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遊復興 角板山公園 - 桃園

By Edith
at 2012-09-07T18:18
at 2012-09-07T18:18
Table of Contents
悠遊復興 角板山公園
PCLin 0617於角板山復興青年活動中心
中午和台聚退休同仁(陸慧/周台珍/汪力軍/高明堂/劉富山/陳浙麟/王進雄等)一起宴請老
長官90歲竇中凱和80歲林雲騰後就驅車到桃園縣復興鄉角板山公園,消化青年活動中心住
宿券,順便邀大女兒全家同遊。
復興,為北橫公路的大站,也是鄉治的所在。復興,舊名「角板山」, 相傳是清光緒十
二年(1886年)台灣巡撫劉銘傳開山撫番至此,見山峰突起如角,河階面平坦如板,所以
命名為 「角板山」。
角板山,泰雅族人稱為Pyasan(比亞山),是指「物品交易的場所」。Tony查清代台灣文
獻,卻沒有找到「角板山」的地名,當時的文獻稱這裡為「夾板山」(註1)。 「夾板」
與「角板」的意義不同。「夾板」有「包夾、緊壓」的意味。當時清軍在夾板山的山頂設
有營壘駐兵。-----註1:胡傳(胡傳,字鐵花,即胡適的父親,曾任台東直隸州知州)著,
《臺灣日記與稟啟》,卷一日記,光緒十八年,臺灣文獻叢刊(七一),提及「夾板山」
如下:「初十日,辰初由大科崁起程,午刻至阿拇坪大營, 謁統領各軍林蔭堂(註:林
蔭堂即是「林朝棟」)觀察,即偕赴夾板山營。是營駐夾板山巔……」「十八日,由隘路
經白石腳、青寮、五結、大窩以達水流東,復由夾板山隘路赴阿拇坪……」
另有一說法則認為,「角板」之名起源於日據時代。日本人征服當地泰雅族人後,將地名
改為「腳板山」,意指「腳踏之板」,頗有征服輕蔑之意。事實如何,已無法得知。台灣
光復時,復興鄉的行政區域名稱為 「桃園縣角板鄉」,民國四十三年(1954年)時,才
被更名為「復興鄉」。「角板」變為「復興」,又被賦予一種新的時代意義。
角板山台地有點像西班牙龍達處於斷崖上方,位於大漢溪上游。這裡的河流彎曲處,形成
河階台地。台地層層,被山巒包圍,層巒疊嶂,景色秀麗。先總統蔣介石以其地似故鄉浙
江省奉化縣的溪口鎮,而將角板山山下的河階台地命名為「溪口台地」,因為深愛此地此
景,所以在角板山建立了兩處行館。
兩處行館的其中一間位於「角板山公園」內,後來在民國八十幾年間(1990年代)因失火
而焚毀,原址改建為救國團復興山莊。
蔣介石的另一間行館則維持舊貌,後來交由桃園縣政府接手管理, 規劃為「角板山賓館
風景區」,民國九十二年(2003年)開放給民眾參觀。園內並放置了十二位國內外知名藝
術家所設計的十二件雕塑作品,供遊客遊覽觀賞。「角板山賓館風景區」園內林木扶疏,
遍植梅花,又有步道涼亭,池塘曲徑,而成為角板山新興的景點。
地圖、影片及圖片請參閱:
http://lindavidtw.blogspot.tw/2012/06/blog-post_17.html
--
PCLin 0617於角板山復興青年活動中心
中午和台聚退休同仁(陸慧/周台珍/汪力軍/高明堂/劉富山/陳浙麟/王進雄等)一起宴請老
長官90歲竇中凱和80歲林雲騰後就驅車到桃園縣復興鄉角板山公園,消化青年活動中心住
宿券,順便邀大女兒全家同遊。
復興,為北橫公路的大站,也是鄉治的所在。復興,舊名「角板山」, 相傳是清光緒十
二年(1886年)台灣巡撫劉銘傳開山撫番至此,見山峰突起如角,河階面平坦如板,所以
命名為 「角板山」。
角板山,泰雅族人稱為Pyasan(比亞山),是指「物品交易的場所」。Tony查清代台灣文
獻,卻沒有找到「角板山」的地名,當時的文獻稱這裡為「夾板山」(註1)。 「夾板」
與「角板」的意義不同。「夾板」有「包夾、緊壓」的意味。當時清軍在夾板山的山頂設
有營壘駐兵。-----註1:胡傳(胡傳,字鐵花,即胡適的父親,曾任台東直隸州知州)著,
《臺灣日記與稟啟》,卷一日記,光緒十八年,臺灣文獻叢刊(七一),提及「夾板山」
如下:「初十日,辰初由大科崁起程,午刻至阿拇坪大營, 謁統領各軍林蔭堂(註:林
蔭堂即是「林朝棟」)觀察,即偕赴夾板山營。是營駐夾板山巔……」「十八日,由隘路
經白石腳、青寮、五結、大窩以達水流東,復由夾板山隘路赴阿拇坪……」
另有一說法則認為,「角板」之名起源於日據時代。日本人征服當地泰雅族人後,將地名
改為「腳板山」,意指「腳踏之板」,頗有征服輕蔑之意。事實如何,已無法得知。台灣
光復時,復興鄉的行政區域名稱為 「桃園縣角板鄉」,民國四十三年(1954年)時,才
被更名為「復興鄉」。「角板」變為「復興」,又被賦予一種新的時代意義。
角板山台地有點像西班牙龍達處於斷崖上方,位於大漢溪上游。這裡的河流彎曲處,形成
河階台地。台地層層,被山巒包圍,層巒疊嶂,景色秀麗。先總統蔣介石以其地似故鄉浙
江省奉化縣的溪口鎮,而將角板山山下的河階台地命名為「溪口台地」,因為深愛此地此
景,所以在角板山建立了兩處行館。
兩處行館的其中一間位於「角板山公園」內,後來在民國八十幾年間(1990年代)因失火
而焚毀,原址改建為救國團復興山莊。
蔣介石的另一間行館則維持舊貌,後來交由桃園縣政府接手管理, 規劃為「角板山賓館
風景區」,民國九十二年(2003年)開放給民眾參觀。園內並放置了十二位國內外知名藝
術家所設計的十二件雕塑作品,供遊客遊覽觀賞。「角板山賓館風景區」園內林木扶疏,
遍植梅花,又有步道涼亭,池塘曲徑,而成為角板山新興的景點。
地圖、影片及圖片請參閱:
http://lindavidtw.blogspot.tw/2012/06/blog-post_17.html
--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急!!花蓮三天兩夜遊

By Jack
at 2012-09-07T00:00
at 2012-09-07T00:00
10月中旬想環島~請問路線該怎麼安排呢?

By Donna
at 2012-09-06T00:00
at 2012-09-06T00:00
環島路線規劃

By Vanessa
at 2012-09-05T23:52
at 2012-09-05T23:52
((急))南部花東2日遊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2-09-05T00:00
at 2012-09-05T00:00
一個人的旅遊行程

By Barb Cronin
at 2012-09-04T00:00
at 2012-09-04T00:00
想自己一個人去旅遊
主要是放鬆心情
悠游的再自行車步道上騎車
住在面海的民宿裡發呆
3天兩夜或2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