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酒的二三事 - 旅遊
By George
at 2016-11-29T18:36
at 2016-11-29T18:36
Table of Contents
剛剛嘗試轉錄,但發現不太熟悉用法,因此刪掉了,製造了一個垃圾真抱歉 qqa
早上在八卦版原本想看到自己涉獵的話題,順手回一下,結果越打越多
因此分享到日本旅遊版,希望可以讓大家喜歡清酒、知道清酒怎麼喝
─
小弟除了和牛,恰巧因為工作的地方有賣清酒,也有不少客人嗜這口
還有廠商因素稍微試了一些,稍微回答一些簡單關於清酒的知識,因為酒博大精深
如有錯誤、個人口味成見、有更神的人願意賜教,還請手下留情給予指教
今天寫了六個條目,可以自己挑條目看
1.清酒在台灣為什麼會這麼貴
2.清酒的迷人之處?
3.清酒的歷史
4.精米步合度
5.獺祭是甚麼,好喝嗎
6.喝清酒的方法,熱飲?冷飲?
─
1.清酒在台灣為什麼會這麼貴
一言以蔽之就是稅金,因為保護台灣米釀酒等各種大人的因素
目前稅制關稅40%、外加釀造酒類每升每度7元
日本一瓶約1500YEN的清酒
方便計算假設匯率0.3,光加上稅金就會要價700台幣,加上冷藏運輸、餐廳販售
日幣當台幣賣真的是一點都不奇怪,想喝便宜就從日本帶免稅回來吧。
日本回台一人可以帶一瓶一公升內的免稅額
要注意大瓶的1800ml的其實是超出免稅額的
─
2.清酒的迷人之處?
就像紅酒、白酒、威士忌、啤酒,各種酒都有喜好的族群
而清酒對我來說就是本著對日本的喜好、也因為日本對清酒的歷史一路進步
結合日本文化、技術,配合食材創造出現在代表日本的日本清酒
口感以米為基調卻又不失優雅,味道清爽又不失濃醇
酒器搭配,清酒壺跟清酒杯光是看就賞心悅目
成為別出一格、代表日本的一種酒種
─
3.清酒的歷史
常常有人說一個國家的歷史看酒就知道,實際上也有很多國家的貿易也是從酒開始的
受歷史地理影響也極深(亞洲文化以前沒有啤酒歷史,因為不產麥麻~也沒有葡萄酒)
這點日本自然也不例外
從西元約700年開始有紀錄
日本清酒最久的淵源從最近正夯的口嚼酒開始,也就是用口水發酵
但也有一說是古語的「醸(か)む」跟「噛(か)む」同音
到900年這段期間慢慢有各種麹、官方釀酒等演化
而在這段期間都是以濃稠度較高、較混濁的濁酒為主
直到927年,開始有了精製的計畫,也是第一次使用精米作米麴跟掛け米
完成了透明度高的酒,這邊開始就是日本清酒的雛形
也是接下來歷史中各種祭祀、地主、權力的象徵
之後跟所有國家的酒歷史大同小異,為了稅收、祭祀等理由各種進化、壟斷
到1500年,蒸餾技術引進,燒酒誕生
這時清酒的程度大致上顏色呈現透明淡黃色、還留有玄米的雜味
1600年,有效率的大量生產法誕生,平民開始有接觸清酒的機會
1860年,好吃的米不一定釀酒好喝,釀造用米(酒米)專門栽培出現
1890-1920,現代化工法引進,傳統釀造法開始消失
1937,因二次世界大戰,米糧軍用,被規制不得浪費,這時期開始不但精米步合被規制
因為糧食匱乏、戰後酒類需求提高,假酒、摻水,威士忌、紅酒、啤酒引入
日本人飲食結構改變等因素,進入被淘汰都不奇怪的黑暗時代
但這期間也開發了竪型精米機、各種酵母
一直到2006年,在經過不斷嘗試、改良、號稱品質達到史上最高水準
加上日本和食文化的爆炸性流行,終於打出了現在的日本清酒威名
─
4.精米步合度
清酒的製造原料─米,玄米磨過之後剩下的比例
比如說50,就是剩下50%
三割九(三成九)就是39%
原理在外殼米殼、米糠、胚芽含有的蛋白質、脂肪等在釀造時會產生雜味
所以磨越多,留下純粹的澱粉越乾淨、成本也越高
目前的名稱,精米步和度
60%以下叫吟釀
50%以下叫大吟釀(但也有55%的)
沒有加釀造用酒精調和的會被額外冠上「純米」的名稱
─
5.獺祭是甚麼,好喝嗎
先介紹怎麼看清酒的口味好了
日本酒度(甘辛度)
測法原理是測糖的比重,簡單的說,負的是甜,正的是比較不甜(也有人說辣口)
アミノ酸度
這個說起來也很複雜,簡單的說,數值越大越厚、數值越小越清爽
(但不是酸喔..)
這是酒標標示的介紹,但實際上品酒
大致上會從色、香、味三階段
這個也因為地方習慣、個人因素、歷史變化,完全沒有怎麼樣比較好,只有習不習慣
味道上,分為甘味、辛味、酸味、旨味,會以下列形容詞判別
辣口、甘口、旨口
淡麗、豐醇、ピン
↑語源據說是POINT,喝完會得一分的感覺,我覺得翻成「爽」不錯?
其他還有乾淨、野性、後韻等等,就不一一說明,反正每個人感受也不一樣 XDD
香味上
熟酒:香高味濃
醇酒:香低味濃
薫酒:香高味淡
爽酒:香低味淡
比較好的形容詞有:蘋果香、香蕉香、吟釀香、木香、吟香等
比較不好的評價有:酒精臭、酸臭味、照射臭、過濾臭等
顏色上
以前會帶有天然黃金色是比較好
現在在經過活性碳過濾後,純淨無色透明為打分對象
但兩種各有所好
有些甚至會發出光澤、還有淡青色的,我自己是沒看過...
結論
獺祭我自己的評價是(步合度50)
乾淨、清爽、偏甜、好入口,沒有黏度,後勁沒雜味跟苦味,也不會殘留過甜的味道
表現中規中矩,所有人喝都不會討厭的一支順酒
另外價格上也是在清酒中中規中矩的一隻,所以廣受歡迎,也是新時代造酒的代表之一
如果是剛開始接觸的,我會推薦可以試試
─
6.喝清酒的方法,熱飲?冷飲?
基本上,喝酒吃東西,沒人規定一定得怎麼做
就像你把菲力烤全熟,牛小排吃3分一樣,你想這麼做,沒人阻止你(請參考小弟和牛篇)
但是一些基本的常識跟禮儀,還是稍微介紹一下
建議的喝法,大吟釀跟吟釀,香氣高的酒基本上是常溫~冷飲
加熱後,吟釀酒的香氣會迅速發散,留下酒精味跟米甜味,跟較便宜的酒加熱無異
一般狀況純米酒(非吟釀酒)熱飲比較適合,真的要說,吟釀也有調整過適合熱飲的
像是獺祭就有出 獺祭お燗専用 一樣是50精米步和,但建議熱飲的款式
至於會把酒拿去加熱
基於人體舌頭在溫度高的時候較敏銳,所以熱飲有人會覺得較甜是完全正常的現象
相較吟釀在冷飲~常溫就能喝到香甜,要熱了才會變甜的做法
拿普通的純米清酒足矣,拿吟釀是種浪費,因此不建議在餐廳提這件事
還有就是熱飲比較不容易醉
再度強調,人十人十色,清酒也沒有制式的法則,但一個多數的品味還是存在的
真的別在公共場合鬧笑話被打槍比較好 qqa 私底下愛怎麼喝就沒人管
另外
再來說說溫酒這件事
冷酒(5℃)~常溫(20℃)就不提了
「30℃~35℃:日向燗」
「35℃~40℃:人肌燗」
「40℃~45℃:ぬる燗」
「45℃~50℃:上燗」
「50℃~55℃:熱燗」
「55℃~:飛びきり燗」
基本上熱酒的溫度適合的大多數在人肌燗~上燗
也就是滴在手上其實完全沒有溫度(跟人體相近35℃)~微溫(50℃)的溫酒
弄到喝起來會「熱」的溫度,會被稱為煮酒
若非料理或專門註記的酒,完完全全就是破壞整瓶酒的程度
那已經不是甚麼大眾品味的問題,是要被釀酒人拖去打的程度了
會覺得這好喝的人,50%是不懂裝懂,20%標新立異搞特別,20%不會喝酒
10%是未來新人類←哪天這種喝法變主流就換他們回來幹譙我了
◎補充,在日本喝清酒的時候,點餐使用的溫度
冷やで(HI YA DE)是常溫(約20度)
↓↑這兩個很容易弄錯
冷酒(RE I SYU)是冰飲
燗酒(KA NN ZA KE)是溫飲
─
除了自己的經驗跟感官
有參考資料wiki跟各方網站
文章都是本人手打,轉載請告知
--
早上在八卦版原本想看到自己涉獵的話題,順手回一下,結果越打越多
因此分享到日本旅遊版,希望可以讓大家喜歡清酒、知道清酒怎麼喝
─
小弟除了和牛,恰巧因為工作的地方有賣清酒,也有不少客人嗜這口
還有廠商因素稍微試了一些,稍微回答一些簡單關於清酒的知識,因為酒博大精深
如有錯誤、個人口味成見、有更神的人願意賜教,還請手下留情給予指教
今天寫了六個條目,可以自己挑條目看
1.清酒在台灣為什麼會這麼貴
2.清酒的迷人之處?
3.清酒的歷史
4.精米步合度
5.獺祭是甚麼,好喝嗎
6.喝清酒的方法,熱飲?冷飲?
─
1.清酒在台灣為什麼會這麼貴
一言以蔽之就是稅金,因為保護台灣米釀酒等各種大人的因素
目前稅制關稅40%、外加釀造酒類每升每度7元
日本一瓶約1500YEN的清酒
方便計算假設匯率0.3,光加上稅金就會要價700台幣,加上冷藏運輸、餐廳販售
日幣當台幣賣真的是一點都不奇怪,想喝便宜就從日本帶免稅回來吧。
日本回台一人可以帶一瓶一公升內的免稅額
要注意大瓶的1800ml的其實是超出免稅額的
─
2.清酒的迷人之處?
就像紅酒、白酒、威士忌、啤酒,各種酒都有喜好的族群
而清酒對我來說就是本著對日本的喜好、也因為日本對清酒的歷史一路進步
結合日本文化、技術,配合食材創造出現在代表日本的日本清酒
口感以米為基調卻又不失優雅,味道清爽又不失濃醇
酒器搭配,清酒壺跟清酒杯光是看就賞心悅目
成為別出一格、代表日本的一種酒種
─
3.清酒的歷史
常常有人說一個國家的歷史看酒就知道,實際上也有很多國家的貿易也是從酒開始的
受歷史地理影響也極深(亞洲文化以前沒有啤酒歷史,因為不產麥麻~也沒有葡萄酒)
這點日本自然也不例外
從西元約700年開始有紀錄
日本清酒最久的淵源從最近正夯的口嚼酒開始,也就是用口水發酵
但也有一說是古語的「醸(か)む」跟「噛(か)む」同音
到900年這段期間慢慢有各種麹、官方釀酒等演化
而在這段期間都是以濃稠度較高、較混濁的濁酒為主
直到927年,開始有了精製的計畫,也是第一次使用精米作米麴跟掛け米
完成了透明度高的酒,這邊開始就是日本清酒的雛形
也是接下來歷史中各種祭祀、地主、權力的象徵
之後跟所有國家的酒歷史大同小異,為了稅收、祭祀等理由各種進化、壟斷
到1500年,蒸餾技術引進,燒酒誕生
這時清酒的程度大致上顏色呈現透明淡黃色、還留有玄米的雜味
1600年,有效率的大量生產法誕生,平民開始有接觸清酒的機會
1860年,好吃的米不一定釀酒好喝,釀造用米(酒米)專門栽培出現
1890-1920,現代化工法引進,傳統釀造法開始消失
1937,因二次世界大戰,米糧軍用,被規制不得浪費,這時期開始不但精米步合被規制
因為糧食匱乏、戰後酒類需求提高,假酒、摻水,威士忌、紅酒、啤酒引入
日本人飲食結構改變等因素,進入被淘汰都不奇怪的黑暗時代
但這期間也開發了竪型精米機、各種酵母
一直到2006年,在經過不斷嘗試、改良、號稱品質達到史上最高水準
加上日本和食文化的爆炸性流行,終於打出了現在的日本清酒威名
─
4.精米步合度
清酒的製造原料─米,玄米磨過之後剩下的比例
比如說50,就是剩下50%
三割九(三成九)就是39%
原理在外殼米殼、米糠、胚芽含有的蛋白質、脂肪等在釀造時會產生雜味
所以磨越多,留下純粹的澱粉越乾淨、成本也越高
目前的名稱,精米步和度
60%以下叫吟釀
50%以下叫大吟釀(但也有55%的)
沒有加釀造用酒精調和的會被額外冠上「純米」的名稱
─
5.獺祭是甚麼,好喝嗎
先介紹怎麼看清酒的口味好了
日本酒度(甘辛度)
測法原理是測糖的比重,簡單的說,負的是甜,正的是比較不甜(也有人說辣口)
アミノ酸度
這個說起來也很複雜,簡單的說,數值越大越厚、數值越小越清爽
(但不是酸喔..)
這是酒標標示的介紹,但實際上品酒
大致上會從色、香、味三階段
這個也因為地方習慣、個人因素、歷史變化,完全沒有怎麼樣比較好,只有習不習慣
味道上,分為甘味、辛味、酸味、旨味,會以下列形容詞判別
辣口、甘口、旨口
淡麗、豐醇、ピン
↑語源據說是POINT,喝完會得一分的感覺,我覺得翻成「爽」不錯?
其他還有乾淨、野性、後韻等等,就不一一說明,反正每個人感受也不一樣 XDD
香味上
熟酒:香高味濃
醇酒:香低味濃
薫酒:香高味淡
爽酒:香低味淡
比較好的形容詞有:蘋果香、香蕉香、吟釀香、木香、吟香等
比較不好的評價有:酒精臭、酸臭味、照射臭、過濾臭等
顏色上
以前會帶有天然黃金色是比較好
現在在經過活性碳過濾後,純淨無色透明為打分對象
但兩種各有所好
有些甚至會發出光澤、還有淡青色的,我自己是沒看過...
結論
獺祭我自己的評價是(步合度50)
乾淨、清爽、偏甜、好入口,沒有黏度,後勁沒雜味跟苦味,也不會殘留過甜的味道
表現中規中矩,所有人喝都不會討厭的一支順酒
另外價格上也是在清酒中中規中矩的一隻,所以廣受歡迎,也是新時代造酒的代表之一
如果是剛開始接觸的,我會推薦可以試試
─
6.喝清酒的方法,熱飲?冷飲?
基本上,喝酒吃東西,沒人規定一定得怎麼做
就像你把菲力烤全熟,牛小排吃3分一樣,你想這麼做,沒人阻止你(請參考小弟和牛篇)
但是一些基本的常識跟禮儀,還是稍微介紹一下
建議的喝法,大吟釀跟吟釀,香氣高的酒基本上是常溫~冷飲
加熱後,吟釀酒的香氣會迅速發散,留下酒精味跟米甜味,跟較便宜的酒加熱無異
一般狀況純米酒(非吟釀酒)熱飲比較適合,真的要說,吟釀也有調整過適合熱飲的
像是獺祭就有出 獺祭お燗専用 一樣是50精米步和,但建議熱飲的款式
至於會把酒拿去加熱
基於人體舌頭在溫度高的時候較敏銳,所以熱飲有人會覺得較甜是完全正常的現象
相較吟釀在冷飲~常溫就能喝到香甜,要熱了才會變甜的做法
拿普通的純米清酒足矣,拿吟釀是種浪費,因此不建議在餐廳提這件事
還有就是熱飲比較不容易醉
再度強調,人十人十色,清酒也沒有制式的法則,但一個多數的品味還是存在的
真的別在公共場合鬧笑話被打槍比較好 qqa 私底下愛怎麼喝就沒人管
另外
再來說說溫酒這件事
冷酒(5℃)~常溫(20℃)就不提了
「30℃~35℃:日向燗」
「35℃~40℃:人肌燗」
「40℃~45℃:ぬる燗」
「45℃~50℃:上燗」
「50℃~55℃:熱燗」
「55℃~:飛びきり燗」
基本上熱酒的溫度適合的大多數在人肌燗~上燗
也就是滴在手上其實完全沒有溫度(跟人體相近35℃)~微溫(50℃)的溫酒
弄到喝起來會「熱」的溫度,會被稱為煮酒
若非料理或專門註記的酒,完完全全就是破壞整瓶酒的程度
那已經不是甚麼大眾品味的問題,是要被釀酒人拖去打的程度了
會覺得這好喝的人,50%是不懂裝懂,20%標新立異搞特別,20%不會喝酒
10%是未來新人類←哪天這種喝法變主流就換他們回來幹譙我了
◎補充,在日本喝清酒的時候,點餐使用的溫度
冷やで(HI YA DE)是常溫(約20度)
↓↑這兩個很容易弄錯
冷酒(RE I SYU)是冰飲
燗酒(KA NN ZA KE)是溫飲
─
除了自己的經驗跟感官
有參考資料wiki跟各方網站
文章都是本人手打,轉載請告知
--
Tags:
旅遊
All Comments
By Ina
at 2016-12-03T15:18
at 2016-12-03T15:18
By Bethany
at 2016-12-05T08:49
at 2016-12-05T08:49
By Zenobia
at 2016-12-06T20:28
at 2016-12-06T20:28
By Xanthe
at 2016-12-07T01:23
at 2016-12-07T01:23
By Robert
at 2016-12-10T10:41
at 2016-12-10T10:41
By Necoo
at 2016-12-13T16:46
at 2016-12-13T16:46
By Gilbert
at 2016-12-17T12:58
at 2016-12-17T12:58
By George
at 2016-12-20T09:13
at 2016-12-20T09:13
By Eden
at 2016-12-21T11:19
at 2016-12-21T11:19
By Lucy
at 2016-12-26T10:01
at 2016-12-26T10:01
By Necoo
at 2016-12-31T02:36
at 2016-12-31T02:36
By Heather
at 2017-01-01T07:23
at 2017-01-01T07:23
By Lauren
at 2017-01-01T13:29
at 2017-01-01T13:29
By Madame
at 2017-01-02T14:59
at 2017-01-02T14:59
By Skylar Davis
at 2017-01-06T13:21
at 2017-01-06T13:21
By Hedy
at 2017-01-08T14:03
at 2017-01-08T14:03
By Gary
at 2017-01-12T00:46
at 2017-01-12T00:46
By Candice
at 2017-01-13T14:01
at 2017-01-13T14:01
By Steve
at 2017-01-18T08:05
at 2017-01-18T08:05
By Hedwig
at 2017-01-19T10:31
at 2017-01-19T10:31
By Ethan
at 2017-01-23T21:33
at 2017-01-23T21:33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7-01-25T17:42
at 2017-01-25T17:42
By Poppy
at 2017-01-26T06:39
at 2017-01-26T06:39
By Quintina
at 2017-01-30T09:05
at 2017-01-30T09:05
By Eartha
at 2017-02-02T13:14
at 2017-02-02T13:14
By Callum
at 2017-02-07T11:30
at 2017-02-07T11:30
By Frederic
at 2017-02-07T23:57
at 2017-02-07T23:57
By Una
at 2017-02-09T11:05
at 2017-02-09T11:05
By Noah
at 2017-02-13T08:57
at 2017-02-13T08:57
By Liam
at 2017-02-15T23:41
at 2017-02-15T23:41
By Michael
at 2017-02-19T10:09
at 2017-02-19T10:09
By Joseph
at 2017-02-23T12:58
at 2017-02-23T12:58
By Thomas
at 2017-02-26T20:45
at 2017-02-26T20:45
By Susan
at 2017-03-01T19:13
at 2017-03-01T19:13
By Yedda
at 2017-03-02T16:10
at 2017-03-02T16:10
By Linda
at 2017-03-04T21:36
at 2017-03-04T21:36
By Kristin
at 2017-03-07T00:10
at 2017-03-07T00:10
By Jake
at 2017-03-09T13:58
at 2017-03-09T13:58
By Connor
at 2017-03-10T23:59
at 2017-03-10T23:59
By Cara
at 2017-03-11T22:47
at 2017-03-11T22:47
By Daniel
at 2017-03-16T22:20
at 2017-03-16T22:20
By Olivia
at 2017-03-18T23:33
at 2017-03-18T23:33
By Michael
at 2017-03-21T05:45
at 2017-03-21T05:45
By Jake
at 2017-03-25T17:30
at 2017-03-25T17:30
By Ula
at 2017-03-29T07:30
at 2017-03-29T07:30
By Dorothy
at 2017-03-29T10:57
at 2017-03-29T10:57
By Michael
at 2017-04-02T03:16
at 2017-04-02T03:16
By Frederic
at 2017-04-06T08:01
at 2017-04-06T08:01
By Harry
at 2017-04-09T08:59
at 2017-04-09T08:59
By Andrew
at 2017-04-09T17:46
at 2017-04-09T17:46
By Yuri
at 2017-04-10T19:40
at 2017-04-10T19:40
By George
at 2017-04-13T06:07
at 2017-04-13T06:07
By Iris
at 2017-04-14T18:34
at 2017-04-14T18:34
By Edward Lewis
at 2017-04-16T08:31
at 2017-04-16T08:31
By Ivy
at 2017-04-20T20:11
at 2017-04-20T20:11
By Olive
at 2017-04-23T03:18
at 2017-04-23T03:18
By Christine
at 2017-04-24T23:28
at 2017-04-24T23:28
By Genevieve
at 2017-04-25T06:06
at 2017-04-25T06:06
By Ivy
at 2017-04-29T14:07
at 2017-04-29T14:07
By Audriana
at 2017-05-01T20:48
at 2017-05-01T20:48
By Charlie
at 2017-05-06T03:22
at 2017-05-06T03:22
By Madame
at 2017-05-09T23:03
at 2017-05-09T23:03
By Olivia
at 2017-05-10T10:29
at 2017-05-10T10:29
By Christine
at 2017-05-11T23:12
at 2017-05-11T23:12
By Rosalind
at 2017-05-14T19:34
at 2017-05-14T19:34
By Charlie
at 2017-05-15T21:04
at 2017-05-15T21:04
By James
at 2017-05-19T19:40
at 2017-05-19T19:40
By Edwina
at 2017-05-21T14:28
at 2017-05-21T14:28
By Mason
at 2017-05-25T19:26
at 2017-05-25T19:26
By Zora
at 2017-05-29T04:43
at 2017-05-29T04:43
By Isla
at 2017-06-02T21:31
at 2017-06-02T21:31
By Gilbert
at 2017-06-07T07:26
at 2017-06-07T07:26
By Isla
at 2017-06-11T10:58
at 2017-06-11T10:58
By Catherine
at 2017-06-12T13:36
at 2017-06-12T13:36
By Heather
at 2017-06-17T05:33
at 2017-06-17T05:33
By Delia
at 2017-06-19T16:56
at 2017-06-19T16:56
By Franklin
at 2017-06-23T08:47
at 2017-06-23T08:47
By Jessica
at 2017-06-26T05:00
at 2017-06-26T05:00
By Damian
at 2017-06-27T13:46
at 2017-06-27T13:46
Related Posts
大淵站雙胞胎豬肉湯飯
By Xanthe
at 2016-11-29T17:32
at 2016-11-29T17:32
12/8 大邱4天虎航機票5600!!!
By Kelly
at 2016-11-29T16:00
at 2016-11-29T16:00
熊本 千手觀音
By Kristin
at 2016-11-29T15:51
at 2016-11-29T15:51
搭總武線從馬食町直達成田機場問題
By Andrew
at 2016-11-29T15:46
at 2016-11-29T15:46
12月九州行程安排
By Ingrid
at 2016-11-29T15:46
at 2016-11-29T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