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騎大清竹塹城與大日本新竹市 - 台北
By Tracy
at 2021-12-15T22:00
at 2021-12-15T22:00
Table of Contents
http://bike.ericchen.info/20181229.htm
https://imgur.com/EsKVTE1
台北連日陰雨,新竹卻陽光普照,與Maggie討論後,決定來一趟新竹的城市之旅,新竹市
的古蹟集中,也保存得不錯,不多不少的份量也很適合新鮮的單車文青騎訪,只要事先準
備,半天的時間就可沉浸在濃濃的古早氛圍中。我們前一天做足了功課,所有查到的資料
都統整在一個電子檔,前往新竹的途中,用文字轉語音的方式播放,一路騎進大清竹塹城
與大日本新竹市的燦爛時光中。
車停市政府後方的停車場,現在的市政府建築就是原來大日本時期的新竹州廳,但我想還
是稍微依照歷史的年代來騎行,所以我們轉入了一旁的護城河親水公園,現在被稱為東門
大排水的這條大溝,就是原來竹塹城的護城河。台灣的歷史而言,這是一座老城市,但因
為幾座大學及科學園區的設置,人口相對年輕,老城區處處洋溢著青春的氛圍。
https://imgur.com/KOoKRGW
護城河帶領著我們來到了竹塹城的東門迎曦門,竹塹城原有四座城門,這是碩果僅存的一
座。迎曦門常常被做為代表新竹的地標,他被當成了圖騰,出現在各時代的文宣與出版品
中,迎曦門被東門的圓環所環繞,放射狀的街道在此交會,新舊的歷史在此地連結,從城
門裡往外望,三個時代正好對齊在一個軸線上。
https://imgur.com/K8J715Z
騎出迎曦門,順著軸線來到了城外的新竹車站,這裡是劉銘傳鐵路的終點,象徵著劉銘傳
新政的結束,劉銘傳的新竹站原在東大路憲兵隊一帶,日治初期被抗日軍焚毀,目前的巴
洛克式建築完成於1913年,細細地瀏覽這座台灣保留最古老的車站建築,感受歲月在這裡
的流轉,觀想無數個悲歡離合的故事在這裡生滅。
https://imgur.com/ld6i3b1
騎往東門街,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新竹支局,看著1934年的老建築,對照1937年的紀錄,在
電線環繞與車流交織中顯得特別落寞。
牆面上已經拆下來的標語痕跡,是老建築參與時代的故事。
https://imgur.com/W7lMbAv
東門街上還有另一棟老屋 -辛志平校長故居,原是新竹中學的校長宿舍,大約在1922年,
由首任校長大木俊九郎所建。宿舍旁,東大路北側是新竹中學舊址,搬遷後改由新竹女中
使用。
辛志平是二戰後新竹中學的首任校長,當時人力物力都極度缺乏,校區百廢待興,辛校長
四處勸募,親領學生整修房舍,逐步建立校園今日規模。
宿舍內展示著辛校長生平事蹟,他的一生就是大時代的縮影。整修後的日式宿舍,也呈現
出那個時代台灣的一個斷面。
時間已近中午,13度的低溫特別容易餓,Maggie去跟志工打探推薦的在地美食,我回到單
車旁調出前一天標記的幾家必吃美食,預計的目標竟然與Maggie詢問的結果一致,直接騎
到城隍廟旁的廟口鴨香飯。絡繹不絕的食客將這家小店兩層樓的空間擠得水洩不通,每張
桌子旁都有人候位。
https://imgur.com/hdowDPm
好不容易有了位置,鴨香飯上桌,馬上扒了幾口,鴨肉鮮潤多汁,油蔥噴香,讓人一口接
一口,這時才想到應該拍張照片,趕緊再把鋪面重整,留下紀錄。
飯後鑽入小巷,感受居民的日常,感受在地的新竹。
在混亂的街廓中找到了少有的公建築,日治時期的新竹公會堂,公會堂的紅磚立面下有著
落寞的華麗典雅,因為多次增建,及四週雜亂的環境,我不忍記錄他目前的整體現況,只
能用特寫表現他的局部,期待來日的整修讓他重現昔日的光彩。
巷戰是我們城市騎行中的最愛,鑽入新竹公會館的後巷,進入地圖裡沒有的空間,未知與
不確定讓旅程多了期待與想像。
最後我們轉入了一座商場,商場中有一座戲台叫做中正台,原來這裡是中正台夜市,原來
那個時代的娛樂也要跟領導人沾上關係 : )
轉出商場,遇到古早味雞蛋糕,因為就在中正台旁,所以是梅花造型!6顆30元,濃濃的
雞蛋香,不只是孩子的零嘴,也是讓老文青回味的青澀歲月。
回到東南邊,繼續拼湊我們的大清竹塹城,護城河到了東南邊就沒有蹤跡了,看護城河旁
的勝利路,卻延續了他的走向,根據這幾年城市騎行經驗研判,這應該是就是竹塹城城牆
拆除後的城牆路,查詢相關資料,果然驗證了我們的想法。
勝利路林森路口,竹塹城的南門遺址,找了一下可惜沒有找到遺址碑,被三條路切割出來
的這塊三角畸零地,是不同時代城市計畫留下來的產物。
續行勝利路,來到新竹大遠百附近,鬧市中尋得一條靜巷,通往李克承博士故居。李克承
是新竹第一位醫學博士,懸壺濟世五十年。
https://imgur.com/JeSkmzi
這是一棟L型的日式木造建築,整修後已經出租給民間經營餐飲,繞屋巡禮一圈。
最後我們駐足在入口處,端詳這一片指示牌許久,經過好心人的指引,我們發出會心的一
笑,你看懂了嗎?
勝利路中山路口,竹塹城的西門遺址,順利地在路樹旁找到了遺址碑。
轉入石坊街,街頭處有楊氏節孝坊,建於1824年,是為旌表林熾妻楊氏居娘的節孝事蹟而
立,楊氏茹苦含辛,育兒有成。子林德修捐得監生,上一篇遊記談到北埔的開墾源自於金
廣福墾號,林德修就代表塹城閩籍商人參與金廣福墾號的籌設。 楊氏節孝坊採三層四柱
三間造型,花崗石材來自泉州,是新竹市現存牌坊最古老的一座,也是臺灣三層牌坊的先
端。
在西安街的小巷中,遇見了彭成珍餅舖,傳承60多年的老味道,完全手工製作,所以無法
量產,一直維持著小規模的店面,因為不忍傳承中斷,第三代辭掉十多年的銀行工作,全
力接班,不只繼承老工藝,也用老工法開創新口味。
年輕人接班當然要鼓勵,試吃了不連牙的堅果花生糖,我們讚不絕口,馬上搬進馬鞍袋中
。
南門街的關帝廟,新竹市改制前這裡是新竹縣的武聖廟。關帝廟外表雖類似一般廟宇,但
三川殿前沒有龍柱,廟門無門神,只用門釘,整體較莊嚴肅穆,顯露著早期官廟的性質。
https://imgur.com/V8VRjAP
三川殿臺基有砂岩老抱鼓石一對,是早年的遺跡,正殿懸有「萬世人極」方匾,此方匾面
積特大,讓人印象深刻。
關帝廟前,連棟的紅磚洋樓,這裡一定有過一段燦爛時光,中間有一家刀剪行,這是比較
專門的商店。
開始朝老街區的商業中心挺進,中央市場,這招牌揭示了這街區的歷史與地位。
市場內曲折迂迴,經由在地人的指引,終於找到桂花潤餅的攤位,可惜已經賣光了。
沒關係能夠逛逛在地的市場,就已經讓我們大滿足了,我們都認為,市場是城市裡最接地
氣的地方,最容易感受城市的常民氛圍。
從市場內的小巷可以通到新竹都城隍廟,川流不息的人潮,廟旁圍繞的眾多小販,在在顯
示這裡是新竹人氣最旺的廟宇。也許因為正殿前的空間不大,供品已經向外擺到三川殿前
,供品的擺設方法也很特殊。
跨入三川殿,正殿前的天井,一式的供品整齊排開,正殿上有數名道士在進行儀典,望向
殿堂,城隍高高在上,望之凜然,高銜的牌匾,歌頌城隍的神力與執掌。
新竹都城隍廟是台灣神格最高的城隍爺,因臺北府初設府治於新竹,加上城隍靈蹟昭著,
神格由廳城隍累陞至都城隍,封為威靈公。
廟前的戲台上演著酬神的戲碼,戲棚下的芸芸眾生,自顧著大啖美食。,廟內肅穆,廟外
喧囂,這種衝突的場景最能表現台灣味。
東門街上的市集與城隍廟比鄰而居,絡繹不絕的人潮與車朝,指向天空的燕尾,人間天上
,天上人間。
走進新復珍商行,這家超過百年的餅店以竹塹餅打響名號,四代繼承,香傳百年,口碑依
舊。
到北門大街尋找老街區的蹤跡,北門大街是清代的官道,通往竹塹港,貿易發達,郊行林
立,是當時重要的商業區,連棟的紅磚洋樓特別顯目,優美的拱廊還述說著曾經的繁華。
最讓人驚豔的是這五連棟的周益記,五間面寬在北門大街是絕無僅有。內部採傳統的漢式
街屋建築形式,但立面用的是大正年間流行的巴洛克式風格裝飾。據說內部神明廳立柱有
庚辰年七月(1880)落款,政權的更迭,時代的流行,老屋默默紀錄著臺灣的發展歷程。
折往北門大街西側的長安街,這是北門大街商家後方進貨的街道,所以舊稱後車路。日治
時期長安街開始大幅發展,聚集了多家戲院,喧騰一時。
青草舖可以說是老街區的代表行業之一,台灣各處的老街都常見到它的蹤跡。
北門街北大路口,竹塹城的北門曾經屹立在這裡。
北門夢已遠,只有一旁的老屋勉可追憶。
出北門,來探望頗具歷史的長和宮。長和宮主祀媽祖,因位城外,俗稱外媽祖廟。長和宮
是由新竹地區從事貿易的郊商們所設立,他們成立了商業公會,取名金長和,所以媽祖廟
就稱為長和宮。後來,這個商業公會還轉變為神明會組織呢。
長和宮對面還有成排的紅磚老建築,也許有些郊商以前就是住在這裡。
雖然不知道紅磚老建築原來的主人,可以確認的是,他們應該都吃過城北街上百年的北門
炸粿。北門炸粿是標準的巷仔內美食,有心人會專程而來,全部現場手工製作。
我們先點了肉粿和蚵嗲,咬一口肉粿,皮脆多汁,吃得到蔥的清香與肉的鮮甜,現作現炸
的好古味。蚵嗲一樣脆皮,蚵仔鮮美,可惜有點冷掉了。所以,我們又再加點了幾份肉粿
,大滿足!
回到北門街往北,去感受清領時期臺灣本籍第一位進士鄭用錫的宅第,人稱進士第的老屋
正在維修,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仰望進士第的牌匾,雖無法如願,但也會古蹟得以維修感
到高興。
特意來到中央路57巷,昔日此巷有許多販賣農具用品的店家,所以舊稱古市巷。,其實,
更早以前,這裡有一個不雅的名字-屎溝巷,當時有許多挑夫到城裡家戶收水肥,從這條
通道運到城外賣給農夫,因而得名。
日治時期,新竹最豪華的娛樂場所當推東門町的市營有樂館,1933年開幕的新竹市營有樂
館,融合了羅馬與阿拉伯建築風味,屋頂設置數個8吋口徑的銅製通風塔,是全台首座有
冷卻裝置的戲院。戰後改稱國民戲院,現在做為新竹影像博物館。
一座大的城市當然不能只有娛樂,還要有書香,全台第二座獨棟的圖書館-新竹州圖書館
,就挺立在護城河旁,建於1925年的老建築陪伴過無數的新竹人,去年也啟動了維修,圍
籬外還可以窺探他昔日的風華。
有娛樂,有書香,當然還要有金融。1909年,新原龍太郎等四十八人成立了新竹貯金會,
利用儲蓄累積資金,提供會員借用。1913年依產業組合法改制為新竹信用組合,是全台第
一家。1934年於大同路現址大樓建成,入口上方的大拱圈形塑挑高的意象也成了建築的特
色,三樓應該是後來加蓋的。二戰後更名為新竹第一信用合作社至今。
https://imgur.com/kdoC1oD
想知道日治時期新竹市最高的建築在那裡嗎?就在新竹第一信用合作社對面的新竹消防組
,現在的新竹市消防博物館。完成於1936年的建物,兩層樓的部分做為辦公廳,6層高樓
是瞭望鐘樓,頂樓可一覽新竹市全貌,可以掌握火災位置與情況。
當時的新竹市役所也在不遠處,紅磚牆面,長條立窗,水平橫帶,紅白相間,俐落典雅。
,日治前期,新竹市區原稱新竹街,約當今日「鎮」的等級,1930年因為人口的成長,改
制為新竹市,這座辦公廳也在該年落成,現在做為新竹市美術館。(下圖是1931年的紀錄)
記得繞到美術館的後方看看,這裡的公共藝術很有看頭。
好了,猜猜最後的壓軸是誰? 當然是新竹地區最高的行政機關-新竹州廳。日治初期,行
政區的劃分方式與範圍經過多次改變,1920年改為「五州二廳」制,成立新竹州,下轄今
日的桃園、新竹、苗栗,一直維持到日本投降。 新竹州廳是一棟二層樓建物,落成於
1926年,主體是洋式風格,木架瓦造的斜屋頂呈現東方的元素,入口處有突出的玄關,搭
配塔樓,構成威武莊嚴的意象。
騎行在穩重的官廳建築旁,望著紅磚黑瓦及灰色洗石子的組合,彷彿騎進了時光隧道,重
現九十年前新竹的風華。
https://imgur.com/UFuc6ra
--
https://imgur.com/EsKVTE1
台北連日陰雨,新竹卻陽光普照,與Maggie討論後,決定來一趟新竹的城市之旅,新竹市
的古蹟集中,也保存得不錯,不多不少的份量也很適合新鮮的單車文青騎訪,只要事先準
備,半天的時間就可沉浸在濃濃的古早氛圍中。我們前一天做足了功課,所有查到的資料
都統整在一個電子檔,前往新竹的途中,用文字轉語音的方式播放,一路騎進大清竹塹城
與大日本新竹市的燦爛時光中。
車停市政府後方的停車場,現在的市政府建築就是原來大日本時期的新竹州廳,但我想還
是稍微依照歷史的年代來騎行,所以我們轉入了一旁的護城河親水公園,現在被稱為東門
大排水的這條大溝,就是原來竹塹城的護城河。台灣的歷史而言,這是一座老城市,但因
為幾座大學及科學園區的設置,人口相對年輕,老城區處處洋溢著青春的氛圍。
https://imgur.com/KOoKRGW
護城河帶領著我們來到了竹塹城的東門迎曦門,竹塹城原有四座城門,這是碩果僅存的一
座。迎曦門常常被做為代表新竹的地標,他被當成了圖騰,出現在各時代的文宣與出版品
中,迎曦門被東門的圓環所環繞,放射狀的街道在此交會,新舊的歷史在此地連結,從城
門裡往外望,三個時代正好對齊在一個軸線上。
https://imgur.com/K8J715Z
騎出迎曦門,順著軸線來到了城外的新竹車站,這裡是劉銘傳鐵路的終點,象徵著劉銘傳
新政的結束,劉銘傳的新竹站原在東大路憲兵隊一帶,日治初期被抗日軍焚毀,目前的巴
洛克式建築完成於1913年,細細地瀏覽這座台灣保留最古老的車站建築,感受歲月在這裡
的流轉,觀想無數個悲歡離合的故事在這裡生滅。
https://imgur.com/ld6i3b1
騎往東門街,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新竹支局,看著1934年的老建築,對照1937年的紀錄,在
電線環繞與車流交織中顯得特別落寞。
牆面上已經拆下來的標語痕跡,是老建築參與時代的故事。
https://imgur.com/W7lMbAv
東門街上還有另一棟老屋 -辛志平校長故居,原是新竹中學的校長宿舍,大約在1922年,
由首任校長大木俊九郎所建。宿舍旁,東大路北側是新竹中學舊址,搬遷後改由新竹女中
使用。
辛志平是二戰後新竹中學的首任校長,當時人力物力都極度缺乏,校區百廢待興,辛校長
四處勸募,親領學生整修房舍,逐步建立校園今日規模。
宿舍內展示著辛校長生平事蹟,他的一生就是大時代的縮影。整修後的日式宿舍,也呈現
出那個時代台灣的一個斷面。
時間已近中午,13度的低溫特別容易餓,Maggie去跟志工打探推薦的在地美食,我回到單
車旁調出前一天標記的幾家必吃美食,預計的目標竟然與Maggie詢問的結果一致,直接騎
到城隍廟旁的廟口鴨香飯。絡繹不絕的食客將這家小店兩層樓的空間擠得水洩不通,每張
桌子旁都有人候位。
https://imgur.com/hdowDPm
好不容易有了位置,鴨香飯上桌,馬上扒了幾口,鴨肉鮮潤多汁,油蔥噴香,讓人一口接
一口,這時才想到應該拍張照片,趕緊再把鋪面重整,留下紀錄。
飯後鑽入小巷,感受居民的日常,感受在地的新竹。
在混亂的街廓中找到了少有的公建築,日治時期的新竹公會堂,公會堂的紅磚立面下有著
落寞的華麗典雅,因為多次增建,及四週雜亂的環境,我不忍記錄他目前的整體現況,只
能用特寫表現他的局部,期待來日的整修讓他重現昔日的光彩。
巷戰是我們城市騎行中的最愛,鑽入新竹公會館的後巷,進入地圖裡沒有的空間,未知與
不確定讓旅程多了期待與想像。
最後我們轉入了一座商場,商場中有一座戲台叫做中正台,原來這裡是中正台夜市,原來
那個時代的娛樂也要跟領導人沾上關係 : )
轉出商場,遇到古早味雞蛋糕,因為就在中正台旁,所以是梅花造型!6顆30元,濃濃的
雞蛋香,不只是孩子的零嘴,也是讓老文青回味的青澀歲月。
回到東南邊,繼續拼湊我們的大清竹塹城,護城河到了東南邊就沒有蹤跡了,看護城河旁
的勝利路,卻延續了他的走向,根據這幾年城市騎行經驗研判,這應該是就是竹塹城城牆
拆除後的城牆路,查詢相關資料,果然驗證了我們的想法。
勝利路林森路口,竹塹城的南門遺址,找了一下可惜沒有找到遺址碑,被三條路切割出來
的這塊三角畸零地,是不同時代城市計畫留下來的產物。
續行勝利路,來到新竹大遠百附近,鬧市中尋得一條靜巷,通往李克承博士故居。李克承
是新竹第一位醫學博士,懸壺濟世五十年。
https://imgur.com/JeSkmzi
這是一棟L型的日式木造建築,整修後已經出租給民間經營餐飲,繞屋巡禮一圈。
最後我們駐足在入口處,端詳這一片指示牌許久,經過好心人的指引,我們發出會心的一
笑,你看懂了嗎?
勝利路中山路口,竹塹城的西門遺址,順利地在路樹旁找到了遺址碑。
轉入石坊街,街頭處有楊氏節孝坊,建於1824年,是為旌表林熾妻楊氏居娘的節孝事蹟而
立,楊氏茹苦含辛,育兒有成。子林德修捐得監生,上一篇遊記談到北埔的開墾源自於金
廣福墾號,林德修就代表塹城閩籍商人參與金廣福墾號的籌設。 楊氏節孝坊採三層四柱
三間造型,花崗石材來自泉州,是新竹市現存牌坊最古老的一座,也是臺灣三層牌坊的先
端。
在西安街的小巷中,遇見了彭成珍餅舖,傳承60多年的老味道,完全手工製作,所以無法
量產,一直維持著小規模的店面,因為不忍傳承中斷,第三代辭掉十多年的銀行工作,全
力接班,不只繼承老工藝,也用老工法開創新口味。
年輕人接班當然要鼓勵,試吃了不連牙的堅果花生糖,我們讚不絕口,馬上搬進馬鞍袋中
。
南門街的關帝廟,新竹市改制前這裡是新竹縣的武聖廟。關帝廟外表雖類似一般廟宇,但
三川殿前沒有龍柱,廟門無門神,只用門釘,整體較莊嚴肅穆,顯露著早期官廟的性質。
https://imgur.com/V8VRjAP
三川殿臺基有砂岩老抱鼓石一對,是早年的遺跡,正殿懸有「萬世人極」方匾,此方匾面
積特大,讓人印象深刻。
關帝廟前,連棟的紅磚洋樓,這裡一定有過一段燦爛時光,中間有一家刀剪行,這是比較
專門的商店。
開始朝老街區的商業中心挺進,中央市場,這招牌揭示了這街區的歷史與地位。
市場內曲折迂迴,經由在地人的指引,終於找到桂花潤餅的攤位,可惜已經賣光了。
沒關係能夠逛逛在地的市場,就已經讓我們大滿足了,我們都認為,市場是城市裡最接地
氣的地方,最容易感受城市的常民氛圍。
從市場內的小巷可以通到新竹都城隍廟,川流不息的人潮,廟旁圍繞的眾多小販,在在顯
示這裡是新竹人氣最旺的廟宇。也許因為正殿前的空間不大,供品已經向外擺到三川殿前
,供品的擺設方法也很特殊。
跨入三川殿,正殿前的天井,一式的供品整齊排開,正殿上有數名道士在進行儀典,望向
殿堂,城隍高高在上,望之凜然,高銜的牌匾,歌頌城隍的神力與執掌。
新竹都城隍廟是台灣神格最高的城隍爺,因臺北府初設府治於新竹,加上城隍靈蹟昭著,
神格由廳城隍累陞至都城隍,封為威靈公。
廟前的戲台上演著酬神的戲碼,戲棚下的芸芸眾生,自顧著大啖美食。,廟內肅穆,廟外
喧囂,這種衝突的場景最能表現台灣味。
東門街上的市集與城隍廟比鄰而居,絡繹不絕的人潮與車朝,指向天空的燕尾,人間天上
,天上人間。
走進新復珍商行,這家超過百年的餅店以竹塹餅打響名號,四代繼承,香傳百年,口碑依
舊。
到北門大街尋找老街區的蹤跡,北門大街是清代的官道,通往竹塹港,貿易發達,郊行林
立,是當時重要的商業區,連棟的紅磚洋樓特別顯目,優美的拱廊還述說著曾經的繁華。
最讓人驚豔的是這五連棟的周益記,五間面寬在北門大街是絕無僅有。內部採傳統的漢式
街屋建築形式,但立面用的是大正年間流行的巴洛克式風格裝飾。據說內部神明廳立柱有
庚辰年七月(1880)落款,政權的更迭,時代的流行,老屋默默紀錄著臺灣的發展歷程。
折往北門大街西側的長安街,這是北門大街商家後方進貨的街道,所以舊稱後車路。日治
時期長安街開始大幅發展,聚集了多家戲院,喧騰一時。
青草舖可以說是老街區的代表行業之一,台灣各處的老街都常見到它的蹤跡。
北門街北大路口,竹塹城的北門曾經屹立在這裡。
北門夢已遠,只有一旁的老屋勉可追憶。
出北門,來探望頗具歷史的長和宮。長和宮主祀媽祖,因位城外,俗稱外媽祖廟。長和宮
是由新竹地區從事貿易的郊商們所設立,他們成立了商業公會,取名金長和,所以媽祖廟
就稱為長和宮。後來,這個商業公會還轉變為神明會組織呢。
長和宮對面還有成排的紅磚老建築,也許有些郊商以前就是住在這裡。
雖然不知道紅磚老建築原來的主人,可以確認的是,他們應該都吃過城北街上百年的北門
炸粿。北門炸粿是標準的巷仔內美食,有心人會專程而來,全部現場手工製作。
我們先點了肉粿和蚵嗲,咬一口肉粿,皮脆多汁,吃得到蔥的清香與肉的鮮甜,現作現炸
的好古味。蚵嗲一樣脆皮,蚵仔鮮美,可惜有點冷掉了。所以,我們又再加點了幾份肉粿
,大滿足!
回到北門街往北,去感受清領時期臺灣本籍第一位進士鄭用錫的宅第,人稱進士第的老屋
正在維修,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仰望進士第的牌匾,雖無法如願,但也會古蹟得以維修感
到高興。
特意來到中央路57巷,昔日此巷有許多販賣農具用品的店家,所以舊稱古市巷。,其實,
更早以前,這裡有一個不雅的名字-屎溝巷,當時有許多挑夫到城裡家戶收水肥,從這條
通道運到城外賣給農夫,因而得名。
日治時期,新竹最豪華的娛樂場所當推東門町的市營有樂館,1933年開幕的新竹市營有樂
館,融合了羅馬與阿拉伯建築風味,屋頂設置數個8吋口徑的銅製通風塔,是全台首座有
冷卻裝置的戲院。戰後改稱國民戲院,現在做為新竹影像博物館。
一座大的城市當然不能只有娛樂,還要有書香,全台第二座獨棟的圖書館-新竹州圖書館
,就挺立在護城河旁,建於1925年的老建築陪伴過無數的新竹人,去年也啟動了維修,圍
籬外還可以窺探他昔日的風華。
有娛樂,有書香,當然還要有金融。1909年,新原龍太郎等四十八人成立了新竹貯金會,
利用儲蓄累積資金,提供會員借用。1913年依產業組合法改制為新竹信用組合,是全台第
一家。1934年於大同路現址大樓建成,入口上方的大拱圈形塑挑高的意象也成了建築的特
色,三樓應該是後來加蓋的。二戰後更名為新竹第一信用合作社至今。
https://imgur.com/kdoC1oD
想知道日治時期新竹市最高的建築在那裡嗎?就在新竹第一信用合作社對面的新竹消防組
,現在的新竹市消防博物館。完成於1936年的建物,兩層樓的部分做為辦公廳,6層高樓
是瞭望鐘樓,頂樓可一覽新竹市全貌,可以掌握火災位置與情況。
當時的新竹市役所也在不遠處,紅磚牆面,長條立窗,水平橫帶,紅白相間,俐落典雅。
,日治前期,新竹市區原稱新竹街,約當今日「鎮」的等級,1930年因為人口的成長,改
制為新竹市,這座辦公廳也在該年落成,現在做為新竹市美術館。(下圖是1931年的紀錄)
記得繞到美術館的後方看看,這裡的公共藝術很有看頭。
好了,猜猜最後的壓軸是誰? 當然是新竹地區最高的行政機關-新竹州廳。日治初期,行
政區的劃分方式與範圍經過多次改變,1920年改為「五州二廳」制,成立新竹州,下轄今
日的桃園、新竹、苗栗,一直維持到日本投降。 新竹州廳是一棟二層樓建物,落成於
1926年,主體是洋式風格,木架瓦造的斜屋頂呈現東方的元素,入口處有突出的玄關,搭
配塔樓,構成威武莊嚴的意象。
騎行在穩重的官廳建築旁,望著紅磚黑瓦及灰色洗石子的組合,彷彿騎進了時光隧道,重
現九十年前新竹的風華。
https://imgur.com/UFuc6ra
--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桃園 中壢 福容大飯店 防疫飯店分享
By Leila
at 2021-12-14T21:56
at 2021-12-14T21:56
馬來西亞 雪邦 De grand Boutique Hotel
By Hamiltion
at 2021-12-14T15:29
at 2021-12-14T15:29
良作工場農業文創館
By Mary
at 2021-12-13T22:52
at 2021-12-13T22:52
桃園 中壢 古華花園飯店 離中壢夜市超近
By Madame
at 2021-12-12T16:05
at 2021-12-12T16:05
台北 文華東方酒店-行政豪華客房
By Kristin
at 2021-12-12T14:26
at 2021-12-12T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