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上70公尺高「撞到月亮的樹」 - 台北

Zanna avatar
By Zanna
at 2017-09-03T13:39

Table of Contents

http://e-info.org.tw/node/204865

攀上70公尺高「撞到月亮的樹」 澳洲團隊首度為台灣杉攝下「等身照」

建立於 2017/05/16上稿編輯: CLiao

[媒體小農]

本報2017年5月15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高聳參天的台灣杉,是東亞最高的樹種,被魯凱族稱為「撞到月亮的樹」,只有極少數人

得以完整觀看它的樣貌。來自澳洲的「Tree-Project」拍攝團隊最近來台,他們攀上70公

尺高的森林頂端,沿著樹身升降,為台灣杉拍下每個高度的紀錄,再加以組裝成等身照。

這也是首次有團隊為台灣杉紀錄完整的樹身樣貌。

攝影團隊與「三姊妹」合影。攝影:Steven Pearce,徐嘉君提供。

「Tree-Project」提供觀看樹的不同視角

「台灣杉等身照片拍攝計畫」團隊是來自澳洲塔斯馬尼亞省的珍妮芙山納博士(

Dr.Jennifer Sanger)和史蒂芬皮爾斯(Steven Pearce)夫婦,前者為附生植物研究學

者,後者則為專業攝影師。拍攝團隊12日於農委會林試所發表演講,作為在台拍攝行程的

結尾。這是他們全球的第三個拍攝計畫,70公尺高逐公尺拍攝的台灣杉照片,將組裝成一

張照片,呈現台灣杉的面容,大約一個月後完成。


為樹木拍攝等身照片的濫觴,可溯及2009年國家地理雜誌拍攝在美國的全球最高樹種──

紅杉;「Tree-Project」則是後繼之秀,類似計畫仍屬少數。促成這項計畫的林業試驗所

研究人員徐嘉君說,一般人拍攝較高的樹木時,都得由下往上拍,比例也跟著改變。等身

照片則以軌道沿著樹身升降拍攝每個高度,每張照片都以一比一的比例拍攝,不會扭曲、

變形。


徐嘉君是「台灣杉等身照片拍攝計畫」的催生者,他與珍妮芙山納都是國際間少數研究附

生植物研究者。在一次倫敦舉辦的研討會,聽山納報告在澳洲以及紐西蘭做過的

Tree-Project,便問他是否願意來台拍攝台灣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並獲得

山納首肯。去(2016)年10月,徐嘉君回台後再與山納確認,進而促成此行。

尋找「三姊妹」 重回中斷林道

徐嘉君心中最理想的拍攝對象就是台灣杉,拍攝主角是位於棲蘭山中的三棵台灣杉,山友

稱為「三姊妹」。徐嘉君很久以前聽同事說,年輕時曾騎著越野摩托車到棲蘭山區的170

林道底看這棵樹,後來林道斷了12年,再沒有機會回訪。


徐嘉君知道後,一直夢想著前往拜訪。2015年,他找朋友開車前往,他描述當時林道沿途

的芒草,長得比車高,車子在半途,輪胎還掉到山崖下,用繩子拉上來;車子止於7K(公

里)處,仍未尋獲傳說中的台灣杉。後來步行大約到11K處,才看到這3棵樹。由於時間不

夠,此次未能攀爬,但是她不死心隨後再度上山,這次團隊成員在7K紮營,隔天揹著爬樹

裝備前進,如願爬到樹頂。



年初再度探勘,並決定選這棵樹作為拍攝主角。4月19日拍攝團隊抵達台灣,20日就入山

,並逐步完成任務。這項拍攝計畫也為一般未能接觸樹冠層的人,藉由影像一睹樹冠層樣

貌。



「我們爬過更漂亮的樹,但是這幾棵樹可及性最高。」徐嘉君解釋。此次順利拍攝完成,

他相當開心。他說爬山靠運氣,當初沒想到一定會拍成,另有備案拍160林道的扁柏,可

是他最想拍的仍是台灣杉。

橫渡台灣杉



橫渡台灣杉。攝影:徐嘉君



由於澳洲粗大的尤加利樹,樹幹常常是空心的,對爬樹的人而言並不穩固;爬台灣杉時,

確保繩常常固定在不到20公分的枝幹上,令兩位澳洲人憂心,他們不相信這麼細的樹幹爬

得上去。徐嘉君則說,台灣的針葉樹十分堅實,只要比手臂粗,攀爬都沒問題。



這趟台灣行讓珍妮芙山納夫婦改觀。「如果你問一百個澳洲人,台灣長怎樣?他們百分百

回答『大都市』!」徐嘉君說,他們走訪棲蘭和福山,發現台灣之美,有許多未踏勘過的

原始地,連最高的樹都還沒有人找到,是很值得探索之地。

一棵樹 一個生態系



2016年的台灣杉毬果

2016年的台灣杉毬果。攝影:徐嘉君



爬大樹可說是附生植物研究者的宿命,研究附生植物就得從樹冠層研究著手,從爬樹的過

程,讓徐嘉君體會到一棵樹能有多少生命力。



「從地表樹的根部,往上到樹冠層的過程,光線越來越亮。」拍攝團隊以相同設定拍出的

照片,能清楚看出光影在樹身上的變化。



其次,原始林下陰冷潮濕的印象,也隨著樹幹高度改變。樹頂乾燥溫暖,微風徐徐,甚至

可以曬太陽睡覺,迥然林下的世界。根據其他研究者收集的溫度變化資料,在塔塔加的雲

杉,從地表到樹頂40公尺,溫度相差4℃以上。這足以說明,附生植物和地被植物的生長

環境,極具差異性,附生植物相也隨著高度而有不同,甚至無法存活於地面上。



拍攝過程,徐嘉君也測量64.3公尺高的二姊,48根枝條的大小、方向、長度以及高度等,

也觀察到有些附生植物在比較下層才會出現,有些則在比較外層出現。此外,方位也因東

北季風影響,東北向的附生植物相對少,西南向比較多。



他在樹上紀錄約20種維管束植物,其中開黃花的著生杜鵑最特別,這在他調查樹冠層的過

程,幾乎每棵老樹都能發現著生杜鵑的蹤影。



不過三姊妹們的年齡並不容易推估。大樹通常胸徑大,超出年輪鑽探範圍,以及樹幹呈現

中空,年輕時期無法計算;再加上鑽探年輪都在離地2~3公尺之處難以施力等因素,很難

估算年齡。目前年齡推估約介於400到800之間。



尋找台灣第一高樹 突破70公尺瓶頸

空拍機拍攝

作業畫面,攝影:徐嘉君

樹冠層研究者都夢想著找出第一高樹。徐嘉君爬過最高的樹是72公尺的台灣杉,在雙鬼湖

一帶,很難到達之處,卻有很多可能性。這些倖存下來、高聳入雲的台灣杉,見證了伐木

停止的界線,它們都在林道底或路到不了的地方,因此都得揹著裝備走山路尋找。他觀察

台灣的原始森林中,60~70公尺的樹最多,想找80公尺的樹卻不得,「再長10公尺應該不

難,為何達不到?」那些伐木工口中流傳著上百公尺的台灣杉,始終未能親眼目睹。

其實台灣能有70公尺高的樹已經很了不起了。第一高樹美國的紅杉,所處環境沒有颱風,

最近發現東南亞最高的龍腦香科樹,高89公尺,也位於赤道無風帶;相對的,台灣是一座

山會崩、颱風會來、時常土石流的島嶼,很多大樹遭遇風折、雷擊。



「想想看,70公尺已經是20幾層樓高,它必須從樹底運輸水到最頂端,而且植物是利用太

陽的蒸散作用,沒有電力可供使用。」有些說法或能解釋這種現象。



通常很高的樹都長在霧林帶,霧林帶空氣中的濕度很高,定時有雲霧來滋養;從紅杉相關

的研究也指出,因為它透過葉子從雲霧中取得水分,每到晚上它的樹液流就往下走。徐嘉

君認為,台灣杉在霧林帶也有類似的現象。



會不會70公尺就是台灣樹高的極限?這讓徐嘉君十分著迷,也將持續調查、收集資料。



徐嘉君說,這些樹的年齡比人類多好幾世代,我們不知道在這漫長歲月中它們經歷了什麼

,只能從樹身上尋覓這些刻印。拍攝過程中,就曾於大姊身上見證一道很深的割痕。這道

傷痕是怎麼來的?大姊是怎麼挺過這個傷害?留待每位觀看者解讀,想想我們和樹、森林

要搭建怎樣的連結。

關於Tree-Project

Tree-Project第一個計畫是拍攝紐西蘭羅漢松屬的樹,第二個計劃則是澳洲塔斯馬尼亞的

尤加利樹。拍攝這棵樹是有原因的──塔斯馬尼亞原是原始森林茂密之處,前兩年因政府

想解編一處登錄為世界遺產的森林,以增加伐木的就業機會、降低失業率。此舉讓塔斯馬

尼分裂為兩個極端的社群,一邊是主張完全不能砍樹、保存既有樣貌的環保團體,另一邊

則是經濟至上,主張砍樹的社群。

為此,Tree-Project以澳洲塔斯馬尼亞98公尺高的尤加利樹為對象,透過等身平視認識樹

,促使人們重新看待自身和樹的關係。山納表示,照片是中性的,不會傳達特定立場,但

每個人看過照片,自會產生各自對樹的看法。

樹的高度怎麼量?


爬到樹上垂尺下來量,用50公尺的尺分段量,光達測樹高但技術很貴,適合平坦之地,若

根部受到阻擋或在很深的溪谷裡,就會測不到,比較可靠的方法仍然是人力測高。



--
從大學時代開始與山岳結下不解之緣,常在星月下漫步山徑,在山巔上迎接朝陽。

喜歡和夥伴一起行動,熱愛在自然中自由生活的感覺。

戶外裝備指北針:https://www.facebook.com/touchpolestar/

--
Tags: 台北

All Comments

Mary avatar
By Mary
at 2017-09-04T22:57
讚欸
Dorothy avatar
By Dorothy
at 2017-09-06T10:05
推~
Margaret avatar
By Margaret
at 2017-09-10T09:44
推!!
Cara avatar
By Cara
at 2017-09-12T20:21
哇這個厲害
James avatar
By James
at 2017-09-17T13:54
量高度 用空拍機吊一條細繩上去飛到樹頂 標記繩著地
Kelly avatar
By Kelly
at 2017-09-19T03:52
區段 再連繩子長度 這應該可以吧?
James avatar
By James
at 2017-09-23T14:05
這好棒
Freda avatar
By Freda
at 2017-09-28T10:27
Hedy avatar
By Hedy
at 2017-09-30T04:29
Puput avatar
By Puput
at 2017-10-04T10:26
推~
Mason avatar
By Mason
at 2017-10-08T04:32
用繩子量不准,會有風影響,這跟用繩子量海水深度一樣
Odelette avatar
By Odelette
at 2017-10-11T00:20
厲害
Adele avatar
By Adele
at 2017-10-13T22:27
樹這樣爬 樹枝不小心斷了的風險很大吧
Dorothy avatar
By Dorothy
at 2017-10-18T08:58
綁繩子也會造成樹的傷痕 不推
Todd Johnson avatar
By Todd Johnson
at 2017-10-20T19:23
那些都是專業人士,樓上多慮了
Hedy avatar
By Hedy
at 2017-10-22T05:17
呵呵 專業就可以爬上爬下? 不爬在地面拍風險一定比較低
為什麼要為了幾張照片 幾個人的私慾去爬這個樹?
Puput avatar
By Puput
at 2017-10-22T10:17
我是覺得這類專業太小眾 根本也沒什麼客觀的審核單位
Elizabeth avatar
By Elizabeth
at 2017-10-25T23:27
為什麼可以?為什麼不可以?好問題,顆顆...
Jacky avatar
By Jacky
at 2017-10-26T01:26
其實不止量樹高,其實也有在研究樹冠層的生態。
Sarah avatar
By Sarah
at 2017-10-28T03:03
某人一看就知道沒有在攀樹XD
Lily avatar
By Lily
at 2017-10-29T12:25
我以前也有這個疑問,後來實際了解後才知道攀樹很多
器材是要護樹的
而且上去可不是閒閒沒事,很多人會上去修剪枯枝和生態
調查
Eartha avatar
By Eartha
at 2017-10-30T13:18
好文~推
Emily avatar
By Emily
at 2017-11-03T00:40
推好文~
Emily avatar
By Emily
at 2017-11-05T19:21
耳聞四季部落有所謂爬樹人
Ingrid avatar
By Ingrid
at 2017-11-07T17:23
題外話,今天收到海報,感覺超正!
Tristan Cohan avatar
By Tristan Cohan
at 2017-11-11T19:58
某r自己才是小眾吧,不懂就google一下
Steve avatar
By Steve
at 2017-11-15T20:53
真正在攀樹的都說只能把干擾降到最低 不懂在護航啥
就跟封山一樣 封起來對生態絕對比開放好
Charlie avatar
By Charlie
at 2017-11-15T22:28
這是客觀的事情
森林裡的樹還需要修剪枯枝? 這跟餵野生獼猴有什麼不同
Charlie avatar
By Charlie
at 2017-11-17T17:18
包裝成生態調查是很冠冕堂皇啦 但通常調查免不了干擾囉
Isabella avatar
By Isabella
at 2017-11-21T02:32
人活在世上就是最大干擾摟 無聊
Tristan Cohan avatar
By Tristan Cohan
at 2017-11-22T11:34
是啊 所以這是程度上的取捨
就像走進山裡看到水鹿 有必要去騎他 或是餵食牠嗎?
Elvira avatar
By Elvira
at 2017-11-26T09:20
必要之惡
Aaliyah avatar
By Aaliyah
at 2017-11-30T08:05

台北新北新手

Xanthe avatar
By Xanthe
at 2017-09-01T10:08
稱呼: 阿丁 居住地: 板橋 年齡: 28 性別: 男 職業: 金融業 登山經驗:台北郊山、雪東、加里山、陽明山西部縱走、策馬特山區步道 登山興趣:運動流汗 個人相簿或部落格網址: 未來計畫:剛入門,以國內可以一日來回的郊山或中級山鍛鍊體力首選, 夢想是在一年半後參加 ...

12/30 遊艇跨年賞煙火香港自由行3天

Erin avatar
By Erin
at 2017-08-28T12:30
12/30 遊艇跨年狂歡夜 維多利亞港遊艇賞煙火香港自由行3天 跨年夜想看煙火又怕人擠人? 在家看轉播又少了點臨場感? 來香港吧! 乘著西式遊艇悠遊維多利亞港 享受最燦爛的跨年煙火 *自選搭配住宿andamp;費用* 3★富薈炮台山酒店2晚 (炮台山) Iclub Fortress Hil ...

讓登山運動更安全 資深山友開發登山紀錄

Agatha avatar
By Agatha
at 2017-08-23T11:47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169826 讓登山運動更安全 資深山友開發登山紀錄軟體 2017-08-21 20:42 〔記者吳柏緯/台北報導〕台灣登山活動風行,每年登山人數約有500萬,不過登山同時 也伴隨著不同程度的風險。根據統計,台 ...

雪主東北峰

Lily avatar
By Lily
at 2017-08-21T17:32
日期: 2017/08/19-20 人數: 3人 難得排一個輕鬆的行程,也是雪訓之後再次來到雪山這地方,果然雪季跟平常來差非常多 ,而且賺到兩個大晴天,處處都是大景,慶幸不是太趕的行程,可以用處處的美景撫慰疲 累的身軀! D0: 高雄 -台北 -武陵(下班直接開車上路,開到台南還爆胎,花了兩個小時修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