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櫻雪【二七】知恩院-方丈庭園 - 京都
By Kristin
at 2016-02-23T12:23
at 2016-02-23T12:23
Table of Contents
~※ 知恩院-七不思議、方丈庭園 ※~
圖文網誌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383007324
在「知恩院」的「阿彌陀堂」,我坐聆著經語,儘管殿內有種引人長留的定
靜氛圍,但行程的連串安排讓我無法任時光如此流逝,在心中略微估量後,還是
起了身,推門離開堂廳。
這座寺院除了「友禪苑」,其實還有另個付費訪觀之處,是位於寺後的「方
丈庭園」。不曉得原本的巡遊路徑為何,因此時「御影堂」整修,直接有長廊從
殿旁延伸,彎彎拐拐通向裡處,省去下階穿鞋在雨中行走的麻煩。若在台灣,工
地鄰處必定煙塵髒汙滿佈,但或許是日本人嚴謹的民族性,抑或僧人自持的潔淨
,這條臨時便道就跟正式屋廊般,一路走去不覺悶亂,頗令人讚許。
長廊在拐繞中接入「御影堂」後的「集會堂」,這顧名思義作為集會場所的
廳殿空間開闊,有寺廟人員的辦公室也有座位讓旅人歇腳,不過在「御影堂」整
修的期間暫成了「法然上人御堂」,於正心增設壇座敬奉上人塑像。臨時的佈置
想來應較原本素簡,但印象裡亦有些瓶花雕鑿,讓我花了點時間端望。
由此借道往裡走,便可接入寺內的「大、小方丈」,不過半途廊口還另展示
了此院著名的「七不思議」。然雖說是展示,也僅有部分可見,其餘皆為示意照
片,像是「白木之棺」就位於「三門」樓上,未至機緣湊巧之時根本無緣。不過
其實不太懂其不可思議何在,畢竟棺內置的是「五味金右衛門」夫婦的木像,據
說他們負責砌造「三門」,卻對預算超支感到愧疚而自裁,難道是對黑心時年還
有人嚴以律己感到不可思議嗎?
除了棺木,「御影堂」簷下的「忘傘」也屬無緣之物,其典故有二,一說是
「左甚五郎」這名匠為了驅魔所置,另說則像鄉野奇譚,為狐妖「濡髮童子」以
此傘替寺院避擋火劫。
此外,因「御影堂」維修而不可見的還有「鶯張之廊下」,指的是從那兒直
通「大、小方丈」的長廊,由於經過設計,行走時廊板晃響如鶯語啁啾,頗具特
色。儘管無法實地感受,展牆仍放了一段廊板並翻出底側讓人研究。但不能觸玩
只憑肉眼盯瞧還是難以明瞭,猜測是金屬連接鎖片因斜扣而留有餘裕,廊板才會
微晃導致摩擦出聲。不過如此帶有生活逸趣的設計,卻被後來權貴人士用來防止
刺客匿蹤暗殺,也算是人間的一種不可思議吧。
廊板隔壁的櫥窗另置了「三方正面真向之貓」與「拔雀」這兩幅襖繪,它們
原位於「大方丈」內廳,由於我看不懂解說字牌,所以不確定眼前的是否真為實
物。前者畫的是幾隻毛茸茸胖貓,或休憩、或嘻玩,感覺營養過剩極度豐腴,但
無論觀者如何挪動腳步,貓兒的好奇眼神都會跟隨飄移。在國外美術館也曾看過
類似效果的畫作,但究竟是運用了什麼技巧,就不是我這外行人能夠參透的了。
後者的不可思議在於畫中右上鳥雀已失了形體只留輪廓,被誇稱是因作者筆
藝精湛、鳥雀栩栩如生,故得了靈魄展翅飛去。由於原圖古殘色褪,一旁還配置
修復版本作對比,呈現最初的瑰麗色澤與躍動身姿。不過若要焚琴煮鶴,大可翻
著白眼,說不過是機緣湊巧的脫色吧。
但對我而言,比較妙的是那個時年似流行在簷下擺置雜物,「御影堂」被遺
留了把傘,「大方丈」也被擱了「三好清海入道」在「大阪夏之陣」為兵士盛飯
的巨長杓子,稱是象徵阿彌陀佛的慈悲渡世。忍不住推想,在哪個偏僻處挪開天
花板便能找到鍋碗瓢盆也說不定。然奇詭的是,此物雖被標註於附近椼架上,我
卻對其印象淡薄。究竟是當時中邪傻愣略過,還是曾起意尋找卻眼殘不見其蹤?
我想這樣的無解應也可列名某種不可思議吧。
從「集會堂」穿鞋走出,對側的唐門與我頂上的唐破風呼應,但門後本該威
嚴闊偉的「御影堂」被罩上一層鐵殼,頗煞風景。還好通向「方丈庭園」入口的
櫻樹高展枝枒,以清柔粉艷的花串半掩去視界,讓人暫忘院景的殘損,並依其引
領走近園內池畔。
院池依著背處山坡漾展,島石間的勁松與丘林襯合一體,倒似庭園便這麼探
延進山裡,隨著信步而踱,就能走入谷嶺四季流轉。可惜此時雨勢綿落,擊亂了
池面,不然應是片碧幽鏡影,讓人望著倒映的深淺墨痕,在石燈籠導引下,體會
心境的空明。
一面循池畔步道前行,一面也抬望手側的「大方丈」屋舍。根據資料,它由
「佛間」及「鶴之間」領首的諸多廳室組合而成,以其內的障壁畫主題為各自室
名。不過恐怕也只有身份特殊者得以一窺那精美襖繪吧,一般旅人如我,僅能望
著白褐交錯的緊閉拉門,然後看廣直簷線偶爾變化出唐破風彎弧。
拐過了屋角,簷線切截為大片山牆,在邊處勾挑,同時也接抵了「小方丈」
。但閉鎖的它亦阻了人的觀研心念,讓視線依舊隨池畔林樹昂揚起伏。天雨使得
身週氣流略寒,兼著楓樹在茂林間尚呈禿褐,總有雖迎了春卻像入了蕭瑟秋時的
錯覺。或許半年後楓火引燃,反倒乍生仲夏激燃之情了。好在這天氣也擾了觀光
客遊興,空蕩的池院像我獨有般,任我沉溺在這只有雨擊作綴的靜寂。
園池在「小方丈」的側處化為了枯山水,沙浪中,一叢叢修得圓矮的小灌木
參差疊依,而幾塊斑岩錯落立置,高低間似蘊納無限深意。我望向一旁的解說牌
,上面的圖繪讓我倏然明瞭,那畫的是群山峰嶺間飄遊而臨的祥雲,雲上有手持
樂器的天女無數,當中則為佛陀端立,綻著慈照輝光。所以叢樹為祥雲,散石為
天女,那居中的立岩便是佛陀了,我嘴角不由得勾起會意的微笑。
原路行出後,我走向「御影堂」東側尚未訪過的建築群。在這兒又有一處孤
池,石造小橋以彎拱之姿通向對丘雙層屋閣,屋閣端立在階台高處、半掩於林中
,頗為深幽。我走了過去,階前立牌書寫著「納骨堂」,但就不知收納的是否為
「法然上人」靈骨了。
從池心回望鄰近的「經藏」與「寶佛殿」,前者四方,後者較為闊長,它們
串攜著雪白櫻朵,一同在水紋間印落輕盪形身,彷彿是俗世之人想望的虛無界域
。附近還有個古舊鐘樓,正等著下個輪迴的悠遠擊響。其實若再往僻靜處走還有
「法然上人御廟」,旁側為其曾經住所「勢至堂」,不過當時也不知我怎麼了,
竟轉步而回、漏了參訪。
或許是心裡還惦著此院「七不思議」的最末一個吧。我行過「阿彌陀堂」,
從帶有唐破風的「新玄關」那兒下丘出了後門,然後在馬路口盯著被框圍起來的
「瓜生石」。傳說這石曾在一夜間蔓藤綻花結實,但此時望去也僅是塊因坑坑疤
疤積成水窪的凡石。突然間,我啞然失笑,覺得遊人們深信這樣傳說,然後一處
處不死心地、強迫症地拜訪,亦是人性中的不可思議了。
--
圖文網誌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383007324
在「知恩院」的「阿彌陀堂」,我坐聆著經語,儘管殿內有種引人長留的定
靜氛圍,但行程的連串安排讓我無法任時光如此流逝,在心中略微估量後,還是
起了身,推門離開堂廳。
這座寺院除了「友禪苑」,其實還有另個付費訪觀之處,是位於寺後的「方
丈庭園」。不曉得原本的巡遊路徑為何,因此時「御影堂」整修,直接有長廊從
殿旁延伸,彎彎拐拐通向裡處,省去下階穿鞋在雨中行走的麻煩。若在台灣,工
地鄰處必定煙塵髒汙滿佈,但或許是日本人嚴謹的民族性,抑或僧人自持的潔淨
,這條臨時便道就跟正式屋廊般,一路走去不覺悶亂,頗令人讚許。
長廊在拐繞中接入「御影堂」後的「集會堂」,這顧名思義作為集會場所的
廳殿空間開闊,有寺廟人員的辦公室也有座位讓旅人歇腳,不過在「御影堂」整
修的期間暫成了「法然上人御堂」,於正心增設壇座敬奉上人塑像。臨時的佈置
想來應較原本素簡,但印象裡亦有些瓶花雕鑿,讓我花了點時間端望。
由此借道往裡走,便可接入寺內的「大、小方丈」,不過半途廊口還另展示
了此院著名的「七不思議」。然雖說是展示,也僅有部分可見,其餘皆為示意照
片,像是「白木之棺」就位於「三門」樓上,未至機緣湊巧之時根本無緣。不過
其實不太懂其不可思議何在,畢竟棺內置的是「五味金右衛門」夫婦的木像,據
說他們負責砌造「三門」,卻對預算超支感到愧疚而自裁,難道是對黑心時年還
有人嚴以律己感到不可思議嗎?
除了棺木,「御影堂」簷下的「忘傘」也屬無緣之物,其典故有二,一說是
「左甚五郎」這名匠為了驅魔所置,另說則像鄉野奇譚,為狐妖「濡髮童子」以
此傘替寺院避擋火劫。
此外,因「御影堂」維修而不可見的還有「鶯張之廊下」,指的是從那兒直
通「大、小方丈」的長廊,由於經過設計,行走時廊板晃響如鶯語啁啾,頗具特
色。儘管無法實地感受,展牆仍放了一段廊板並翻出底側讓人研究。但不能觸玩
只憑肉眼盯瞧還是難以明瞭,猜測是金屬連接鎖片因斜扣而留有餘裕,廊板才會
微晃導致摩擦出聲。不過如此帶有生活逸趣的設計,卻被後來權貴人士用來防止
刺客匿蹤暗殺,也算是人間的一種不可思議吧。
廊板隔壁的櫥窗另置了「三方正面真向之貓」與「拔雀」這兩幅襖繪,它們
原位於「大方丈」內廳,由於我看不懂解說字牌,所以不確定眼前的是否真為實
物。前者畫的是幾隻毛茸茸胖貓,或休憩、或嘻玩,感覺營養過剩極度豐腴,但
無論觀者如何挪動腳步,貓兒的好奇眼神都會跟隨飄移。在國外美術館也曾看過
類似效果的畫作,但究竟是運用了什麼技巧,就不是我這外行人能夠參透的了。
後者的不可思議在於畫中右上鳥雀已失了形體只留輪廓,被誇稱是因作者筆
藝精湛、鳥雀栩栩如生,故得了靈魄展翅飛去。由於原圖古殘色褪,一旁還配置
修復版本作對比,呈現最初的瑰麗色澤與躍動身姿。不過若要焚琴煮鶴,大可翻
著白眼,說不過是機緣湊巧的脫色吧。
但對我而言,比較妙的是那個時年似流行在簷下擺置雜物,「御影堂」被遺
留了把傘,「大方丈」也被擱了「三好清海入道」在「大阪夏之陣」為兵士盛飯
的巨長杓子,稱是象徵阿彌陀佛的慈悲渡世。忍不住推想,在哪個偏僻處挪開天
花板便能找到鍋碗瓢盆也說不定。然奇詭的是,此物雖被標註於附近椼架上,我
卻對其印象淡薄。究竟是當時中邪傻愣略過,還是曾起意尋找卻眼殘不見其蹤?
我想這樣的無解應也可列名某種不可思議吧。
從「集會堂」穿鞋走出,對側的唐門與我頂上的唐破風呼應,但門後本該威
嚴闊偉的「御影堂」被罩上一層鐵殼,頗煞風景。還好通向「方丈庭園」入口的
櫻樹高展枝枒,以清柔粉艷的花串半掩去視界,讓人暫忘院景的殘損,並依其引
領走近園內池畔。
院池依著背處山坡漾展,島石間的勁松與丘林襯合一體,倒似庭園便這麼探
延進山裡,隨著信步而踱,就能走入谷嶺四季流轉。可惜此時雨勢綿落,擊亂了
池面,不然應是片碧幽鏡影,讓人望著倒映的深淺墨痕,在石燈籠導引下,體會
心境的空明。
一面循池畔步道前行,一面也抬望手側的「大方丈」屋舍。根據資料,它由
「佛間」及「鶴之間」領首的諸多廳室組合而成,以其內的障壁畫主題為各自室
名。不過恐怕也只有身份特殊者得以一窺那精美襖繪吧,一般旅人如我,僅能望
著白褐交錯的緊閉拉門,然後看廣直簷線偶爾變化出唐破風彎弧。
拐過了屋角,簷線切截為大片山牆,在邊處勾挑,同時也接抵了「小方丈」
。但閉鎖的它亦阻了人的觀研心念,讓視線依舊隨池畔林樹昂揚起伏。天雨使得
身週氣流略寒,兼著楓樹在茂林間尚呈禿褐,總有雖迎了春卻像入了蕭瑟秋時的
錯覺。或許半年後楓火引燃,反倒乍生仲夏激燃之情了。好在這天氣也擾了觀光
客遊興,空蕩的池院像我獨有般,任我沉溺在這只有雨擊作綴的靜寂。
園池在「小方丈」的側處化為了枯山水,沙浪中,一叢叢修得圓矮的小灌木
參差疊依,而幾塊斑岩錯落立置,高低間似蘊納無限深意。我望向一旁的解說牌
,上面的圖繪讓我倏然明瞭,那畫的是群山峰嶺間飄遊而臨的祥雲,雲上有手持
樂器的天女無數,當中則為佛陀端立,綻著慈照輝光。所以叢樹為祥雲,散石為
天女,那居中的立岩便是佛陀了,我嘴角不由得勾起會意的微笑。
原路行出後,我走向「御影堂」東側尚未訪過的建築群。在這兒又有一處孤
池,石造小橋以彎拱之姿通向對丘雙層屋閣,屋閣端立在階台高處、半掩於林中
,頗為深幽。我走了過去,階前立牌書寫著「納骨堂」,但就不知收納的是否為
「法然上人」靈骨了。
從池心回望鄰近的「經藏」與「寶佛殿」,前者四方,後者較為闊長,它們
串攜著雪白櫻朵,一同在水紋間印落輕盪形身,彷彿是俗世之人想望的虛無界域
。附近還有個古舊鐘樓,正等著下個輪迴的悠遠擊響。其實若再往僻靜處走還有
「法然上人御廟」,旁側為其曾經住所「勢至堂」,不過當時也不知我怎麼了,
竟轉步而回、漏了參訪。
或許是心裡還惦著此院「七不思議」的最末一個吧。我行過「阿彌陀堂」,
從帶有唐破風的「新玄關」那兒下丘出了後門,然後在馬路口盯著被框圍起來的
「瓜生石」。傳說這石曾在一夜間蔓藤綻花結實,但此時望去也僅是塊因坑坑疤
疤積成水窪的凡石。突然間,我啞然失笑,覺得遊人們深信這樣傳說,然後一處
處不死心地、強迫症地拜訪,亦是人性中的不可思議了。
--
Tags:
京都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京都-地利方便 車站共構 近鐵京都站酒店
By Zanna
at 2016-02-23T11:54
at 2016-02-23T11:54
201604京阪姬奈四日賞櫻行程
By Oliver
at 2016-02-23T11:40
at 2016-02-23T11:40
JCB利木津巴士贈票一問
By Skylar Davis
at 2016-02-23T11:07
at 2016-02-23T11:07
推薦適合首次親子遊的點
By Catherine
at 2016-02-23T02:30
at 2016-02-23T02:30
京都交通票券的選擇
By Connor
at 2016-02-23T00:23
at 2016-02-23T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