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專欄 歐洲居民對觀光客漸生怨氣 - 西班牙
By Noah
at 2017-11-13T01:45
at 2017-11-13T01:45
Table of Contents
特派專欄 歐洲居民對觀光客漸生怨氣
中央社駐巴黎特派員曾依璇/11月12日
身為觀光客,走一趟歐洲幾個特別受歡迎的城鎮,很難忽視那股來自居民隱隱的怨氣。
舉例來說,葡萄牙里斯本大教堂旁的巷子裡,有人用黑色噴漆在牆上寫下
「大眾旅遊=人類污染」。
西班牙巴塞隆納街頭,一張貼在電線桿上的貼紙警告,「觀光客正在殺死這個城市」。
奧地利小鎮哈爾施塔特(Hallstatt)有居民用告示牌提醒遊客,「我家不是博物館」。
隨著亞洲和中東新興國家經濟成長,工作模式改變以致假期增加,以及廉價航空相繼營運
,有錢有閒又願意出國旅遊的消費者越來越多。
根據聯合國世界觀光組織(UNWTO),自1999年到2016年,跨國遊客數從6億6400萬人增加
到12億3500萬人,大幅成長86%。
觀光帶來人潮和金錢,各國都摩拳擦掌爭搶遊客,擁有豐富自然景觀和人文底蘊的歐洲常
常是目的地首選。
但對居民來說,遊客每天大批湧入自己的城市,改變了居住環境,已超出容忍界線。
今年,歐洲幾個熱門旅遊城市,不僅官方感受到遊客飽和的壓力而開始採取措施,居民也
挺身抗議。
義大利威尼斯人口不到27萬人,一年卻迎來至少2200萬名遊客,比例差距懸殊,不時發生
古蹟遭破壞的事故,當局只能禁止遊客席地飲食、穿泳衣逛街或跳入運河,否則最多可罰
500歐元(約新台幣1萬7600元),但古典畫裡的幽靜威尼斯,無論如何再回不去。
克羅埃西亞的杜布洛夫尼克(Dubrovnik)有「亞得里亞海珍珠」美名,又因影集「冰與
火之歌: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引來更多遊客,短短半年就有200萬人造訪,官
方已裝設監視器,控制每天進入古城區的人數,以保護世界遺產。
巴塞隆納於1990年迎來的遊客還只有170萬人,去年已超過900萬人。今年夏天,有極左派
份子攔下遊覽車,朝擋風玻璃潑灑油漆或刺穿輪胎,以示不滿。
住在巴塞隆納郊區的奧立佛(Jacint Oliver)認為,觀光客已經太多,今年10月因為獨
立公投事件,有些郵輪略過巴塞隆納,直接往更南邊的城市駛去,「這樣正好」。
住在觀光城市的居民,擔心的不外交通壅塞、物價拉高、傳統食舖變成毫無靈魂的紀念品
店,房租漲價導致相熟的鄰里不得不搬家,留下的房子都成了民宿,進進出出的盡是外國
人,還有凌晨或清早的狂歡笑鬧聲。
25歲、在巴塞隆納擔任導遊的諾艾米(Noemi San Emeterio Huang)對此持較中立的態度
。
她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確實有一點這種現象,但觀光客不是唯一的因素」,很多
本地年輕人也偏好時髦、高價的咖啡館,因此小店、老店關門不全是觀光客的錯,「只是
不喜歡觀光客的人認為觀光客是唯一的問題,我覺得這也不對」。
諾艾米身為觀光從業人員,也體驗過在地人的敵意。她說,帶團搭9人座小巴士移動,很
容易招惹計程車討厭,「晚上車停外面,會有計程車司機敲壞,他們覺得我們偷了他們的
工作」,但她認為以巴塞隆納的條件,大可讓彼此都保有工作。
她說,巴塞隆納以美食、美酒和建築為傲,當然希望與外國人分享,只是人潮應該分散在
不同時節。
巴塞隆納夏季遊客特別多,「尤其蘭布拉大道附近,暑假我是完全不會進市中心,除非一
定要買什麼東西,很多本地人暑假不會經過那裡,要見面也會約別的地方」。
巴塞隆納畢竟是都市,對人潮的衝擊感不那麼強烈,但在不到800人口的哈爾施塔特,居
民心頭是另一番滋味。
部分哈爾施塔特居民的夢魘,每天早晨不到9時就開始。
上午,陽光照射的角度正好打在湖畔教堂上,是一天之中最適合攝影的時段。於是,遊覽
車一早就陸續載著各國觀光客到湖泊南側拍照,其中大多是亞洲人。
他們忙著尋找最佳拍攝點,呼朋引伴,擺好姿勢,留下來此一遊的證明,沒空注意旁邊一
塊約2公尺高的告示牌,以德、英、中、韓語寫著各種提醒,諸如「不要過分喧嘩」、「
不要進入私人花園或住宅」。
近來甚至有遊客操縱無人機,在哈爾施塔特擅自拍攝一般住家的花園庭院,嚴重干擾居民
隱私和安寧,已有觸法疑慮。
團客的行程緊湊,匆匆拍照後,就得奔赴下一個景點,真正容易造成居民困擾的是閒晃的
散客。
沿著湖邊往北走,也有一個極佳觀景點,時間充裕的遊客才會走到這裡。
一對情侶靠在路邊圍欄自拍,他們試著避開圍欄上掛著的木板,它的面積大到難以忽視,
上面以英語大寫字母寫著「請安靜」。
圍欄對面,車庫門上貼著一張「非無人機區域」的貼紙;再走幾步,另一戶人家的金屬矮
欄上掛著「請尊重隱私」的塑膠牌。
繞一圈哈爾施塔特,這類居民自製的標語隨處可見,加上官方的告示,全鎮到底有多少,
已多不勝數。
有些論調認為,觀光客難免影響環境,但同時帶來金錢,居民不是全無好處。
這種說法也有令人質疑之處,在哈爾施塔特,有些商家經營者或店員並非本地人。
湖畔一間賣快餐的中年店員就住在薩爾斯堡,他說哈爾施塔特晚上什麼都沒有,他還是喜
歡熱鬧點。
為了工作,他學會用中文替客人點餐、介紹菜色,還學了簡單的泰語、韓語和日語。問他
到底有多少顧客是亞洲人?他秒答:「幾乎全是亞洲人。」
在小鎮一隅販售岩鹽的老闆娘也不是本地人。她每天從5公里外的歐柏爾通(Obertraun)
到哈爾施塔特開店,店裡用大大的中文字標明食用鹽、浴鹽等品項。
老闆娘很親切地招呼客人,但問她觀光客近年是否越來越多?小店經營模式是否為此改變
?她只是很謹慎地微笑,並不回答。
一個美麗的城鎮吸引眾人遊賞是很自然的事,但若商店、餐廳為了迎合遊客而失去本地風
味,世代扎根、有故事的居民陸續遷走,無異流失了在地文化本質。
還應該思考的是,少數人賺觀光財,苦果卻由眾人承擔,居民的怨氣,也許只是找一個醒
目的箭靶,把城市裡貧者更貧、富者越富,以及產業發展失衡的後果怪罪到觀光客頭上。
若真如此,反觀光客現象只是症狀,社會公義才是該動手處理的問題。1061112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711120083-1.aspx
--
中央社駐巴黎特派員曾依璇/11月12日
身為觀光客,走一趟歐洲幾個特別受歡迎的城鎮,很難忽視那股來自居民隱隱的怨氣。
舉例來說,葡萄牙里斯本大教堂旁的巷子裡,有人用黑色噴漆在牆上寫下
「大眾旅遊=人類污染」。
西班牙巴塞隆納街頭,一張貼在電線桿上的貼紙警告,「觀光客正在殺死這個城市」。
奧地利小鎮哈爾施塔特(Hallstatt)有居民用告示牌提醒遊客,「我家不是博物館」。
隨著亞洲和中東新興國家經濟成長,工作模式改變以致假期增加,以及廉價航空相繼營運
,有錢有閒又願意出國旅遊的消費者越來越多。
根據聯合國世界觀光組織(UNWTO),自1999年到2016年,跨國遊客數從6億6400萬人增加
到12億3500萬人,大幅成長86%。
觀光帶來人潮和金錢,各國都摩拳擦掌爭搶遊客,擁有豐富自然景觀和人文底蘊的歐洲常
常是目的地首選。
但對居民來說,遊客每天大批湧入自己的城市,改變了居住環境,已超出容忍界線。
今年,歐洲幾個熱門旅遊城市,不僅官方感受到遊客飽和的壓力而開始採取措施,居民也
挺身抗議。
義大利威尼斯人口不到27萬人,一年卻迎來至少2200萬名遊客,比例差距懸殊,不時發生
古蹟遭破壞的事故,當局只能禁止遊客席地飲食、穿泳衣逛街或跳入運河,否則最多可罰
500歐元(約新台幣1萬7600元),但古典畫裡的幽靜威尼斯,無論如何再回不去。
克羅埃西亞的杜布洛夫尼克(Dubrovnik)有「亞得里亞海珍珠」美名,又因影集「冰與
火之歌: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引來更多遊客,短短半年就有200萬人造訪,官
方已裝設監視器,控制每天進入古城區的人數,以保護世界遺產。
巴塞隆納於1990年迎來的遊客還只有170萬人,去年已超過900萬人。今年夏天,有極左派
份子攔下遊覽車,朝擋風玻璃潑灑油漆或刺穿輪胎,以示不滿。
住在巴塞隆納郊區的奧立佛(Jacint Oliver)認為,觀光客已經太多,今年10月因為獨
立公投事件,有些郵輪略過巴塞隆納,直接往更南邊的城市駛去,「這樣正好」。
住在觀光城市的居民,擔心的不外交通壅塞、物價拉高、傳統食舖變成毫無靈魂的紀念品
店,房租漲價導致相熟的鄰里不得不搬家,留下的房子都成了民宿,進進出出的盡是外國
人,還有凌晨或清早的狂歡笑鬧聲。
25歲、在巴塞隆納擔任導遊的諾艾米(Noemi San Emeterio Huang)對此持較中立的態度
。
她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確實有一點這種現象,但觀光客不是唯一的因素」,很多
本地年輕人也偏好時髦、高價的咖啡館,因此小店、老店關門不全是觀光客的錯,「只是
不喜歡觀光客的人認為觀光客是唯一的問題,我覺得這也不對」。
諾艾米身為觀光從業人員,也體驗過在地人的敵意。她說,帶團搭9人座小巴士移動,很
容易招惹計程車討厭,「晚上車停外面,會有計程車司機敲壞,他們覺得我們偷了他們的
工作」,但她認為以巴塞隆納的條件,大可讓彼此都保有工作。
她說,巴塞隆納以美食、美酒和建築為傲,當然希望與外國人分享,只是人潮應該分散在
不同時節。
巴塞隆納夏季遊客特別多,「尤其蘭布拉大道附近,暑假我是完全不會進市中心,除非一
定要買什麼東西,很多本地人暑假不會經過那裡,要見面也會約別的地方」。
巴塞隆納畢竟是都市,對人潮的衝擊感不那麼強烈,但在不到800人口的哈爾施塔特,居
民心頭是另一番滋味。
部分哈爾施塔特居民的夢魘,每天早晨不到9時就開始。
上午,陽光照射的角度正好打在湖畔教堂上,是一天之中最適合攝影的時段。於是,遊覽
車一早就陸續載著各國觀光客到湖泊南側拍照,其中大多是亞洲人。
他們忙著尋找最佳拍攝點,呼朋引伴,擺好姿勢,留下來此一遊的證明,沒空注意旁邊一
塊約2公尺高的告示牌,以德、英、中、韓語寫著各種提醒,諸如「不要過分喧嘩」、「
不要進入私人花園或住宅」。
近來甚至有遊客操縱無人機,在哈爾施塔特擅自拍攝一般住家的花園庭院,嚴重干擾居民
隱私和安寧,已有觸法疑慮。
團客的行程緊湊,匆匆拍照後,就得奔赴下一個景點,真正容易造成居民困擾的是閒晃的
散客。
沿著湖邊往北走,也有一個極佳觀景點,時間充裕的遊客才會走到這裡。
一對情侶靠在路邊圍欄自拍,他們試著避開圍欄上掛著的木板,它的面積大到難以忽視,
上面以英語大寫字母寫著「請安靜」。
圍欄對面,車庫門上貼著一張「非無人機區域」的貼紙;再走幾步,另一戶人家的金屬矮
欄上掛著「請尊重隱私」的塑膠牌。
繞一圈哈爾施塔特,這類居民自製的標語隨處可見,加上官方的告示,全鎮到底有多少,
已多不勝數。
有些論調認為,觀光客難免影響環境,但同時帶來金錢,居民不是全無好處。
這種說法也有令人質疑之處,在哈爾施塔特,有些商家經營者或店員並非本地人。
湖畔一間賣快餐的中年店員就住在薩爾斯堡,他說哈爾施塔特晚上什麼都沒有,他還是喜
歡熱鬧點。
為了工作,他學會用中文替客人點餐、介紹菜色,還學了簡單的泰語、韓語和日語。問他
到底有多少顧客是亞洲人?他秒答:「幾乎全是亞洲人。」
在小鎮一隅販售岩鹽的老闆娘也不是本地人。她每天從5公里外的歐柏爾通(Obertraun)
到哈爾施塔特開店,店裡用大大的中文字標明食用鹽、浴鹽等品項。
老闆娘很親切地招呼客人,但問她觀光客近年是否越來越多?小店經營模式是否為此改變
?她只是很謹慎地微笑,並不回答。
一個美麗的城鎮吸引眾人遊賞是很自然的事,但若商店、餐廳為了迎合遊客而失去本地風
味,世代扎根、有故事的居民陸續遷走,無異流失了在地文化本質。
還應該思考的是,少數人賺觀光財,苦果卻由眾人承擔,居民的怨氣,也許只是找一個醒
目的箭靶,把城市裡貧者更貧、富者越富,以及產業發展失衡的後果怪罪到觀光客頭上。
若真如此,反觀光客現象只是症狀,社會公義才是該動手處理的問題。1061112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711120083-1.aspx
--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賽維亞La Carbonería煤場 佛朗明哥舞
By Kama
at 2017-11-12T23:07
at 2017-11-12T23:07
巴塞隆納15個精彩景點統整分享
By Hedda
at 2017-11-12T20:26
at 2017-11-12T20:26
2018 6/9~6/17 西班牙 馬德里&巴塞隆納
By Ophelia
at 2017-11-12T17:41
at 2017-11-12T17:41
義大利農莊住宿- 巧遇霍建華之旅
By Margaret
at 2017-11-12T15:49
at 2017-11-12T15:49
義大利自助Day9-米蘭大教堂、最後的晚餐
By Jack
at 2017-11-12T12:51
at 2017-11-12T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