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獵人上山過生活~和原住民獵人逛山林(2) - 健行

Donna avatar
By Donna
at 2006-08-15T17:37

Table of Contents

本文刊載在「台灣山岳」,作者為中華民國五二三登山會秘書長鄭廷斌

Ashong說,在山上就要把自己當成動物,除了靠智慧與經驗外,發揮動物的本
能去感受與偵測大自然的事物,這是獵人與自然共存的法則!我跟著他們上山
,學著過生活。

《學習獵人生活過程》

灑米酒完成入山儀式──用魚叉漁網溪中獵魚──學習把自己當成動物──獵
捕動物講究默契──謹守夠用就好的原則──用完木頭再把它種活→灑米酒完
成入山儀式

已經不知道第幾次跟獵人Ashong和Yawi上山了,他們知道我一定會帶米酒來,
到了適當的地方,他們會停下來等我將米酒倒到杯子裡。跟往常一樣,獵人以
泰雅語向祖先致意,接著由我(領隊)講話向泰雅祖先致意。我們各喝一口,然
後以手指沾酒灑向天、地各一次;依序的,所有人沾酒灑一下,可以喝的就喝
個一口。或許有些人信、有些人不信,但是即使一個老經驗的登山客,在山林
裡依然是要面對未知的一切,尊重在地的傳統,敬天法祖。敬山、畏山,是我
們應謹記在心的。

→用魚叉漁網溪中獵魚

Yawi和Ashong帶著魚叉、漁網,他們知道哪個地方魚較多!這是因為傳統生活
之所需,原住民必須熟悉他們獵場的事物,否則有可能會面臨生存的危機。時
至今日,原住民或許不需完全靠山吃山,但是不熟悉獵場與山林,又如何捕獲
獵物呢?

下水前,他們先拿一種植物的葉片擦拭蛙鏡,這樣就不容易起霧。他們先潛下
水看看水域的魚群是否夠多?接著一叉,一隻魚就上勾了。有人試試看,結果
或因手不穩、或因沒瞄準好、或因太多因素而落空,叉魚可沒想像中的容易,
沒有多次的練習與經驗,可是會連蝦米都沒有的!在另一個漁場,他們攤開並
整理好漁網,沒換衣服就直接下水。獵人圍了河川約1/3到一半的區域,留下
一些讓漏網之魚逃遁的縫隙。漁網網目並不會太小,讓小魚也可通過,抓到夠
大家吃的魚就好了。

像他們這樣的捕魚及叉魚方式,以及夠用就好的觀念,難怪魚能夠不斷的繁殖
下去。我想到一些電魚、毒魚導致整條河川生物斃命,或網目細小到如小魚乾
大小的魚也難逃一劫;要不然就是整段河川攔截,無一倖免,這些大部分都是
因為商業化而導致竭澤而漁。Ashong說他小時候隨便一抓都是好幾斤的大魚,
但是現在不管是原住民或漢人,愈來愈多差勁的人來這邊抓魚,這裡的魚也因
此少很多、小很多。看得到的地方有在封溪護漁,但是像這種天高皇帝遠的地
方,就只能自求多福了!所幸距離與交通問題還能?緩破壞的速度。

→學習把自己當成動物

下水前,獵人們先生好火,一回來馬上換衣服、烤火、喝個幾口米酒。我記得
有次強烈寒流來襲,雖然我們一直說不用吃魚,他們依然下水抓魚給大家吃。
原住民的熱情、好客,真是令人難忘!

Ashong說,他和Yawi有次在山上餓到下水抓魚馬上就啃,對我們來說,是不可
思議的事;但或許是從小的生活與訓練,磨練出他們與逆境相處的能力與精神。
在山上,就要把自己當成動物,除了靠智慧與經驗外,發揮動物的本能去感受與
偵測大自然的事物,這也是獵人與自然共存的法則。人類本來就是動物,今天他
們只是依然保有祖先留傳給我們的本能罷了!Ashong說,傳統上他們男孩子約國
小六年級的年紀就會被父母帶上山,然後父母藉故離開,讓孩子自己一個人留在
山上;3天後若沒掛掉,就通過考驗成為男人。他也是從國中就跟父親上山並經
過各種訓練,才有今天的技能與經驗。

→獵捕動物講究默契

傳統上每個獵人都有自己的獵區,如果你在別人的獵區打獵,一定不會有好的收穫
;或者你可能會被蛇咬、或跌落山谷……等。祖先說,如果侵犯別人的獵區沒有好
下場,獵區是會認主人的,但是如果獵區已經是沒人的,只要你體力好就可以在那
裡狩獵。我思考著,獵區的分配是否又隱含生態的意義呢?當獵物跑到別人的獵區
就不能追,也是讓動物有個喘息活命的機會;否則,動物天涯海角地被追殺,再加
上棲息地愈來愈少,可能很快就絕種了。

Ashong說他阿公的那個年代追水鹿,放二到三隻狗,聽狗叫的聲音就往那個方向去
追。當時都是一個人一組,分路進行找近路,不像現在都是兩人一組去打獵。獵人
追到哪裡睡到哪裡!晚上鹿累了、人也累了,所以大家就一起休息。通常米和鹽巴
是一定會帶著,再採些野菜吃,等到第二天天一亮,再繼續追!

Ashong的爸爸曾經為了追一隻400斤重的水鹿,追了一個禮拜,最後水鹿走投無路跳
下溪谷,雙腿骨折而就擒。聽完有些感慨,動物明知跳下去會不好,也還寧願跳下
去,人類是否需要趕盡殺絕呢?Ashong說當時打水鹿主要為的是鹿角,因為漢人向
原住民收購,七十年前一隻鹿角600元,但是當時在九寮溪的伐木工作一天才三塊
錢而已。有時我們怪罪原住民的狩獵及採集行為,但是否也要思考漢人喜食山珍海味
及需求的珍貴藥材,才是造成原住民為了糊口而商業性狩獵採集的主因?當原住民為
了生存溫飽而努力時,我們衣食無虞的漢人又怎能苛求他們?況且過去大量的砍伐森
林、農業上山及開路,造成生物棲息地的破壞,應該才是山林物種稀少滅絕的主因。

→謹守夠用就好的原則

有次和Ashong上山,沿路看到不少動物的遺骸,Ashong說那是因為獵人忘了將陷阱
拆掉、或是沒有定期回來巡視陷阱所致。他不斷地直說可惜,我更是遺憾遵循傳統
觀念「不浪費生命」及「夠用就好」的獵人已經較少了;再加上繁忙的現代生活,
雖說打獵是傳統及文化所繫,但是若失掉打獵的內涵與價值,傳統的觀念與禁忌未
能維持,現代的保育觀念又未能進入,有時山裡只是變成隨處可見的死亡陷阱與殺
戮戰場而已!那麼,原住民又如何能夠光以傳統文化來抗拒現代的保育思潮呢?或
許原住民和漢人雙方都應該各自反省,思考找出一條解決之道才是!

→用完木頭再把它種活

選擇九命木頭做獵具

Ashong說他們獵人經常選擇用來做獵具的木頭,第一是硬度夠,第二是彈性佳,第
三是存活性強。所謂存活性強,是砍過之後所切下的樹枝再插到土裡,時間一久也
會自己生根發芽的植物。所切下還在土裡的部份,會自然萌?發芽活起來,這樣便
不用一直砍木頭;而在用完之後將木頭插回土中,也還會自己活起來,不會影響到原
來植物的生存。木頭在狩獵時是彎曲的,在不用時放開讓他立起來,將鐵線收回後,
又成為一棵活樹。

想想,在山上適合的木頭也不一定很多,他們考慮到以後還要繼續使用,就逐漸發
展出我們現在所說的「生態智慧」或「永續概念」。其實,這些觀念、知識與行為
,都是在一地要長久生存下去所必須、也是不得不做的!當我們拼命在學習外來的
知識時,回歸尋求本土的智慧並加以融合,是絕對不可或缺的。

善用木頭謹慎生火

至於耐燒的木頭,第一耐燒的是九芎(給樹)(泰雅譯音),九芎也是用來做獵具很好
的木頭;第二耐燒的是得立謀樹(泰雅譯音),為長葉木薑子。比較不耐燒的木頭,
必須要砍下等隔天較乾燥才能燒,無法在砍下時直接使用,因為砍下活的樹若直接
用來燃燒,水氣會從枝幹末端排出。所以,如果附近沒有這四種樹提供薪柴,就先
將樹砍下置於火旁或火的上方烤乾後,才來使用。百分百的獵人需要知道那些樹種
可用來作為陷阱?那些可以用來作為薪柴?以及如何在下雨天生火等。

美國Leave No Trace(生態登山)的觀念,建議將營火的影響減到最低,因為生火上
千度的高溫,可能讓生火點好幾十年都長不出任河東西;若真的有必要生火,生個
小火在有升火遺跡的地方(集中原則),至少下面要墊石板、石頭或沙等無機質的東
西。盡量不要砍取活著的樹;而高海拔等寒冷的地方,因為溫度低、植物生長緩慢
,因此盡量不要生火。生火燒垃圾,沒有燒完的垃圾留在焦黑的餘燼中,而這個生
火遺跡就經常變成其他人丟垃圾的地方,垃圾堆也愈來愈多、臭味愈來愈重,因此
生火完將生火點回覆原狀,不要再讓這個點變成垃圾堆,也讓生火點有機會再回復
生機。

生火是野外生活的一個重要技能,在傳統及歷史上,不管是煮食或祭典均有其重要
的意義。這些傳統及技能我們絕對要學習與尊重,只要我們不生沒必要的火,升火
時多思考及注意一下,相信野外被破壞的情況會好很多。

《在矛盾之間尋求發展》

和獵人上山真的收穫很大,也學習到很多智識,但是跟自己內心的保育觀念與認知
還是有些差距。例如在山上遇到青竹絲,在我們的觀念中,蛇有很重要的生態意義
與價值,但是獵人卻一刀把蛇頭斬掉,因為他們傳統上看到蛇一定要殺掉,否則有
人會被蛇咬。而對於垃圾的處理觀念更不相同,我們通常會將瓶罐及塑膠等不能腐
化的垃圾帶下山,並幫忙清理營地遺留的垃圾,但是他們卻在用完東西後就隨手丟
棄。

事實上,在傳統觀念與現代保育價值間,還有很多可以努力的空間。在彼此尊重與
學習之下,經過多次相處與溝通後,雙方都有新的體認與了解。我想,族群、文化
與觀念等議題,都需拋開各自的本位主義,深入地了解與體驗,然後尋求共同的解
決之道,這樣才能讓社會正向地發展。

--

就將浮名輕拋劍外~~~

千山我獨行 不必相送~~~

--
Tags: 健行

All Comments

湛藍的寶石~嘉明湖【Day Two】

Madame avatar
By Madame
at 2006-08-15T17:06
『向陽山屋』位於登山口四點二八公里處,充足的活水源, ,加上原木搭建成的木屋,裡面分成上下舖,可容納約八十人左 右,入夜時就連通往廁所的階梯都有『地燈』。實在讓人難以相 信,已經身處高山之中。如此現代化的『大木屋』理應當提供我 們舒適的一晚,但是之前的那場午後陣雨,卻打整個打亂我的睡 眠品質。   話說第一 ...

有人去過幽靈瀑布嗎..

Sarah avatar
By Sarah
at 2006-08-15T15:53
※ 引述《poi098 (陳小扁)》之銘言: : 假日想與同事一同前往 : 是否有人去過能否告訴路線. : 與否附近那有可以露營的地方呢?? 幽靈瀑布位於復興鄉的爺亨 抬耀附近 過巴陵橋後 抵達巴陵前有一個下坡路 走此路之後會過一座水泥橋 接著跟著往爺亨溫泉 抬耀的指標走 (路會往回走 往三光的方向走 ...

免背睡袋公糧之玉山主峰一點都不"大眾化"路線

Sandy avatar
By Sandy
at 2006-08-15T06:44
很久之前就排定要跟老劉主辦的山會行程andgt;andgt;玉山後五峰 這也一直是支持著我咬緊牙根,撐過暑期的動力 沒想到~沒想到 三個颱風一起來,把我的後五峰給吹走了!!!!! (本來還幻想後五峰+四秀,有機會山齡一年來個20顆) 無采我早早就請好假,也請人幫我上課,機會成本高的亂七八糟 8/11,本該在 ...

雪山369暫時缺水

Hazel avatar
By Hazel
at 2006-08-15T04:16
剛從雪山下來 369因水管有狀況 所以只剩儲水桶有水 周日離開時剩下一半不到 已經反應給雪管處 他們近日內會派人上去修理 - ...

排汗衣一問

Mason avatar
By Mason
at 2006-08-14T23:55
※ 引述《cerory (make me complete )》之銘言: : 不好意思,我是九月初要去登玉山,可以順便問一下我的裝ok嗎 : 爬山的時候: 短袖排汗衣+長袖棉質外套+運動風衣薄薄外套.. : 以上是我衣服中最適合爬山的了..(衣服很少 orz) : 完全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