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櫻雪【二十】蹴上鐵道 - 京都
By Hazel
at 2016-02-05T17:54
at 2016-02-05T17:54
Table of Contents
~※ 蹴上鐵道 ※~
圖文網誌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375865277
「南禪寺」的「方丈庭園」雅致,我不由自主來回踱望,感受樹石沙流間隱
蘊的禪意,許久,才推著自己繞回舍門。
循寺院另端步徑行出時,自免不了抬望櫻朵,但令人詫異的還是尚為碧翠的
楓樹枝頭。有幾株的星葉間漫點著艷紅,引人好奇近看,那是一顆顆垂墜的苞蕾
,形如珠鈴,有些則已微綻細瓣,揚吐著花蕊,彷彿不欲讓繁櫻在這生機盎然的
初春獨占鰲頭。我從未曾見過如此情景,著實長了見識。
從「南禪寺」外的街道往南,接續的行程便是下午的另個目標「蹴上鐵道」
了。奇特的命名意指這鐵道並非建於平地,而是順坡上攀。至於設立的因由便得
從「明治時代」說起,當時都城已遷往「東京」,為了提振「京都」漸趨低微的
城市地位,「琵琶湖疏水道」設計案因之而生,提供了水資源及物產運輸渠道,
並配套著日本第一座水力發電廠,同步加速現代化發展。而「蹴上鐵道」便是疏
水系統的其中一環,以台車接引船隻通過高低落差極大的陵丘。
往鐵道的路徑不算難尋,掌握好方向,注意路邊標牌的提點,再跟著人潮自
然移動,沒多久便能發現花跡漸生了。而當身處的小徑兩側丘坡被一道橋拱跨穿
,坡頂已是繁枝揚著櫻朵,在晴空抹畫。
我興奮地踩著一旁徐緩坡道而上,花景果如傳言中的茂密,沒令我失望,然
四周人眾雜沓,這擁聚的盛況似又比「哲學之道」那兒更為驚人。尤其是一路往
遠處逸去的鐵道,簡直不見軌痕,幾乎要被遊人腿足淹沒。轉頭往上坡處望,路
旁像是個衍生而出的小公園,想著反正待會得順鐵路往下走,便拿了主意,決定
先將上段這區探個究竟。
公園內有小小的簡單泉池,附近豎了紀念碑,悼祭當時為工程捐軀的不幸工
人,但也立了人像,表彰設計師「田邊朔郎」的發想與付出,這對比的兩樣情有
點諷刺,雖無法用一將功成萬骨枯來形容,但也令人唏噓了。
再往裡走去,大片鐵架機房伸探出赭紅圓粗管路,猜測該為附屬的那座水力
發電廠。我循著旁側的鐵欄環徑走,也順道往下往遠處望,山巒之外自是京都市
區的房閣星羅棋布,但眼下這鋼鐵構體卻因著粉櫻的襯綴,淡去其剛冷之色,呈
現反差的逸趣。
不過渠水並非全由管路導引,附近尚能見著袒露池面,滿溢的渠水由池緣斜
坡流洩,宛若湍急飛瀑。尤其當一旁櫻枝垂探,以粉艷花朵撫弄,若不經意過眼
,也真有種身處深嶺的錯覺,閒幽山情藉水氣與瀑聲輕漫襲來,在轉身間滌去俗
事煩擾。
鐵道的上端盡頭,紀念性留設了一艘鐵架板車承載小艇,若還附有火車頭作
勢牽拉,應更能重現當時景畫了。研究的當口,陸續又不斷有遊人從山裡轉來,
我好奇地反溯水道而尋,只見水道隨山腰蜿蜒而沒,不知盡處,再根據地理位置
推敲,或許這正是從「南禪寺水路閣」直通而來的另條山徑吧。
如此在鐵道上端探遊一番後,便要開始順經典的軌路之景下行了。我穿入叢
聚人眾,眼前坡軌筆直下傾,拓開了視界,際處朦朧遠山橫陳,空出淡青天色幾
抹遊雲。兩側則是櫻樹斜探枝枒,以密集花朵掩去沉褐木心,改替為明快的欣艷
之色。那奔揚之勢彷若久未見面的情人,燃著牛郎織女的渴望,以花徑替代鵲橋
,拉展、竄生,終至指掌交扣一起。
假使坡道只是山徑,那在櫻樹處處的京都便只能算是尋常,但當腳下之路為
鐵道,踩著枕木、踢出細碎卵石沙沙聲,便自有另種特出情趣。不少人興起童稚
之心如走平衡木般,搖搖晃晃行於單軌,偶爾晃墜便激起同伴促狹鬧語,那在頭
頂微盪的櫻枝也像是跟著莞然顫笑,若風再疾些便要抖落額肩綴瓣。
徐緩踢著腳步下行,看著歡鬧人眾,也看著繁盛櫻朵。在這樣的氣氛中,我
突然覺得花樹的綻放倒挺適合某種直白說法,像炸開般,以無聲的鞭炮奔響,從
枝頭竄入天雲,也擊入人心。此時真摯感激老天爺多給了一日艷陽,讓我同時望
見了滿開的「哲學之道」與「蹴上鐵道」。
軌徑慢慢由斜坡轉為平地,接入鬧區,旁側也成了不時呼嘯來去的車流。在
這兒我又看見台車標誌著鐵道的另個端點,車內小艇這回有了貨物,是一桶桶假
作來自伏見的清酒,彷彿還陳釀著那個繁盛時代的味道,激盪著粗豪笑聲與汗水
。
水道至此轉向開展,在拐彎處發散成一座人工湖,一條架高石徑縱切,隔出
側邊奔急川渠與湖緣淺涸草地,推測當時舟艇應是在此靠岸,接續藉著台車順軌
越坡吧。
好奇走著石徑探入,原來內裡通抵至一棟建物,看標牌是「琵琶湖疏水紀念
館」,而對岸櫻枝在環牆台棚外綴連,粉嫩地引人定目。查了地圖才發現那裡居
然是動物園,但腳下這路倒像就止於此沒繼續接繞過去,搞得我似是被逗貓棒耍
弄的貓兒,心癢難搔想一探究竟,卻被抓架原地,無法觸抵。能作的僅是怔望著
湖中噴吐水泉,看水線散墜與群櫻交融一起。
立望須臾後,我又繞原路行出,不遠處岸邊有座金亮現代雕刻,像是一人踩
著浪頭,以不合比例的巨掌往前推舉,令人忍不住端詳並揣度其意境。那賁結肌
臂凝聚的應就是當時的匠人之力吧,它匯集心血,破退荒蕪岩障,帶流並延續了
京都的光華與榮耀。
--
圖文網誌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375865277
「南禪寺」的「方丈庭園」雅致,我不由自主來回踱望,感受樹石沙流間隱
蘊的禪意,許久,才推著自己繞回舍門。
循寺院另端步徑行出時,自免不了抬望櫻朵,但令人詫異的還是尚為碧翠的
楓樹枝頭。有幾株的星葉間漫點著艷紅,引人好奇近看,那是一顆顆垂墜的苞蕾
,形如珠鈴,有些則已微綻細瓣,揚吐著花蕊,彷彿不欲讓繁櫻在這生機盎然的
初春獨占鰲頭。我從未曾見過如此情景,著實長了見識。
從「南禪寺」外的街道往南,接續的行程便是下午的另個目標「蹴上鐵道」
了。奇特的命名意指這鐵道並非建於平地,而是順坡上攀。至於設立的因由便得
從「明治時代」說起,當時都城已遷往「東京」,為了提振「京都」漸趨低微的
城市地位,「琵琶湖疏水道」設計案因之而生,提供了水資源及物產運輸渠道,
並配套著日本第一座水力發電廠,同步加速現代化發展。而「蹴上鐵道」便是疏
水系統的其中一環,以台車接引船隻通過高低落差極大的陵丘。
往鐵道的路徑不算難尋,掌握好方向,注意路邊標牌的提點,再跟著人潮自
然移動,沒多久便能發現花跡漸生了。而當身處的小徑兩側丘坡被一道橋拱跨穿
,坡頂已是繁枝揚著櫻朵,在晴空抹畫。
我興奮地踩著一旁徐緩坡道而上,花景果如傳言中的茂密,沒令我失望,然
四周人眾雜沓,這擁聚的盛況似又比「哲學之道」那兒更為驚人。尤其是一路往
遠處逸去的鐵道,簡直不見軌痕,幾乎要被遊人腿足淹沒。轉頭往上坡處望,路
旁像是個衍生而出的小公園,想著反正待會得順鐵路往下走,便拿了主意,決定
先將上段這區探個究竟。
公園內有小小的簡單泉池,附近豎了紀念碑,悼祭當時為工程捐軀的不幸工
人,但也立了人像,表彰設計師「田邊朔郎」的發想與付出,這對比的兩樣情有
點諷刺,雖無法用一將功成萬骨枯來形容,但也令人唏噓了。
再往裡走去,大片鐵架機房伸探出赭紅圓粗管路,猜測該為附屬的那座水力
發電廠。我循著旁側的鐵欄環徑走,也順道往下往遠處望,山巒之外自是京都市
區的房閣星羅棋布,但眼下這鋼鐵構體卻因著粉櫻的襯綴,淡去其剛冷之色,呈
現反差的逸趣。
不過渠水並非全由管路導引,附近尚能見著袒露池面,滿溢的渠水由池緣斜
坡流洩,宛若湍急飛瀑。尤其當一旁櫻枝垂探,以粉艷花朵撫弄,若不經意過眼
,也真有種身處深嶺的錯覺,閒幽山情藉水氣與瀑聲輕漫襲來,在轉身間滌去俗
事煩擾。
鐵道的上端盡頭,紀念性留設了一艘鐵架板車承載小艇,若還附有火車頭作
勢牽拉,應更能重現當時景畫了。研究的當口,陸續又不斷有遊人從山裡轉來,
我好奇地反溯水道而尋,只見水道隨山腰蜿蜒而沒,不知盡處,再根據地理位置
推敲,或許這正是從「南禪寺水路閣」直通而來的另條山徑吧。
如此在鐵道上端探遊一番後,便要開始順經典的軌路之景下行了。我穿入叢
聚人眾,眼前坡軌筆直下傾,拓開了視界,際處朦朧遠山橫陳,空出淡青天色幾
抹遊雲。兩側則是櫻樹斜探枝枒,以密集花朵掩去沉褐木心,改替為明快的欣艷
之色。那奔揚之勢彷若久未見面的情人,燃著牛郎織女的渴望,以花徑替代鵲橋
,拉展、竄生,終至指掌交扣一起。
假使坡道只是山徑,那在櫻樹處處的京都便只能算是尋常,但當腳下之路為
鐵道,踩著枕木、踢出細碎卵石沙沙聲,便自有另種特出情趣。不少人興起童稚
之心如走平衡木般,搖搖晃晃行於單軌,偶爾晃墜便激起同伴促狹鬧語,那在頭
頂微盪的櫻枝也像是跟著莞然顫笑,若風再疾些便要抖落額肩綴瓣。
徐緩踢著腳步下行,看著歡鬧人眾,也看著繁盛櫻朵。在這樣的氣氛中,我
突然覺得花樹的綻放倒挺適合某種直白說法,像炸開般,以無聲的鞭炮奔響,從
枝頭竄入天雲,也擊入人心。此時真摯感激老天爺多給了一日艷陽,讓我同時望
見了滿開的「哲學之道」與「蹴上鐵道」。
軌徑慢慢由斜坡轉為平地,接入鬧區,旁側也成了不時呼嘯來去的車流。在
這兒我又看見台車標誌著鐵道的另個端點,車內小艇這回有了貨物,是一桶桶假
作來自伏見的清酒,彷彿還陳釀著那個繁盛時代的味道,激盪著粗豪笑聲與汗水
。
水道至此轉向開展,在拐彎處發散成一座人工湖,一條架高石徑縱切,隔出
側邊奔急川渠與湖緣淺涸草地,推測當時舟艇應是在此靠岸,接續藉著台車順軌
越坡吧。
好奇走著石徑探入,原來內裡通抵至一棟建物,看標牌是「琵琶湖疏水紀念
館」,而對岸櫻枝在環牆台棚外綴連,粉嫩地引人定目。查了地圖才發現那裡居
然是動物園,但腳下這路倒像就止於此沒繼續接繞過去,搞得我似是被逗貓棒耍
弄的貓兒,心癢難搔想一探究竟,卻被抓架原地,無法觸抵。能作的僅是怔望著
湖中噴吐水泉,看水線散墜與群櫻交融一起。
立望須臾後,我又繞原路行出,不遠處岸邊有座金亮現代雕刻,像是一人踩
著浪頭,以不合比例的巨掌往前推舉,令人忍不住端詳並揣度其意境。那賁結肌
臂凝聚的應就是當時的匠人之力吧,它匯集心血,破退荒蕪岩障,帶流並延續了
京都的光華與榮耀。
--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日本.大阪/京都.特別版電車京トレイン
By Susan
at 2016-02-05T17:13
at 2016-02-05T17:13
JCB大阪滿額抽獎
By Steve
at 2016-02-05T17:03
at 2016-02-05T17:03
票券應用
By Agatha
at 2016-02-05T15:26
at 2016-02-05T15:26
3月東京關東13日遊(草津清里伊豆箱根鎌倉)
By Heather
at 2016-02-05T14:54
at 2016-02-05T14:54
一個人爽住富士吟景again&紅葉迴廊
By Oscar
at 2016-02-05T13:44
at 2016-02-05T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