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邦山賞楓行 - 苗栗
By Oliver
at 2010-12-15T22:40
at 2010-12-15T22:40
Table of Contents
圖文版網誌
http://blog.yam.com/eat2323/article/33366362
日期:2010/12/12
地點:苗栗縣大湖鄉馬拉邦山
人數:很多............
簡介:
馬拉邦山位於苗栗縣大湖鄉和泰安鄉的交界,海拔1407公尺
為一等三角點也是一等衛星控制點且為台灣小百岳排名037
主稜連東北連司馬限山,南連大克山形成有名的馬克山稜
登山口有三個: 天然湖線、上湖線、珠湖線(本次從珠湖線原路來回)
歷史簡介:
馬那邦山有古戰場,近山頂處有日本所立「馬那邦山戰諸地」石碑
林務局亦立碑並有說明牌
說明碑上寫:
1895年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日本強迫中國政府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
日軍登陸後,從北到南鎮壓,台灣守軍和各地義勇軍反抗,馬那邦山曾發生兩次
原住民抗日戰役,日人為悼念在山區戰死的日軍便設立紀念碑──「弔忠魂」。
後於民國七十三年(1984)經後人重新修立「馬那邦山古戰場紀念碑」
較詳細之戰役敘述:
明治35(1902)年許多抗日臺民聚集在馬那邦山地區,日本擔心其與泰雅北勢群
原住民聯合抗日,10月10日,總督兒玉源太郎中將下達討伐命令
步兵大隊長青木中佐(相當於中校)率領三個步兵中隊(相當於連)
一個砲兵中隊、一個工兵中隊加上衛生、通信、給養等部(合計相當於一個加強營)
搭配警察隊的警部、巡查、隘丁共480人外加900名勞工全面圍剿。
偵查、警戒、封鎖、迂迴、包圍、砲擊、狙擊、伏擊、槍殺、砍殺、放火……,
激戰至11月8日。11月11日,兒玉總督再次下達討伐命令,日軍增援繼續戰鬥與掃蕩。
至12月12日,抗日臺民與原住民已完全喪失抵抗能力,日軍獲得全面戰果
第二次戰役結束。
日方傷亡有確切統計表,臺方則無資料可查,可想而知傷亡必是日方之許多許多倍
醫療資源缺乏,傷者活命機會甚小,倖存者身體機能受損。
當時雙方武力與資源極不對稱,慘烈實難想像。
以上資料取自成大山協OB部落格,更詳細資料請參考部落格網站
http://0rz.tw/8UVlp
參考資料:
http://0rz.tw/Wyd1o
【苗栗大湖】馬那邦山(珠湖線)、細道邦山
http://0rz.tw/Nuz2F
野豬悠遊山林~馬拉邦山賞楓
http://0rz.tw/ZnF5X
藍天圖集~馬拉邦山
小記:
10:53 登山口到了,在珠湖登山口處有一個兩層樓的瞭望台,這邊因為路程較陡
因此比較少人從這邊開始走,但因為假日時至天然湖登山口需要接駁車接送
而我們人數眾多,為了節省接駁時間所以選珠湖登山口起登
11:12 在大隊人馬拍完團體照後,整裝出發
11:31 剛開始上山就是一段樓梯陡坡,但是細道邦山一直就伴隨在旁
一路到珠湖0.5K,在此有一指標,可往細道邦山(又稱棺材山)
12:00 古戰場紀念碑,珠湖1.15K,這邊已經出現少許的楓葉
但是今天的楓況並沒有很好,應該是因為天氣不夠冷吧!
在古戰場紀念碑這邊有一小片空地,並且有不少的椅子,所以很多人都在此午餐
但是我們有更大的目標~在山頂午餐所以就在這邊短暫休息就繼續前進
12:16 古軍營遺址,這邊只剩下一片空地,完全看不出來以前是軍營的蛛絲馬跡啦
12:30 石門,一個天然的隘口地形,在這邊想到以前泰雅族的勇士們在此英勇的
對抗日軍不禁肅然起敬
12:35 距離山頂180公尺,看到這牌子就是快到山頂了,但是全段路程
最陡的樓梯也在此出現
12:43 跟天然湖登山口會合,距離山頂最後80公尺
12:48 到山頂,今天天氣不錯所以聖稜線就展現在眼前,但是美中不足就是能見度不夠好
霧霧的因此照片拍起來不是很清晰。
在山頂煮起了驚人的午餐,真是吃太好啦!
15:38 已經感覺太陽有要偏西下山的感覺,我們也要趕快下山
15:43 天然湖登山口會合點
15:49 巨石門200公尺
15:54 石門
16:00 軍營
16:04 古戰場紀念碑
16:27 細道邦山叉路口
16:46 珠湖登山口
總記上山約120分鐘下山約60分鐘
--
Tags:
苗栗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第二次腳踏車環島囉-day 1
By Xanthe
at 2010-12-14T21:39
at 2010-12-14T21:39
請問台灣針葉林
By Ursula
at 2010-12-11T09:10
at 2010-12-11T09:10
晴空萬里加里山行
By Adele
at 2010-12-07T12:51
at 2010-12-07T12:51
苗栗南庄_生態賞魚步道
By Mason
at 2010-12-06T16:27
at 2010-12-06T16:27
司馬庫斯二日遊~大自然之美
By Franklin
at 2010-12-01T16:53
at 2010-12-01T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