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夏愛爾蘭之旅 尋根愛爾蘭 - 英國
By Delia
at 2020-05-03T10:25
at 2020-05-03T10:25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Ind-travel 看板 #1UhYhiwY ]
作者: STAR12 (日劇旅行王) 看板: Ind-travel
標題: [遊記]2017夏愛爾蘭之旅 尋根愛爾蘭
時間: Sun May 3 10:22:34 2020
圖文版網誌請點選以下連接
https://worldtravelking.blogspot.com/2020/05/2017.html
提到愛爾蘭, 許多人聯想到的就是三瓣葉的酢漿草, 聖派翠克節的遊行, 綠油油一片的愛爾蘭啤酒, 或是美國波士頓的塞爾提克籃球隊, 愛爾蘭的歷史, 其實就是從這個籃球隊的名字, “塞爾提克”開始
西元前三世紀, 在西歐的一群原始居民, 遷居到愛爾蘭島上, 成為這裡最古老住民的開始, 這群人的名字, 就是塞爾提克(Celtic), 這也就是Celtic與愛爾蘭連接的開始
塞爾提克人建立了許多古老的石造工具與建築, 今天這些遺蹟, 被完整的在位於都柏林的國家歷史博物館保存
(一些Celtics時代出土的文物)
西元五世紀, 塞爾提克人在愛爾蘭形成了互不隸屬的部落, 當時歐洲文化的中心在義大利半島的羅馬, 在巴爾幹半島的希臘, 今天英國所屬的不列顛島, 已是羅馬帝國的邊陲, 愛爾蘭甚至不是羅馬帝國的一部份, 被當時的羅馬人, 認為是蠻荒地帶
這時的羅馬帝國, 已經接受天主教為國教, 在英格蘭的不列巔島上, 有許多的修道院與教堂, 愛爾蘭的主保聖人: 聖派翠克, 就是誕生在這樣的一個時代的英格蘭, 因為父親在教會工作, 他接受了完整的天主教教義的教導, 然而在他十六歲的時候, 他被海盜擄去愛爾蘭, 在愛爾蘭, 他成為一個奴隸, 在這坎坷的日子下, 他每天勤於禱告, 期待有一天能回到英格蘭與家人團聚, 六年之後, 他趁機逃跑, 回到了英格蘭,
他之後聽到了天主的聲音, 呼喚他到愛爾蘭傳教, 於是, 他離開了家人, 再次來到愛爾蘭島, 他走遍了這個島嶼, 不僅將耶穌基督的好消息傳給當地人, 也間接將文明帶入這個當時被認為是蠻荒地帶的島嶼, 因此, 愛爾蘭人(以及英國人), 視聖派翠克為他們國家的主保聖人
愛爾蘭古老的三一大學圖書館, 就藏有一本當時基督信仰傳入的聖經, 稱為凱爾書(The Book of Kell), 這本書上使用了拉丁文寫成的四部福音, 以具體的圖像或是巨大的書法文字, 來表達福音的內容
(Trinity College的The Book of Kell)
關於派翠克的傳說很多, 據說派翠克曾利用三瓣葉形成一株酢漿草, 來解釋天主教信仰中: 聖父, 聖子, 聖神三者分立, 卻同為一體的道理(Trinity). 因此, 今梯的酢漿草, 也代表著愛爾蘭的精神, 甚至酢漿草的綠色, 也是愛爾蘭人代表的顏色
(酢漿草)
在愛爾蘭, 或是許多擁有愛爾蘭大量移民的城市裡, 有著紀念聖派翠克的教堂: 聖派翠克教堂
(都伯林的聖派翠克教堂)
(紐約的聖派翠克教堂)
而在每年的三月十七日, 聖派翠克逝世的日子, 愛爾蘭與其他國際性的大城市( e.g. 紐約, 波士頓), 也會舉行盛大的遊行
(波士頓的聖派翠克遊行)
五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 許多當時被認為的蠻族, 開始向各地移居, 維京人善於劫略與海上貿易, 靠海的愛爾蘭, 自然很快就成為他們的目標, 維京人曾經在西元八世紀, 來到愛爾蘭, 在都伯林的國家歷史博物館裡, 仍可以見到許多他們留下的遺跡
西元十二世紀, 愛爾蘭的部落已經統合形成一個統一的王國, 王國的國王邀請英格蘭人移居愛爾蘭, 許多的英格蘭人在這裡定居, 英格蘭與愛爾蘭文化的融合, 加速了兩國的併合, 到了英國國王亨利二世統治的時期, 他已經名義上成為愛爾蘭的國王, 當然, 英國的建築風格, 也傳入了愛爾蘭, 這時的建築風格, 大多是據有許多高塔的哥德式建築, 今天的聖派翠克教堂(St. Patrick Cathedral), 或是基督教會教堂(Christ Church Cathedral), 都原始興建於那個時代, 所以都擁有哥德式建築風格, 在愛爾蘭, 這種建築及文化的影響, 又稱為”Anglo-Norman
(這就是原始居住在英格蘭島上的民族的名稱)”
(聖派翠克教堂(St. Patrick Cathedral),
或是基督教會教堂(Christ Church Cathedral))
--
作者: STAR12 (日劇旅行王) 看板: Ind-travel
標題: [遊記]2017夏愛爾蘭之旅 尋根愛爾蘭
時間: Sun May 3 10:22:34 2020
圖文版網誌請點選以下連接
https://worldtravelking.blogspot.com/2020/05/2017.html
提到愛爾蘭, 許多人聯想到的就是三瓣葉的酢漿草, 聖派翠克節的遊行, 綠油油一片的愛爾蘭啤酒, 或是美國波士頓的塞爾提克籃球隊, 愛爾蘭的歷史, 其實就是從這個籃球隊的名字, “塞爾提克”開始
西元前三世紀, 在西歐的一群原始居民, 遷居到愛爾蘭島上, 成為這裡最古老住民的開始, 這群人的名字, 就是塞爾提克(Celtic), 這也就是Celtic與愛爾蘭連接的開始
塞爾提克人建立了許多古老的石造工具與建築, 今天這些遺蹟, 被完整的在位於都柏林的國家歷史博物館保存
(一些Celtics時代出土的文物)
西元五世紀, 塞爾提克人在愛爾蘭形成了互不隸屬的部落, 當時歐洲文化的中心在義大利半島的羅馬, 在巴爾幹半島的希臘, 今天英國所屬的不列顛島, 已是羅馬帝國的邊陲, 愛爾蘭甚至不是羅馬帝國的一部份, 被當時的羅馬人, 認為是蠻荒地帶
這時的羅馬帝國, 已經接受天主教為國教, 在英格蘭的不列巔島上, 有許多的修道院與教堂, 愛爾蘭的主保聖人: 聖派翠克, 就是誕生在這樣的一個時代的英格蘭, 因為父親在教會工作, 他接受了完整的天主教教義的教導, 然而在他十六歲的時候, 他被海盜擄去愛爾蘭, 在愛爾蘭, 他成為一個奴隸, 在這坎坷的日子下, 他每天勤於禱告, 期待有一天能回到英格蘭與家人團聚, 六年之後, 他趁機逃跑, 回到了英格蘭,
他之後聽到了天主的聲音, 呼喚他到愛爾蘭傳教, 於是, 他離開了家人, 再次來到愛爾蘭島, 他走遍了這個島嶼, 不僅將耶穌基督的好消息傳給當地人, 也間接將文明帶入這個當時被認為是蠻荒地帶的島嶼, 因此, 愛爾蘭人(以及英國人), 視聖派翠克為他們國家的主保聖人
愛爾蘭古老的三一大學圖書館, 就藏有一本當時基督信仰傳入的聖經, 稱為凱爾書(The Book of Kell), 這本書上使用了拉丁文寫成的四部福音, 以具體的圖像或是巨大的書法文字, 來表達福音的內容
(Trinity College的The Book of Kell)
關於派翠克的傳說很多, 據說派翠克曾利用三瓣葉形成一株酢漿草, 來解釋天主教信仰中: 聖父, 聖子, 聖神三者分立, 卻同為一體的道理(Trinity). 因此, 今梯的酢漿草, 也代表著愛爾蘭的精神, 甚至酢漿草的綠色, 也是愛爾蘭人代表的顏色
(酢漿草)
在愛爾蘭, 或是許多擁有愛爾蘭大量移民的城市裡, 有著紀念聖派翠克的教堂: 聖派翠克教堂
(都伯林的聖派翠克教堂)
(紐約的聖派翠克教堂)
而在每年的三月十七日, 聖派翠克逝世的日子, 愛爾蘭與其他國際性的大城市( e.g. 紐約, 波士頓), 也會舉行盛大的遊行
(波士頓的聖派翠克遊行)
五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 許多當時被認為的蠻族, 開始向各地移居, 維京人善於劫略與海上貿易, 靠海的愛爾蘭, 自然很快就成為他們的目標, 維京人曾經在西元八世紀, 來到愛爾蘭, 在都伯林的國家歷史博物館裡, 仍可以見到許多他們留下的遺跡
西元十二世紀, 愛爾蘭的部落已經統合形成一個統一的王國, 王國的國王邀請英格蘭人移居愛爾蘭, 許多的英格蘭人在這裡定居, 英格蘭與愛爾蘭文化的融合, 加速了兩國的併合, 到了英國國王亨利二世統治的時期, 他已經名義上成為愛爾蘭的國王, 當然, 英國的建築風格, 也傳入了愛爾蘭, 這時的建築風格, 大多是據有許多高塔的哥德式建築, 今天的聖派翠克教堂(St. Patrick Cathedral), 或是基督教會教堂(Christ Church Cathedral), 都原始興建於那個時代, 所以都擁有哥德式建築風格, 在愛爾蘭, 這種建築及文化的影響, 又稱為”Anglo-Norman
(這就是原始居住在英格蘭島上的民族的名稱)”
(聖派翠克教堂(St. Patrick Cathedral),
或是基督教會教堂(Christ Church Cathedral))
--
All Comments
By Yedda
at 2020-05-04T04:08
at 2020-05-04T04:08
Related Posts
2017夏愛爾蘭之旅 北愛爾蘭難解的習題
By Ursula
at 2020-05-03T10:25
at 2020-05-03T10:25
2017夏愛爾蘭之旅 尋根愛爾蘭
By Lydia
at 2020-05-03T10:22
at 2020-05-03T10:22
2017夏愛爾蘭之旅 愛爾蘭民族大遷移
By Lucy
at 2020-05-03T10:19
at 2020-05-03T10:19
2017夏愛爾蘭之旅 愛恨交織的英愛關係
By Leila
at 2020-05-03T10:19
at 2020-05-03T10:19
2017夏愛爾蘭之旅 愛爾蘭民族大遷移
By Poppy
at 2020-05-01T08:04
at 2020-05-01T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