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脫維亞|里加 波羅的海的藝術文化之都 - 西班牙

Belly avatar
By Belly
at 2017-07-29T14:01

Table of Contents

拉脫維亞的首都里加,是三小國中的最大城市
也是波羅的海三國中,乃至全歐洲我最喜歡的城市
從南至北一路走過波羅的海三國的首都
雖然因地理位置和歷史因素,三國總是被歸類在一塊
但是實際上每座城市、每個國家帶給我的感覺是各有不同的
北方塔林的舊城小巧而精美,雖然中世紀的塔樓街道古樸溫潤,但卻是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的美
維爾紐斯有全歐洲最大的中世紀老城,蓊鬱而虔誠,但走在維爾紐斯的街頭,似乎還瀰漫著一股前蘇聯影響力的陰鬱
但里加是波羅的海的商業中心、充滿活力的都會
雖然一百萬人口也不真正算個大城,但是走在里加街頭,覺得這座城市是有生命力的。

圖文網誌版:https://goo.gl/Vxp6dC
三小國遊記延伸閱讀:
|立陶宛|維爾紐斯近郊 特拉凱 森林環繞的湖心古堡:https://goo.gl/Jyc3Fm
|立陶宛|維爾紐斯 波羅的海的巴洛克風華:https://goo.gl/mcVCxr


里加最著名的黑頭屋以及大教堂 里加 2016.05.31

拉脫維亞的首府里加(Riga),人口一百萬出頭,是三小國地區的最大城市,也是波羅的海地區最重要的科學、文化、社會、藝術、商業和教育中心。歷史上,拉脫維亞立國的時間不長,也一直沒有以拉脫維亞為名的國家,直到沙俄倒台後的1918年,波羅的海三小國獨立,拉脫維亞才第一次以國名正式出現在歐洲歷史的舞台。雖然如此,里加作為波羅的海東岸最重要的商業貿易城市,擁有源遠流長的歷史,周邊列強對這片土地爭奪得你死我活也是東歐歷史的重心之一。
2015-16年,我在英國北部河谷區的中心城市里茲交換,弟弟則來到里加的拉脫維亞大學。兩座城市的中文譯名都以「里」開頭,兩座城市的緯度也差不多(里加稍北),但位置一東一西,一個孤懸在北海上的不列顛島,一個在遙遠的波羅的海東岸,Ryanair有直飛兩座城市,兩個半小時的航程在歐洲說短倒也不短。在2月中,弟弟先來里茲找我,等到下學期結束的五月底,我才開始波羅的海三小國之旅,為的就是躲避三小國寒冷的冬天。比起常見的三小國首都之旅,由於在拉脫維亞有地陪,因此自然要在拉脫維亞停留多些。5/28先從曼徹斯特飛里加,以里加為中心,往南到ꔊ蒆釧{兩天,再回到拉脫維亞待上整整五天,除了在里加市區之外,還要前往拉脫維亞西部的庫爾澤姆(Kurzeme)地區公路旅行、以及里加東北方的國家公園小鎮錫古爾達看古堡和森林。在里加的兩天裡,就放慢腳步,逛逛舊城、逛逛有名的新藝術區、吃吃拉脫維亞的名菜(還是餃子)、看看弟弟的交換學校、還要去一些觀光客不常拜訪的區域。

|舊城|
於1201年建城的里加,最具特色的便是其建築物與城市設計。根據UNESCO的世界遺產名錄,里加具有歷史意義的城區可以分成三區。第一區就是道加瓦河畔、以大教堂為中心的中世紀舊城;第二區是舊城東邊19世紀建設,以半圓形大道、寬廣街廓以及公園綠帶運河的新城區;第三區則是18到20世紀在原先的郊區建築起來、規模方正、特別是以木頭為建材的密集住宅區。從弟弟在城南的學校宿舍坐巴士進到市區,就會在花木扶疏的第二區下車,走到大街上,一抬頭就看到自由女神驕傲莊嚴的矗立在新舊城的交界。這是里加的自由紀念碑,為了紀念在拉脫維亞獨立戰爭(1918-1
920)中喪生的軍人。頂端的自由女神手拿著三顆星星,分別代表拉國三個重要的歷史文化區域:維德澤姆(Vidzeme,道加瓦河以北)、拉特加列(Latgale,拉脫維亞東部)和庫爾澤姆(Kurzeme,西部波羅的海沿岸)。座底的浮雕則代表拉脫維亞歷史上的重要事件。藍天白雲之下,里加的街頭、比起前兩天拜訪的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硬是有種大都會的風華。

里加的核心舊城,以最高的聖彼得教堂(Rīgas Sv. Pētera baznīca)為中心,龐大的建築物從低矮民房中升起,可以上去塔上一探里加的城市風光。

登上高塔,北邊可以看到里加的舊城區。左邊高聳的鐘塔是里加主教座堂,右邊是聖雅各伯主教座堂。後方的河面上可以看到停泊前往塔林、斯德哥爾摩的郵輪。在東邊可以看到新城區整齊寬闊、綠樹成蔭的馬路。往南邊看,可以看到規模龐大的里加中央市場,一座華沙科學文化宮的縮小版,寬闊美麗的道加瓦河,還有遠方的里加電視塔。在歐洲一整年看了這麼多座教堂,很少付錢登上高塔(因為登塔大多不便宜,只有在東歐物價便宜的地方可以嘗試啊),除了英國的約克、大概就是波蘭的格但斯克。里加各種顏色繽紛、風格多樣的房子,在空中看來,好像玩具模型一般小
巧可愛,倒讓我想起和里加淵源頗深、同樣是漢薩同盟成員的格但斯克。

鳥瞰完市區,接著就來逛舊城街道,看看拉脫維亞的歷史故事。和立陶宛人一樣,拉脫維亞人的祖先是印歐民族往西遷移至波羅的海畔僅剩的兩支民族。古代的拉脫維亞是部落為主的生活形式,透過波羅的海沿岸豐富的琥珀蘊藏量,人們建立了發達的商業路線,路網甚至涵蓋北歐及羅馬。在10世紀的時候,各部落才開始逐漸形成早期的王國。由於地處歐洲邊陲,拉脫維亞也是歐洲最後改信基督宗教的區域。12世紀晚期,來自日耳曼地區的利沃尼亞兄弟會受到教宗的指派,遠赴現今的拉脫維亞進行傳教,但是一開始並不太順利,兄弟會動用了多次武力才征服區內大部分的土地
。里加也是在這個時候(1201年)建立,透過道加瓦河和波羅的海便捷的水路,逐漸發展成日耳曼商人和傳教士活動的商業城市,在波羅的海逐漸擴張影響力,並在1282年正式成為漢薩同盟的加盟城市,和歐洲其他地區展開密切的互動。里加地區良好的地理位置也因此遭列強覬覦,主要便是波蘭立陶宛、瑞典、俄羅斯和條頓騎士團的勢力。在16世紀中時,這裡首先被立陶宛大公國統治,稍後隨著立陶宛和波蘭的合併,又成為聯邦的附庸。17世紀初期的波蘭瑞典戰爭之後,瑞典接收拉脫維亞大部分的地區,里加還一度取代斯德哥爾摩,成為瑞典最大城市。18世紀,俄羅斯的彼
得大帝積極在波羅的海沿岸尋找出海港口,並在大北方戰爭(1700-1721)中打敗瑞典,成為北歐新霸主,1710年里加淪陷,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也都淪為俄羅斯掌控之下。直到沙俄解體的一戰後,拉脫維亞才真正獲得首次獨立。

在這幾個世紀個開發和列強爭奪中,拉脫維亞都是一個分散的個體,由各部落、王國,或是各個外國勢力統治。在19世紀俄羅斯統治時期之下,一些赴愛沙尼亞塔爾圖大學的「拉脫維亞人」接受進步的民族思想,回鄉開始推廣後,拉脫維亞的民族意識才逐漸興起,「拉脫維亞人」的概念也逐漸被確立,甚至「拉脫維亞語」也是到這個時候才逐漸被創造出來,因此拉語大量採用外來語用詞。和波羅的海的另外兩國一樣,拉脫維亞在1918年獨立之後,二戰時又被蘇聯併吞,成為蘇聯名下的加盟共和國,直到蘇聯瓦解的1991年,才獲得二次獨立。脫離蘇聯的拉脫維亞,急欲奔向西
方的懷抱,2004年加入歐盟和北約,2007年申根實施、邊境條約解除,2014年也開始採用歐元。比起古國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街頭那種淡淡的蘇聯時代陰影,雖然民族國家的成形距今也才不過一百多年的歷史,拉脫維亞似乎更加的開放、更加的西傾,準備好往下一個時代邁進。

正因為複雜的歷史背景,比起維爾紐斯鮮明的立陶宛巴洛克風格、或是塔林整齊劃一的紅瓦北歐風格,里加的建築風格最為多采多姿。巴洛克、俄羅斯、北方哥德式都可在城內見到,甚至由於作為漢莎同盟在波羅的海東岸重要的港口,舊城區內有非常龐大荷蘭式、立面有著三角形山牆的建築物,其中便以河畔的黑頭屋為代表。簡單說,維爾紐斯有點像波蘭的華沙或克拉克夫,里加有點像是波蘭的格但斯克、呂北克、北德荷蘭一帶,而愛沙尼亞的塔林卻比較偏向北歐風格,特別是地緣靠近的芬蘭。

上圖的黑頭屋(Melngalvju nams),歷史可以追溯至14世紀早期,是黑頭兄弟會(未婚德國商人行會)的會所。這是里加在漢薩同盟時代,商業貿易興盛的代表,繁複的雕刻裝飾,顯露了當年的繁華。下圖的拉脫維亞國家戲劇院(Latvijas Nacionālais teātris),是18、19世紀里加在蘇聯統治下,文化興盛、藝術蓬勃發展的年代最好的證明。

拉脫維亞地處俄羅斯旁,受到東正教影響極深,境內的俄裔人口主要信仰東正教,里加便有不少裝飾華麗的東正教教堂。只是東正教一向較為保守,在拉脫維亞的部分地區更是如此,大部分的東正教堂都不允許短褲進場,因此就錯失了一探究竟的機會,只能看著夕陽反射著洋蔥屋頂的陣陣金光。

|里加車站|
逛完舊城,開始在舊城外的街道逛逛。在舊城南邊的里加車站是里加的玄關,氣派滂薄的車站大門,還有高聳的RIGA標誌,像是在歡迎全世界來到波羅的海三國的最大城市。

里加地處歐盟前線,更是三小國的最大城市,每天都還有開往莫斯科、聖彼得堡以及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的長途列車。至今拉脫維亞與俄羅斯以及東歐一眾未入歐盟、更加封閉保守的前蘇聯國家,像是白俄羅斯來往依舊密切,不少家庭都有親人在兩地生活。在鐵幕升起、三小國入歐之後,另一道新的界線似乎重新出現,在通往非歐盟的陌生地帶,車站變成了親友分別的座標。或許對當地人來說,到白俄就像是到後院一樣輕鬆平常,但在你我眼裡,火車目的地的那片土地,似乎還是一片未知、神秘無比。下午四點多,來自聖彼得堡的國際列車進站,往來送行的旅客,橘皮的車
廂、寫著西里爾字母的列車目的地、門口站著的隨車服務員,還有後方蘇聯時代遺留下來的科學文化宮,在我眼裡,這另一種歐洲,還有許多待我發掘呢。

|中央市場|
了解一座城市的庶民生活,最好的方式就是去逛市場。特別是在歐洲,傳統市場裡可以找到便宜、新鮮又貨色齊全的蔬果、食材,雖然保存期限通常不能很久,但卻是交換生撿便宜的好地方。里加的中央市場就在車站旁,四連棟的特大型拱棚是全歐洲最大的市場之一,也是一筆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市印記。這一棟棟大拱棚,各自賣著不同的商品,有些賣水果、有些是肉鋪,也有海鮮和起司的攤位。儘管三小國地處北方,但夏天的氣候也倒舒適宜人,更是水果生產的旺季。在市場內可以看到各式各樣豐富的水果,商家吆喝,居民摩肩差踵,操著聽不懂的語言,好令人興奮。特別
是那堆成一座座小山的櫻桃草莓,一大盒只需要一歐兩歐,又新鮮無比,連空氣也不知不覺鮮甜起來。

|道加瓦河|
流經舊城西側的道加瓦河,是里加的母親河,也是里加商業興起的重要命脈,她發源自俄羅斯,經白俄之後進入拉脫維亞,並從里加注入波羅的海的里加灣。好幾座大橋橫跨著河流,站在橋上便可飽覽市區風光。有著時鐘的高塔便是可登高的聖彼得教堂,大鐵橋是進入里加中央車站的鐵路動線,橋邊便是中央市場,後方是蘇聯時期留下來的科學文化宮,和華沙市中心的同名作品一模一樣,一樣散發共產時代詭異、巨大的氣息,但是大小縮小許多。河邊不少人在慢跑運動,還有新人舉辦婚禮,生命力十足。

|道加瓦河西岸|
跨過大橋,步行至道加瓦河的西岸,便算是進入里加的郊區。西岸是純粹的住宅區,有一些當地人會逛的outlet,除此之外景點不多,大概就是國家圖書館,以及規模不大但卻收藏許多蘇聯時代火車的拉脫維亞國家鐵路博物館,推薦給對蘇聯時期的鐵路有興趣的旅人們。至於造型最顯眼的,便是這座像是一艘船艦,突出於西岸的拉脫維亞國家圖書館(Latvijas Nacionālā bibliotēka)。這座巨大的圖書館展現了拉脫維亞對文化的重視,規模龐大的預算在金融風暴、拉脫維亞經濟陷入低谷的時候曾一度停工,因此不少內部設計都帶略有點陳舊之感。

從國家圖書館繼續往前走,有一座荒廢的廣場,其上卻矗著一座巨大、高聳的五星紀念碑,一旁環繞著一列旗竿,還有軍人、工人以及勝利女神的雕像,空曠的有說不出的詭異。這是蘇聯時代建立的二戰紀念碑,在里加一眾景點裡,不止遠離鬧區,從雜草叢生的情況來看,也明顯的乏人問津。在東歐一眾前共產國家中,大部分的共產標記都已經剷除,但在拉脫維亞,前蘇聯時代的遺跡依舊有非常大的爭議。作為蘇聯紀念二戰勝利的紀念碑,理所當然的被民族主義者視為蘇聯壓迫拉脫維亞的證明。拉脫維亞至今存在著拉蘇對立,境內就有非常多說俄語甚至不諳拉脫維亞語的俄
羅斯族群,為族群融合和國家團結蒙上陰影。在里加市的人口中,拉脫維亞人只佔46%,另外有將近40%的俄裔人口,這還不包括在這工作而不設籍的人口。里加以東、深入內陸的東半部地區,以道加瓦河上游的第二大城——道加瓦皮爾斯(Daugavpils)為代表,俄語人口的比例甚至超過半數。除此之外,拉脫維亞還有所謂的「非公民」問題。1991年二次獨立後,拉脫維亞當局規定只有1940年以前出生在拉脫維亞的人以及其後代,可以取得新國家的國籍。換言之,在1940年以後、蘇聯時代進入拉脫維亞加盟國的俄裔,有很大一部份無法得到拉國國籍,估計約有70萬人,也就是
當時30%的人口,成為了所謂的「非公民」,擁有永久居留權,但沒有任何國家的國籍。在獨立之後,這些非公民的權利義務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沒有選舉與被選舉權,不可以擔任國家公務員,出入境也有限制(據說非公民有自己版本的護照),只有通過拉脫維亞語言、歷史和憲法考試的人,可以獲得拉脫維亞國籍,不過許多俄裔的老年人口並沒有受過拉脫維亞語教育,因此就成為社會中被遺忘的一群。雖然政府試圖解決問題,包括實行一系列的考試改革、權利義務、入籍費用的調整,在2014年非公民仍佔總人口的14%。對照眼前巨大而雜草叢生的廣場,瀰漫著一股荒涼ꄊB詭異氣氛,前蘇聯的陰影似乎揮之不去。每次來到這種共產氣氛強烈的景點,好像「老大哥」就還在你身邊。弟弟說這座公園在夜晚時分更加安靜可怕,晚上似乎還會點上奇怪的燈光,在里加一年,直等到我來找他才敢過來一探究竟,不過也只是拍了幾張照、晃晃之後就趕緊離去。

|新藝術區|
來到里加,不可錯過的就是舊城東北方的新城區內的新藝術區。新藝術(Art Nouveau
style)起源於1880年的巴黎,當地的藝術家團體改良當時流行的矯飾風格,運用在建築上就形成了這種有裝飾華麗的大門、雕刻華麗精緻的立面的設計。在跨世紀的歐洲,新藝術風格一度蔚為潮流,從巴黎、布魯塞爾、巴賽隆納、布拉格到維也納,都可見到新藝術的蹤跡,著名的西班牙建築師高第、還有維也納的畫家克林姆,作品都受到新藝術運動的影響。里加是新藝術的大本營,有著800多棟新藝術建築,不只在舊城區裡面就可以看到許多裝飾華麗的建築物,新藝術區短短的街道Alberta iela,兩旁建築物就匯聚了里加新藝術的精華。

一轉進這條街道,兩旁的建築物各各爭奇鬥豔,建築立面的裝飾極為細緻,小到連人像的臉孔表情都各有不同。除了許多描繪人臉、頭像的雕刻,新藝術建築也擅長使用花卉、鳥獸和藤蔓的花紋,還會用上華麗的色彩。這些都可在里加令人驚豔的新藝術區得到驗證。

看那驕傲的火炬手、不知是喜怒哀樂的臉口,還有鎮守大門的飛龍。

里加是我在波羅的海三小國、乃至整個歐洲裡,非常喜歡的城市。從南至北一路走過波羅的海三國的首都,雖然因地理位置和歷史因素,三國總是被歸類在一塊,但是實際上每座城市、每個國家帶給我的感覺是各有不同的。北方塔林的舊城小巧而精美,雖然中世紀的塔樓街道古樸溫潤,但卻是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的美;維爾紐斯有全歐洲最大的中世紀老城,蓊鬱而虔誠,但走在維爾紐斯的街頭,似乎還瀰漫著一股前蘇聯影響力的陰鬱;但里加是波羅的海的商業中心、充滿活力的都會,雖然一百萬人口也不真正算個大城,但是走在里加街頭,覺得這座城市是有生命力的。特別
是拉脫維亞是個非常注重文化藝術的國家,里加街頭的歌劇院週週上演高品質的芭雷舞劇,里加街頭保存良好、風格多變的古老建築物,還有一年到頭的各種節日慶典,都為這城市增添迷人的風采。而里加本身也就是一座美麗的城市。一直記得從維爾紐斯回程的巴士快要抵達里加時,快速駛過道加瓦河的斜張橋,晚間十點多的夏日夕陽,把古城的高塔、里加電視塔照射的一片金澄,眾多古城尖塔,應證著「夕陽無限好」這句話。只可惜窗景一閃即逝,只能留在心裡慢慢回味了。

--

All Comments

Bethany avatar
By Bethany
at 2017-08-03T03:07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隨處都有街頭藝表演~真的很讚

英國倫敦London Eye 倫敦眼摩天輪

Edward Lewis avatar
By Edward Lewis
at 2017-07-29T10:59
圖文版:http://www.daisyyohoho.com/london-eye/ ============================== 2000年開放的倫敦 倫敦眼(London Eye),又稱千禧之輪(Millennium Wheel),造價 $7,000萬、高135公尺,共32個座艙(代表 ...

愛上英國鐵路!英國全區通行證BritRail

Frederica avatar
By Frederica
at 2017-07-29T10:37
圖文版:http://www.daisyyohoho.com/britrail/ 英國全區通行證 | 到歐洲搭火車旅行,絕對是最棒的交通方式!怎麼說呢? 舒服地坐在車廂裡,嘴品著熱巧克力,嚐著車上餐點,眼看著窗外景色移動。 短短時間內,就可以在兩個城市間移動,而不用飽受巴士的走走停停、劇烈搖晃感,或是那飛 ...

Elvira avatar
By Elvira
at 2017-07-29T09:16
圖文版:http://www.daisyyohoho.com/kings-cross/ ============================ 來到英國旅行,倫敦幾乎是必經之地,而倫敦往約克、愛丁堡的主要交通樞紐,則落在倫敦的王十字車站 King’s Cross Station 上頭。 站在 King’ ...

卡達航空 香港/卡達杜哈轉機/英國倫敦

Daph Bay avatar
By Daph Bay
at 2017-07-29T08:31
圖文版:http://www.daisyyohoho.com/qatarairways/ ========================== 卡達航空 Qatar Airways | 蟬聯多屆Skytrax評比「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前三名之一的美名,飛往歐洲大陸,不搭上一次怎麼行! 沒想到去年飛巴黎,花了 ...

在德國終於遇到扒手了

Elizabeth avatar
By Elizabeth
at 2017-07-29T01:42
標題怪怪的 XD 但是真的在慕尼黑遇到扒手了 人在德國已經兩星期 大部分的人都還算友善 當然很沒有禮貌的人也有 不過比例不高就是 回到重點 今天在慕尼黑市區遇到扒手 背包不知道何時被拉開一半 但可能裡面隔層暗袋很多 外加東西故意放得很亂 重要的暗袋也有另外鎖 備用的錢也夾在書本隔頁之間 因此並沒有損失 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