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落入凡塵:尼斯(Nice) - 法國

Joe avatar
By Joe
at 2012-01-21T22:54

Table of Contents

http://blog.xuite.net/toiletmei/blog/56409389

  這座城市有個很美麗的名字:Nice la Belle,意思是「尼斯美人」,它是地中海沿
岸的港口城市,人口位居全法第五(第一是巴黎、第二是馬賽、第三是里昂、第四是土魯
斯),是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蔚藍海岸(Provence-Alpes-Cote d'Azur)大區的第二大城
,也是濱海阿爾卑斯省(Alpes-Maritimes)的省會。

  我並不喜歡大都市,原因無他,只是討厭擁擠,聽人們說尼斯是個l度假聖地,尤其
海灘特別有名,來這裡散心應該可以如願吧!夜裡搭火車抵達,人們大多已經入睡,新年
剛過,馬桑那廣場(Place Massena)上的發光雕像變換著顏色,還沒撤走的摩天輪在夜
裡顯得孤單。我訂了間便宜的旅館,手上的地圖過於簡略,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要往哪個方
向走,只好在街上隨意抓個人問路,被我問得一頭霧水的年輕人溜著滑板離開,留下愣在
原地的我,深呼吸,總會找到方向的。

  好不容易在狹小昏暗的巷子中找到了旅館,按了電鈴應門的是一位不會說法文的年輕
人,「妳會說英文嗎?」這倒讓我吃驚,年輕人的口音讓我聽不出來自哪裡,他說他也是
住在這裡的客人之一,只是住久了點,剛好旅館老闆有事外出一天,知道我們今天要來,
請他幫忙開門接待。

  旅館位於尼斯歷史舊城區(Vieux-Nice)內,狹窄的街道,昏暗的街燈,夜已深,附
近的酒吧還有許多客人買醉談天,房間窗口正對著天井,打開窗,可以看見四周都是一般
民宅。這間旅館與其說是旅館,倒不如說是民宿比較貼切,旅館裡的房間並不多,只有兩
間雙人房,還有一間可容納十二人的大通鋪。當初上網訂的時候它還沒有任何評價,只是
在尼斯,要找便宜的旅館不大容易,看到二十歐元以下又近市區的旅館寥寥無幾,這間就
是其中之一。

  旅館的地點可真是絕妙,一大早就被市場的吆喝聲給吵醒,起了床伸懶腰,下樓去感
受尼斯活力四射的早晨。我們在麵包店前駐足,每塊麵包好似在炫耀它們的身軀,散發出
誘人的香味,讓人忍不住一口接著一口吃下肚,早餐習慣吃得飽飽的我,吞了兩塊麵包還
不滿足,來到水果攤前挑選新鮮水果,一些當早餐,一些當作肚子餓是的備用糧。

  尼斯的最有名景點之一的大概就是一到夏天便人滿為患的天使灣(Baoe des Anges)
,這座海灣東起尼斯角(Cap de Nice),西至安提布角(Cap d'Antibes),即便是一月
的冬日,天氣好的時候,仍有許多人躺在沙灘上作日光浴。不過天使灣並不是典型的「沙
灘」,精確來說,應該是石頭海灘,不過因為海水日積月累不斷沖侵,海灘上的石頭顆顆
都被磨成小小圓圓的,即使裸足踏在上面也不覺得痛。

  沿著天使灣而建的步行道是英國散步道(Promenade des Anglais,亦翻成盎格魯街
)。這條興建於1820年的散步道,冠上「英國人」的頭銜,就是因著大量來此度假休養的
英國人而命名。

  十七世紀開始,英國學者提出居住海濱有益身心,當時牛津大學學者羅伯特‧伯頓(
Robert Burton)自身深受憂鬱症之苦,致力於研究治療憂鬱之方,他提出住在海邊能幫
助治療憂鬱的觀點。自此之後,英國人便開始以水為引:水療(spa)變得熱門、世界上
第一個海水浴場更在英國布萊頓(Brighton)出現。十八世紀末,大量的英國人來到溫暖
的地中海沿岸城鎮,除了避寒、休養,沿著海濱興建的賭場、別墅、酒店,更成為熱門的
社交場所,尼斯也在此時成為歐洲發展最快的城市,每年迎接大量自英吉利海峽對岸來的
遊客。

  但有一年冬天特別嚴酷,大量的乞丐湧入這座城市,英國牧師路易士‧維(Lewis
Way, 1772-1840)於是提議興建一條專為「來這裡度假的英國人」的步行道,讓他們可以
不用與乞丐們爭道,於是英國散步道沿著天使灣而建,尼斯遂逐漸發展成「歐洲的療養勝
地」。不過現在這條「散步道」已經發展成一條公路,但是沿著海岸還是保留了人行道,
可以一路從尼斯走到尼斯蔚藍海岸機場(Aeroport Nice Cote d'Azur),直到瓦爾河(
Var)的出海口為止。

  尼斯舊城區以南,是一條稱為「美國街」(Quai des Etats-Unis)的公路,西起帕
勇河(Paillon)出海口的腓尼基大道(L'avenue des Phoceens),東接城堡山(La
Colline du Chateau)山腳的羅巴卡皮街(Quai Rauba-Capeu)。它不像英國散步道如此
有名,甚至許多人都以為它只是英國散步道的延伸,同樣建於十九世紀初,起初被稱為米
蒂街(Quai du Midi),一次大戰期間,為了紀念1917年美國決定加入協約國參戰,尼斯
市長方濟‧高倫(Francois Goiran,任期為1912-1919)於同年將此街更名為「美國街」


  尼斯就是一個這麼好玩的地方!感覺上它像是一處放鬆度假的好地方,但其實如果要
認真追究它的內涵,著實讓人挖掘不完。除了具有異國風情的「英國散步道」和「美國街
」外,在車站附近還有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資助的俄羅斯東正教聖尼古拉主教座堂(
Cathedrale orthodoxe russe Saint-Nicolas),洋蔥狀的屋頂、鮮豔的色彩,讓人覺得
好似身處聖彼得堡。

  跟臺灣的「吳濁流路」一樣,尼斯也有許多街道以人名命名,這些人都是和當地有關
聯,有的是為了紀念在尼斯出生的名人,有的則是對尼斯有貢獻的人。

  不過除了以人名命名,還有一些有趣的街道名稱,像是「Rue Droite」就是一例。「
Rue Droite」用中文直譯就是「直的路」或是「對的路」,不過這條路一點也不直也無關
對錯,它是尼斯最古老的街道之一,會取這個名字是因為它是當時連接舊城區兩邊城牆最
直接的路,尼斯有頭有臉的人物,像是銀行家、律師、銀樓業者,甚至貴族都選擇在此定
居。而蘇聯共產黨的領袖托洛斯基在流亡以前,也曾經在這條路的16號住過兩天呢!

  好玩的是,在法蘭西斯‧蓋洛路(Rue Francis Gallo)通往讓‧饒勒斯大道(
Boulevard Jean Jaures)有一座拱門稱為「Porte Fausse」(中文直譯是「錯的門」),
不知道是不是對應「對的路」-Rue Droite而開的玩笑。

  富人住的「對的路」上,有一座拉斯卡利宮(Palais Lascaris, 地址是15 rue
Droite),強烈推薦大家一定要來參觀!

  拉斯卡利宮位於尼斯舊城區的心臟地帶,隱身在小小的巷子裡,一不小心就錯失了,
一進到裡頭往天花板望,華麗的彩繪吸引人們進入參訪。

  這座被稱為「宮殿」的房子是貴族拉斯卡利家族於十七世紀初期所建,當時拉斯卡利
家族成員散播歐洲各地,匈牙利、保加利亞、俄羅斯、羅馬尼亞、波蘭、德國和法國都可
以見到他們的足跡,而後遷至目前位於義大利和法國邊界的文提米利亞(Ventimiglia)
,因此被稱作文提米利亞的拉斯卡利((Lascaris de Vintimille))家族,而且他們再
度遷徒至法國一個叫做唐德(Tende)的小村莊,在十四世紀時又搬到了尼斯。

  拉斯卡利宮建於十七世紀前葉,直至1802年這座宮殿仍屬於拉斯卡利家族。1942年,
尼斯市政府買下了年久失修的宮殿,1946年被列為古蹟,並於1963年後進行為期七年的復
原工程,最終以博物館的形式對大眾開放。

  外觀呈巴洛克式,往上看有大理石欄杆圍繞、突出牆門的陽臺。進入宮殿內部,需先
把包包寄放在置物櫃裡,一旁的大廳有拱形的門廊,天花板繪有色彩鮮豔的圖案,十分引
人注目,另外還有一間十八世紀的藥劑師之室,展示許多放製原料的抽屜。沿著階梯上到
一樓(對臺灣人說是二樓)會先通過畫廊和滿佈雕像的騎樓,進入的密閉空間作為臨時展
覽區用。二樓則是宮殿最華麗的部分,被稱為高貴之樓(etage noble),這裡有十七世
紀繪製的壁畫,並以掛毯、雕像、家具裝飾,把整層樓佈置得貴氣無比。現在宮殿則以「
樂器博物館」(Musee des instruments de musique)的形式,展出許多古代樂器。

  迷路在錯縱複雜的小巷好似平常,撞見尼斯主教座堂(Cathedrale
Sainte-Reparate de Nice,又稱聖雷帕拉塔教堂)時,裡頭剛好在做彌撒,聽不懂法文
彌撒,就讓思?隨樂音飛揚。

  巴洛克式的立面,顯示這座教堂重建的時期在十七世紀。1649年,當時的主教帕勒提
(Didier Palletis)委託建築師吉貝(Jean-Andre Guibert)進行重建工程,教堂重建
工程完成於1699年,擴建之後能夠容納更多信徒;1906年,這座教堂被列為古蹟,然後即
便經過數百年,一到星期天,當地居民還是前來做禮拜。

  舊城區還有許多小小的巷子充滿了驚喜,迷失在麵包店、糕餅店、糖果店是極為平常
的事,其實我對甜點並沒有多大的興趣,但尼斯的甜點就是有這麼大的魅力讓我失心瘋,
一塊兩歐元的餅乾我也買得下去,看來架上各式各樣的甜點魅力無法小覷,一不小心荷包
就大失血了。

  舊城區的東北邊建築屋齡較久,西南邊則有較多重建的工程,但也不乏古蹟的蹤影。
尼斯歌劇院(Opera de Nice)位於舊城區的西南邊,有兩個立面,南面面向美國街,北
面面向保拉的聖方濟街(rue Saint-Francois-de-Paule),1885年以尼斯市立劇院之姿
開幕,1902年改名為尼斯歌劇院,並於1992年列為古蹟。

  與美國街平行,位於舊城區內最大的人行道莎蕾亞街(Cours Saleya)是我最喜歡的
地方之一。星斯一有古董市場,其他時間則是果菜市場及花市,營業時間從早上六點到下
午六點。如果幸運的遇上市集,光是把整條街逛完就已經眼花撩亂,一路吃吃喝喝,還附
帶許多驚喜。如果沒有市集,莎蕾亞街兩旁也有許多店家可以逛,兩旁的房子顏色柔和,
走在街上讓人十分放鬆。逛累了,來到查爾斯‧費利克斯廣場(Place Charles Felix)
的咖啡店稍坐一下,等一下要爬上城堡山(La Colline du Chateau),還是先吃飽喝足
再運動。

  在舊城區的東邊有條小徑叫做城堡路(rue du Chateau),沿著階梯往上走會接到城
堡階梯(Montee du Chateau),這個時候就是心無旁騖不停往上爬就是了,走到路的盡
頭,會看到一大片墓園,這裡是尼斯公墓(Cimitieres de Nice)的所在地,這墓園可不
是普通的大,分成天主教徒、新教徒、猶太人三區,整座山幾乎有一半的面積在都市更新
計畫時闢成公墓,這情況跟爬八里的觀音山很像,真不曉得法國人是不是也喜歡把親人葬
在山明水秀的地方?

  沿著方濟‧阿拉戈巷(Allee Francois Aragon)往上走會遇到岔路,直走是比較小
條的本篤教授巷(Allee Professeur Benoit),這條路是以出生於亞維儂的考古學家費
爾南‧本篤(Fernand Benoit, 1892-1969)的名字命名,他是普羅旺斯的考古協會會長
,並成立了考古博物館,城堡山上的大教堂遺跡就是他任期間發掘出來的。順著本篤教授
巷一直走是電梯口,如果不想再往上爬可以搭電梯下山 (當然要付費),或是沿著十分
陡峭的蕾莎吉階梯(Montee Lesage)下到海岸也行。

  另一條路是群鳥噴泉路(Allee de la Fontaine aux Oiseaux),這條路上有許多用
馬賽克圖案裝飾的噴泉,這點子來自於對希臘藝術狂熱崇拜的尼斯城市總設計師查爾‧凱
特昂(Charles Catherin),而這些裝飾可是花費工匠恩利‧吉利(Henri Gilly)不下
二十年的時間完成。

  終於來到山頂,山頂展望非常好,由此更可以感受尼斯的魅力。由東邊的瞭望臺看去
,尼斯港(Port de Nice)和被開闢成公園(Parc Municipal du Mont Boron)的伯宏山
(Mont Boron)像幅油畫落在眼前。

  尼斯港東岸到伯宏山西側有許多豪宅和別墅,許多豪宅都附有露天游泳池,這一帶的
確住了不少有錢人,開著跑車、遊艇,在尼斯街上可以看到不少豪華的跑車,冬天的時候
來這裡避寒,夏天的時候來這裡度假,過著極為奢華的日子。

  城堡山據說是尼斯最早的建城之處。西元前三百年,來自利古里亞(Ligurie)的賽
爾特人(Celtes)為了貿易來到尼斯,他們占領了地勢較高、防守容易的山丘,但後來還
是不敵當時殖民馬賽的希臘人,希臘人攻下城池後,為了慶祝此次勝利,奉勝利女神尼克
(Nike)之名將這裡取名為「Νικα?α」(Nikaia),這就是「尼斯」地名的由來。

  後來羅馬人征服了尼斯,並於西元十世紀在城堡山上興建羅馬風格的天主教堂聖母瑪
莉亞大教堂(La cathedrale Sainte-Marie de Cimiez),堡壘、城牆相繼興建,城堡山
逐漸發展成一座中世紀的古城。1705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法王路易十四(Louis
XIV)為了不讓敵人乘勢而起,下令拆除所有的堡壘和城牆,城堡山因此失去了它戰略的
重要性。

  十九世紀,城堡山部分規劃成公墓所在地,部分改建為公園(Parc du Chateau),
所以雖然這裡稱為「城堡山」,但其實城堡早就被拆除了,現在後人只能憑賴位於山頂殘
存的遺跡去想像當時古城的氣勢。

  城堡拆也拆了,城堡山上唯一留著的建築古蹟大概只剩這座十六世紀建造的貝蘭達塔
(Tour Bellanda),塔頂就是展望良好的瞭望臺,從這裡往西望是尼斯舊城區和天使灣
,雖然剛剛還走在英國散步道上,但一站上塔頂,還是被眼前的景色給迷住了,天使灣呈
美麗的弧型向更遠處延伸,海灘上的人們恣意的享受冬陽,舊城區的每幢建築都有著紅通
通的屋頂,小小的街道被房子擠到看不清。

  貝蘭達塔在2006年以前作為海事博物館(Musee Naval)用,介紹尼斯及周邊區域的
航海歷史,不過最近因為城市更新計畫而關閉,以後會以展覽空間的形式再度開放。塔頂
上還有一座小塔,上面釘有一塊牌子,寫著出生於尼斯的詩人兼作家藍徹(
Joseph-Rosalinde Rancher, 1785-1843)的詩句;法國浪漫派作曲家埃克托‧白遼士(
Hector Berlioz, 1803-1869)曾在此寄居,它的歌劇名作《李爾王》開幕曲也是在此時
創作的。

  如果想到尼斯港去看看,沿著蒙佛階梯(Montee Montfort)向下走是個不錯的建議
,依著碼頭而建的魯涅爾街(Quai Lunel)是一條安靜的街道,這條街有一個故事:1830
年魯涅爾(Vincent Amedee Lunel )伯爵統治尼斯時,當時尼斯是薩丁尼亞王國(
Kingdom of Sardinia)的領土,這位伯爵下令啟動尼斯港(Port de Nice,又稱Port
Lympia)修建及疏浚工程,因此這條臨港道路就命名為魯涅爾街,在22號的海事局(
Direction Affaires Maritimes)牆上,有一塊以拉丁文撰寫的紀念牌以紀念這位統治者


  停留在尼斯只有一天的時間,本來以為足夠卻顯得倉促,地圖上在舊城區標示的景點
只有兩、三個,卻好像走也走不完似的走了一天,仍然有好多地方沒有去,旅行留下的遺
憾就是「再來一次」的動力之一,光是寫篇文章心就癢好久,以此紀念我未完成的尼斯之
旅。
  敬青春,也敬落落長卻永遠迷人的歷史。

旅館資訊:

Hostel Smith

地址:20 Rue Droite, Nice, Cote d'Azur, France 06300(位於舊城區內,在Rue
   Rossetti和Rue Droite交岔口附近,真的不好找)

價格:雙人房每人只要18歐元,大通鋪只要13-14歐不等。

評價:如果只是想睡一覺,可以住住看,地點絕佳,我喜歡住在舊城區,但房間不怎麼樣
   ,衛浴設備也不怎麼樣,而且網頁上說有免費的早餐,那是騙人的。


All Comments

2~3月歐洲:法國西班牙義大利自助

Kristin avatar
By Kristin
at 2012-01-21T19:34
※ [本文轉錄自 Ind-travel 看板 #1F6NS8dE ] 地點: 法國:尼斯及巴黎、 西班牙:巴塞隆納、 義大利:威尼斯、佛羅倫斯及羅馬 預計時間: 2012/2/20 ~ 2012/3/22 預計預算: 能省則省 ...

墨西哥:Teotihuacan~眾神所在之地(上)

Linda avatar
By Linda
at 2012-01-21T18:14
網誌圖文版:http://blog.xuite.net/hpyuann/wretch/103355183 Day 2 Teotihuacan andgt;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 今天是這次墨西哥行程的精華,也是我夢想已久的日月金字塔,為了盡可能避開 人群,我們早上八點多就抵達了Teot ...

秋天慢慢來之我們在格林威治小旅行

Agatha avatar
By Agatha
at 2012-01-21T17:51
在地理上,格林威治是本初子午線的世界中心 在航海時代的歷史洪流中,它是孕育皇家海軍的搖籃 blog-andgt;http://starscreek.pixnet.net/blog/post/40683511 or-andgt;http://starbuckser.blog126.fc2.com/blog-e ...

秋天慢慢來之我們在格林威治小旅行

Brianna avatar
By Brianna
at 2012-01-21T17:51
在地理上,格林威治是本初子午線的世界中心 在航海時代的歷史洪流中,它是孕育皇家海軍的搖籃 blog-andgt;http://starscreek.pixnet.net/blog/post/40683511 or-andgt;http://starbuckser.blog126.fc2.com/blog-e ...

香港:以假亂真☆杜莎夫人蠟像館

Bennie avatar
By Bennie
at 2012-01-21T17:14
地名:杜莎夫人蠟像館 旅遊日期:2011/10  地址:香港山頂道128號凌霄閣P101號舖 營業時間:10:00~22:00(最後入場時間21:45) 官網:http://www.madametussauds.com/hongkong/ 交通方式:搭乘山頂纜車、巴士、小巴或的士(計程車)。 *我們選擇搭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