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_第50集 地之角/書寫-Dharamsala - 印度
By Jessica
at 2010-10-26T04:47
at 2010-10-26T04:47
Table of Contents
印度41天隻身旅行分享報告與各位板友分享!
---
地之角/第50集 書寫- Dharamsala
---
圖文版 http://funabashi.pixnet.net/blog/post/19908574
---
達蘭薩拉/在印度北端的土地擦身
---
歷經一夜又一日的漫長折騰,我與吉格米在下午到了達蘭薩拉。照理說行駛於
白天烈日下的巴士是最難受的,不過因為海拔的逐漸攀升,奧熱的氣溫也在我
昏睡中隨之而去,最後迎接我們的是穿短袖即可應付的涼爽。由於這裡顯然是
吉格米的地盤,我一點都不需操心,否則下車後我早該煩惱起怎麼到名單中的
旅店去。於是我輕輕鬆鬆地跟著他先到一家巴士站附近的餐廳吃飯,他說這是
家很不錯的餐廳,要我看看旅遊書裡是否有提到。果然書裡推薦著這家位於二
樓的餐廳,西式的裝潢卻販買著各式平價料裡。究竟吉格米不是背包客,像我
習慣一路邋塌,所以在先在用餐前把一路的疲憊梳洗一番。從洗手間回來後貼
心的把洗面乳遞給我,等我也一臉清爽後,才開始舒服地看菜單點菜。長期煙
塵飛揚的異鄉旅行,我早忘了這些讓生活舒適的小細節。果然與當地人的交集
,會提醒旅行者未見的盲點。
雖然來到達蘭薩拉是場意外,但到過印度的朋友早就大大推薦這裡的特殊氛圍
。達蘭薩拉自1959年起就是西藏流亡政府的所在地,政治、種族與宗教的交互
作用,讓這個山中小城的空氣瀰漫著流浪的因子,與旅行者特別對味,每年三
月的法會期間更成了旅館一位難求的聖城。由於耳聞朋友的片段描述,也看過
他相簿裡閃過的幾張相片,所以我對這裡有些淺淺的想像,輪廓類似一個印度
之上的天空之城,在方位之上,也在高度之上。
達蘭薩拉的巴士站位於下達蘭薩拉,如果不是為了搭車轉往其他城市,旅人並
不在此停留,大多數人會改搭其他交通工具往上繼續到麥里歐甘己,旅行者與
藏人都聚集在那。用完餐後吉格米叫了部計程車,我們一起分擔車錢,開往大
型公車上不去的那條捷徑。沿途不乏藏人步行上下,可見往來於達蘭薩拉與麥
里歐甘己之間是生活中很常有的移動,而且靠步行就能解決。我一路上望著周
遭景物的改變,「這裡是藏人專用的醫院」、「這裡是流亡西藏政府的行政中
心」、「這裡是藏人的圖書館」,吉格米也一路擔任導遊替我這個外地人介紹
他的家鄉。我的目光一直在車窗左右來回掃描,無一畫面對我來說不是新鮮,
悄悄之間我發覺「印度」似乎留在山下沒有跟上來。意猶未盡之餘,車子就在
吉格米的命令下停了下來,原來是我打算投宿的旅店到了。已經進入市區的道
路很窄,為了不讓車子堵塞來往交通,我們匆匆道別,只留下幾句旅人間的問
候。雖然他要我有問題再到寺廟裡找他,不過這已經是我們之間旅行的終點,
再也沒見過面了。
大致上來說,麥里歐甘己市區由兩條大街和一個小廣場組成,說是大街也不過
僅容兩台小客車交會通過,看來倒像是行人徒步區。兩條大街離得很近,有時
甚至看穿中間的商店就是另一條街,店的前門也是後門,有時兩邊也經營不同
生意。除了一間金色屋頂的寺廟,沿街是餐廳、雜貨店、理髮店、旅館、織品
攤販等旅行需求的商業活動。由下而上右邊有許多小巷通往山谷,裡面有更多
僻靜住宿的選擇,也有按摩或瑜珈教室。我住的旅店就在其中一條小巷裡,陽
台可以一覽整個向南敞開的山谷。左邊越過第二條平行的大街後,則是銳利的
崖邊,可以看到不遠處另一頭的山巒。兩條大街在最北端的小廣場收尾,廣場
雖小也卻串接了好幾條路,需要在一旁架張小立牌才能交代清楚各通往哪些地
方,往北幾條山路則通往幾個較偏僻的小聚落。而藏人的寺廟中心則接續於市
區的南方,再往南的山路則通往下達蘭薩拉。這位於海拔1800公尺窄窄的一塊
地,依山而立,大伙在此和平快愉的渡日,有遺世獨立的錯覺。當我從對面的
山頭望過來時,達蘭薩拉就像蛋糕上的花邊奶油,漂浮於深綠色的山丘上。
達蘭薩拉是藏人的世界,印度人很少見,取而代之的是一身紅袍的喇嘛。咖啡
店、餐廳、街頭到處都是喇嘛的身影,就如同一般市井生活,只不過市民都穿
了紅色制服。其中更不乏千里之外的西方面孔,身上的紅袍和臉上的輪廓對比
起來,看來格外顯眼。滿城的藏人,我的東方臉孔也些許的隱形其中,雖然我
們還得靠英語才能溝通,但心裡的陌生隔閡已經減少許多。不只是膚色上的靠
近,餐廳的食物菜色也倍感熟悉,桌旁餐具桶裡還插著細瘦的塑膠筷子。離開
台灣近一個月,用餐遇見如此景象,就好像遇上來自同鄉的旅客,伴隨著卡在
喉嚨的感動,口腔必須吐出有點陌生的中文,有種瞬間衝突的熟悉感。乾淨的
街道、涼爽的氣候、熟悉的飲食,無一不令我覺得自在舒適。要不是在雜貨店
裡遇見的印度老闆、或偶爾在街上遇見一樣是旅行者的印度觀光客,我已經忘
記我正在印度旅行。
有天下午,我拜訪了位於城南的楚格拉漢寺,是喇嘛的信仰中心。如野生植物
般侷促在山邊的建築並不漂亮,房舍撿拾有限的基地而建,水泥牆壁統一穿上
黃色油漆,走廊頂上鐵件覆著透光浪板,動線迂迴零亂。當我對宗教中心的形
象存疑時,看見牆上的布達拉宮畫作,也看見隔了一座喜馬拉雅山的拉薩,我
馬上就釐清預期的想像為什麼失落。其實不只寺廟,整個達蘭薩拉都是這般克
難。沒有雄偉的建築,沒有寬闊的廣場,沒有細膩的彩繪。西藏在印度流浪之
際,把那些都遺留在青康藏高原,帶得走的只有屬於自由的精神寶藏,只剩轉
經筒仍舊成列轉動。身為台灣人,可以輕易的理解這一切,尤其在住宿登記資
料時,必須向老闆解釋Republic of China並不等於China,或者是China Airline
並不是China 的航空公司。某些程度上,我和居住在達蘭薩拉的西藏人是同一
種人。當我參觀附近的西藏博物館時,櫃台的接待人員問我:「你去過西藏嗎
?」,這句話從我的耳裡聽來,自動被翻譯成「你去過我家鄉嗎?」。假設這
個小女孩也沒去過西藏,那麼這個問題就已經散發出絲絲哀愁。
由於中國與西藏的問題持續存在,原本作為商店廣告用的傳單,現在都訴說著
關於西藏的訊息,貼滿城裡空白的牆面上,希望引發來自世界各地旅客的關注
。零亂的張貼並不醜陋,像在風中飄動的五色風馬旗一樣,反映出變動中急迫
的需求,同時祈求幸福和平的傳遞,好像這才是正宗流亡城市的風景。由其是
由影印機大量複製出來的黑白人像,穿插在各國文字中,他們眼神永遠冷鬱的
讓人動容。
每天我總在有點斜度的大街上來回好幾次,有時爬上寺廟看看遠一點的風景,
或是在崖邊的咖啡店寫點東西。大部分沒有計畫,頂多沿著離開城中心的山路
步行幾公里,目的地是個只有我一個遊客的湖和幾台嘟嘟車,或是山另一面散
落著幾戶人家的山谷景色。沿途順道收集些屬於這裡的日常風景,當我說不出
話時,照片可以替我出面。一路上通常沒有外地人,當地小學生、喇嘛、老人
,也有年輕人開著工作貨車經過。除非我向他們問路,否則沒什麼交談的機會
,頂多是一個眼神或笑容的交換。在印度北端的土地,我與藏人各自帶著故事
擦身而過,我也是,吉格米也是,維持著「天空之城」的神秘姿態,卻又不免
持續努力的飛行。如西藏之於印度,如我之於旅行。
最後一天,前往巴士站等車前,先到我每天都報到的餐廳外帶幾個西藏麵包,
準備夜車裡果腹充飢用。穿著圍裙的老闆娘看見大背包知道我就要離開達蘭薩
拉,這類場景她想必再熟悉不過,簡單的一句「Good Luck!」 就道盡了旅行
間短暫的緣分。這是一句充滿流浪味道的對白,但我不知足,一切平安順利顯
然不夠,我的耳朵又自動把它翻譯成「祝你在未來的日子持續快樂旅行!」。
---
去你的旅行社/用我的方式旅行-部落格貼紙串連:
http://stickeraction.com/ikimasho
--
---
地之角/第50集 書寫- Dharamsala
---
圖文版 http://funabashi.pixnet.net/blog/post/19908574
---
達蘭薩拉/在印度北端的土地擦身
---
歷經一夜又一日的漫長折騰,我與吉格米在下午到了達蘭薩拉。照理說行駛於
白天烈日下的巴士是最難受的,不過因為海拔的逐漸攀升,奧熱的氣溫也在我
昏睡中隨之而去,最後迎接我們的是穿短袖即可應付的涼爽。由於這裡顯然是
吉格米的地盤,我一點都不需操心,否則下車後我早該煩惱起怎麼到名單中的
旅店去。於是我輕輕鬆鬆地跟著他先到一家巴士站附近的餐廳吃飯,他說這是
家很不錯的餐廳,要我看看旅遊書裡是否有提到。果然書裡推薦著這家位於二
樓的餐廳,西式的裝潢卻販買著各式平價料裡。究竟吉格米不是背包客,像我
習慣一路邋塌,所以在先在用餐前把一路的疲憊梳洗一番。從洗手間回來後貼
心的把洗面乳遞給我,等我也一臉清爽後,才開始舒服地看菜單點菜。長期煙
塵飛揚的異鄉旅行,我早忘了這些讓生活舒適的小細節。果然與當地人的交集
,會提醒旅行者未見的盲點。
雖然來到達蘭薩拉是場意外,但到過印度的朋友早就大大推薦這裡的特殊氛圍
。達蘭薩拉自1959年起就是西藏流亡政府的所在地,政治、種族與宗教的交互
作用,讓這個山中小城的空氣瀰漫著流浪的因子,與旅行者特別對味,每年三
月的法會期間更成了旅館一位難求的聖城。由於耳聞朋友的片段描述,也看過
他相簿裡閃過的幾張相片,所以我對這裡有些淺淺的想像,輪廓類似一個印度
之上的天空之城,在方位之上,也在高度之上。
達蘭薩拉的巴士站位於下達蘭薩拉,如果不是為了搭車轉往其他城市,旅人並
不在此停留,大多數人會改搭其他交通工具往上繼續到麥里歐甘己,旅行者與
藏人都聚集在那。用完餐後吉格米叫了部計程車,我們一起分擔車錢,開往大
型公車上不去的那條捷徑。沿途不乏藏人步行上下,可見往來於達蘭薩拉與麥
里歐甘己之間是生活中很常有的移動,而且靠步行就能解決。我一路上望著周
遭景物的改變,「這裡是藏人專用的醫院」、「這裡是流亡西藏政府的行政中
心」、「這裡是藏人的圖書館」,吉格米也一路擔任導遊替我這個外地人介紹
他的家鄉。我的目光一直在車窗左右來回掃描,無一畫面對我來說不是新鮮,
悄悄之間我發覺「印度」似乎留在山下沒有跟上來。意猶未盡之餘,車子就在
吉格米的命令下停了下來,原來是我打算投宿的旅店到了。已經進入市區的道
路很窄,為了不讓車子堵塞來往交通,我們匆匆道別,只留下幾句旅人間的問
候。雖然他要我有問題再到寺廟裡找他,不過這已經是我們之間旅行的終點,
再也沒見過面了。
大致上來說,麥里歐甘己市區由兩條大街和一個小廣場組成,說是大街也不過
僅容兩台小客車交會通過,看來倒像是行人徒步區。兩條大街離得很近,有時
甚至看穿中間的商店就是另一條街,店的前門也是後門,有時兩邊也經營不同
生意。除了一間金色屋頂的寺廟,沿街是餐廳、雜貨店、理髮店、旅館、織品
攤販等旅行需求的商業活動。由下而上右邊有許多小巷通往山谷,裡面有更多
僻靜住宿的選擇,也有按摩或瑜珈教室。我住的旅店就在其中一條小巷裡,陽
台可以一覽整個向南敞開的山谷。左邊越過第二條平行的大街後,則是銳利的
崖邊,可以看到不遠處另一頭的山巒。兩條大街在最北端的小廣場收尾,廣場
雖小也卻串接了好幾條路,需要在一旁架張小立牌才能交代清楚各通往哪些地
方,往北幾條山路則通往幾個較偏僻的小聚落。而藏人的寺廟中心則接續於市
區的南方,再往南的山路則通往下達蘭薩拉。這位於海拔1800公尺窄窄的一塊
地,依山而立,大伙在此和平快愉的渡日,有遺世獨立的錯覺。當我從對面的
山頭望過來時,達蘭薩拉就像蛋糕上的花邊奶油,漂浮於深綠色的山丘上。
達蘭薩拉是藏人的世界,印度人很少見,取而代之的是一身紅袍的喇嘛。咖啡
店、餐廳、街頭到處都是喇嘛的身影,就如同一般市井生活,只不過市民都穿
了紅色制服。其中更不乏千里之外的西方面孔,身上的紅袍和臉上的輪廓對比
起來,看來格外顯眼。滿城的藏人,我的東方臉孔也些許的隱形其中,雖然我
們還得靠英語才能溝通,但心裡的陌生隔閡已經減少許多。不只是膚色上的靠
近,餐廳的食物菜色也倍感熟悉,桌旁餐具桶裡還插著細瘦的塑膠筷子。離開
台灣近一個月,用餐遇見如此景象,就好像遇上來自同鄉的旅客,伴隨著卡在
喉嚨的感動,口腔必須吐出有點陌生的中文,有種瞬間衝突的熟悉感。乾淨的
街道、涼爽的氣候、熟悉的飲食,無一不令我覺得自在舒適。要不是在雜貨店
裡遇見的印度老闆、或偶爾在街上遇見一樣是旅行者的印度觀光客,我已經忘
記我正在印度旅行。
有天下午,我拜訪了位於城南的楚格拉漢寺,是喇嘛的信仰中心。如野生植物
般侷促在山邊的建築並不漂亮,房舍撿拾有限的基地而建,水泥牆壁統一穿上
黃色油漆,走廊頂上鐵件覆著透光浪板,動線迂迴零亂。當我對宗教中心的形
象存疑時,看見牆上的布達拉宮畫作,也看見隔了一座喜馬拉雅山的拉薩,我
馬上就釐清預期的想像為什麼失落。其實不只寺廟,整個達蘭薩拉都是這般克
難。沒有雄偉的建築,沒有寬闊的廣場,沒有細膩的彩繪。西藏在印度流浪之
際,把那些都遺留在青康藏高原,帶得走的只有屬於自由的精神寶藏,只剩轉
經筒仍舊成列轉動。身為台灣人,可以輕易的理解這一切,尤其在住宿登記資
料時,必須向老闆解釋Republic of China並不等於China,或者是China Airline
並不是China 的航空公司。某些程度上,我和居住在達蘭薩拉的西藏人是同一
種人。當我參觀附近的西藏博物館時,櫃台的接待人員問我:「你去過西藏嗎
?」,這句話從我的耳裡聽來,自動被翻譯成「你去過我家鄉嗎?」。假設這
個小女孩也沒去過西藏,那麼這個問題就已經散發出絲絲哀愁。
由於中國與西藏的問題持續存在,原本作為商店廣告用的傳單,現在都訴說著
關於西藏的訊息,貼滿城裡空白的牆面上,希望引發來自世界各地旅客的關注
。零亂的張貼並不醜陋,像在風中飄動的五色風馬旗一樣,反映出變動中急迫
的需求,同時祈求幸福和平的傳遞,好像這才是正宗流亡城市的風景。由其是
由影印機大量複製出來的黑白人像,穿插在各國文字中,他們眼神永遠冷鬱的
讓人動容。
每天我總在有點斜度的大街上來回好幾次,有時爬上寺廟看看遠一點的風景,
或是在崖邊的咖啡店寫點東西。大部分沒有計畫,頂多沿著離開城中心的山路
步行幾公里,目的地是個只有我一個遊客的湖和幾台嘟嘟車,或是山另一面散
落著幾戶人家的山谷景色。沿途順道收集些屬於這裡的日常風景,當我說不出
話時,照片可以替我出面。一路上通常沒有外地人,當地小學生、喇嘛、老人
,也有年輕人開著工作貨車經過。除非我向他們問路,否則沒什麼交談的機會
,頂多是一個眼神或笑容的交換。在印度北端的土地,我與藏人各自帶著故事
擦身而過,我也是,吉格米也是,維持著「天空之城」的神秘姿態,卻又不免
持續努力的飛行。如西藏之於印度,如我之於旅行。
最後一天,前往巴士站等車前,先到我每天都報到的餐廳外帶幾個西藏麵包,
準備夜車裡果腹充飢用。穿著圍裙的老闆娘看見大背包知道我就要離開達蘭薩
拉,這類場景她想必再熟悉不過,簡單的一句「Good Luck!」 就道盡了旅行
間短暫的緣分。這是一句充滿流浪味道的對白,但我不知足,一切平安順利顯
然不夠,我的耳朵又自動把它翻譯成「祝你在未來的日子持續快樂旅行!」。
---
去你的旅行社/用我的方式旅行-部落格貼紙串連:
http://stickeraction.com/ikimasho
--
Tags:
印度
All Comments
By Ethan
at 2010-10-30T00:03
at 2010-10-30T00:03
By Delia
at 2010-10-31T09:05
at 2010-10-31T09:05
By Erin
at 2010-11-04T07:26
at 2010-11-04T07:26
Related Posts
<失格旅人> 31.使用電器請小心
By Regina
at 2010-10-19T18:05
at 2010-10-19T18:05
2010 中東亂走 Day 2 (中) Amman
By Queena
at 2010-10-18T18:49
at 2010-10-18T18:49
<失格旅人> 30. 如果隨時能拿出這種氣勢
By Rachel
at 2010-10-15T14:58
at 2010-10-15T14:58
印度_第49集 地之角/書寫-Manali
By Joseph
at 2010-10-14T14:04
at 2010-10-14T14:04
曼谷--柬埔寨--泰國清萊 5.洞里薩湖+金邊
By Lucy
at 2010-10-12T23:53
at 2010-10-12T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