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逸仙先生倫敦遊記 - 法國
By Lydia
at 2013-01-20T08:23
at 2013-01-20T08:23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London 看板 #1G-nSzwB ]
作者: Dukedream (相信自己的方向感) 看板: London
標題: [遊記] 孫逸仙先生倫敦遊記
時間: Sun Jan 20 05:59:22 2013
孫逸仙先生倫敦遊記 (網誌圖文版)
http://chungenliu.blogspot.co.uk/2013/01/blog-post.html
身為成長於台灣民主轉型期的世代,我中學時期還有三民主義課,依稀記得在那個眾
人注意力渙散的課堂上,老師曾講過一些國父小故事,其中似乎有「倫敦蒙難記」,
細節我當然不記得,總之對於孫逸仙當年曾經在倫敦經歷一場大風浪還有點印象。
這回旅居倫敦作研究,突然想起這段歷史,就上網當鍵盤偵探找資料,這一查,還真的
查出點興趣,究竟孫逸仙當年是遭清廷綁架?還是如一些人所說,是他「大義凜然自行
走入使館宣傳革命」?光這點中英文維基百科就有出入。最後清朝為何放人?誰又是背
後主使者?懸疑的情節,比小說還要精彩。
借助現代資訊科技,一下子就可以把當年孫逸仙主要活動地點用Google Map定位出來,
這些地方全都在倫敦市中心,都在今日遊客活動區域內,徒步慢慢逛,半天也可以逛完。
與其當鍵盤偵探,不如實際踏查。幾個星期下來,我陸陸續續把這些場景都走過一次,
遙想當年。接下來就用照片說故事,帶大家在倫敦尋訪當年孫逸仙留下的腳印。
第一站從車站說起,1896年9月30日,孫逸仙從美國紐約乘「雄偉號」(Majestic)從利
物浦(Liverpool)上岸,又搭車到聖潘克拉斯車站(St Pancras),這車站今天依然健在,
這裡是歐洲之星(通往法國比利時鐵路)的起始站,也是往北的門戶,許多來倫敦的旅
客都會在此路過。聖潘克拉斯車站偌大一棟維多利亞式建築,跟國王十字車站(King's
Cross)比鄰,甚是壯觀,當年國父行經此處時,心中是否也為大英帝國的強盛為之震動?
當日,孫逸仙下榻於河濱路上的赫胥旅館,此河濱路應是(The Strand),在查令十字路
(Charing Cross)車站附近,但是「赫胥旅館」今日已不可考,還需有興趣的朋友幫忙
補充。
翌日,10月1日,孫好友康德黎醫師(Dr. James Cantile)帶領孫逸仙去葛蘭法學院坊
(Gray's Inn #8)見房東太太,孫逸仙租下一間帶有家具的房間,租金每星期10先令,
在接下來9個多月的時間,孫逸仙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暫居於此。
英國政府為了紀念孫逸仙,在這地點上立了一個紀念牌,上面寫著
" Sun Yat-Sen, 1866 - 1925, father of the Chinese Republic,
lived in a house on this site while a political exile from his country."
這個地點在今日Chauncey Lane和Holborn地鐵站間的Holborn Street上,用Google
Map搜尋請查,Warwick Court,找到有星巴克的那個巷口,走到巷底,右側牆上就會
出現小小的國父對你微笑。
找到了國父在倫敦的「故居」,接下來就是要還原倫敦蒙難的現場。抵達倫敦後,孫
逸仙幾乎每天都去拜訪其好友康德黎醫師,他殊不知清公使館早已僱用私人偵探監視
他的一舉一動(清政府還懂得僱用偵探,比我想得還高明一些)。在孫抵達倫敦的第12
天,1896年10月11日,孫逸仙失蹤,身陷清使館,本來清官員要將孫遣送回中國正法,
幸虧使館工作人員向康德黎通風報信,康進行了一系列的營救行動,一開始無人聞問,
最後成了倫敦的大八卦新聞,10月23日,在受困13天之後,孫逸仙獲釋,個人因本事
件名滿天下,也間接促成了往後其英雄形象的塑造。
倫敦蒙難細節我在此不贅述,建議參考「孫逸仙倫敦蒙難真相:從未披露的史實」,
本書為黃宇和博士所著,是我找到有關本事件最詳盡的著作。此外當然也要看中英文
版的「倫敦蒙難記」(Kidnapped in London),本著作多傳為孫逸仙本人用英文所寫,
但經後者考據,康德黎應該才是真實作者,由他代打,以英式幽默筆法向世界宣傳這
個故事。
我實地考察了倫敦蒙難記的地點,康先生住所位於Devonshire 街46號,中國公使館
地址是Portland Street 49號(今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使館還在同一位置,不知建築有
無改建?),從孫在Holborn的寓所步行到康德黎家,不過20分鐘的路程,這段路,
實際走一次,便知危險。康先生的住所離清使館不過一個街口的距離,孫一定是由南
向北走過Portland Street,必定途經中國公使館,當年倫敦東方面孔稀少,孫逸仙大
搖大擺地經過,一定引起注意。
孫逸仙常被說成過於浪漫的夢想家,在這事件上,他也太輕忽自己的人身安全了吧XD
10月23日當天傍晚,孫逸仙脫險後,便驅車前往位於查令十字的「稅式酒館」回答記
者問題。這個「稅式酒館」到底在哪?經後人考察,應該是在今天Whitehall上的
"The Old Shades",不知這酒館建築是否曾經改建,如果真是超過百年老店,也實在
太有臨場感了吧。
此外,國父還常跟康德黎一家人同去聖馬汀教堂(St Martin-in-the-field)參加禮拜
,這教堂就在Trafalgar廣場,面對國家畫廊(National Gallery)的右手邊,離今日
倫敦華埠只有幾步之遙(當年這中國城還完全不存在)。
最後,孫逸仙也常到大英博物館閱覽室用功,據說這段經歷對他三民主義的思想多有
啟發,當年他有申請一張6個月期限的閱覽證,至今館方仍存有檔案可查。
1896,至今已經116個年頭,遙想當年這段歷史,煞是有趣,大家下回到倫敦旅遊時
,可以順遊這幾個歷史場景,到小巷子裡跟國父紀念牌合照一張。
--
作者: Dukedream (相信自己的方向感) 看板: London
標題: [遊記] 孫逸仙先生倫敦遊記
時間: Sun Jan 20 05:59:22 2013
孫逸仙先生倫敦遊記 (網誌圖文版)
http://chungenliu.blogspot.co.uk/2013/01/blog-post.html
身為成長於台灣民主轉型期的世代,我中學時期還有三民主義課,依稀記得在那個眾
人注意力渙散的課堂上,老師曾講過一些國父小故事,其中似乎有「倫敦蒙難記」,
細節我當然不記得,總之對於孫逸仙當年曾經在倫敦經歷一場大風浪還有點印象。
這回旅居倫敦作研究,突然想起這段歷史,就上網當鍵盤偵探找資料,這一查,還真的
查出點興趣,究竟孫逸仙當年是遭清廷綁架?還是如一些人所說,是他「大義凜然自行
走入使館宣傳革命」?光這點中英文維基百科就有出入。最後清朝為何放人?誰又是背
後主使者?懸疑的情節,比小說還要精彩。
借助現代資訊科技,一下子就可以把當年孫逸仙主要活動地點用Google Map定位出來,
這些地方全都在倫敦市中心,都在今日遊客活動區域內,徒步慢慢逛,半天也可以逛完。
與其當鍵盤偵探,不如實際踏查。幾個星期下來,我陸陸續續把這些場景都走過一次,
遙想當年。接下來就用照片說故事,帶大家在倫敦尋訪當年孫逸仙留下的腳印。
第一站從車站說起,1896年9月30日,孫逸仙從美國紐約乘「雄偉號」(Majestic)從利
物浦(Liverpool)上岸,又搭車到聖潘克拉斯車站(St Pancras),這車站今天依然健在,
這裡是歐洲之星(通往法國比利時鐵路)的起始站,也是往北的門戶,許多來倫敦的旅
客都會在此路過。聖潘克拉斯車站偌大一棟維多利亞式建築,跟國王十字車站(King's
Cross)比鄰,甚是壯觀,當年國父行經此處時,心中是否也為大英帝國的強盛為之震動?
當日,孫逸仙下榻於河濱路上的赫胥旅館,此河濱路應是(The Strand),在查令十字路
(Charing Cross)車站附近,但是「赫胥旅館」今日已不可考,還需有興趣的朋友幫忙
補充。
翌日,10月1日,孫好友康德黎醫師(Dr. James Cantile)帶領孫逸仙去葛蘭法學院坊
(Gray's Inn #8)見房東太太,孫逸仙租下一間帶有家具的房間,租金每星期10先令,
在接下來9個多月的時間,孫逸仙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暫居於此。
英國政府為了紀念孫逸仙,在這地點上立了一個紀念牌,上面寫著
" Sun Yat-Sen, 1866 - 1925, father of the Chinese Republic,
lived in a house on this site while a political exile from his country."
這個地點在今日Chauncey Lane和Holborn地鐵站間的Holborn Street上,用Google
Map搜尋請查,Warwick Court,找到有星巴克的那個巷口,走到巷底,右側牆上就會
出現小小的國父對你微笑。
找到了國父在倫敦的「故居」,接下來就是要還原倫敦蒙難的現場。抵達倫敦後,孫
逸仙幾乎每天都去拜訪其好友康德黎醫師,他殊不知清公使館早已僱用私人偵探監視
他的一舉一動(清政府還懂得僱用偵探,比我想得還高明一些)。在孫抵達倫敦的第12
天,1896年10月11日,孫逸仙失蹤,身陷清使館,本來清官員要將孫遣送回中國正法,
幸虧使館工作人員向康德黎通風報信,康進行了一系列的營救行動,一開始無人聞問,
最後成了倫敦的大八卦新聞,10月23日,在受困13天之後,孫逸仙獲釋,個人因本事
件名滿天下,也間接促成了往後其英雄形象的塑造。
倫敦蒙難細節我在此不贅述,建議參考「孫逸仙倫敦蒙難真相:從未披露的史實」,
本書為黃宇和博士所著,是我找到有關本事件最詳盡的著作。此外當然也要看中英文
版的「倫敦蒙難記」(Kidnapped in London),本著作多傳為孫逸仙本人用英文所寫,
但經後者考據,康德黎應該才是真實作者,由他代打,以英式幽默筆法向世界宣傳這
個故事。
我實地考察了倫敦蒙難記的地點,康先生住所位於Devonshire 街46號,中國公使館
地址是Portland Street 49號(今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使館還在同一位置,不知建築有
無改建?),從孫在Holborn的寓所步行到康德黎家,不過20分鐘的路程,這段路,
實際走一次,便知危險。康先生的住所離清使館不過一個街口的距離,孫一定是由南
向北走過Portland Street,必定途經中國公使館,當年倫敦東方面孔稀少,孫逸仙大
搖大擺地經過,一定引起注意。
孫逸仙常被說成過於浪漫的夢想家,在這事件上,他也太輕忽自己的人身安全了吧XD
10月23日當天傍晚,孫逸仙脫險後,便驅車前往位於查令十字的「稅式酒館」回答記
者問題。這個「稅式酒館」到底在哪?經後人考察,應該是在今天Whitehall上的
"The Old Shades",不知這酒館建築是否曾經改建,如果真是超過百年老店,也實在
太有臨場感了吧。
此外,國父還常跟康德黎一家人同去聖馬汀教堂(St Martin-in-the-field)參加禮拜
,這教堂就在Trafalgar廣場,面對國家畫廊(National Gallery)的右手邊,離今日
倫敦華埠只有幾步之遙(當年這中國城還完全不存在)。
最後,孫逸仙也常到大英博物館閱覽室用功,據說這段經歷對他三民主義的思想多有
啟發,當年他有申請一張6個月期限的閱覽證,至今館方仍存有檔案可查。
1896,至今已經116個年頭,遙想當年這段歷史,煞是有趣,大家下回到倫敦旅遊時
,可以順遊這幾個歷史場景,到小巷子裡跟國父紀念牌合照一張。
--
All Comments
By Daniel
at 2013-01-22T17:22
at 2013-01-22T17:22
By Bennie
at 2013-01-25T08:20
at 2013-01-25T08:20
Related Posts
請問從曼徹斯特機場到愛丁堡
By Joseph
at 2013-01-19T15:47
at 2013-01-19T15:47
旅行部落格 中英文並行 -第一站英國 GO!
By Margaret
at 2013-01-19T15:29
at 2013-01-19T15:29
布拉格,舊城區
By Genevieve
at 2013-01-18T00:12
at 2013-01-18T00:12
2012冬希臘之旅 戰神的城市:雅典
By Frederic
at 2013-01-17T12:18
at 2013-01-17T12:18
環法 Tour de France 租車自駕心得
By Anonymous
at 2013-01-17T11:21
at 2013-01-17T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