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飛機到歐洲.愛沙尼亞.KUMU美術館 - 荷蘭
By Selena
at 2012-12-01T01:52
at 2012-12-01T01:52
Table of Contents
因為有很多畫,建議看圖文版:http://trilvie.pixnet.net/blog/post/31412229
-----------------------------------------------------------------------------
KUMU不是歐洲最著名的美術館,
不過它是波羅的海地區最大的美術館,陳列了從十八世紀到當代的愛沙尼亞藝術。
愛沙尼亞藝術?乍聽之下沒什麼概念對吧。(我說我)
塔林(Tallinn)遊客中心發的導覽這麼介紹它:
「適合那些已經通曉藝術,並想要在舒適環境中消磨時光的人們。」
聽起來很適合我這種微文青。於是,我決定來這裡度過我在塔林的最後一天。
KUMU位於Kadriorg區,這是舊城東邊一片綠意盎然的區域,
有許多林木與別墅,應該也是塔林的高級住宅區吧。
周邊不但有卡德羅格宮(Kadrioru loss),以前俄羅斯彼得大帝的行宮,
愛沙尼亞總統府也座落在這裡。
不過,愛沙尼亞總統府相當隨性,外觀就像私人豪宅,連個憲兵也沒有……
要不是路旁特地立了個牌子告訴觀光客這是總統府,根本沒有人猜得到吧?
但這種寫意倒是給人一種自由和平的感覺,風中飄揚的愛沙尼亞國旗也很美,
懷著路邊遇見總統府的驚喜,我繼續在林蔭路上健行,往終點站KUMU美術館前進。
根據官網,"KUMU"這個名字有兩種意思。
首先,它是kunsti muuseum的縮寫,意即愛沙尼亞文的art museum;
再來,這個字在愛沙尼亞文中有「風聞、感動」之意,
這是這間美術館希望帶給觀眾的東西。
KUMU跟一般難免沉重的美術館的確不同,建築充滿明亮與設計感,
有許多空間餘裕,作品也具濃厚的在地氣息,
將愛沙尼亞藝術以一種輕盈可喜的方式呈現出來,並結合多媒體展示介紹。
他們的座右銘是"Art lives here!",很能詮釋這種精神。
藝術作品在此彷彿能呼吸,與遊客互動,並與周邊的自然環境相得益彰。
一進門,可以看到一些裝置藝術,高挑採光很舒服。
大片玻璃讓窗外的藍天綠意穿透進來,美術館與周邊自然做了最好的結合。
行走於展區間,還能看到不少學生正在臨摹。
KUMU有兩個永久展區:Treasury,展示愛沙尼亞從18世紀到1945年的藝術作品;
Difficult Choices,則是從1945年到1991年,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階段性的特展,跨越文化與國籍,不限於愛沙尼亞藝術。
但我個人最喜歡的,果然還是那些永久展區的在地作品們,
它們幫助我更理解這個國家,而且這些寶藏,只有跋涉萬里來到這裡才能看到。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Oskar Kallis的作品。
他是愛沙尼亞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具代表性的浪漫派畫家,25歲就過世了……
在他短暫的人生中,他致力於愛沙尼亞民間傳說「Kalevipoeg」的相關創作。
(Kalevipoeg是愛沙尼亞的巨人英雄,史詩中描寫了他跟敵人英勇的戰鬥。)
他的作品特色鮮明,不管是筆觸、色調或題材,
這是真正屬於愛沙尼亞的畫家,也該是世界畫壇上一位有辨識度的藝術家,
可惜天不假年。
如果你問我愛沙尼亞藝術的特色是什麼,
也許我會就最粗淺的觀展印象,回答「顏色鮮艷」。
因為愛沙尼亞的大自然在這些畫家的筆下,簡直冒起了粉紅泡泡,非常可愛。
不過在我看過波羅的海岸的明媚風光後,我毫不懷疑他們眼中的愛沙尼亞就是如此。
畫中海空一色的湛藍與茂密針葉林,跟我在塔林高塔上看到的景色如出一轍。
愛沙尼亞畫家多麼幸運,他們根本不用多花心思想像,只要如實畫出眼前美景就夠了。
讓我想到那些(其實我也很喜歡的)荷蘭畫家……
他們就不幸多了,怎麼畫都雲深深灰濛濛。XD
除了傳說、自然的描繪,有些人物描寫也很有特色。
有一幅叼著煙斗的男人肖像,就頗有偵探小說的緊張感。
看百度百科說愛沙尼亞文學界很流行偵探小說, 不知是否?
甚至還有女人吊死的畫,是不是有點太恐怖……
好吧我承認我對陰暗題材也有一點興趣。w
除了繪畫,也有雕刻。
Amandus Adamson,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雕刻家與畫家,
他有一個作品叫The Stormy Night,
刻出一個母親帶兒子在暴風之夜艱難前行的樣子,很有臨場感。
館內也有一間擺滿頭像的房間,可以一一端詳,滿有意思的。
以及非常當代的一些東西,例如不同主題的地球儀。
除了最基本的地理,也有經濟、資訊、科學之類的,讓我們從不同角度看地球。
從KUMU美術館走出來時,我真的感到心滿意足。
塔林從此榮登我心目中最喜愛的歐洲城市之一,
古城、海灘、美食、藝術,應有盡有,人與物價又都友善。
雖然小時候不懂事只排了區區兩天在這,但我想下次我會帶愛人來此待上個一星期。
更多愛沙尼亞,就等下次再來探索吧。
最後我搭上傍晚的長途巴士Lux Express,前往拉脫維亞首都里加(Riga),當夜抵達。
在我旅途中遇到的人,沒有不喜歡里加的。他們說里加很美,而且充斥著派對氣息。
我那時想,我應該也會喜歡上里加,吧。
--
不靠飛機到歐洲
21世紀的旅人,有沒有可能重溫19世紀的旅行方式?
http://trilvie.pixnet.net/blog/post/26972321
--
-----------------------------------------------------------------------------
KUMU不是歐洲最著名的美術館,
不過它是波羅的海地區最大的美術館,陳列了從十八世紀到當代的愛沙尼亞藝術。
愛沙尼亞藝術?乍聽之下沒什麼概念對吧。(我說我)
塔林(Tallinn)遊客中心發的導覽這麼介紹它:
「適合那些已經通曉藝術,並想要在舒適環境中消磨時光的人們。」
聽起來很適合我這種微文青。於是,我決定來這裡度過我在塔林的最後一天。
KUMU位於Kadriorg區,這是舊城東邊一片綠意盎然的區域,
有許多林木與別墅,應該也是塔林的高級住宅區吧。
周邊不但有卡德羅格宮(Kadrioru loss),以前俄羅斯彼得大帝的行宮,
愛沙尼亞總統府也座落在這裡。
不過,愛沙尼亞總統府相當隨性,外觀就像私人豪宅,連個憲兵也沒有……
要不是路旁特地立了個牌子告訴觀光客這是總統府,根本沒有人猜得到吧?
但這種寫意倒是給人一種自由和平的感覺,風中飄揚的愛沙尼亞國旗也很美,
懷著路邊遇見總統府的驚喜,我繼續在林蔭路上健行,往終點站KUMU美術館前進。
根據官網,"KUMU"這個名字有兩種意思。
首先,它是kunsti muuseum的縮寫,意即愛沙尼亞文的art museum;
再來,這個字在愛沙尼亞文中有「風聞、感動」之意,
這是這間美術館希望帶給觀眾的東西。
KUMU跟一般難免沉重的美術館的確不同,建築充滿明亮與設計感,
有許多空間餘裕,作品也具濃厚的在地氣息,
將愛沙尼亞藝術以一種輕盈可喜的方式呈現出來,並結合多媒體展示介紹。
他們的座右銘是"Art lives here!",很能詮釋這種精神。
藝術作品在此彷彿能呼吸,與遊客互動,並與周邊的自然環境相得益彰。
一進門,可以看到一些裝置藝術,高挑採光很舒服。
大片玻璃讓窗外的藍天綠意穿透進來,美術館與周邊自然做了最好的結合。
行走於展區間,還能看到不少學生正在臨摹。
KUMU有兩個永久展區:Treasury,展示愛沙尼亞從18世紀到1945年的藝術作品;
Difficult Choices,則是從1945年到1991年,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階段性的特展,跨越文化與國籍,不限於愛沙尼亞藝術。
但我個人最喜歡的,果然還是那些永久展區的在地作品們,
它們幫助我更理解這個國家,而且這些寶藏,只有跋涉萬里來到這裡才能看到。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Oskar Kallis的作品。
他是愛沙尼亞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具代表性的浪漫派畫家,25歲就過世了……
在他短暫的人生中,他致力於愛沙尼亞民間傳說「Kalevipoeg」的相關創作。
(Kalevipoeg是愛沙尼亞的巨人英雄,史詩中描寫了他跟敵人英勇的戰鬥。)
他的作品特色鮮明,不管是筆觸、色調或題材,
這是真正屬於愛沙尼亞的畫家,也該是世界畫壇上一位有辨識度的藝術家,
可惜天不假年。
如果你問我愛沙尼亞藝術的特色是什麼,
也許我會就最粗淺的觀展印象,回答「顏色鮮艷」。
因為愛沙尼亞的大自然在這些畫家的筆下,簡直冒起了粉紅泡泡,非常可愛。
不過在我看過波羅的海岸的明媚風光後,我毫不懷疑他們眼中的愛沙尼亞就是如此。
畫中海空一色的湛藍與茂密針葉林,跟我在塔林高塔上看到的景色如出一轍。
愛沙尼亞畫家多麼幸運,他們根本不用多花心思想像,只要如實畫出眼前美景就夠了。
讓我想到那些(其實我也很喜歡的)荷蘭畫家……
他們就不幸多了,怎麼畫都雲深深灰濛濛。XD
除了傳說、自然的描繪,有些人物描寫也很有特色。
有一幅叼著煙斗的男人肖像,就頗有偵探小說的緊張感。
看百度百科說愛沙尼亞文學界很流行偵探小說, 不知是否?
甚至還有女人吊死的畫,是不是有點太恐怖……
好吧我承認我對陰暗題材也有一點興趣。w
除了繪畫,也有雕刻。
Amandus Adamson,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雕刻家與畫家,
他有一個作品叫The Stormy Night,
刻出一個母親帶兒子在暴風之夜艱難前行的樣子,很有臨場感。
館內也有一間擺滿頭像的房間,可以一一端詳,滿有意思的。
以及非常當代的一些東西,例如不同主題的地球儀。
除了最基本的地理,也有經濟、資訊、科學之類的,讓我們從不同角度看地球。
從KUMU美術館走出來時,我真的感到心滿意足。
塔林從此榮登我心目中最喜愛的歐洲城市之一,
古城、海灘、美食、藝術,應有盡有,人與物價又都友善。
雖然小時候不懂事只排了區區兩天在這,但我想下次我會帶愛人來此待上個一星期。
更多愛沙尼亞,就等下次再來探索吧。
最後我搭上傍晚的長途巴士Lux Express,前往拉脫維亞首都里加(Riga),當夜抵達。
在我旅途中遇到的人,沒有不喜歡里加的。他們說里加很美,而且充斥著派對氣息。
我那時想,我應該也會喜歡上里加,吧。
--
不靠飛機到歐洲
21世紀的旅人,有沒有可能重溫19世紀的旅行方式?
http://trilvie.pixnet.net/blog/post/26972321
--
Tags:
荷蘭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自助旅行也可以這樣玩~歐洲志工go!!
By Valerie
at 2012-11-30T22:43
at 2012-11-30T22:43
荷蘭 芬洛(Venlo) B&B De Laan
By Mia
at 2012-11-25T22:41
at 2012-11-25T22:41
荷蘭住宿-羊角村Giethoorn-B&B't Wiede
By Daniel
at 2012-11-21T13:27
at 2012-11-21T13:27
荷蘭住宿-烏特勒支Utrecht-Zara hostal
By Leila
at 2012-11-20T12:14
at 2012-11-20T12:14
德國。賓士汽車博物館
By Hedda
at 2012-11-19T09:52
at 2012-11-19T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