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日本一周中20151011会津若松市 - 京都
By Hedwig
at 2015-10-12T13:34
at 2015-10-12T13:34
Table of Contents
此文為代PO
原作者至今仍在進行單車環島中
===========================================
FB粉絲團: https://goo.gl/VNWNxq
圖文網誌版(圖多,看圖請進): http://goo.gl/fAUm6N
GPS紀錄: no
http://imgur.com/2Es2P9N
里程:0km
爬升:0m
累積里程:4118.58km
里程百分比:4118.58/9089=45.31%
天氣:雨
氣溫:21/11度
盥洗:無
住宿:自遊空間郡山店
花費:早餐330、午餐650、晚餐1280、補給578、車資2200、若松城510、昨晚住宿3360,
共6928圓。
今天睡了個自然醒,
早上天空飄著小雨,
坐上巴士往會津出發。
做為2013年大河劇「八重之櫻」的舞台,
會津訴說著許多歷史故事,
無論是戰國時代經歷過數位著名的統治者,
或者是幕末時期壯烈的會津戰爭,
會津的每段歷史各自帶著各種不同的情調。
會津若松市位於福島縣西側的會津盆地,
古代稱為岩代國,
四周群山環繞,
雖然不算是交通要衝,
但是居高臨下控制著奧州街道,
也就是連結關東和東北的咽喉之地,
有著重要的戰略地理位置,
從鎌倉時代一直到戰國時代中期,
這裡由蘆名氏統治,
西元1589年,
北方的伊達政宗基本控制了東北後有意進出關東,
趁著蘆名家內部君臣之間矛盾和內訌之際發動戰爭(摺上原之戰),
蘆名軍因為莫名其妙的關係總崩並且損失許多重臣,
當主蘆名義廣逃回居城後因為害怕的關係甚至逃回常陸(約現今茨城縣),
難得戰國時代有這種因為一次戰敗就使一國大名滅亡的戰爭。
但是隔年伊達政宗就遭到天下人豐臣秀吉的處罰,
秀吉為了監視奧州諸勢力,
將南奧州的領地封賞給自己的重臣-蒲生氏郷,
蒲生氏郷做為石高92萬石的大大名,
開始修築居城並且改名為會津若松城(當時舊名黑川城),
不久後,
7重5階的雄偉天守完成。
幾年後,
氏郷的兒子因為能力不足無法有效統御家臣遭到處罰,
軍神上杉謙信的繼承人上杉景勝入封會津,
取代了蒲生氏郷監視東北諸大名的地位,
石高更高達120萬石,
但是兩年後關原之戰爆發,
做為西軍主要勢力的上杉氏遭到嚴厲處罰,
會津之地重回蒲生氏的統治,
之後又封賞給加藤氏,
現今的5重天守和城池的改修也在這個時期完成。
時間來到江戶時代,
1643年德川將軍家的親戚會津松平家入封,
做為親藩在政治上輔佐將軍家大為活躍,
藩校內也施行忠於將軍家的教育,
會津藩漸漸走上其宿命的歷史舞台。
幕末時代日本面臨內憂外患,
德川幕府威信漸漸喪失,
末代將軍德川慶喜雖然進行了大政奉還,
但卻不肯放下軍權,
新政府(明治天皇)和舊幕府的矛盾漸漸激化,
1868年1月鳥羽伏見之戰爆發,
會津藩加勢舊幕府軍參與了這場戰爭,
之後新政府軍從大阪、京都兵分三路推進到關東、北陸,
舊幕府軍連戰連敗,
3月,德川將軍家的政治中心江戶城無血開城,
但是舊幕府勢力不願放棄,
組成奧羽越列藩同盟擺出頑強抵抗的態勢,
東北諸藩將兵力聚集在奧州街道的玄關-白河口,
新政府軍也開始準備向東北進軍,
東北戰爭一觸即發。
白河口之戰是一場新政府軍700人對東北同盟軍4500人的懸殊戰役,
然而因為新政府軍的奇襲導致同盟軍潰敗,
從此之後東北門戶洞開,
新政府軍陸續集結並且打通了奧州街道,
下一個目標就是居高臨下控制奧州街道的會津若松城,
會津藩的歷史命運也即將走向最高潮。
從8月底開始在城池附近爆發了一系列戰爭,
但皆以舊幕府軍的敗北收場,
當時會津藩的軍制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最著名的就是白虎隊集體自殺的故事,
因為隊員皆是未滿18歲的青少年,
原本做為預備隊,
隨著新政府軍逐漸逼近城池不得不投入戰爭,
其中的一番隊做為藩主松平保容的護衛,
二番隊在豬苗代湖畔戰敗後,
20人沿著水圳逃往城東的飯盛山,
因為目睹山下的火災誤以為城池已經陷落,
因而在山上集體自殺,
現在飯盛山上建有許多會津戰爭犧牲者的紀念碑,
山上有一座造型奇特的佛堂,
雖然上山時雨勢不小,
還是能看見城池(照片中央偏左的顏色較深的大片森林處)。
之後會津若松城經歷了一個月的籠城後投降,
由會津藩重臣背起戰爭責任自殺收場,
藩主松平保容逃過死罪,
會津松平一族隔年被轉封(流放)到青森縣斗南藩,
當時會津居民的處境非常難受,
新政府軍不允許下葬戰死者,
甚至有不少人持敵視的態度稱其為「會賊」,
直到近代山口縣萩市(長州藩)還有許多對會津若松市道歉或友好的舉動,
出身山口縣的安倍晉三總理也曾為此事向會津若松市道歉,
做為少數真正經歷過戰火的城池,
這是會津若松城天守閣戰後的模樣。
現今的會津若松城天守閣是1965年重建的復興天守,
雖然是混凝土建築物但外觀上還是滿美的,
長滿青苔的石垣看起來更顯粗曠,
似乎驕傲地說著自己曾經真正經歷過戰火的故事。
從天守上展望飯盛山(照片中央之山頭),
和過去新政府軍砲擊陣地的小田山(照片中央偏右最前方之山頭)。
也許是因為大河劇的關係,
這裡的觀光發展興盛,
飯盛山下有許多特產店,
若松城內也有穿著陣羽織的工作人員幫大家拍照。
會津若松在歷史上扮演著沉重的戲分,
白虎隊傳達了日本武士道和忠孝的精神,
會津戰爭詮釋了明治維新時改朝換代的裏面,
默默承擔著日本向前進步的陣痛。
--
原作者至今仍在進行單車環島中
===========================================
FB粉絲團: https://goo.gl/VNWNxq
圖文網誌版(圖多,看圖請進): http://goo.gl/fAUm6N
GPS紀錄: no
http://imgur.com/2Es2P9N
里程:0km
爬升:0m
累積里程:4118.58km
里程百分比:4118.58/9089=45.31%
天氣:雨
氣溫:21/11度
盥洗:無
住宿:自遊空間郡山店
花費:早餐330、午餐650、晚餐1280、補給578、車資2200、若松城510、昨晚住宿3360,
共6928圓。
今天睡了個自然醒,
早上天空飄著小雨,
坐上巴士往會津出發。
做為2013年大河劇「八重之櫻」的舞台,
會津訴說著許多歷史故事,
無論是戰國時代經歷過數位著名的統治者,
或者是幕末時期壯烈的會津戰爭,
會津的每段歷史各自帶著各種不同的情調。
會津若松市位於福島縣西側的會津盆地,
古代稱為岩代國,
四周群山環繞,
雖然不算是交通要衝,
但是居高臨下控制著奧州街道,
也就是連結關東和東北的咽喉之地,
有著重要的戰略地理位置,
從鎌倉時代一直到戰國時代中期,
這裡由蘆名氏統治,
西元1589年,
北方的伊達政宗基本控制了東北後有意進出關東,
趁著蘆名家內部君臣之間矛盾和內訌之際發動戰爭(摺上原之戰),
蘆名軍因為莫名其妙的關係總崩並且損失許多重臣,
當主蘆名義廣逃回居城後因為害怕的關係甚至逃回常陸(約現今茨城縣),
難得戰國時代有這種因為一次戰敗就使一國大名滅亡的戰爭。
但是隔年伊達政宗就遭到天下人豐臣秀吉的處罰,
秀吉為了監視奧州諸勢力,
將南奧州的領地封賞給自己的重臣-蒲生氏郷,
蒲生氏郷做為石高92萬石的大大名,
開始修築居城並且改名為會津若松城(當時舊名黑川城),
不久後,
7重5階的雄偉天守完成。
幾年後,
氏郷的兒子因為能力不足無法有效統御家臣遭到處罰,
軍神上杉謙信的繼承人上杉景勝入封會津,
取代了蒲生氏郷監視東北諸大名的地位,
石高更高達120萬石,
但是兩年後關原之戰爆發,
做為西軍主要勢力的上杉氏遭到嚴厲處罰,
會津之地重回蒲生氏的統治,
之後又封賞給加藤氏,
現今的5重天守和城池的改修也在這個時期完成。
時間來到江戶時代,
1643年德川將軍家的親戚會津松平家入封,
做為親藩在政治上輔佐將軍家大為活躍,
藩校內也施行忠於將軍家的教育,
會津藩漸漸走上其宿命的歷史舞台。
幕末時代日本面臨內憂外患,
德川幕府威信漸漸喪失,
末代將軍德川慶喜雖然進行了大政奉還,
但卻不肯放下軍權,
新政府(明治天皇)和舊幕府的矛盾漸漸激化,
1868年1月鳥羽伏見之戰爆發,
會津藩加勢舊幕府軍參與了這場戰爭,
之後新政府軍從大阪、京都兵分三路推進到關東、北陸,
舊幕府軍連戰連敗,
3月,德川將軍家的政治中心江戶城無血開城,
但是舊幕府勢力不願放棄,
組成奧羽越列藩同盟擺出頑強抵抗的態勢,
東北諸藩將兵力聚集在奧州街道的玄關-白河口,
新政府軍也開始準備向東北進軍,
東北戰爭一觸即發。
白河口之戰是一場新政府軍700人對東北同盟軍4500人的懸殊戰役,
然而因為新政府軍的奇襲導致同盟軍潰敗,
從此之後東北門戶洞開,
新政府軍陸續集結並且打通了奧州街道,
下一個目標就是居高臨下控制奧州街道的會津若松城,
會津藩的歷史命運也即將走向最高潮。
從8月底開始在城池附近爆發了一系列戰爭,
但皆以舊幕府軍的敗北收場,
當時會津藩的軍制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最著名的就是白虎隊集體自殺的故事,
因為隊員皆是未滿18歲的青少年,
原本做為預備隊,
隨著新政府軍逐漸逼近城池不得不投入戰爭,
其中的一番隊做為藩主松平保容的護衛,
二番隊在豬苗代湖畔戰敗後,
20人沿著水圳逃往城東的飯盛山,
因為目睹山下的火災誤以為城池已經陷落,
因而在山上集體自殺,
現在飯盛山上建有許多會津戰爭犧牲者的紀念碑,
山上有一座造型奇特的佛堂,
雖然上山時雨勢不小,
還是能看見城池(照片中央偏左的顏色較深的大片森林處)。
之後會津若松城經歷了一個月的籠城後投降,
由會津藩重臣背起戰爭責任自殺收場,
藩主松平保容逃過死罪,
會津松平一族隔年被轉封(流放)到青森縣斗南藩,
當時會津居民的處境非常難受,
新政府軍不允許下葬戰死者,
甚至有不少人持敵視的態度稱其為「會賊」,
直到近代山口縣萩市(長州藩)還有許多對會津若松市道歉或友好的舉動,
出身山口縣的安倍晉三總理也曾為此事向會津若松市道歉,
做為少數真正經歷過戰火的城池,
這是會津若松城天守閣戰後的模樣。
現今的會津若松城天守閣是1965年重建的復興天守,
雖然是混凝土建築物但外觀上還是滿美的,
長滿青苔的石垣看起來更顯粗曠,
似乎驕傲地說著自己曾經真正經歷過戰火的故事。
從天守上展望飯盛山(照片中央之山頭),
和過去新政府軍砲擊陣地的小田山(照片中央偏右最前方之山頭)。
也許是因為大河劇的關係,
這裡的觀光發展興盛,
飯盛山下有許多特產店,
若松城內也有穿著陣羽織的工作人員幫大家拍照。
會津若松在歷史上扮演著沉重的戲分,
白虎隊傳達了日本武士道和忠孝的精神,
會津戰爭詮釋了明治維新時改朝換代的裏面,
默默承擔著日本向前進步的陣痛。
--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明天出發的東京行程請益
By Faithe
at 2015-10-12T08:37
at 2015-10-12T08:37
東京Dormy Inn系列 和 利木津巴士一問
By Dorothy
at 2015-10-12T03:17
at 2015-10-12T03:17
看膩了雪和凋落的樹枝那關西二月該去哪
By Selena
at 2015-10-11T23:46
at 2015-10-11T23:46
京阪神奈7天6夜行程請教
By Skylar Davis
at 2015-10-11T23:20
at 2015-10-11T23:20
青森 賞楓 八甲田山麓 酸湯溫泉
By Rae
at 2015-10-11T22:56
at 2015-10-11T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