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志佳陽含訓練心得 - 健行
By Gary
at 2021-12-20T09:39
at 2021-12-20T09:39
Table of Contents
行程:一日志佳陽單攻
日期:2021/12/19
人員:哈利哥、自己
水平距離:15.42公里
累計爬升高度:1776公尺
花費時間:4小時36分(含休息)
紀錄工具:Garmin Fenix 6X
(隊友手機記錄16.33公里+1766公尺,供參考)
http://i.imgur.com/Q2Y0JJQ.jpg Garmin三圓圖
http://i.imgur.com/b33RHSL.jpg 高度圖
http://i.imgur.com/LwyCSMq.jpg 軌跡圖
簡易時間表
0657 司界蘭溪吊橋
0731 3.1k登山口
0944 志佳陽大山
0959 志佳陽大山折返
1107 3.1k登山口
1133 司界蘭溪吊橋
上山2h47m,山頂休15m,下山1h34m,總時間4h36m。
全程飲水600 C.C (去程喝400 C.C.,回程喝200 C.C.)
全程進食500大卡 (上坡每小時150大卡,登頂吃200大卡,下坡無進食)
過程心得簡述:
上山跟哈利哥以不喘的強度邊聊天邊行進,
扣掉前3.1k平路,陡坡每小時爬升約750公尺,平均心率不到160BPM。
按過往經驗全力上坡心率應該可以維持在平均170BPM以上(講話斷斷續續的強度),
每小時約可爬升850公尺,上坡時間約可再減少20分鐘。
山頂休15分鐘主要是等山友排隊照相,以身體恢復考量應可再減少10分鐘休息時間。
下山蠻認真的,但因為今年九月初肩膀摔傷脫臼影響,有心理陰影不敢快下,
所以短期內差不多就這速度了,再快也差不了5分鐘。
結束停錶後才發現,全程認真的話居然有機會4小時內完成,
志佳陽大山比原先預想還單純一些,是條適合訓練上下坡的路線。
以下訓練心得:
小弟自2020年中開始認真訓練到現在,差不多約一年半左右,
曾經參考眾多大大的訓練方式,
包括傑哥、SYH大、LsVCheN大、Blackbrid大以及志偉哥和哈利哥等高手,
有些是當面請教詢問,有些則是參考Strava訓練軌跡。
(小弟也很想像Zrst大一樣又強又快,但看Strava真的看不出來他在練什麼...)
堆疊跑量爬升量、純肌力訓練、空腹低強度有氧訓練、高質量跑法佐肌力訓練等流派,
每種流派的高手都在觸手可及的朋友圈中,也各自有驚人的成績及記錄,
小弟不喜歡跑步,月跑量趨近於0 (最近嘗試緩慢增加中)。
與有跑步習慣的高手相比,登山行程中較無法維持穩定心率,
在可跑性高的山徑中劣勢很明顯,一維持跑姿體力就止不住的損耗。
但台灣百岳大多升降劇烈,可跑性低,多數百岳行程在跑量堆疊下優勢並不明顯。
但如果是可跑性高的山徑或越野比賽,跑量就十分重要。
小弟主要採肌力訓練搭配郊山訓練,
因個人較不喜接觸大量人群,自組簡易homegym,
可在家完成對於登山相關的肌力訓練。
主要常做的肌力訓練包括: (組數與重量因人而異,故不多敘述)
單腿RDL、弓箭步、啞鈴深蹲、提踵及保加利亞分腿蹲。(硬舉比較不敢在家作)
單邊訓練對於核心穩定及保持登山越野快速行進時的機動性很有幫助,
堆疊大重量可增加最大肌力,對於上下坡常用肌群速度及耐力提升很有幫助。
有氧能力及部分肌力來自郊山訓練,小弟一般以EP值區分訓練強度,
EP值即為水平距離(公里)+爬升高度(公尺/100)總和
在平日有限的下班後時間,
小弟會設定總EP約10~20的訓練量,以每小時EP9~11左右的強度完成。
這樣訓練總時間(1~2小時間)既不會拉太久又有練到。
這部分因人而異,訓練總量及強度會影響個人耐力及爆發力,
私以為最適訓練量為能讓身體恢復,可進行固定頻率訓練為佳。
平日對自己認真,身體自然會在登山行程中給予回饋,以上供參~
--
日期:2021/12/19
人員:哈利哥、自己
水平距離:15.42公里
累計爬升高度:1776公尺
花費時間:4小時36分(含休息)
紀錄工具:Garmin Fenix 6X
(隊友手機記錄16.33公里+1766公尺,供參考)
http://i.imgur.com/Q2Y0JJQ.jpg Garmin三圓圖
http://i.imgur.com/b33RHSL.jpg 高度圖
http://i.imgur.com/LwyCSMq.jpg 軌跡圖
簡易時間表
0657 司界蘭溪吊橋
0731 3.1k登山口
0944 志佳陽大山
0959 志佳陽大山折返
1107 3.1k登山口
1133 司界蘭溪吊橋
上山2h47m,山頂休15m,下山1h34m,總時間4h36m。
全程飲水600 C.C (去程喝400 C.C.,回程喝200 C.C.)
全程進食500大卡 (上坡每小時150大卡,登頂吃200大卡,下坡無進食)
過程心得簡述:
上山跟哈利哥以不喘的強度邊聊天邊行進,
扣掉前3.1k平路,陡坡每小時爬升約750公尺,平均心率不到160BPM。
按過往經驗全力上坡心率應該可以維持在平均170BPM以上(講話斷斷續續的強度),
每小時約可爬升850公尺,上坡時間約可再減少20分鐘。
山頂休15分鐘主要是等山友排隊照相,以身體恢復考量應可再減少10分鐘休息時間。
下山蠻認真的,但因為今年九月初肩膀摔傷脫臼影響,有心理陰影不敢快下,
所以短期內差不多就這速度了,再快也差不了5分鐘。
結束停錶後才發現,全程認真的話居然有機會4小時內完成,
志佳陽大山比原先預想還單純一些,是條適合訓練上下坡的路線。
以下訓練心得:
小弟自2020年中開始認真訓練到現在,差不多約一年半左右,
曾經參考眾多大大的訓練方式,
包括傑哥、SYH大、LsVCheN大、Blackbrid大以及志偉哥和哈利哥等高手,
有些是當面請教詢問,有些則是參考Strava訓練軌跡。
(小弟也很想像Zrst大一樣又強又快,但看Strava真的看不出來他在練什麼...)
堆疊跑量爬升量、純肌力訓練、空腹低強度有氧訓練、高質量跑法佐肌力訓練等流派,
每種流派的高手都在觸手可及的朋友圈中,也各自有驚人的成績及記錄,
小弟不喜歡跑步,月跑量趨近於0 (最近嘗試緩慢增加中)。
與有跑步習慣的高手相比,登山行程中較無法維持穩定心率,
在可跑性高的山徑中劣勢很明顯,一維持跑姿體力就止不住的損耗。
但台灣百岳大多升降劇烈,可跑性低,多數百岳行程在跑量堆疊下優勢並不明顯。
但如果是可跑性高的山徑或越野比賽,跑量就十分重要。
小弟主要採肌力訓練搭配郊山訓練,
因個人較不喜接觸大量人群,自組簡易homegym,
可在家完成對於登山相關的肌力訓練。
主要常做的肌力訓練包括: (組數與重量因人而異,故不多敘述)
單腿RDL、弓箭步、啞鈴深蹲、提踵及保加利亞分腿蹲。(硬舉比較不敢在家作)
單邊訓練對於核心穩定及保持登山越野快速行進時的機動性很有幫助,
堆疊大重量可增加最大肌力,對於上下坡常用肌群速度及耐力提升很有幫助。
有氧能力及部分肌力來自郊山訓練,小弟一般以EP值區分訓練強度,
EP值即為水平距離(公里)+爬升高度(公尺/100)總和
在平日有限的下班後時間,
小弟會設定總EP約10~20的訓練量,以每小時EP9~11左右的強度完成。
這樣訓練總時間(1~2小時間)既不會拉太久又有練到。
這部分因人而異,訓練總量及強度會影響個人耐力及爆發力,
私以為最適訓練量為能讓身體恢復,可進行固定頻率訓練為佳。
平日對自己認真,身體自然會在登山行程中給予回饋,以上供參~
--
Tags:
健行
All Comments
By Anthony
at 2021-12-22T02:05
at 2021-12-22T02:05
By Sandy
at 2021-12-23T18:30
at 2021-12-23T18:30
By Charlie
at 2021-12-25T10:55
at 2021-12-25T10:55
By Edith
at 2021-12-27T03:21
at 2021-12-27T03:21
By Ivy
at 2021-12-28T19:46
at 2021-12-28T19:46
By Olga
at 2021-12-30T12:11
at 2021-12-30T12:11
By Sierra Rose
at 2022-01-01T04:37
at 2022-01-01T04:37
By Kristin
at 2022-01-02T21:02
at 2022-01-02T21:02
By Linda
at 2022-01-04T13:27
at 2022-01-04T13:27
By Rosalind
at 2022-01-06T05:53
at 2022-01-06T05:53
By Elma
at 2022-01-07T22:18
at 2022-01-07T22:18
By Oscar
at 2022-01-09T14:43
at 2022-01-09T14:43
By Isla
at 2022-01-11T07:09
at 2022-01-11T07:09
By Faithe
at 2022-01-12T23:34
at 2022-01-12T23:34
By Blanche
at 2022-01-14T15:59
at 2022-01-14T15:59
By Tom
at 2022-01-16T08:25
at 2022-01-16T08:25
By Olive
at 2022-01-18T00:50
at 2022-01-18T00:50
By Mary
at 2022-01-19T17:15
at 2022-01-19T17:15
By Ina
at 2022-01-21T09:41
at 2022-01-21T09:41
By William
at 2022-01-23T02:06
at 2022-01-23T02:06
By Anthony
at 2022-01-24T18:31
at 2022-01-24T18:31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22-01-26T10:57
at 2022-01-26T10:57
By Aaliyah
at 2022-01-28T03:22
at 2022-01-28T03:22
By Olivia
at 2022-01-29T19:47
at 2022-01-29T19:47
By Queena
at 2022-01-31T12:13
at 2022-01-31T12:13
By Lauren
at 2022-02-02T04:38
at 2022-02-02T04:38
By Sarah
at 2022-02-03T21:03
at 2022-02-03T21:03
By Emily
at 2022-02-05T13:29
at 2022-02-05T13:29
By Yedda
at 2022-02-07T05:54
at 2022-02-07T05:54
By Agnes
at 2022-02-08T22:19
at 2022-02-08T22:19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22-02-10T14:45
at 2022-02-10T14:45
By Hamiltion
at 2022-02-12T07:10
at 2022-02-12T07:10
By Olivia
at 2022-02-13T23:35
at 2022-02-13T23:35
By Jessica
at 2022-02-15T16:01
at 2022-02-15T16:01
By Edward Lewis
at 2022-02-17T08:26
at 2022-02-17T08:26
By Vanessa
at 2022-02-19T00:51
at 2022-02-19T00:51
By Joe
at 2022-02-20T17:17
at 2022-02-20T17:17
By Hedwig
at 2022-02-22T09:42
at 2022-02-22T09:42
By Sandy
at 2022-02-24T02:07
at 2022-02-24T02:07
By Mason
at 2022-02-25T18:33
at 2022-02-25T18:33
By Agatha
at 2022-02-27T10:58
at 2022-02-27T10:58
By Kumar
at 2022-03-01T03:23
at 2022-03-01T03:23
By Jack
at 2022-03-02T19:49
at 2022-03-02T19:49
By William
at 2022-03-04T12:14
at 2022-03-04T12:14
By Oliver
at 2022-03-06T04:39
at 2022-03-06T04:39
By Lydia
at 2022-03-07T21:05
at 2022-03-07T21:05
Related Posts
南湖大山南峰O型與訓練心得補充
By Skylar Davis
at 2021-12-20T09:14
at 2021-12-20T09:14
草嶺古道+桃源谷路況/景況
By Donna
at 2021-12-19T00:30
at 2021-12-19T00:30
石門山
By Emily
at 2021-12-18T22:19
at 2021-12-18T22:19
神池營地-小關山之林地道接駁資訊
By Kama
at 2021-12-18T20:39
at 2021-12-18T20:39
過溪 請益
By Hazel
at 2021-12-18T09:34
at 2021-12-18T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