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黃山遊記【十四】西湖-三潭印月 - 江南
By Xanthe
at 2011-05-12T11:24
at 2011-05-12T11:24
Table of Contents
圖文網誌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43925141
~※ 西湖-三潭印月 ※~
昨晚,微雨惱人,湖岸迷茫,而今日天色稍晴,但視野依舊灰濛。
行車趨近湖區時,窗外迅速閃過一座門樓,上面書著「柳岸聞鶯」,回身瞪
大了眼,只瞥見茂林,內裡有些什麼卻無從看清。據說那兒本為南宋御花園,清
代之後遍植各色柳樹,行於其間,鶯啼婉轉,令人心寬舒爽。本還企盼導遊會繞
著湖區順道帶我們進去,之前有人潑我冷水,說不過是老人公園遛鳥,如今我也
只能這麼消火了。
昨天看表演前曾與「蘇堤」錯身,不過這回下車後我們走上的是另端入口,
雖說「蘇堤春曉」聞名,但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人海,比兩旁林樹還擁擠。只能
自我想像,春日清晨,人煙稀少時,百花綻放的清雅景象了。
自動抹去眼前人潮後,心情果然舒泰許多。順著長堤,越過一座座拱橋,看
週遭枝葉青翠。從資料上讀得,「雙峰插雲」中的南高峰、北高峰分位於西湖的
西南及西北方,然此時也只能說是雲深不知處。而與靈隱寺一南一北,「南屏晚
鐘」的淨慈寺,其所在的南屏山,亦只能空自遙想。
須臾,來到了渡船口,預備前往「三潭印月島」。人潮擁擠散亂,像要逃難
般,讓人不曉得從何排起,導遊叫我們等會兒,他自行鑽前連絡。我呆站須臾便
嫌無聊,多走幾步擠到岸旁,看水邊柳色一路輕擺至雲煙裡。
雖說一直有在注意團隊動向,但怎知某瞬間回頭,居然大夥便這麼失了蹤影
。我登時傻眼,在萬頭鑽動的蟻群中,要去哪尋他們形跡。心焦地在附近處轉了
半晌,好不容易才發現團員們已經一個個登上船隻,而導遊一臉慌亂,抬頭到處
張望,猜應也在找我身影。上了船,我看老爸老神在在,不禁抱怨他幾句,他沒
啥理我,但眼神該是在說:「你每次都愛亂跑,反正都會自己回來,為什麼要替
你操心。」
小舟艙房用木頭搭建,雖然舊了點,但較合此間意境。往前飄蕩沒多久,本
來隱透於遠方矮丘後的「雷峰塔」尖也漸趨清晰,雖不是斑斕晚霞間的「雷峰夕
照」,但它淡淡身影,也成空茫湖面中的焦點。
夕照山上的它原名「皇妃塔」,建於吳越時代,本是八角五層的磚木結構,
但也因此毀於火焚。而殘餘的磚石骨幹,又被迷信民眾敲挖去磨成粉末,說是能
祛病強身,終於二十世紀初期完全倒塌,令人唏噓。現今仿古外形的「雷峰塔」
,使用新式建材立於原址,在底層仍可看到刻意保存的古塔遺跡。我後來從網路
翻了些圖片,塔內另還妝點許多近代藝品,例如一幅環塔木面雕刻,以白蛇傳為
主題,用多層次細膩工法,呈現這淒美故事中的曲折迴盪。
舟隻緩緩轉向駛前,雷峰的飄忽剪影落於身後,眼前再度是開闊湖面。看不
清邊界的西湖,讓我們彷彿置身汪洋,但沒有起伏波瀾,只是一片沉靜。它似仍
在晨霧中深眠,僅露出清麗面容,偶爾隨著氣息淺吐,飛揚了髮梢。
再過一會兒,我們就抵達「三潭印月島」。在島南的「我心相印亭」向湖觀
看,三座為觀測積淤狀態而建的小石塔,並未如想像中的大,但仍可看出它帶有
五個圓孔的瓶狀優雅線條,在水間彼此遠遠相視。據說中秋時節,塔內會點上燈
火,天上、湖面、三塔與人心,月輝交映,柔亮了團圓氣氛。
接續,大夥往島內行去,此島又名「小瀛洲」,由湖中疏濬後之淤泥堆築而
成,並於清代加添經營其間園林造景。穿過環島外堤的林樹後,中央是個小湖,
形成湖中有島,島中有湖。貼水彎折而前的九曲橋,與當中橫越的土堤,將湖面
交劃成田字,橋間有各色亭閣。
我們先遇上「御碑亭」,亭內立有乾隆書寫的「三潭印月」石碑。中心交會
的島中島,則是林木扶疏,在綠葉中依序佈局了「花鳥廳」、「迎翠軒」、「魚
沼秋蓉」,若是居住於此池水環擁的雅致空間,想必被濁世污穢的心靈都能清明
澄淨。
再循橋往北,「卍字亭」邊一道以洞門與漏窗拼組的短牆門樓引向「竹徑通
幽」,往內探望,青竹遍植,綠蔭織出一片沁涼,只惜跟著隊伍不能向裡深入,
觀明究竟是何等清幽地。
之後的九曲橋串起「亭亭亭」、「開網亭」與「先賢祠」,拐拐繞繞宛如迷
陣,旁邊一座立石假山攀滿枝葉,稱作「九獅石」。在亭橋間漫步,倒映枝影綠
意的靜湖上,間或點綴盛開粉白睡蓮,不禁令我每走兩三步便停駐凝望,或許今
日迷濛天氣將西湖籠上紗霧,反而讓人更珍惜眼前這清朗景致吧。
橋道的盡頭是「小瀛洲軒」,裡面一方雕板,以金漆點繪出島上鳥瞰,兩側
內牆則以三幅一組,勾勒雍正年間品題的西湖十八景,隊伍行進速度很快,沒法
讓我細觀這些水墨湖山裡的趣緻之處。但從名稱看來,與我們現今熟知的南宋西
湖十景,無一相同。
在島北渡口等待船隻接駁時,一直很想趁隙往兩側堤道逛去,但又怕這回大
夥逕自上船,真把我扔在島上了,只得在軒外林樹、岸旁垂柳邊繞轉。
等到了船,再度駛回蘇堤,靠岸前,與我們錯身的大遊艇上居然有人朗聲哼
唱起來,接著應和的人越來越多,該為當地耳熟能詳的曲子,只是在這應靜心遊
觀的西湖,人多已經令人煩躁,如此地吆喝,更顯得焚琴煮鶴。
順著蘇堤,我們反來時方向,行回入口,走沒幾步,瞥見另旁湖邊有著些許
舞台佈景與畫舫,莫非這便是昨晚「西湖印象」的演出場地?我興奮地招著旁人
來看。而在夜幕被拭去後,此刻如此端望,眼前這些顯得曲終人散,但當時的激
盪又再度被勾起,低迴不已。
續行一段路,便遇見「花港觀魚」的牌坊了。大群遊客擠塞了入口,本期盼
我們也會順道進去,結果導遊目不斜視,就領著大家錯身而過。探頭望了望內,
這條支路該位於「小南湖」與「西裡湖」間,然黑壓壓人頭遮掩視線。據說花家
山麓小溪通往西湖,澗水落英飄蕩,故稱花港,南宋後在這兒築園,漸漸演變至
今。勢以至此,也只能再次引用某人之語:「不過就是公園餵魚罷了」,來安慰
自己。
走至堤外蘇軾像旁,西湖之旅也宣告結束了,然團內一位大嬸比我還不死心
,在車上求著導遊帶大家去「雷峰塔」,說她前次來西湖沒去成,這次發願一定
要到,就算不能入內,在週邊稍微晃繞也行。但導遊平時俊秀斯文,笑容可掬,
此時倒鐵石心腸,直說著:「行程很趕,不可能」,連面色都僵了。
結果一路開到梅家塢的龍井茶莊,雖說是表上明定的購物站,但卻將大把時
間都耗在這兒。而推銷員知道我們是中高價位團,以為每個人都是大戶,重感冒
還特別銷假要來賺一筆,怎料相似詞句來來回回講到氣氛都冷了,只有一對夫妻
看無法收場,勉強消費。或許因龍井茶味屬清淡,大夥嚐不出特殊之處吧,但我
們也總算在店家莫可奈何下,被放出牢籠。
最後,杭州行結束於此地的植物園餐廳。用餐完,我閒踱於園區,各色植樹
環繞中心水池,步道串綴著巧緻亭軒,池間荷蓮盛開,島上還有大小花鹿雕像,
整體佈局相當清雅。外加除了我們幾無遊客,靜謐地走著,心情都輕快起來。若
行於西湖時,也能有這樣氛圍,想必更能體會屬於它的氣質沉凝與眉目娟秀吧。
望著望著,不禁幻想乘上一葉扁舟,輕漂緩蕩,西湖時而清晰翠綠,時而朦
朧迷醉,我伸指勾畫水面,將漣漪一波波遠送,直至天邊。
--
~※ 西湖-三潭印月 ※~
昨晚,微雨惱人,湖岸迷茫,而今日天色稍晴,但視野依舊灰濛。
行車趨近湖區時,窗外迅速閃過一座門樓,上面書著「柳岸聞鶯」,回身瞪
大了眼,只瞥見茂林,內裡有些什麼卻無從看清。據說那兒本為南宋御花園,清
代之後遍植各色柳樹,行於其間,鶯啼婉轉,令人心寬舒爽。本還企盼導遊會繞
著湖區順道帶我們進去,之前有人潑我冷水,說不過是老人公園遛鳥,如今我也
只能這麼消火了。
昨天看表演前曾與「蘇堤」錯身,不過這回下車後我們走上的是另端入口,
雖說「蘇堤春曉」聞名,但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人海,比兩旁林樹還擁擠。只能
自我想像,春日清晨,人煙稀少時,百花綻放的清雅景象了。
自動抹去眼前人潮後,心情果然舒泰許多。順著長堤,越過一座座拱橋,看
週遭枝葉青翠。從資料上讀得,「雙峰插雲」中的南高峰、北高峰分位於西湖的
西南及西北方,然此時也只能說是雲深不知處。而與靈隱寺一南一北,「南屏晚
鐘」的淨慈寺,其所在的南屏山,亦只能空自遙想。
須臾,來到了渡船口,預備前往「三潭印月島」。人潮擁擠散亂,像要逃難
般,讓人不曉得從何排起,導遊叫我們等會兒,他自行鑽前連絡。我呆站須臾便
嫌無聊,多走幾步擠到岸旁,看水邊柳色一路輕擺至雲煙裡。
雖說一直有在注意團隊動向,但怎知某瞬間回頭,居然大夥便這麼失了蹤影
。我登時傻眼,在萬頭鑽動的蟻群中,要去哪尋他們形跡。心焦地在附近處轉了
半晌,好不容易才發現團員們已經一個個登上船隻,而導遊一臉慌亂,抬頭到處
張望,猜應也在找我身影。上了船,我看老爸老神在在,不禁抱怨他幾句,他沒
啥理我,但眼神該是在說:「你每次都愛亂跑,反正都會自己回來,為什麼要替
你操心。」
小舟艙房用木頭搭建,雖然舊了點,但較合此間意境。往前飄蕩沒多久,本
來隱透於遠方矮丘後的「雷峰塔」尖也漸趨清晰,雖不是斑斕晚霞間的「雷峰夕
照」,但它淡淡身影,也成空茫湖面中的焦點。
夕照山上的它原名「皇妃塔」,建於吳越時代,本是八角五層的磚木結構,
但也因此毀於火焚。而殘餘的磚石骨幹,又被迷信民眾敲挖去磨成粉末,說是能
祛病強身,終於二十世紀初期完全倒塌,令人唏噓。現今仿古外形的「雷峰塔」
,使用新式建材立於原址,在底層仍可看到刻意保存的古塔遺跡。我後來從網路
翻了些圖片,塔內另還妝點許多近代藝品,例如一幅環塔木面雕刻,以白蛇傳為
主題,用多層次細膩工法,呈現這淒美故事中的曲折迴盪。
舟隻緩緩轉向駛前,雷峰的飄忽剪影落於身後,眼前再度是開闊湖面。看不
清邊界的西湖,讓我們彷彿置身汪洋,但沒有起伏波瀾,只是一片沉靜。它似仍
在晨霧中深眠,僅露出清麗面容,偶爾隨著氣息淺吐,飛揚了髮梢。
再過一會兒,我們就抵達「三潭印月島」。在島南的「我心相印亭」向湖觀
看,三座為觀測積淤狀態而建的小石塔,並未如想像中的大,但仍可看出它帶有
五個圓孔的瓶狀優雅線條,在水間彼此遠遠相視。據說中秋時節,塔內會點上燈
火,天上、湖面、三塔與人心,月輝交映,柔亮了團圓氣氛。
接續,大夥往島內行去,此島又名「小瀛洲」,由湖中疏濬後之淤泥堆築而
成,並於清代加添經營其間園林造景。穿過環島外堤的林樹後,中央是個小湖,
形成湖中有島,島中有湖。貼水彎折而前的九曲橋,與當中橫越的土堤,將湖面
交劃成田字,橋間有各色亭閣。
我們先遇上「御碑亭」,亭內立有乾隆書寫的「三潭印月」石碑。中心交會
的島中島,則是林木扶疏,在綠葉中依序佈局了「花鳥廳」、「迎翠軒」、「魚
沼秋蓉」,若是居住於此池水環擁的雅致空間,想必被濁世污穢的心靈都能清明
澄淨。
再循橋往北,「卍字亭」邊一道以洞門與漏窗拼組的短牆門樓引向「竹徑通
幽」,往內探望,青竹遍植,綠蔭織出一片沁涼,只惜跟著隊伍不能向裡深入,
觀明究竟是何等清幽地。
之後的九曲橋串起「亭亭亭」、「開網亭」與「先賢祠」,拐拐繞繞宛如迷
陣,旁邊一座立石假山攀滿枝葉,稱作「九獅石」。在亭橋間漫步,倒映枝影綠
意的靜湖上,間或點綴盛開粉白睡蓮,不禁令我每走兩三步便停駐凝望,或許今
日迷濛天氣將西湖籠上紗霧,反而讓人更珍惜眼前這清朗景致吧。
橋道的盡頭是「小瀛洲軒」,裡面一方雕板,以金漆點繪出島上鳥瞰,兩側
內牆則以三幅一組,勾勒雍正年間品題的西湖十八景,隊伍行進速度很快,沒法
讓我細觀這些水墨湖山裡的趣緻之處。但從名稱看來,與我們現今熟知的南宋西
湖十景,無一相同。
在島北渡口等待船隻接駁時,一直很想趁隙往兩側堤道逛去,但又怕這回大
夥逕自上船,真把我扔在島上了,只得在軒外林樹、岸旁垂柳邊繞轉。
等到了船,再度駛回蘇堤,靠岸前,與我們錯身的大遊艇上居然有人朗聲哼
唱起來,接著應和的人越來越多,該為當地耳熟能詳的曲子,只是在這應靜心遊
觀的西湖,人多已經令人煩躁,如此地吆喝,更顯得焚琴煮鶴。
順著蘇堤,我們反來時方向,行回入口,走沒幾步,瞥見另旁湖邊有著些許
舞台佈景與畫舫,莫非這便是昨晚「西湖印象」的演出場地?我興奮地招著旁人
來看。而在夜幕被拭去後,此刻如此端望,眼前這些顯得曲終人散,但當時的激
盪又再度被勾起,低迴不已。
續行一段路,便遇見「花港觀魚」的牌坊了。大群遊客擠塞了入口,本期盼
我們也會順道進去,結果導遊目不斜視,就領著大家錯身而過。探頭望了望內,
這條支路該位於「小南湖」與「西裡湖」間,然黑壓壓人頭遮掩視線。據說花家
山麓小溪通往西湖,澗水落英飄蕩,故稱花港,南宋後在這兒築園,漸漸演變至
今。勢以至此,也只能再次引用某人之語:「不過就是公園餵魚罷了」,來安慰
自己。
走至堤外蘇軾像旁,西湖之旅也宣告結束了,然團內一位大嬸比我還不死心
,在車上求著導遊帶大家去「雷峰塔」,說她前次來西湖沒去成,這次發願一定
要到,就算不能入內,在週邊稍微晃繞也行。但導遊平時俊秀斯文,笑容可掬,
此時倒鐵石心腸,直說著:「行程很趕,不可能」,連面色都僵了。
結果一路開到梅家塢的龍井茶莊,雖說是表上明定的購物站,但卻將大把時
間都耗在這兒。而推銷員知道我們是中高價位團,以為每個人都是大戶,重感冒
還特別銷假要來賺一筆,怎料相似詞句來來回回講到氣氛都冷了,只有一對夫妻
看無法收場,勉強消費。或許因龍井茶味屬清淡,大夥嚐不出特殊之處吧,但我
們也總算在店家莫可奈何下,被放出牢籠。
最後,杭州行結束於此地的植物園餐廳。用餐完,我閒踱於園區,各色植樹
環繞中心水池,步道串綴著巧緻亭軒,池間荷蓮盛開,島上還有大小花鹿雕像,
整體佈局相當清雅。外加除了我們幾無遊客,靜謐地走著,心情都輕快起來。若
行於西湖時,也能有這樣氛圍,想必更能體會屬於它的氣質沉凝與眉目娟秀吧。
望著望著,不禁幻想乘上一葉扁舟,輕漂緩蕩,西湖時而清晰翠綠,時而朦
朧迷醉,我伸指勾畫水面,將漣漪一波波遠送,直至天邊。
--
Tags:
江南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江南黃山遊記【十三】西湖-西湖印象
By Megan
at 2011-05-11T11:52
at 2011-05-11T11:52
第七屆春雨團 邀你體會上海和北京的魅力
By Wallis
at 2011-05-10T23:32
at 2011-05-10T23:32
黃山江南還是北京?
By Kelly
at 2011-05-10T22:00
at 2011-05-10T22:00
江南黃山遊記【十二】徽州古城、徽商大宅院
By Mia
at 2011-05-10T14:00
at 2011-05-10T14:00
江南黃山遊記【十一】黃山博物館、屯溪老街
By Olive
at 2011-05-09T10:41
at 2011-05-09T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