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漫遊西津渡 - 英國
By Frederica
at 2011-01-18T20:49
at 2011-01-18T20:49
Table of Contents
網誌圖文版:
(上) http://beijingfox.blogspot.com/2011/01/blog-post_18.html
(下) http://beijingfox.blogspot.com/2011/01/blog-post_3710.html
2009.12
到西津渡這天,遊人甚少。
走過別有風情的伯先路,走進西津渡,直到第二道「同登覺路」的券門前才看見
古樸玲瓏的過街白塔。逼仄的小路、青磚建築、青石路,本來只打算匆匆而過,
卻臨時決定留宿一晚。
穿過大西路兩側的梧桐樹下,終於看見西津渡街的指標。
在鎮江博物館旁,有一條台階路。走上階梯,就走進西津渡街的東券門。
這裡是觀音洞一條街、小碼頭一條街、西津渡街。從香爐旁另一個拱門走下去,
即昔稱的五十三坡。
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後,鎮江成為對外開放的通商口岸,這一帶被劃為英國租
界,並在此興建了英國領事館。光緒15年(1889年)因中國小販被英人毆打,
憤怒的民眾焚燬原領事館,清政府賠款建了現在的領事館,上端書有「1890」字樣。
券門上懸掛著「同登覺路」,宗教意味濃厚。
昭關石塔的兩側一為救生會,一為觀音洞。進去參觀要買門票。售票點很少,好
不容易找到售票點,售票員又失蹤了,乾脆逛街就好。
這條街的前身本來就是雲台山麓的一段棧道,石塔位於相對高處,但是不論從那
邊走過來,都無法一眼就望見這座石塔。非要走到最近的券門,石塔才暮然出現
眼前,讓人心生敬畏。
這座昭關石塔建於元末,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是中國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元代過街石塔。
觀音洞。最早建於宋代,清咸豐年間重修。
<拍婚紗的新人>圖片背景的鐵柱宮,是一間道教寺廟。
老街旁的臨街建築,多是清末民初重建,以木架構為主的商舖。樓下開店、樓上
居住,或是前面開店、後面居住。
沿著渡口走上來的高台上,曾有一棟著名的客棧:小山樓。後唐詩人有詩云:金
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裏,兩三星火是瓜洲。
待渡亭。
從待渡亭往下走,即是昔日的小碼頭,但是滄海桑田,原來的小碼頭邊已是一條
大馬路,不見長江水。
<狀元餅店>門口還是古老的木制排門。
空地末端的二層老宅,高懸著「鎮遠鏢局」的匾額,其實就是鎮江小山樓國際青
年旅社的所在。
小碼頭街西端的人家,未經改造,還留有鋁門窗。
旗幟跟燈籠看起來很熱鬧,不過也就只有旗幟跟燈籠。老實說,這真是一條不怎麼商業化的老街。
尚待整修的老宅。
夜裡的西津渡,沒有遊客,很靜,很靜。單眼的喀匝喀匝聲,驚動了住戶,大娘
開門一探究竟,我停了下來,對她微笑,大娘面無表情得又闔上了木門。
網誌圖文版:
http://beijingfox.blogspot.com/2011/01/blog-post_3710.html
第二天清晨六點就起了床,卻出不了小山樓YH。工作人員都還在夢鄉,大門深鎖。一直等到將近七點,才被放了出來(哈)。
<清晨街上,用木柴生火的爺孫>
走過夜晚的小碼頭街,才知道街旁的老宅裡還住著這麼多居民。西津渡雖然已經
開發旅遊,但是並未強制所有原住戶搬遷,一部份居民搬走了,尚有一部份仍住
在這裡。
<清晨街上,用木柴生火的爺孫>
拍著拍著,一個穿古裝的衙役從我身邊呼嘯而過~
這這???穿越時空了嗎?我瞪大了眼。
過一會,一大群穿古裝的人走過來,原來今兒在拍戲。
回到日常生活。老鄰居悠閒得聊著天。
老街上,臘肉與衣物並排而立。
清代小碼頭遺址。西津渡其實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碼頭,其中康熙年間修建的小碼
頭是清代救生會、義渡局的專設碼頭。1900年前後,碼頭逐漸被淤填成陸地。
亞細亞火油公司舊址,現在是民間文化藝術館。
英租界工部局。光緒十六年(1890年)建,是英租界最高的行政管理機構。
雲台山山腳下,有一些廠房也被改造為餐廳或藝文場所,還搭了一座戲臺。
從山腳回往上看西津渡老街區。
--
(上) http://beijingfox.blogspot.com/2011/01/blog-post_18.html
(下) http://beijingfox.blogspot.com/2011/01/blog-post_3710.html
2009.12
到西津渡這天,遊人甚少。
走過別有風情的伯先路,走進西津渡,直到第二道「同登覺路」的券門前才看見
古樸玲瓏的過街白塔。逼仄的小路、青磚建築、青石路,本來只打算匆匆而過,
卻臨時決定留宿一晚。
穿過大西路兩側的梧桐樹下,終於看見西津渡街的指標。
在鎮江博物館旁,有一條台階路。走上階梯,就走進西津渡街的東券門。
這裡是觀音洞一條街、小碼頭一條街、西津渡街。從香爐旁另一個拱門走下去,
即昔稱的五十三坡。
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後,鎮江成為對外開放的通商口岸,這一帶被劃為英國租
界,並在此興建了英國領事館。光緒15年(1889年)因中國小販被英人毆打,
憤怒的民眾焚燬原領事館,清政府賠款建了現在的領事館,上端書有「1890」字樣。
券門上懸掛著「同登覺路」,宗教意味濃厚。
昭關石塔的兩側一為救生會,一為觀音洞。進去參觀要買門票。售票點很少,好
不容易找到售票點,售票員又失蹤了,乾脆逛街就好。
這條街的前身本來就是雲台山麓的一段棧道,石塔位於相對高處,但是不論從那
邊走過來,都無法一眼就望見這座石塔。非要走到最近的券門,石塔才暮然出現
眼前,讓人心生敬畏。
這座昭關石塔建於元末,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是中國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元代過街石塔。
觀音洞。最早建於宋代,清咸豐年間重修。
<拍婚紗的新人>圖片背景的鐵柱宮,是一間道教寺廟。
老街旁的臨街建築,多是清末民初重建,以木架構為主的商舖。樓下開店、樓上
居住,或是前面開店、後面居住。
沿著渡口走上來的高台上,曾有一棟著名的客棧:小山樓。後唐詩人有詩云:金
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裏,兩三星火是瓜洲。
待渡亭。
從待渡亭往下走,即是昔日的小碼頭,但是滄海桑田,原來的小碼頭邊已是一條
大馬路,不見長江水。
<狀元餅店>門口還是古老的木制排門。
空地末端的二層老宅,高懸著「鎮遠鏢局」的匾額,其實就是鎮江小山樓國際青
年旅社的所在。
小碼頭街西端的人家,未經改造,還留有鋁門窗。
旗幟跟燈籠看起來很熱鬧,不過也就只有旗幟跟燈籠。老實說,這真是一條不怎麼商業化的老街。
尚待整修的老宅。
夜裡的西津渡,沒有遊客,很靜,很靜。單眼的喀匝喀匝聲,驚動了住戶,大娘
開門一探究竟,我停了下來,對她微笑,大娘面無表情得又闔上了木門。
網誌圖文版:
http://beijingfox.blogspot.com/2011/01/blog-post_3710.html
第二天清晨六點就起了床,卻出不了小山樓YH。工作人員都還在夢鄉,大門深鎖。一直等到將近七點,才被放了出來(哈)。
<清晨街上,用木柴生火的爺孫>
走過夜晚的小碼頭街,才知道街旁的老宅裡還住著這麼多居民。西津渡雖然已經
開發旅遊,但是並未強制所有原住戶搬遷,一部份居民搬走了,尚有一部份仍住
在這裡。
<清晨街上,用木柴生火的爺孫>
拍著拍著,一個穿古裝的衙役從我身邊呼嘯而過~
這這???穿越時空了嗎?我瞪大了眼。
過一會,一大群穿古裝的人走過來,原來今兒在拍戲。
回到日常生活。老鄰居悠閒得聊著天。
老街上,臘肉與衣物並排而立。
清代小碼頭遺址。西津渡其實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碼頭,其中康熙年間修建的小碼
頭是清代救生會、義渡局的專設碼頭。1900年前後,碼頭逐漸被淤填成陸地。
亞細亞火油公司舊址,現在是民間文化藝術館。
英租界工部局。光緒十六年(1890年)建,是英租界最高的行政管理機構。
雲台山山腳下,有一些廠房也被改造為餐廳或藝文場所,還搭了一座戲臺。
從山腳回往上看西津渡老街區。
--
Tags:
英國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從義大利到瑞士之瑞士玩三天要怎玩?
By Edwina
at 2011-01-15T12:34
at 2011-01-15T12:34
要如何買歐洲之星歐聯特惠票呢?
By Madame
at 2011-01-15T07:42
at 2011-01-15T07:42
杰足先登倫敦史坦斯特機場:候機室篇
By Adele
at 2011-01-14T23:10
at 2011-01-14T23:10
走訪倫敦史坦斯特機場:航空公司篇+商店篇
By Linda
at 2011-01-14T23:03
at 2011-01-14T23:03
2月5號出發至華沙,想尋找搭飛機的伴
By Candice
at 2011-01-13T17:55
at 2011-01-13T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