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大祭,行動中的美術館,京都衹園祭 - 京都
By James
at 2016-07-18T21:48
at 2016-07-18T21:48
Table of Contents
圖文網誌版
http://alotme.blogspot.jp/2016/07/blog-post_17.html
京都衹園祭最精彩的重頭戲應該就是山鉾巡行了
有著行動美術館稱號的前祭大遊行
精采度比迪士尼夜間大遊行還讓人驚喜!
因為山鉾巡行是用人力去拉引
在轉彎處需要運用的拉力最大
呈現出的畫面也最精彩
所以整場巡行有兩個最佳觀賞點
分別是四?河原町的轉角與御池河原町的轉角
其中又以四?河原町轉角的畫面最著名
想要佔到好位置早上5~6點到達是必要的
2016年的巡行順序與路線如下
前一晚鎖定離住家較近的四?河原町
早上七點出頭到達
轉角處卻已經排了兩三排人
果然還是要更早到才行
山鉾經過的時間為9:35分
大約9點出頭就有工程車出動把紅綠燈藏起來
雖然事先知道附近的紅綠燈可以移動
但實際看到還是覺得很有趣
九點半左右,衹園祭的旗子從高島屋百貨緩緩出現
大家開始躁動,原本後方的人開始往前方推擠
呈現一種又擠又悶的狀況
接著萬年第一號的長刀鉾帥氣進場
一進場時大家驚呼連連
超高的山鉾在熟悉的街道上行進
這種感覺真的很棒
整個車體華麗、上面還有一班演奏的人
至於最前方的音頭取伯伯則是控制車子前進轉彎的指揮者
待他們舞起扇子時,鉾車就會轉向,這個畫面也很精彩
在長刀鉾成功轉向時,稚兒也會表演太平之舞,將身體伸出車體
畫面看起來既驚險又刺激
另外長刀鉾背後的裝飾品還是伊藤若沖的旭日鳳凰圖
接著其他山鉾依抽籤順序前進
第二番山伏山與第三番白樂天山
第四番的孟宗山的裝飾品還有沙漠駱駝畫
右測是晚上,左側是白天
第五番函谷鉾
最後放上船鉾的拍攝影片(拍攝地點在0101百貨四條方向)
這個位置拍起照片也很不錯~
--
http://alotme.blogspot.jp/2016/07/blog-post_17.html
京都衹園祭最精彩的重頭戲應該就是山鉾巡行了
有著行動美術館稱號的前祭大遊行
精采度比迪士尼夜間大遊行還讓人驚喜!
因為山鉾巡行是用人力去拉引
在轉彎處需要運用的拉力最大
呈現出的畫面也最精彩
所以整場巡行有兩個最佳觀賞點
分別是四?河原町的轉角與御池河原町的轉角
其中又以四?河原町轉角的畫面最著名
想要佔到好位置早上5~6點到達是必要的
2016年的巡行順序與路線如下
前一晚鎖定離住家較近的四?河原町
早上七點出頭到達
轉角處卻已經排了兩三排人
果然還是要更早到才行
山鉾經過的時間為9:35分
大約9點出頭就有工程車出動把紅綠燈藏起來
雖然事先知道附近的紅綠燈可以移動
但實際看到還是覺得很有趣
九點半左右,衹園祭的旗子從高島屋百貨緩緩出現
大家開始躁動,原本後方的人開始往前方推擠
呈現一種又擠又悶的狀況
接著萬年第一號的長刀鉾帥氣進場
一進場時大家驚呼連連
超高的山鉾在熟悉的街道上行進
這種感覺真的很棒
整個車體華麗、上面還有一班演奏的人
至於最前方的音頭取伯伯則是控制車子前進轉彎的指揮者
待他們舞起扇子時,鉾車就會轉向,這個畫面也很精彩
在長刀鉾成功轉向時,稚兒也會表演太平之舞,將身體伸出車體
畫面看起來既驚險又刺激
另外長刀鉾背後的裝飾品還是伊藤若沖的旭日鳳凰圖
接著其他山鉾依抽籤順序前進
第二番山伏山與第三番白樂天山
第四番的孟宗山的裝飾品還有沙漠駱駝畫
右測是晚上,左側是白天
第五番函谷鉾
最後放上船鉾的拍攝影片(拍攝地點在0101百貨四條方向)
這個位置拍起照片也很不錯~
--
Tags:
京都
All Comments
By Bennie
at 2016-07-19T05:12
at 2016-07-19T05:12
By Thomas
at 2016-07-20T15:28
at 2016-07-20T15:28
By Noah
at 2016-07-23T11:48
at 2016-07-23T11:48
By Wallis
at 2016-07-25T13:38
at 2016-07-25T13:38
Related Posts
京都 感到有點有趣的...kura壽司
By Mason
at 2016-07-18T21:34
at 2016-07-18T21:34
京都伏見稻荷往奈良等行程安排
By Edwina
at 2016-07-18T20:22
at 2016-07-18T20:22
人在京都但日幣不太夠
By Iris
at 2016-07-18T20:10
at 2016-07-18T20:10
大阪五天四夜交通票券請益
By Thomas
at 2016-07-18T20:05
at 2016-07-18T20:05
名古屋-京都-大阪行程請益
By Rosalind
at 2016-07-18T19:34
at 2016-07-18T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