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印度遊記【二二】孟買 - 旅遊
By Rae
at 2021-09-14T12:04
at 2021-09-14T12:04
Table of Contents
~※ 孟買 ※~
圖文網誌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90024234
(這是個被耽擱很久才終於完成的遊記)
「孟買」是「馬哈拉施特拉邦」的首府,也是印度第一大城,即便如此,由於位處西
部海岸,一般的南印度旅遊並不太會特地飛過來,是因為這次行程加碼離其較近的「阿姜
塔石窟」與「艾羅拉石窟」,加上它自身的三個世界文化遺產,才有了必須造訪的份量。
來之前便已知它是個貧富差距極大的地方,果然一出機場,車子行駛在高速公路,沿途逐
漸密集的民宅就能窺得跡象。跟這些日子看過的某些鄉鎮類似,兩層高的矮房靠擁堆築著
,五色店招令其更顯雜亂,完全沒有概念中的大城市模樣。
但能住在這類房子的都算是有穩定收入的一族吧,因為當公路高架而起,視野所及漸
遠,還有更為破敗的被埋在巷弄晦深處。鐵皮屋頂與藍色帆布跟補丁一樣,將那些令人怔
目的不堪縫綁遮掩,鎖在另個世界。僅能偶爾藉「貧民百萬富翁」這樣的電影,略微窺得
,卻無能為力。
公路接續延伸至跨海大橋,以一道優雅的彎弧,指向南方遠處的摩天高樓群,由地圖
推測,應是通往核心區的主幹道長年壅塞,才又砌了這超過五公里的替代橋路。望著高高
撐立的懸吊支柱、散射的拉纜,視野裡的一處灣口出現無數漁船,接著是荒岸上被滿滿垃
圾團圍的民宅群。同樣的髒灰、類似的雜築,處於這與精華區接軌的地帶格外諷刺。
百感交集中,爍著夕陽輝光的海浪間冒出了一座橫長建築,末端的喚禮塔說明它是間
清真寺。好奇查了資料,這棟「Haji Ali Dargah」奉的是位「蘇非」教派的聖者,他在
死前叮囑跟隨者不用特意選擇墓地,只要把壽衣扔進海裡,壽衣停在哪便是他的安眠處。
這也是為何這座清真寺會被砌立於海,漲潮時,它是孤岩上的守望者,退潮後,便是我此
刻看見的,無數信徒密密麻麻行於浮現的堤道,在這黃昏時分,敬拜、祈語,留下一份感
念。
領隊說「孟買」第一富豪的宅邸就在這區,並於車子飛馳間,迅速往窗外一指,我匆
匆朝那方向按了快門,也不清楚那有著曲折陽台的高樓是否就是周邊貧民的豔羨之地。但
類似的現代大樓應也只能於此區跟鐵皮屋相爭,畢竟再往裡都是記印著英國殖民歷史的珍
貴老房子,由市政廳、法院、學校領首,以「維多利亞的哥德式與藝術裝飾整合體」被收
於世界文化遺產。直覺地想辨清英式的外廊雕欄是如何與印度的特色元素凝融一起,再激
盪出自我個性,可惜車開得不夠慢,樓房也大多覆著光陰留下的煙塵,有時似乎瞄到什麼
特別的,連回頭細望都來不及,就別提好好拍照了。
這種分散式景點被旅行社馬虎對待,我可以理解,但「賈特拉帕蒂.希瓦吉車站」(
Chhatrapati Shivaji Terminus)身為此風格的翹楚,又早早被收編進世界文化遺產名聲
顯赫,若也被這樣敷衍,我便無法接受。看過前人跟團的遊記,多半是開車繞去,於窗外
短暫過眼,幾張照片捕捉便了結,因此我特別提早跟領隊詢問。「那邊交通繁忙,也沒辦
法路邊停車,很難讓大家下去看。」他面有難色地說。
呃,大門前禁停就找遠一點的地方停啊,不然先把人卸下,過段時間再來接也可,方
法百百種只是你不願意吧,我在心中嘀咕。還正猶豫該不該為了這車站跟領隊鬧得不愉快
,他已先行出聲:「我看情形盡量。」原本以為只是種給彼此台階下的話術,結果當車行
近,還真的在路邊停靠,隨即是領隊的緊張廣播:「大家下去拍照,快去快回,隨時會被
開單。」於是我便這麼與「賈特拉帕蒂.希瓦吉車站」有了幾分鐘的相會。
身兼「印度中央鐵路公司總部」的它,起初被命名為「維多利亞終點站」,紀念女皇
登基五十周年。不過就跟台灣最近走向去蔣化類似,殖民時代以英國人角度取的各種名稱
也益發刺眼,二十年前,奉行民族主義的執政黨便跟隨這風潮,將站名一改,冠上擊潰「
蒙兀爾」勢力的「馬拉塔帝國」開國君主。
或許是為了方便遊客拍照,停車的這個銳角彎口切出一處架高平台,站上去,視線便
能越過車流,一覽車站的完整風貌。它以兩翼抱擁前庭,不論正側都有山形立面搭配參差
塔冠,散著濃濃的哥德式風味。不過既身處印度,「蒙兀爾」又影響了數百年,便自然融
合了不少相關元素,通常哥德式建築會有座高聳的參天主塔,車站中央卻是個大拱頂,頂
尖為象徵進步的女神持舉火炬。哥德的特色尖拱窗也被巧手改造,或替以瓣緣弧邊,或綴
上雙色環帶。天主教、伊斯蘭教原本涇渭分明,在歷史上甚至幾番衝突,裝飾文化在這兒
卻毫無違和相處一起,彷彿本就是同生。
有趣的併合與變化不僅於此,若仔細觀察,外門左右護守的一獅一虎分別代表了英國
和印度,在歐洲以石像鬼形塑的排水口,到這兒都跳脫制規,猛犬、鱷魚、蜥蜴攀附於牆
塔,格外有趣。據說那些我無法細觀的藤葉飾帶裡也都藏著昆蟲及小動物,是由藝術學校
學生設計初模,再交予工匠現場去打造。比較突兀的是正中大鐘下設了龕室偏偏空置著,
令人問號滿滿。後來才知那兒本有著「維多利亞女王」的塑像,卻在去英化時期被挪走,
連最後是被賣了抑或毀了都是個謎。
其實這樣一個雕鑿細膩的地方,應該走到近處,看看它如何利用砂岩、石灰岩、大理
石的天然色階去拼合,欣賞門楣上山形扇形空間裡的鏤刻,聽說大廳的挑高拱廊及天花板
也有可看之處。但或許是站內太龍蛇雜處又喧鬧擁擠吧,若有誰走失出事,旅行社很難交
代,因此僅能如此遠望著,在分秒必爭的景況下互相幫忙合影,再利用空檔盡可能推敲視
野所見。
停車的路邊有個同類型建物,相似的彩岩堆砌、經過混血的拱窗廊、中高側低的塔樓
與帽冠,初望以為是教堂,其實是名為「Municipal Corporation of Greater Mumbai」
的政府單位,司機這麼大剌剌停於此,心臟也太大顆。然當我們在領隊呼喊中飛速跑回車
,許久卻不見他進來。疑惑往外一看,才知是被導遊絆住幫跟車站拍照,還不只一張....
這太誇張了,昨天被大夥抱怨得不夠多嗎?
車子在眾人的鼓譟中啟動,夜幕也於我們的來去間覆降,下車時還覺晝光明亮,不知
不覺站樓已綴了燈火的橙黃,浮現獨屬城市晚夜的浮華。有的房閣於天際留下塔樓的崎嶇
剪影,令人懷想過往,憶起在填土計畫前,這兒只是海灣中的七個島,有著酒酣耳熱,以
及雜含賭注的私語貿易。有的以櫥窗亮麗提醒著遊客,這兒可是寶萊塢,若曲節驀地響起
,或許接續便有大型群舞將街頭溢滿歡騰。
不過我最期待的還是明日,因為在不遠的海灣,擁有古老遺跡的「象島」正等著我呢
。
--
圖文網誌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90024234
(這是個被耽擱很久才終於完成的遊記)
「孟買」是「馬哈拉施特拉邦」的首府,也是印度第一大城,即便如此,由於位處西
部海岸,一般的南印度旅遊並不太會特地飛過來,是因為這次行程加碼離其較近的「阿姜
塔石窟」與「艾羅拉石窟」,加上它自身的三個世界文化遺產,才有了必須造訪的份量。
來之前便已知它是個貧富差距極大的地方,果然一出機場,車子行駛在高速公路,沿途逐
漸密集的民宅就能窺得跡象。跟這些日子看過的某些鄉鎮類似,兩層高的矮房靠擁堆築著
,五色店招令其更顯雜亂,完全沒有概念中的大城市模樣。
但能住在這類房子的都算是有穩定收入的一族吧,因為當公路高架而起,視野所及漸
遠,還有更為破敗的被埋在巷弄晦深處。鐵皮屋頂與藍色帆布跟補丁一樣,將那些令人怔
目的不堪縫綁遮掩,鎖在另個世界。僅能偶爾藉「貧民百萬富翁」這樣的電影,略微窺得
,卻無能為力。
公路接續延伸至跨海大橋,以一道優雅的彎弧,指向南方遠處的摩天高樓群,由地圖
推測,應是通往核心區的主幹道長年壅塞,才又砌了這超過五公里的替代橋路。望著高高
撐立的懸吊支柱、散射的拉纜,視野裡的一處灣口出現無數漁船,接著是荒岸上被滿滿垃
圾團圍的民宅群。同樣的髒灰、類似的雜築,處於這與精華區接軌的地帶格外諷刺。
百感交集中,爍著夕陽輝光的海浪間冒出了一座橫長建築,末端的喚禮塔說明它是間
清真寺。好奇查了資料,這棟「Haji Ali Dargah」奉的是位「蘇非」教派的聖者,他在
死前叮囑跟隨者不用特意選擇墓地,只要把壽衣扔進海裡,壽衣停在哪便是他的安眠處。
這也是為何這座清真寺會被砌立於海,漲潮時,它是孤岩上的守望者,退潮後,便是我此
刻看見的,無數信徒密密麻麻行於浮現的堤道,在這黃昏時分,敬拜、祈語,留下一份感
念。
領隊說「孟買」第一富豪的宅邸就在這區,並於車子飛馳間,迅速往窗外一指,我匆
匆朝那方向按了快門,也不清楚那有著曲折陽台的高樓是否就是周邊貧民的豔羨之地。但
類似的現代大樓應也只能於此區跟鐵皮屋相爭,畢竟再往裡都是記印著英國殖民歷史的珍
貴老房子,由市政廳、法院、學校領首,以「維多利亞的哥德式與藝術裝飾整合體」被收
於世界文化遺產。直覺地想辨清英式的外廊雕欄是如何與印度的特色元素凝融一起,再激
盪出自我個性,可惜車開得不夠慢,樓房也大多覆著光陰留下的煙塵,有時似乎瞄到什麼
特別的,連回頭細望都來不及,就別提好好拍照了。
這種分散式景點被旅行社馬虎對待,我可以理解,但「賈特拉帕蒂.希瓦吉車站」(
Chhatrapati Shivaji Terminus)身為此風格的翹楚,又早早被收編進世界文化遺產名聲
顯赫,若也被這樣敷衍,我便無法接受。看過前人跟團的遊記,多半是開車繞去,於窗外
短暫過眼,幾張照片捕捉便了結,因此我特別提早跟領隊詢問。「那邊交通繁忙,也沒辦
法路邊停車,很難讓大家下去看。」他面有難色地說。
呃,大門前禁停就找遠一點的地方停啊,不然先把人卸下,過段時間再來接也可,方
法百百種只是你不願意吧,我在心中嘀咕。還正猶豫該不該為了這車站跟領隊鬧得不愉快
,他已先行出聲:「我看情形盡量。」原本以為只是種給彼此台階下的話術,結果當車行
近,還真的在路邊停靠,隨即是領隊的緊張廣播:「大家下去拍照,快去快回,隨時會被
開單。」於是我便這麼與「賈特拉帕蒂.希瓦吉車站」有了幾分鐘的相會。
身兼「印度中央鐵路公司總部」的它,起初被命名為「維多利亞終點站」,紀念女皇
登基五十周年。不過就跟台灣最近走向去蔣化類似,殖民時代以英國人角度取的各種名稱
也益發刺眼,二十年前,奉行民族主義的執政黨便跟隨這風潮,將站名一改,冠上擊潰「
蒙兀爾」勢力的「馬拉塔帝國」開國君主。
或許是為了方便遊客拍照,停車的這個銳角彎口切出一處架高平台,站上去,視線便
能越過車流,一覽車站的完整風貌。它以兩翼抱擁前庭,不論正側都有山形立面搭配參差
塔冠,散著濃濃的哥德式風味。不過既身處印度,「蒙兀爾」又影響了數百年,便自然融
合了不少相關元素,通常哥德式建築會有座高聳的參天主塔,車站中央卻是個大拱頂,頂
尖為象徵進步的女神持舉火炬。哥德的特色尖拱窗也被巧手改造,或替以瓣緣弧邊,或綴
上雙色環帶。天主教、伊斯蘭教原本涇渭分明,在歷史上甚至幾番衝突,裝飾文化在這兒
卻毫無違和相處一起,彷彿本就是同生。
有趣的併合與變化不僅於此,若仔細觀察,外門左右護守的一獅一虎分別代表了英國
和印度,在歐洲以石像鬼形塑的排水口,到這兒都跳脫制規,猛犬、鱷魚、蜥蜴攀附於牆
塔,格外有趣。據說那些我無法細觀的藤葉飾帶裡也都藏著昆蟲及小動物,是由藝術學校
學生設計初模,再交予工匠現場去打造。比較突兀的是正中大鐘下設了龕室偏偏空置著,
令人問號滿滿。後來才知那兒本有著「維多利亞女王」的塑像,卻在去英化時期被挪走,
連最後是被賣了抑或毀了都是個謎。
其實這樣一個雕鑿細膩的地方,應該走到近處,看看它如何利用砂岩、石灰岩、大理
石的天然色階去拼合,欣賞門楣上山形扇形空間裡的鏤刻,聽說大廳的挑高拱廊及天花板
也有可看之處。但或許是站內太龍蛇雜處又喧鬧擁擠吧,若有誰走失出事,旅行社很難交
代,因此僅能如此遠望著,在分秒必爭的景況下互相幫忙合影,再利用空檔盡可能推敲視
野所見。
停車的路邊有個同類型建物,相似的彩岩堆砌、經過混血的拱窗廊、中高側低的塔樓
與帽冠,初望以為是教堂,其實是名為「Municipal Corporation of Greater Mumbai」
的政府單位,司機這麼大剌剌停於此,心臟也太大顆。然當我們在領隊呼喊中飛速跑回車
,許久卻不見他進來。疑惑往外一看,才知是被導遊絆住幫跟車站拍照,還不只一張....
這太誇張了,昨天被大夥抱怨得不夠多嗎?
車子在眾人的鼓譟中啟動,夜幕也於我們的來去間覆降,下車時還覺晝光明亮,不知
不覺站樓已綴了燈火的橙黃,浮現獨屬城市晚夜的浮華。有的房閣於天際留下塔樓的崎嶇
剪影,令人懷想過往,憶起在填土計畫前,這兒只是海灣中的七個島,有著酒酣耳熱,以
及雜含賭注的私語貿易。有的以櫥窗亮麗提醒著遊客,這兒可是寶萊塢,若曲節驀地響起
,或許接續便有大型群舞將街頭溢滿歡騰。
不過我最期待的還是明日,因為在不遠的海灣,擁有古老遺跡的「象島」正等著我呢
。
--
Tags:
旅遊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20210914匯率
By Yuri
at 2021-09-14T09:36
at 2021-09-14T09:36
南印度遊記【二一】清奈
By Bethany
at 2021-09-13T11:22
at 2021-09-13T11:22
20210913匯率
By Hamiltion
at 2021-09-13T09:06
at 2021-09-13T09:06
石清水八幡宮.盛岡東家蕎麥麵.淺野車站
By Jake
at 2021-09-11T22:35
at 2021-09-11T22:35
『新北市』淡水區 一滴水紀念館
By Ursula
at 2021-09-11T18:20
at 2021-09-11T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