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子峰攀登心得---八千米的空氣》 - 健行
By Una
at 2018-05-27T10:16
at 2018-05-27T10:16
Table of Contents
各位鄉民好,小妹心得轉發在這裡~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022363967836543&id=801952299877722
(原圖文連結)
※我的第一座八千米--洛子峰,因為是第一次,也因此有許多的心得感悟。我不打算照著時
間軸寫流水帳,讓我想到什麼寫什麼吧!
第一件想分享的事,就是呼吸八千米的空氣的感覺…
——————————
「你要用氧嗎?」當我告訴張元植我要嘗試八千米的時候,他問我。
「我還沒有呼吸過那裏的空氣,我想先感受看看。」這是我打從心裡渴望嘗試的事情,八千
米的空氣,是什麼樣的感覺?如果一切都還沒嘗試過,就戴上氧氣面罩,那我豈不是永遠無
法感受?
無氧的危險,不緊緊影響體力。缺氧會讓人血液循環更差,更易凍傷。缺氧會損傷腦細胞,
讓思考變化無法正常判斷,也能夠影響視神經,阻斷視線。缺氧將會造成各式各樣的虛弱…
是非常具有風險的,但我確想真正瞭解那個感覺!
我的好友 Lakpa Sherpa也是我的個人嚮導,他很瞭解我身體最大的弱點,血液循環比常人
還差,可以在不高的海拔穿羽絨衣褲登山不嫌熱,時常感受不到手腳,甚至凍到痛都是常見
的事。
當我告訴他我想要無氧感受八千米的空氣,他極力反對。他說:「憑你的身體,無氧是不可
能登頂的,我很清楚,縱使你登頂了,但是失去手腳,你希望嗎?」
LAKPA自己第一次登頂珠峰,就是無氧攀登(還無冰爪),也有幾次其他八千米是無氧攀登
的。但他告訴我那是因為他當時不懂有什麼傷害,而後他感受到身體的損傷,於是盡量不這
麼做了。
他一再強調「非常危險」。但我告訴他,他誤會了,我沒有一定要挑戰什麼無氧攀登,只是
這是我的第一次將抵達這樣的海拔,我想呼吸看看那是怎麼樣的感覺。
LAKPA想了想,答應我了,讓我嘗試,而他會背著備用氧氣陪著我,而萬一有任何危險,他
用拖的也會把我拖下去。
因為有這樣一個可靠的嚮導,我才能放膽去感受。
攀登前的適應,因為天候的關係,實際上只有適應到C2海拔6400m而已,超過以上的海拔,
都只能靠身體當下的適應能力了。
正式攀登的時候,因為天候因素,在C2住了兩天後,又在C3海拔約7200m也住了兩天。
要知道人類被認知身體機能可以恢復的海拔,約在5400m以下。因此超過這個海拔的休息,
都無法真正得到休息,而在海拔7000以上,已經不僅僅是無法恢復,而是消耗了。所以一般
來說,海拔越高,會越避免多待長時間。
當年李小石前輩就是在海拔過高的C4(7800m)滯留太久,而他的Sherpa可能因為經驗不足
或人力不夠,沒能強至將他降低海拔,而最後無法挽回。
其他所有的隊員在C3都開始吸氧睡覺,只有我沒有用氧氣。發現我身體的優點是,能吃能睡
,不會頭痛。雖然在7200m無氧睡了兩天,其實沒有感受到任何不適,只覺得這兩天自己很
像熊貓,睡醒就到處翻東西吃,吃一吃又睡…
每當我睡覺前,我會想起許多人,就這麼睡過去然後死在C3。這案例還不少,包括這一次我
登頂下山後又遇到一件。雖然那都是極度疲憊的情況,但我睡覺前還是會小擔心一下。
不過用力感覺自己全身上下,完全沒有哪裡不適,或某些人所形容吸不到空氣的情況,就放
心的睡了。
雖然說我自己感受不到有什麼不同,但有些人還是說,因為我在C3睡了兩天,身體勢必會變
虛弱,這點我無從比較。我停留在C3只是避免在足以讓我截肢的風勢下行進罷了。
終於好天氣,所有人背著氧氣瓶、帶著面罩出發,而我也整一整裝跟上。一開始出發我晚於
其他隊員,雖然沒吸氧,但很快就追上他們並超越他們。
原本還沾沾自喜,但隨海拔升高卻越來越不妙。我的速度很明顯的降了下來,我不喘,但卻
有種無力感,很快覺得餓。趕緊補充個能量棒,但確覺得好像能量很快就用完。
身體循環也是大問題,出發一個小時左右,陽光普照,穿著全身羽絨衣和雙重靴身體也因運
動而漸漸發熱,但我始終感覺不到我的腳趾。
我轉頭問LAKPA:「我都爬這麼久了 還感覺不到我的腳,正常嗎?」
他沈默了一下,回我說:「你不總是這樣嗎?」
循環差也是有程度問題,太陽如此大,連續冰坡抖上一小時多,身體都開始微微發汗了,確
還未循環到腳。這麼嚴重的脫節、循環不良,恐怕跟缺氧還是有關係。
接近C4的時候,我漸漸的慢到自己都無法想像的地步,似乎身體失去能源,只剩下意志力。
我驚訝於自己的無力,依然一步步向前,但速度慢的驚人,慢的連自己都覺得像場鬧劇。當
時海拔已經接近7800m,我看著身為隊長的Lakpa沿路拿無線電邊走變不停交代事情,對前後
偷懶的Sherpa大呼小叫,他一樣沒吸氧,但卻走的像逛街一般。基因真的差異太大…
我的身體依舊緩慢向前,循環確漸漸減弱,手已經開始冰冷,抵達營地的時候,我的手指已
經變成紫色的。想當然又被Lakpa一頓唸,如此好的天氣,手指都可以變成這樣,天氣要是
稍微差一點,手指早就沒了(當然天氣差我也不會做這樣的嘗試)。
值得慶幸的是在7800m無氧,一樣不影響我想吃想睡,莫名適應力的我不會噁心頭痛想吐。
但是我已經深深感受無氧之下如果要出外活動,我是有多虛弱,至少親身體驗明白無氧不是
正常人做的事情,更讓我無法想像阿果果的身體有多麼強大。
LAKPA安慰我,從C3以上,連Sherpa都在吸氧的高度(除了他),我可以走到這裡已經很好
了,但是隔天的登頂,一定要吸氧。他擔心我不聽,但其實這一趟我已經深深瞭解身體的不
足,我感受海拔空氣的目的其實已經達到,我明白如果我不吸氧是不可能登頂的。接下來讓
我期待的反而是,吸氧後的感受呢?會有什麼不同?
因為Lakpa要忙其他隊員的事情,於是我被塞到其他隊雪巴的帳篷裡,那是Lakpa的朋友。他
們很照顧我,一進帳篷就趕緊照顧我保暖。我咳受原本就已經咳了一個月,沿路咳,到C4帳
篷的時候咳的更嚴重。他們看到我這樣咳,問我說「你的氧氣呢?」,我回答說「我沒有…
」,兩個帶著氧氣的雪巴立馬露出驚恐的表情,大呼外面的Lakpa弄氧氣進來。
不過實際上只要不運動,除了咳受之外我沒有其他不適,當然在這海拔我不敢輕易的嘗試無
氧睡覺,直到被戴上氧氣,我才倒下休息。在停止活動的狀態下,我對於吸氧還感受不到不
一樣的感覺。
我們這天登頂的所有攀登者都很有默契,大家不約而同都賴床…出發登頂的時間都比正常晚
了六小時有吧…以為晚出發就不會塞車嗎?結果還是一起塞…但天氣好就是任性,慢條斯理
的都登頂了。
從一開始出發,我就開始感受到吸氧的不同,洛子峰是一路陡上,但我卻覺得比前一天還輕
鬆數百倍,好像我在不同的次元。走一走,Lakpa閒我太慢還會在我背後調整流量(我也不
知道他條了多少),但神奇的是,我的腳步就會加快。我感覺自己好像機器人,速率不是由
大腦控制,而是由進氧量控制…。
當然氧氣也不是無限增加行動能力,我感覺我的活動能力像是海拔大約降低一千二、三左右
。也就是說當我在海拔8000m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像無氧在六千八接近七千的活動能力。當
然這也要看氧氣開的流量而訂,或許開到最大會爽到以為自己可以飛吧(想像),但是我沒
試過。
登頂那天下山 回C2的路上遇到兩位需要救援的人。一位是無氧無協作,他已經眼睛看不太
見,極度口渴無力,無氧過的我可以體會他的感覺。我們試圖要帶他下去,但或許是他已經
無法正常判斷,也或許是極度虛弱,他不願意配合我們走。而他也不是我們的隊員,我們只
能幫忙通知他的公司,然後離開。
後來這位仁兄被救援到C3,沒有氧氣的情況下,當晚就死在C3了…知道消息後我很後悔沒有
把氧氣留給他,因為其實我後來嫌氧氣瓶重,整個留在C3也沒背下來,而Lakpa幫我準備的
六瓶氧氣,其實我爽爽用也用不到三瓶。但同時也覺得很不能理解,為什麼他的公司不能拿
出氧氣救他。我不相信那間這麼大的公司會沒有多餘的氧氣,因為有許多攀登者像我一樣不
會把氧氣用完。
不禁讓我感嘆,攀登就算不請協作,也要有夥伴,有同行在乎你的夥伴,在你無力無法自理
的時候,幫助你、或是爭取任何一絲機會,而不會像這樣被丟至一邊。
另外一位需要救援的是我們同公司的隊員,71歲從大本營出發就開始吸氧,幾個Sherpa連夜
將他從冰壁上一路往下吊,然後搬運到C2,整個晚上不敢中斷他氧氣,幸好他活下來了。
登頂之夜直至凌晨一點才回到營地,八千米的空氣,是如此生死一線…
--
Tags:
健行
All Comments
By Blanche
at 2018-05-28T04:04
at 2018-05-28T04:04
By Edward Lewis
at 2018-05-29T22:48
at 2018-05-29T22:48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8-05-31T19:25
at 2018-05-31T19:25
By Jake
at 2018-06-02T04:00
at 2018-06-02T04:00
By Necoo
at 2018-06-05T23:55
at 2018-06-05T23:55
By Kumar
at 2018-06-07T12:17
at 2018-06-07T12:17
By Lucy
at 2018-06-08T08:37
at 2018-06-08T08:37
By Emily
at 2018-06-11T20:53
at 2018-06-11T20:53
By Linda
at 2018-06-13T07:55
at 2018-06-13T07:55
By Jake
at 2018-06-18T05:11
at 2018-06-18T05:11
By Emily
at 2018-06-18T15:35
at 2018-06-18T15:35
By Quintina
at 2018-06-22T03:54
at 2018-06-22T03:54
By Charlie
at 2018-06-25T15:36
at 2018-06-25T15:36
By Madame
at 2018-06-26T04:56
at 2018-06-26T04:56
By Jessica
at 2018-06-26T15:28
at 2018-06-26T15:28
By Jessica
at 2018-07-01T12:26
at 2018-07-01T12:26
By Ida
at 2018-07-01T19:11
at 2018-07-01T19:11
By Barb Cronin
at 2018-07-04T16:59
at 2018-07-04T16:59
By Rae
at 2018-07-06T05:53
at 2018-07-06T05:53
By Andrew
at 2018-07-08T14:19
at 2018-07-08T14:19
By Skylar Davis
at 2018-07-12T12:19
at 2018-07-12T12:19
By Andy
at 2018-07-15T15:47
at 2018-07-15T15:47
By Victoria
at 2018-07-15T16:51
at 2018-07-15T16:51
By Poppy
at 2018-07-17T11:13
at 2018-07-17T11:13
By Joe
at 2018-07-22T03:39
at 2018-07-22T03:39
By Zanna
at 2018-07-26T04:09
at 2018-07-26T04:09
By Joseph
at 2018-07-29T10:46
at 2018-07-29T10:46
By Annie
at 2018-08-02T17:40
at 2018-08-02T17:40
By Thomas
at 2018-08-04T20:44
at 2018-08-04T20:44
By Gilbert
at 2018-08-06T04:38
at 2018-08-06T04:38
By Lucy
at 2018-08-09T21:28
at 2018-08-09T21:28
By Zenobia
at 2018-08-10T10:10
at 2018-08-10T10:10
By Daniel
at 2018-08-13T07:16
at 2018-08-13T07:16
By Rosalind
at 2018-08-17T15:15
at 2018-08-17T15:15
By Zora
at 2018-08-19T03:36
at 2018-08-19T03:36
By Edwina
at 2018-08-21T18:28
at 2018-08-21T18:28
By Kelly
at 2018-08-22T20:52
at 2018-08-22T20:52
By Franklin
at 2018-08-24T08:16
at 2018-08-24T08:16
By Rosalind
at 2018-08-27T06:46
at 2018-08-27T06:46
By Edwina
at 2018-08-31T18:30
at 2018-08-31T18:30
By Vanessa
at 2018-09-03T20:03
at 2018-09-03T20:03
By Harry
at 2018-09-05T22:52
at 2018-09-05T22:52
By Candice
at 2018-09-10T01:03
at 2018-09-10T01:03
By Candice
at 2018-09-10T07:11
at 2018-09-10T07:11
By Margaret
at 2018-09-14T14:24
at 2018-09-14T14:24
By Belly
at 2018-09-14T19:05
at 2018-09-14T19:05
By Kama
at 2018-09-17T13:52
at 2018-09-17T13:52
Related Posts
百年古道玩水趣@淡蘭古道+烏塗坑溪步道
By Lily
at 2018-05-27T09:20
at 2018-05-27T09:20
饒富自然野趣驚見台灣藍雀@二叭子植物園
By Yedda
at 2018-05-27T08:42
at 2018-05-27T08:42
平溪到汐止,菁桐古道-作埤內古道-大尖山
By Tom
at 2018-05-26T22:13
at 2018-05-26T22:13
請問桃山山屋目前的儲水量
By Kristin
at 2018-05-25T12:07
at 2018-05-25T12:07
合歡南峰至合歡主
By Wallis
at 2018-05-25T07:49
at 2018-05-25T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