊地區一片不錯的造景空間。難怪偶像劇會以此為拍攝景點,間
接使它名噪一時。其實,更早以前史匹柏拍攝《太陽帝國》(男主
角是當時身為童星的Christian Bale),就曾以此入鏡。
我們可以先看一下教堂的平面圖,或許對它多一點瞭解。十字形結
構,還是教堂的基本軸線。平面為拉丁十字型。外牆採清水紅磚砌
築,四周尖拱窗有彩繪玻璃鑲嵌其中,牆基用青石,分間處砌有扶
壁。
步入教堂內部,教堂內部可坐二千五百人,內部層層交錯尖頂設計
已考慮傳聲效果。今日透過科技與內部攝影連線、螢幕播放,後座
參與者仍可清楚知道祭壇動態。教堂為了2010年上海世博,剛經過
整修完成,所以可說跟香港教堂一樣充滿「復舊如新」感。地磚拼
花有其特色,整體圖案色彩紅綠相配,但所形成的花紋倒不壞。主
堂二樓的玫瑰花窗窗框倒還有其可觀之處。
在春節的彌撒中,主禮神父訓誨要盡「基督生活本分」,做模範,
「愛國愛人」,祈禱詞中也不忘要「國家領導人秉持公義行事」,
並為領導人們祈禱,莫忘這裡是中國愛國教會的地盤啊。參與彌撒
者以中年人為多,但也有年輕上班族,可能是家族關係,信仰顯然
虔誠。這台彌撒今天很正式,限教內人士領聖餐,教外人士去領受
祝福,歷時九十分鐘結束。這教堂的唱詩班水準整齊,伴奏也會在
會後琢磨樂句怎樣處理更好,顯然是相當認真於此一義務工作。
我利用彌撒儀式結束後,十二點英語彌撒開始前的半小時空檔,在
教堂中繞了兩圈,瘋狂按下相機快門,以致照片總數大增。剛才說
過徐家匯有使用中國建材,那就是石柱—金山石製作。至於祭壇神
龕,是法國設計的,與前金天主堂華麗的西班牙神龕明顯不同。祭
壇旁有兩盞燈顯示該堂置有聖體,教友步至祭壇前自會屈膝打千以
示崇敬。教堂頂脊設計是外尖內拱,結構柱六十四大小立柱,再將
柱石鑿成十根立柱。設計師巧妙裝飾柱頭跟柱底,使之不顯笨重而
又有其裝飾意義。
徐家匯大教堂的好處是它十字架大堂的中軸線夠明亮,明亮自可予
人溫暖之感,不致有難以令人親近之感。它有耳堂的空間設計,另
有小祈禱室及亡者追思彌撒室。此處就有首任愛國教會上海教區主
教張家樹(1893-1988)的墓碑。旁邊設有多座告解亭,該處相對
稍暗,卻正是要令人放下心防,盡情跟上主祈求之意。十四幅苦路
像分佈在教堂內,二十座祈禱室(間雜告解亭),供信徒祈禱。教
堂還留有聖誕節馬槽裝飾,有點閃閃亮亮的節日氣息。
教堂主體外,往左側走的方向,可見聖母山。教友也會在此對聖母
祈禱。我從來不敢正面拍攝祈禱的人像,因為那是她與上主私密交
流的場合,外人不應也不宜打擾。如果說,要在方便的交通運輸之
中,看到一座比例完全正確的純西式哥德尖頂、簷獸(即屋頂排水
系統)設計教堂,到上海看徐家匯大教堂,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p.s 教堂附近是徐家匯觀象台,現屬上海氣象局管轄,不開放,只
有外側拍攝圖(可就有兩個女生進去,顯然不是普通人,咳。這裡
是中國啊)
觀象台再走一點路過去,有尊上海市政府立的徐光啟(1562-1633)
像。徐光啟活在晚明,進士出身,松江府人,祖父營商致富,父親
家道中落。1603年受洗,1604年終於考中進士,隨後協助利瑪竇翻
譯幾何原本。他也促成天主教士進入上海地區傳教。據稱一生為官
清廉,明史徐光啟傳中稱「蓋棺之日,囊無餘貲」。應該是個肯做
事的官員。兒子取了上海富豪女兒,這個聯姻真的不簡單。徐光啟
的後代多是虔誠教友,開支散葉,聚居處以「徐家匯」名之。其中
一位後人倪桂珍,嫁給海南人宋耀如,孩子之中的三個女兒嫁給中
國著名的三位人物:孔祥熙、孫文、蔣中正。徐墓在中日戰爭期間
荒廢成菜園,文革時期華表、墓碑遭破壞。文革後墓地闢為公園。
2003年修復竣工,回復1903年照片圖像所示。
從上述照片顯示,個人在宗教性建築內拍攝影像,完全不打閃光燈
,並未觸摸聖像聖物,做出任何不敬動作與姿態,並未打擾祈禱者
。請各位多多注意尊重不同信仰及相關儀節。感恩。
※ 編輯: YTJEN 來自: 115.82.117.53 (02/23 23:14)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請問有人住過曼哈頓商務酒店(上海)嗎?
By Suhail Hany
at 2011-02-19T13:08
at 2011-02-19T13:08
北京二月滑雪長城游
By Eden
at 2011-02-19T10:20
at 2011-02-19T10:20
請問上海最近的天氣和氣溫?
By Margaret
at 2011-02-19T02:32
at 2011-02-19T02:32
上海哪邊有在賣服裝材料或飾品批發的地方?
By Damian
at 2011-02-18T13:05
at 2011-02-18T13:05
請問上海有什麼平價餐廳呢 ?
By Damian
at 2011-02-17T22:38
at 2011-02-17T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