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印度遊記【十九】海岸神廟 - 旅遊
By Ina
at 2021-09-09T10:45
at 2021-09-09T10:45
Table of Contents
~※ 海岸神廟 ※~
圖文網誌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90012890
(這是個被耽擱很久才終於完成的遊記)
「帕拉瓦王朝」於「馬哈巴利普蘭」留下的遺跡不僅「五戰車」,稍稍往北,還有一
區更密集的,而按照旅遊團一向保守的作息,應該先去用餐、稍作歇息,下午再戰。結果
搭過一段短短的車途,卻是繼續跟著人潮順步道往前走,目標是綴在遠方的「海岸神廟」
尖塔。早上吃得飽飽的我不以為意,閑散地四處亂望,或許因著觀光的繁盛,此地經費較
為充裕,步道周邊都植了草皮、點綴著花叢,在酷熱日照下,有園丁辛勤照料灑著水。
在彎折間望過了崖下亂石與拍擊海浪,神廟高低互立的塔身也益愈清晰,峻偉成峰巒
。它的砌建年代比「五戰車」晚了百年,有著那兒最高那座的相似身貌,屋頂方台隨高度
漸縮著、收尖著,但已跳脫由單一石塊刻鑿的限制,彷彿在這百年時光,工匠技藝有了飛
速的提升,找到適宜的堆架辦法,負重計算也嫻熟,於是原本的小堂殿就這麼昂揚指天。
因為是獻給濕婆的廟宇,兩側的矮牆上置放了無數神牛「南迪」的石雕,據說剛發現
這裡時,雕像皆殘破散亂在沙地,且由於被飛沙千百年侵襲著,大多已模糊了輪廓,是由
文獻推敲著,才將它們一個個擺回環牆。我不禁想起早年去埃及,在「路克索」與「卡納
克」兩神廟間望過的獅身人面大道,這兒的規模雖無法比,殘傷中隱含的過往榮光都同樣
令人懷想。
找路進去的途中,我望見牆外有個乾涸的橢圓階梯池,本以為是給信徒入廟前淨滌用
,結果池中戴著帽冠的小塔就是個具體而微的聖堂,飾柱上獅身浮透,簷緣小胖人坐望,
裡頭祭奉著濕婆。照道理,周邊的裝飾物都該與他相關,怎料當往旁一瞥,在階梯間鑲嵌
的不是「南迪」,反倒為毗濕奴的野豬神化身「Varaha 」。
毗濕奴在傳說中擁有十化身,像闡釋著演化一般,由魚、龜、豬、獅、侏儒、轉至包
含羅摩、黑天、佛陀的常人形樣,每個化身都隨時年衍伸著、加油添醋著,成了各樣奇幻
故事。由於在「Varaha 」的這一段裡,大地女神「Bhudevi」被惡魔擄去海底,工匠也融
入巧思,在這海岸邊以野豬低頭沒入水池來表達歷程的開端。只是它為何會身處以濕婆為
主題的寺廟群,就很值得思索,且還遭受過嚴重的破壞,導致現在仍看得到經過努力才拼
湊回去的痕跡。
這樣的錯詭有著考古上的解釋,根據一些殘斷記載,儘管擁有塔尖的兩棟敬的皆為濕
婆,串在當中很容易被忽略的矮殿卻是毗濕奴的祭壇,而已失去塔冠的它,砌建年代還更
早。至於是何種因由,導致本該地位尊榮的被迫隱微,很有可能因為戰亂,也可能僅因在
位者的信仰轉換吧。
穿過矮牆,寺廟的壁面顯著各樣不規則的浮凸,似是本來曾有某種雕琢,甚或是人像
,但已形神不存。幸好屋頂的形構仍算明晰,如稍早在「五戰車」那兒所見,圓帽冠、長
拱冠於連併間朝上堆砌,還附加了更細膩的變化。可以望見底層四角被添上守護雄獅,盤
坐頂處的則為濕婆的矮胖小侍者。若再仔細辨著,馬蹄曲拱內本該都是外探的人臉,冠面
也仍留著幾許刻鑿紋路,當賦予想像,飾柱上便有藤葉攀繞,徽印中是開綻繁花接迎著日
光。
根據這幾日走過的印象,印度寺廟也奉行著對稱美感,將主要廳殿都置於同條中軸線
,這兒的三棟卻相互錯開,像是怕毗濕奴被濕婆擋了會不開心,特別挪出了些許前方視野
。除此之外兩端塔殿面對的方位也不同,較矮那座接迎陸地過來的參道,較高的主殿反倒
面海。好奇轉了過去,其門廊被幾根鐵籬封著,見不到裡頭代表濕婆的「林伽」,自然也
沒法由環廊穿到中處祭殿,看看被半埋於地的毗濕奴雕刻,那兒的他以「Anantashayana
」形象呈現,本該閒適斜倚於大蛇「舍沙」,騰遊於空。
可能迎了千年海風的建築已過於孱弱吧,不堪遊客來去穿爬,甚或再多幾次觸靠,便
有珍貴圖刻會崩毀成煙塵。儘管如此,背側那座倒是開放的,由門廊進入,能欣賞被稱為
「Somaskanada」的壁刻,同坐一起的濕婆與帕爾瓦蒂仍有著清晰身形,在他們之間為幼
年的「室建陀」。
走在以諸多「南迪」綴飾的廣場,一尊齜牙踞坐獅子顯得突兀,膝旁還攀著一個身形
婀娜的女子。原來這也是一種祭壇,從其胸口挖出的方孔窺進,裡頭有著帕爾瓦蒂憤怒相
「杜爾加」的雕繪。所以千年之前,這廣場上應還有更多不在我概念裡的建物,我看著圍
牆缺口可能曾搭接為塔門的雙柱,猜測門前幾塊大型雕石究竟是焚燒祭物的石台,還是殘
餘柱礎,若是柱礎,或許也曾堆高疊架,將神廟的峰巒往旁綿延。
據說大航海時代當歐洲人首次拜訪這海域,港口丘巒是層層疊疊的神廟尖塔,也因此
在他們遊記裡被記載為「七塔之城」(Seven Pagodas)。只可惜隨著時光,海岸線退守
,颶風也無情肆虐,把這樣的景象傾覆以浪沙,若非考古學家的持續挖掘,並在岸邊用牆
加護,連眼前的「海岸神廟」都會消失在人們記憶裡。就別提那些仍淹沒在海中的,它們
一度被認定是文字裡的誇飾,直到南亞大海嘯短暫拉走海水,將一些殘遺暴露出來,才又
帶起往海裡探查的風潮。有時能找到早年錢幣、銘文石、甚至是分布廣大、具有系統的可
疑牆構。
這很讓人聯想起電影裡關於亞特蘭提斯的畫面,或許在我不知道的深邃處,會有形姿
尚存的神廟半傾著,而魚兒在其間悠游,背後是神祇的一抹微笑。
--
圖文網誌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90012890
(這是個被耽擱很久才終於完成的遊記)
「帕拉瓦王朝」於「馬哈巴利普蘭」留下的遺跡不僅「五戰車」,稍稍往北,還有一
區更密集的,而按照旅遊團一向保守的作息,應該先去用餐、稍作歇息,下午再戰。結果
搭過一段短短的車途,卻是繼續跟著人潮順步道往前走,目標是綴在遠方的「海岸神廟」
尖塔。早上吃得飽飽的我不以為意,閑散地四處亂望,或許因著觀光的繁盛,此地經費較
為充裕,步道周邊都植了草皮、點綴著花叢,在酷熱日照下,有園丁辛勤照料灑著水。
在彎折間望過了崖下亂石與拍擊海浪,神廟高低互立的塔身也益愈清晰,峻偉成峰巒
。它的砌建年代比「五戰車」晚了百年,有著那兒最高那座的相似身貌,屋頂方台隨高度
漸縮著、收尖著,但已跳脫由單一石塊刻鑿的限制,彷彿在這百年時光,工匠技藝有了飛
速的提升,找到適宜的堆架辦法,負重計算也嫻熟,於是原本的小堂殿就這麼昂揚指天。
因為是獻給濕婆的廟宇,兩側的矮牆上置放了無數神牛「南迪」的石雕,據說剛發現
這裡時,雕像皆殘破散亂在沙地,且由於被飛沙千百年侵襲著,大多已模糊了輪廓,是由
文獻推敲著,才將它們一個個擺回環牆。我不禁想起早年去埃及,在「路克索」與「卡納
克」兩神廟間望過的獅身人面大道,這兒的規模雖無法比,殘傷中隱含的過往榮光都同樣
令人懷想。
找路進去的途中,我望見牆外有個乾涸的橢圓階梯池,本以為是給信徒入廟前淨滌用
,結果池中戴著帽冠的小塔就是個具體而微的聖堂,飾柱上獅身浮透,簷緣小胖人坐望,
裡頭祭奉著濕婆。照道理,周邊的裝飾物都該與他相關,怎料當往旁一瞥,在階梯間鑲嵌
的不是「南迪」,反倒為毗濕奴的野豬神化身「Varaha 」。
毗濕奴在傳說中擁有十化身,像闡釋著演化一般,由魚、龜、豬、獅、侏儒、轉至包
含羅摩、黑天、佛陀的常人形樣,每個化身都隨時年衍伸著、加油添醋著,成了各樣奇幻
故事。由於在「Varaha 」的這一段裡,大地女神「Bhudevi」被惡魔擄去海底,工匠也融
入巧思,在這海岸邊以野豬低頭沒入水池來表達歷程的開端。只是它為何會身處以濕婆為
主題的寺廟群,就很值得思索,且還遭受過嚴重的破壞,導致現在仍看得到經過努力才拼
湊回去的痕跡。
這樣的錯詭有著考古上的解釋,根據一些殘斷記載,儘管擁有塔尖的兩棟敬的皆為濕
婆,串在當中很容易被忽略的矮殿卻是毗濕奴的祭壇,而已失去塔冠的它,砌建年代還更
早。至於是何種因由,導致本該地位尊榮的被迫隱微,很有可能因為戰亂,也可能僅因在
位者的信仰轉換吧。
穿過矮牆,寺廟的壁面顯著各樣不規則的浮凸,似是本來曾有某種雕琢,甚或是人像
,但已形神不存。幸好屋頂的形構仍算明晰,如稍早在「五戰車」那兒所見,圓帽冠、長
拱冠於連併間朝上堆砌,還附加了更細膩的變化。可以望見底層四角被添上守護雄獅,盤
坐頂處的則為濕婆的矮胖小侍者。若再仔細辨著,馬蹄曲拱內本該都是外探的人臉,冠面
也仍留著幾許刻鑿紋路,當賦予想像,飾柱上便有藤葉攀繞,徽印中是開綻繁花接迎著日
光。
根據這幾日走過的印象,印度寺廟也奉行著對稱美感,將主要廳殿都置於同條中軸線
,這兒的三棟卻相互錯開,像是怕毗濕奴被濕婆擋了會不開心,特別挪出了些許前方視野
。除此之外兩端塔殿面對的方位也不同,較矮那座接迎陸地過來的參道,較高的主殿反倒
面海。好奇轉了過去,其門廊被幾根鐵籬封著,見不到裡頭代表濕婆的「林伽」,自然也
沒法由環廊穿到中處祭殿,看看被半埋於地的毗濕奴雕刻,那兒的他以「Anantashayana
」形象呈現,本該閒適斜倚於大蛇「舍沙」,騰遊於空。
可能迎了千年海風的建築已過於孱弱吧,不堪遊客來去穿爬,甚或再多幾次觸靠,便
有珍貴圖刻會崩毀成煙塵。儘管如此,背側那座倒是開放的,由門廊進入,能欣賞被稱為
「Somaskanada」的壁刻,同坐一起的濕婆與帕爾瓦蒂仍有著清晰身形,在他們之間為幼
年的「室建陀」。
走在以諸多「南迪」綴飾的廣場,一尊齜牙踞坐獅子顯得突兀,膝旁還攀著一個身形
婀娜的女子。原來這也是一種祭壇,從其胸口挖出的方孔窺進,裡頭有著帕爾瓦蒂憤怒相
「杜爾加」的雕繪。所以千年之前,這廣場上應還有更多不在我概念裡的建物,我看著圍
牆缺口可能曾搭接為塔門的雙柱,猜測門前幾塊大型雕石究竟是焚燒祭物的石台,還是殘
餘柱礎,若是柱礎,或許也曾堆高疊架,將神廟的峰巒往旁綿延。
據說大航海時代當歐洲人首次拜訪這海域,港口丘巒是層層疊疊的神廟尖塔,也因此
在他們遊記裡被記載為「七塔之城」(Seven Pagodas)。只可惜隨著時光,海岸線退守
,颶風也無情肆虐,把這樣的景象傾覆以浪沙,若非考古學家的持續挖掘,並在岸邊用牆
加護,連眼前的「海岸神廟」都會消失在人們記憶裡。就別提那些仍淹沒在海中的,它們
一度被認定是文字裡的誇飾,直到南亞大海嘯短暫拉走海水,將一些殘遺暴露出來,才又
帶起往海裡探查的風潮。有時能找到早年錢幣、銘文石、甚至是分布廣大、具有系統的可
疑牆構。
這很讓人聯想起電影裡關於亞特蘭提斯的畫面,或許在我不知道的深邃處,會有形姿
尚存的神廟半傾著,而魚兒在其間悠游,背後是神祇的一抹微笑。
--
Tags:
旅遊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20210909匯率
By Olivia
at 2021-09-09T09:07
at 2021-09-09T09:07
奔向雲上世界!觀覽美ヶ原高原壯麗奇景
By Gilbert
at 2021-09-09T08:07
at 2021-09-09T08:07
高雄住宿推薦評比,8家平價親子飯店嚴選
By James
at 2021-09-08T22:57
at 2021-09-08T22:57
久違了,淺草!
By Kumar
at 2021-09-08T17:53
at 2021-09-08T17:53
福隆生活節 騎趣樂一夏系列活動報名中
By Rebecca
at 2021-09-08T15:54
at 2021-09-08T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