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著孩子去健行-魚路古道(擎天崗-許顏橋) - 健行
By Jacob
at 2014-04-01T01:26
at 2014-04-01T01:26
Table of Contents
http://blog.xuite.net/toiletmei/blog/205189573
‧日期:2014年01月24日
‧年齡:9個月又11天
‧體重:約10.5公斤
久聞魚路古道,初次聽見,已是七年前。那時實驗室協辦一個跨領域的國際研討會,
所有學生都成為工作人員,因此跟著大家到了天籟溫泉會館,其中有一天的行程是要與來
自法國的學者們到魚路古道健行,沒想到剛好有位來賓身體不適,因此留在飯店陪他,魚
路古道沒去成,卻意外的找到夫婿。
這天天氣晴朗,不似前些日子的濕冷,擎天崗的氣溫剛好,子台在媽媽懷裡愜意舒適
。老公的朋友K熱愛健行登山,大學時就常常往山裡跑,碰巧是隔壁校友,因此聊起天來
特別投緣。K的兩位學生也前來同行,他們的青澀模樣讓我想起了大學時代的自己,那時
候動不動就騎著車到山裡追風,真是一段快活的時光。
魚路古道是清代金山漁民將漁獲送至臺北士林的道路,「魚路」之名由此而來;金山
舊名「金包里」,因此又稱為「金包里大路」,雖然被稱作「大路」,路卻一點也不寬,
後來詳閱自導式解說牌才知道昔日的「大路」是由數列石塊鋪成的路,而「小路」指的就
是一般的泥土路。因此雖然被稱作「金包里大路」,但別誤會它是一條寬闊的大路喔!
出發前就已經知道魚路古道分為兩條,一條是鋪滿石階的「河南勇路」,另一條則是
泥土路且坡度較小的「日人路」,兩條路數度交會,路上風景各有特色,不過考慮是背著
孩子健行,下坡對膝蓋的負擔更大,因此我們決定先走日人路,回程再走河南勇路。
日人路的坡度平緩,又是好走的泥土路,雖然東西迂迴,比起河南勇路要長得多,但
走起來一點也不覺得累。魚路古道早在清代就已開闢,而這條日人路係由日本人於1901年
起,費時兩年,在此另闢一條寬六台尺、長12公里的土路,以利運送砲車,因此又被稱為
「炮管路」。舊時日人路起於金山,終至山仔后,卻因年代久遠,路面早已被雨水沖刷或
被芒草掩蓋,終在2000年由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進行步道復舊工程,恢復自嶺頭喦(擎
天崗舊稱)土地公至許顏橋這段的日人路。
日人路的入口位於遊客中心附近的土地公廟後方,這間看起來很新的土地公廟後方有
一間更古老的石砌土地公廟,是新廟的前身,而這間小小的廟宇是魚路古道途中最古老的
一間。由於擎天崗舊名為「嶺頭喦」,因此這間小廟就被稱為「嶺頭喦土地公廟」。
我們則是沿著擎天崗環形步道前進,打算從金包里城門進入,走一小段河南勇路,遇
第一個岔路再取日人路。金包里城門是1997年完工的「新」城門,形式仿照芝山岩隘門,
築這道城門並非作為裝飾,而是紀念先民的抗日史事。日據時代初期,臺灣北部的抗日義
軍領袖簡大獅(原名簡忠誥)曾一度以此為根據地,號召鄰近群眾抗日,不僅紮營於此,
並於魚路古道入口以石塊、木頭構築城門。簡大獅之妻、妹、嫂、母皆被日人殺死,與日
人之仇恨不共戴天,後因走投無路偷渡至廈門,卻被清廷遣送回臺灣,終以30之齡在臺北
被日人處決。
這道刻有「金包里大路」的城門對我而言不再只是一道普通的城門,那是一道穿越時
空之門,當清廷遺棄了臺灣這座孤島,當臺灣之子以微薄之力抵禦外侵,那段充滿血淚的
歷史,猶在眼前。
當我閱讀的歷史愈多,我能放下的事愈多。歷史長河浩瀚無垠,人生在世僅是短短數
十載,何必執著?何必掛念?我極欣賞蘇東坡的那闕《定風波》,那種「也無風雨也無晴
」的灑脫,走古道、懷古思,蒼天幽幽,心情亦幽幽。
就在這樣輕鬆的心情下,我們經過了日人路上的水源地,水源地上方已長出不少芒草
,若不仔細看還真容易錯過。水源地的水仍舊流動著,想古人挑魚經過此地汲水而飲的情
景必定與為了登山健身的遊人大有不同吧!
水源地旁的解說牌內容很有趣,摘錄如下:「從前由金包里來此,無論是擔魚、或趕
路,一定會停下來喝水,歇息一會,此地水質甘美,清涼解渴,是賴在舊宅的水源。昔日
老人喝好水後,會把水弄濁,這舉動常招來年輕人的不悅,不解老人的用心,因剛爬上坡
會很喘,年輕人不懂調息後再喝水比較不容易嗆到。等水清了,呼吸也調勻了,此時喝水
才不會傷到身體。所以,年輕氣盛的少年也不妨偶爾體會一下老者的苦心吧!」
於是我們便效仿古人,在此稍作休息。雖然不似古人取水而飲,但也以手感受水的溫
度,那從石縫中緩緩流出的水出奇的冰涼,莫怪乎長者要特意將水弄濁,氣喘吁吁急飲下
去恐怕不只是會嗆到,還會傷身吧!
從水源地可看見大油坑冒出的陣陣白煙,大油坑為全臺最大的火山噴氣孔區,尤其噴
出的蒸氣含有大量硫磺,因此容易被人發現開採。根據元代汪大淵所著之《島夷誌略》,
臺灣在此時已出產硫磺;臺灣納入清朝版圖之後,便在大油坑附近駐軍,並設有守硫營以
供軍用。至今,河南勇路旁的公館田附近有條岔路向西行,就能見到清代守硫營的遺址,
雖只剩斷垣殘牆,卻足以讓今人憑弔。
續行,步入樹林中,水源地流出的水匯成涓涓細流,沿著古道與遊人同行。踏著古樸
的古階路,遠方錯落有致的山稜百嬌千媚,遙想以前擔魚人為保魚貨新鮮而摸黑趕路,懷
抱心情必定大相逕庭。
小溪忽在左忽在右,一彎石橋由上過,青苔爬滿石階縫,綠意滿滿上心頭。
今日打算只走到許顏橋便折返,看了看地圖,不知不覺中已走了一半的路程。
路旁出現一座小巧別致的土地公廟,尖尖的屋簷是小廟的最大特色,小廟的匾額看起
來很新,似乎是這幾年才釘上去的,裡頭的土地公神像也無舊意,因此這座在古道旁的「
新」廟看起來還真有些格格不入。
土地公廟對面有一塊大石,大石以與地面的接觸面積不大,看起來隨時都像要倒下的
樣子,不過繞到後方一瞧,才發現有條頗粗的樹藤將它緊緊纏繞,石頭下方則有一香爐,
香爐裡還插著數根燒盡的香,看來是有人將大石當成神祇膜拜,只是不知多久才會來祭拜
一次?
沒多久,就來到傳說中的「山豬豐厝」。去之前就在網路上看到山豬豐厝的照片,石
砌的房子鋪上茅草屋頂,簡直就是我夢想中的房子,這也是此行最期待的景點,但今日一
見,卻是失望透了。也許無人維護吧!茅草屋頂已半傾圮,看來已荒廢很久了。
此地為一谷地,稱作「五區仔」,因曾住有一位善獵山豬的人,小名為「豐」,因此
被稱為「山豬豐」。山豬豐厝有兩戶,一為頂厝,另一為下厝,兩間房屋皆具三隔間。山
豬豐先蓋頂厝,內有大廳、廚房和臥室,外面則有一間豬舍相連;而後兒女漸長,又蓋了
下厝,內部空間則與頂厝相同。陽明山國家公園本已適度復舊,頂厝以傳統建材及工法復
舊,也就是我網路上看到「有著茅草屋頂的房子」,而下厝則以鋼筋水泥建造,外牆再以
亂石砌貼,較無古意。
然而復舊的頂舊仍不敵歲月的侵襲,外頭放置的石臼與石磨上盛裝了前些日子下的雨
水,石頭上爬滿了青苔,屋頂的茅草更是潦亂不堪。
我們一行人在此小歇,大家紛紛貢獻自己背包裡的糧食,才發現這次的健行更像是小
時候的遠足,大家都帶了不少零食。於是我們坐在石階上邊吃邊聊,子台此時也轉醒,看
著一群大人像孩子般吃著東西,也跟著嘴饞了起來,可惜牙齒還沒長齊,腸胃也不夠健壯
,只能啃著有機米餅,倒也單純的快樂。
再度起身,換成爸爸背。不久,有條右岔路可往打石場遺址,這座打石場的石材是當
地的安山岩,用以建造許顏橋及鋪設石階,歷史已近百年,不過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並
沒有繞進去參觀,逕自下行至許顏橋。
許顏橋是魚路古道北段的中點,也是此次健行的終點,若繼續走可通往八煙和天籟社
區,附近的天籟溫泉會館也就是我和孩子的爸第一次見面的地方。於是我們坐在許顏橋檻
上,相視不語,回憶過往。
許顏橋的建造是為了方便當時運送茶葉、魚貨及各種物資,由於此地上磺溪的溪水湍
急,因此於1896年,石門茶商許顏(本名許清顏)便出資建造石橋。日治末期,許顏橋被
洪水沖毀,陽明山國家公園於1996年依原貌重建,並在橋頭上刻有「許顏橋」三字。
看了看時間,應該可趕在日落前回到擎天崗,因此我獨自續行一小段,看看前方風景
如何。
人說陽明山的秋芒美不勝收,當時已是一月,上磺溪的溪谷中白芒仍是不少,只見芒
草沿著溪谷往下遊蔓延,流水淙淙、白芒蒼蒼,此時此景,烙印心中。
美景當前,腳不不自覺輕鬆許多,背著孩子走了一大段路還不覺得累,也許是因為一
路下坡,也許是貪看風景忘了疲累。背孩子健行時,常常遇見熱情山友前來聊上幾句,問
媽媽也逗小孩,「背孩子爬山累不累啊?」,常常被問得不覺得累也被問累了,看到懷裡
孩子張大眼看世界,縱然有倦意也消了一大半。
過一半圓廣場,即到封路處,一旁有警示牌說明往八煙方向步道因坍方封閉,因此需
改由上磺溪停車場進出。於是我就以此為折返點,快步走回許顏橋。
回程,我們改走河南勇路。先經過打石場解說站,我們仔細的閱讀內部的解說牌,才
知道這裡原稱「憨丙厝地」。想當然耳這裡以前住著一位叫做「憨丙」的人吧,解說牌上
寫著,在清朝時期此地為「店仔地」,也就是金包里大路上的柑仔店,當時賣的雜貨有草
鞋和簡易的器具,除此之外,也販賣飯粥、糕餅以供過路人充饑。
而後陽明山國家公園在舊地基上建造兩座休憩亭是一座解說亭,原本休憩亭的屋頂根
據傳統手法以茅草覆蓋,需兩年更換一次,然而目前我們所見的屋頂卻更換成木造,想必
是因為兩年一換的茅草屋頂維護不易,因此為了一勞永逸,才更換成木頭屋頂吧!
過公館田後,續行,來到大路邊田。這裡有許多農耕留下的駁坎遺跡,這一帶原本是
種植稻米的梯田,但現在只剩長滿矮草的空地。早年這裡由許仔枝先生在此農墾,除了稻
米,還種有蕃薯和竹筍,收成則擔至八煙與金山換取日常生活所需。後來地主調漲租金,
許先生負擔不起而遷陡他地,後由賴家繼續耕作,在田地荒蕪後,改為牧牛,因此現今我
們很難想像這一片看似草地的空地以前曾是耕地。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這句話說得一點都沒錯。雖然許先生和賴先生都已不在,但附
近的番坑聚落裡還有「許仔枝厝地」的遺跡呢!
而賴先生厝日所居的「賴在厝地」,也是隱沒在荒野中。再往前行會遇見一間與日人
路上相仿的土地公廟,一旁有一條小岔路,即為賴在厝地的入口了!
接著,路旁左側出現了大石公,而坡度也從平緩變成陡升。大石公是昔日整修道路的
分界,以北由金包里的人負責;以南則由草山、山豬湖一帶的人負責,大石公至百二崁鋪
有一百二十階的石階,這段路是魚路古道最陡峭的地段,爬在上頭莫不氣喘吁吁,因此我
本來是要算一下是不是真的有一百二十階,但算著算著,卻開始頭昏眼花,於是算到一半
就算不下去了。
解說牌是說百二崁的鋪面是中央石頭大而平滑,四周以小石頭填充以便行走,不過新
鋪的石階並無仿照原來的鋪法,有的只是一般我們所見到的石階而已,加上我走到兩眼昏
花、汗流浹背,百二崁感覺好像是「千二崁」。
因此我一邊暗罵著討厭的石階,一邊埋頭苦「走」。待我終於快爬完這段陡坡時,望
見前方被稱為「獅子頭」的小山丘,回頭,是一片絕美的風景,風一吹、草一搖,力氣再
度回升,背著子台衝回金包里城門。
只見K的兩位學生還在百二崁苦戰,於是我便放子台在草地中玩耍。子台一碰著草地
,便開心的到處爬行,也許是上次在大屯自然公園的經驗太過美好,現在子台只要一看到
草地就想爬,於是我們一家人和K便在草地上玩了起來。不久,K的學生終於歸來,見子台
玩得正開心,臉上漾著超萌的笑容,竟也跟著子台開心的笑了出聲。孩子的笑容,果真是
一帖治百病的良藥。
--
‧日期:2014年01月24日
‧年齡:9個月又11天
‧體重:約10.5公斤
久聞魚路古道,初次聽見,已是七年前。那時實驗室協辦一個跨領域的國際研討會,
所有學生都成為工作人員,因此跟著大家到了天籟溫泉會館,其中有一天的行程是要與來
自法國的學者們到魚路古道健行,沒想到剛好有位來賓身體不適,因此留在飯店陪他,魚
路古道沒去成,卻意外的找到夫婿。
這天天氣晴朗,不似前些日子的濕冷,擎天崗的氣溫剛好,子台在媽媽懷裡愜意舒適
。老公的朋友K熱愛健行登山,大學時就常常往山裡跑,碰巧是隔壁校友,因此聊起天來
特別投緣。K的兩位學生也前來同行,他們的青澀模樣讓我想起了大學時代的自己,那時
候動不動就騎著車到山裡追風,真是一段快活的時光。
魚路古道是清代金山漁民將漁獲送至臺北士林的道路,「魚路」之名由此而來;金山
舊名「金包里」,因此又稱為「金包里大路」,雖然被稱作「大路」,路卻一點也不寬,
後來詳閱自導式解說牌才知道昔日的「大路」是由數列石塊鋪成的路,而「小路」指的就
是一般的泥土路。因此雖然被稱作「金包里大路」,但別誤會它是一條寬闊的大路喔!
出發前就已經知道魚路古道分為兩條,一條是鋪滿石階的「河南勇路」,另一條則是
泥土路且坡度較小的「日人路」,兩條路數度交會,路上風景各有特色,不過考慮是背著
孩子健行,下坡對膝蓋的負擔更大,因此我們決定先走日人路,回程再走河南勇路。
日人路的坡度平緩,又是好走的泥土路,雖然東西迂迴,比起河南勇路要長得多,但
走起來一點也不覺得累。魚路古道早在清代就已開闢,而這條日人路係由日本人於1901年
起,費時兩年,在此另闢一條寬六台尺、長12公里的土路,以利運送砲車,因此又被稱為
「炮管路」。舊時日人路起於金山,終至山仔后,卻因年代久遠,路面早已被雨水沖刷或
被芒草掩蓋,終在2000年由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進行步道復舊工程,恢復自嶺頭喦(擎
天崗舊稱)土地公至許顏橋這段的日人路。
日人路的入口位於遊客中心附近的土地公廟後方,這間看起來很新的土地公廟後方有
一間更古老的石砌土地公廟,是新廟的前身,而這間小小的廟宇是魚路古道途中最古老的
一間。由於擎天崗舊名為「嶺頭喦」,因此這間小廟就被稱為「嶺頭喦土地公廟」。
我們則是沿著擎天崗環形步道前進,打算從金包里城門進入,走一小段河南勇路,遇
第一個岔路再取日人路。金包里城門是1997年完工的「新」城門,形式仿照芝山岩隘門,
築這道城門並非作為裝飾,而是紀念先民的抗日史事。日據時代初期,臺灣北部的抗日義
軍領袖簡大獅(原名簡忠誥)曾一度以此為根據地,號召鄰近群眾抗日,不僅紮營於此,
並於魚路古道入口以石塊、木頭構築城門。簡大獅之妻、妹、嫂、母皆被日人殺死,與日
人之仇恨不共戴天,後因走投無路偷渡至廈門,卻被清廷遣送回臺灣,終以30之齡在臺北
被日人處決。
這道刻有「金包里大路」的城門對我而言不再只是一道普通的城門,那是一道穿越時
空之門,當清廷遺棄了臺灣這座孤島,當臺灣之子以微薄之力抵禦外侵,那段充滿血淚的
歷史,猶在眼前。
當我閱讀的歷史愈多,我能放下的事愈多。歷史長河浩瀚無垠,人生在世僅是短短數
十載,何必執著?何必掛念?我極欣賞蘇東坡的那闕《定風波》,那種「也無風雨也無晴
」的灑脫,走古道、懷古思,蒼天幽幽,心情亦幽幽。
就在這樣輕鬆的心情下,我們經過了日人路上的水源地,水源地上方已長出不少芒草
,若不仔細看還真容易錯過。水源地的水仍舊流動著,想古人挑魚經過此地汲水而飲的情
景必定與為了登山健身的遊人大有不同吧!
水源地旁的解說牌內容很有趣,摘錄如下:「從前由金包里來此,無論是擔魚、或趕
路,一定會停下來喝水,歇息一會,此地水質甘美,清涼解渴,是賴在舊宅的水源。昔日
老人喝好水後,會把水弄濁,這舉動常招來年輕人的不悅,不解老人的用心,因剛爬上坡
會很喘,年輕人不懂調息後再喝水比較不容易嗆到。等水清了,呼吸也調勻了,此時喝水
才不會傷到身體。所以,年輕氣盛的少年也不妨偶爾體會一下老者的苦心吧!」
於是我們便效仿古人,在此稍作休息。雖然不似古人取水而飲,但也以手感受水的溫
度,那從石縫中緩緩流出的水出奇的冰涼,莫怪乎長者要特意將水弄濁,氣喘吁吁急飲下
去恐怕不只是會嗆到,還會傷身吧!
從水源地可看見大油坑冒出的陣陣白煙,大油坑為全臺最大的火山噴氣孔區,尤其噴
出的蒸氣含有大量硫磺,因此容易被人發現開採。根據元代汪大淵所著之《島夷誌略》,
臺灣在此時已出產硫磺;臺灣納入清朝版圖之後,便在大油坑附近駐軍,並設有守硫營以
供軍用。至今,河南勇路旁的公館田附近有條岔路向西行,就能見到清代守硫營的遺址,
雖只剩斷垣殘牆,卻足以讓今人憑弔。
續行,步入樹林中,水源地流出的水匯成涓涓細流,沿著古道與遊人同行。踏著古樸
的古階路,遠方錯落有致的山稜百嬌千媚,遙想以前擔魚人為保魚貨新鮮而摸黑趕路,懷
抱心情必定大相逕庭。
小溪忽在左忽在右,一彎石橋由上過,青苔爬滿石階縫,綠意滿滿上心頭。
今日打算只走到許顏橋便折返,看了看地圖,不知不覺中已走了一半的路程。
路旁出現一座小巧別致的土地公廟,尖尖的屋簷是小廟的最大特色,小廟的匾額看起
來很新,似乎是這幾年才釘上去的,裡頭的土地公神像也無舊意,因此這座在古道旁的「
新」廟看起來還真有些格格不入。
土地公廟對面有一塊大石,大石以與地面的接觸面積不大,看起來隨時都像要倒下的
樣子,不過繞到後方一瞧,才發現有條頗粗的樹藤將它緊緊纏繞,石頭下方則有一香爐,
香爐裡還插著數根燒盡的香,看來是有人將大石當成神祇膜拜,只是不知多久才會來祭拜
一次?
沒多久,就來到傳說中的「山豬豐厝」。去之前就在網路上看到山豬豐厝的照片,石
砌的房子鋪上茅草屋頂,簡直就是我夢想中的房子,這也是此行最期待的景點,但今日一
見,卻是失望透了。也許無人維護吧!茅草屋頂已半傾圮,看來已荒廢很久了。
此地為一谷地,稱作「五區仔」,因曾住有一位善獵山豬的人,小名為「豐」,因此
被稱為「山豬豐」。山豬豐厝有兩戶,一為頂厝,另一為下厝,兩間房屋皆具三隔間。山
豬豐先蓋頂厝,內有大廳、廚房和臥室,外面則有一間豬舍相連;而後兒女漸長,又蓋了
下厝,內部空間則與頂厝相同。陽明山國家公園本已適度復舊,頂厝以傳統建材及工法復
舊,也就是我網路上看到「有著茅草屋頂的房子」,而下厝則以鋼筋水泥建造,外牆再以
亂石砌貼,較無古意。
然而復舊的頂舊仍不敵歲月的侵襲,外頭放置的石臼與石磨上盛裝了前些日子下的雨
水,石頭上爬滿了青苔,屋頂的茅草更是潦亂不堪。
我們一行人在此小歇,大家紛紛貢獻自己背包裡的糧食,才發現這次的健行更像是小
時候的遠足,大家都帶了不少零食。於是我們坐在石階上邊吃邊聊,子台此時也轉醒,看
著一群大人像孩子般吃著東西,也跟著嘴饞了起來,可惜牙齒還沒長齊,腸胃也不夠健壯
,只能啃著有機米餅,倒也單純的快樂。
再度起身,換成爸爸背。不久,有條右岔路可往打石場遺址,這座打石場的石材是當
地的安山岩,用以建造許顏橋及鋪設石階,歷史已近百年,不過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並
沒有繞進去參觀,逕自下行至許顏橋。
許顏橋是魚路古道北段的中點,也是此次健行的終點,若繼續走可通往八煙和天籟社
區,附近的天籟溫泉會館也就是我和孩子的爸第一次見面的地方。於是我們坐在許顏橋檻
上,相視不語,回憶過往。
許顏橋的建造是為了方便當時運送茶葉、魚貨及各種物資,由於此地上磺溪的溪水湍
急,因此於1896年,石門茶商許顏(本名許清顏)便出資建造石橋。日治末期,許顏橋被
洪水沖毀,陽明山國家公園於1996年依原貌重建,並在橋頭上刻有「許顏橋」三字。
看了看時間,應該可趕在日落前回到擎天崗,因此我獨自續行一小段,看看前方風景
如何。
人說陽明山的秋芒美不勝收,當時已是一月,上磺溪的溪谷中白芒仍是不少,只見芒
草沿著溪谷往下遊蔓延,流水淙淙、白芒蒼蒼,此時此景,烙印心中。
美景當前,腳不不自覺輕鬆許多,背著孩子走了一大段路還不覺得累,也許是因為一
路下坡,也許是貪看風景忘了疲累。背孩子健行時,常常遇見熱情山友前來聊上幾句,問
媽媽也逗小孩,「背孩子爬山累不累啊?」,常常被問得不覺得累也被問累了,看到懷裡
孩子張大眼看世界,縱然有倦意也消了一大半。
過一半圓廣場,即到封路處,一旁有警示牌說明往八煙方向步道因坍方封閉,因此需
改由上磺溪停車場進出。於是我就以此為折返點,快步走回許顏橋。
回程,我們改走河南勇路。先經過打石場解說站,我們仔細的閱讀內部的解說牌,才
知道這裡原稱「憨丙厝地」。想當然耳這裡以前住著一位叫做「憨丙」的人吧,解說牌上
寫著,在清朝時期此地為「店仔地」,也就是金包里大路上的柑仔店,當時賣的雜貨有草
鞋和簡易的器具,除此之外,也販賣飯粥、糕餅以供過路人充饑。
而後陽明山國家公園在舊地基上建造兩座休憩亭是一座解說亭,原本休憩亭的屋頂根
據傳統手法以茅草覆蓋,需兩年更換一次,然而目前我們所見的屋頂卻更換成木造,想必
是因為兩年一換的茅草屋頂維護不易,因此為了一勞永逸,才更換成木頭屋頂吧!
過公館田後,續行,來到大路邊田。這裡有許多農耕留下的駁坎遺跡,這一帶原本是
種植稻米的梯田,但現在只剩長滿矮草的空地。早年這裡由許仔枝先生在此農墾,除了稻
米,還種有蕃薯和竹筍,收成則擔至八煙與金山換取日常生活所需。後來地主調漲租金,
許先生負擔不起而遷陡他地,後由賴家繼續耕作,在田地荒蕪後,改為牧牛,因此現今我
們很難想像這一片看似草地的空地以前曾是耕地。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這句話說得一點都沒錯。雖然許先生和賴先生都已不在,但附
近的番坑聚落裡還有「許仔枝厝地」的遺跡呢!
而賴先生厝日所居的「賴在厝地」,也是隱沒在荒野中。再往前行會遇見一間與日人
路上相仿的土地公廟,一旁有一條小岔路,即為賴在厝地的入口了!
接著,路旁左側出現了大石公,而坡度也從平緩變成陡升。大石公是昔日整修道路的
分界,以北由金包里的人負責;以南則由草山、山豬湖一帶的人負責,大石公至百二崁鋪
有一百二十階的石階,這段路是魚路古道最陡峭的地段,爬在上頭莫不氣喘吁吁,因此我
本來是要算一下是不是真的有一百二十階,但算著算著,卻開始頭昏眼花,於是算到一半
就算不下去了。
解說牌是說百二崁的鋪面是中央石頭大而平滑,四周以小石頭填充以便行走,不過新
鋪的石階並無仿照原來的鋪法,有的只是一般我們所見到的石階而已,加上我走到兩眼昏
花、汗流浹背,百二崁感覺好像是「千二崁」。
因此我一邊暗罵著討厭的石階,一邊埋頭苦「走」。待我終於快爬完這段陡坡時,望
見前方被稱為「獅子頭」的小山丘,回頭,是一片絕美的風景,風一吹、草一搖,力氣再
度回升,背著子台衝回金包里城門。
只見K的兩位學生還在百二崁苦戰,於是我便放子台在草地中玩耍。子台一碰著草地
,便開心的到處爬行,也許是上次在大屯自然公園的經驗太過美好,現在子台只要一看到
草地就想爬,於是我們一家人和K便在草地上玩了起來。不久,K的學生終於歸來,見子台
玩得正開心,臉上漾著超萌的笑容,竟也跟著子台開心的笑了出聲。孩子的笑容,果真是
一帖治百病的良藥。
--
Tags:
健行
All Comments
By Suhail Hany
at 2014-04-03T13:10
at 2014-04-03T13:10
By Kristin
at 2014-04-05T12:55
at 2014-04-05T12:55
By Blanche
at 2014-04-07T00:06
at 2014-04-07T00:06
Related Posts
觀音山硬漢嶺輕鬆走
By Carol
at 2014-03-30T23:48
at 2014-03-30T23:48
法源依據
By Elma
at 2014-03-30T11:39
at 2014-03-30T11:39
想麻煩最近會去鎮西堡的大大
By Kumar
at 2014-03-29T20:44
at 2014-03-29T20:44
3/31(一)19:00 古道專題演講
By Zanna
at 2014-03-28T16:37
at 2014-03-28T16:37
大崙頭尾山親山步道再走一回
By Aaliyah
at 2014-03-27T21:55
at 2014-03-27T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