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黃山遊記【二】寒山寺 - 江南
By James
at 2011-04-26T10:14
at 2011-04-26T10:14
Table of Contents
圖文網誌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43674111
~※ 寒山寺 ※~
次日清晨,我在下榻旅館的中庭繞上一圈,蘇州以園林著稱,這中庭也用曲
折橋廊穿越碧池,涼亭依傍假山山勢,似模似樣地佈出一方清雅靜地。昨夜未能
觀清網師園,這兒倒讓我在往拙政園前,藉今人創作,揣摩古代名家的設計意念
。
上了車,本以為就要往拙政園出發,結果導遊輕描淡寫一句,就先把我們拉
至寒山寺。這寺大家對其的印象應多來由自楓橋夜泊,深沉淒涼夜,鐘聲悠悠,
短短四句詩,勾起人們無盡揣想。而此行雖可一探江邊舊地,但遺憾的是,寒山
古寺早於戰火中淪為廢墟,現今能觀的,已是後人重建之物了。
車行近京杭大運河時,遠遠便可瞧見一座佛塔突立於屋舍重簷之間,不過下
車之處是寺後空地,得循圍牆旁步道繞去正門。一面走著,一面隨意四望。圍牆
附庸風雅地漆上相關詩句,或娟秀工整,或狂放揮灑。而左側大片土地,正以木
竹撐起長廊涼亭的支架,似打算擴大腹地增其規模,不知完成後會是何樣景貌。
步至正門口,已可隨處望見鑽動人潮,導遊曾說詩裡提及的江楓有可能指的
是「江村橋」與「楓橋」,而從一些資料,眼前飛渡運河的這一彎拱應是「江村
橋」,但附近又立牌寫道「楓橋景區」,真將我搞混了。看了看河對岸,不少舊
式樓閣高低散佈,像是市集般熱鬧,然也無從得知是否真是古物。奇的是寺前居
然還有門票收費亭,頗令人望之愕然,畢竟廟宇的性質不該是香客隨喜的嗎?
回頭仔細端凝寒山寺,外院一面亮黃照壁,以蒼勁有力的筆法刻上寺名。雖
說照壁的功用是避免外人一眼便能從大門直望進底,但總覺得它的色彩樣貌過於
突兀,大片方整壁面就中央嵌上三小字,若擺上一塊巍峨山石,倒還稍有深山古
剎的氛圍。
繞過照壁,穿過山門,就進入寺院中庭了,正前是「大雄寶殿」,供奉釋迦
牟尼,兩側並有金身十八羅漢。殿外架高台座上,潔白石砌圍欄,綴以朵朵蓮花
寶座,爐鼎置中,香煙裊繞。
莊嚴正殿之外,側殿間倒是迴廊曲徑處處,隨意一探都是靜雅的清修地,簡
單疊石,花枝數點,便讓人駐足。而從正殿南側的洞門窺出,剛好框出內院鐘樓
景致。樓高兩層,挖出方圓窗口,再架上六角雙層飛簷,以迴廊與側殿相接。往
前走近,越過迴廊細觀。門前一方地,矮灌木參差,與碑石相伴,幾棵隨意植株
,卻將鐘樓融入山林意象。雖此樓已非當年夜半鐘聲之源,但隨遊人撞出的沉重
聲響,依舊帶起空明,只存最純粹的本我在心中不停迴盪。
行過院側鐘樓,我們走進正中的「藏經閣」,樓內收藏多樣經典,故以此為
名。不過因一樓供奉寒山、拾得這兩位菩薩,也稱作「寒拾殿」。相傳這兩位為
普賢、文殊菩薩的化身,寒山喜穿敝衣,舉止癲狂,卻常口出哲理,拾得則為寺
廟收養的棄嬰,兩人極為投契。我細觀眼前雕像,寒山持荷枝,拾得抱寶瓶,眉
目祥和,相視而笑。生動畫面與一般端坐佛像,大異其趣。
再穿出「藏經閣」,便來到「普明塔院」,當中聳立寺中標誌性的「普明寶
塔」。五層塔身,隨著翹簷疊高指天,最終收以金環塔尖,我從塔內環梯一路登
上,再自露臺往外遠眺,寺內佈局一覽無遺。眼下塔院隔著魚池,以殿閣環繞,
交錯連綿的飛翹脊簷、折曲紅欄,襯上緩緩噴湧的泉流,倒有點像是哪家王府宅
院。
在塔上待了一陣,趁還有些自由活動時間,我下樓挑著沒踏過的寺中小徑,
隨意探看。行至一處院落,羅列石燈間有座字碑,碑上鐵劃銀勾,寫的是張繼的
楓橋夜泊。背牆上則細細密密雕著各樣菩薩羅漢,流雲佛光,將此處碑林襯得格
外精緻。
集合後,從後門出來,就是我們下車的空地。再回頭看看寒山寺塔樓,心中
有點感慨,也不知這座還算嶄新的建築,能度過多少時年,畢竟它的歷代祖先,
都不斷傾亡於改朝換代的戰亂。希冀它能恆久挺立,將楓橋寒山的悠遠意境永遠
流傳下去。
--
~※ 寒山寺 ※~
次日清晨,我在下榻旅館的中庭繞上一圈,蘇州以園林著稱,這中庭也用曲
折橋廊穿越碧池,涼亭依傍假山山勢,似模似樣地佈出一方清雅靜地。昨夜未能
觀清網師園,這兒倒讓我在往拙政園前,藉今人創作,揣摩古代名家的設計意念
。
上了車,本以為就要往拙政園出發,結果導遊輕描淡寫一句,就先把我們拉
至寒山寺。這寺大家對其的印象應多來由自楓橋夜泊,深沉淒涼夜,鐘聲悠悠,
短短四句詩,勾起人們無盡揣想。而此行雖可一探江邊舊地,但遺憾的是,寒山
古寺早於戰火中淪為廢墟,現今能觀的,已是後人重建之物了。
車行近京杭大運河時,遠遠便可瞧見一座佛塔突立於屋舍重簷之間,不過下
車之處是寺後空地,得循圍牆旁步道繞去正門。一面走著,一面隨意四望。圍牆
附庸風雅地漆上相關詩句,或娟秀工整,或狂放揮灑。而左側大片土地,正以木
竹撐起長廊涼亭的支架,似打算擴大腹地增其規模,不知完成後會是何樣景貌。
步至正門口,已可隨處望見鑽動人潮,導遊曾說詩裡提及的江楓有可能指的
是「江村橋」與「楓橋」,而從一些資料,眼前飛渡運河的這一彎拱應是「江村
橋」,但附近又立牌寫道「楓橋景區」,真將我搞混了。看了看河對岸,不少舊
式樓閣高低散佈,像是市集般熱鬧,然也無從得知是否真是古物。奇的是寺前居
然還有門票收費亭,頗令人望之愕然,畢竟廟宇的性質不該是香客隨喜的嗎?
回頭仔細端凝寒山寺,外院一面亮黃照壁,以蒼勁有力的筆法刻上寺名。雖
說照壁的功用是避免外人一眼便能從大門直望進底,但總覺得它的色彩樣貌過於
突兀,大片方整壁面就中央嵌上三小字,若擺上一塊巍峨山石,倒還稍有深山古
剎的氛圍。
繞過照壁,穿過山門,就進入寺院中庭了,正前是「大雄寶殿」,供奉釋迦
牟尼,兩側並有金身十八羅漢。殿外架高台座上,潔白石砌圍欄,綴以朵朵蓮花
寶座,爐鼎置中,香煙裊繞。
莊嚴正殿之外,側殿間倒是迴廊曲徑處處,隨意一探都是靜雅的清修地,簡
單疊石,花枝數點,便讓人駐足。而從正殿南側的洞門窺出,剛好框出內院鐘樓
景致。樓高兩層,挖出方圓窗口,再架上六角雙層飛簷,以迴廊與側殿相接。往
前走近,越過迴廊細觀。門前一方地,矮灌木參差,與碑石相伴,幾棵隨意植株
,卻將鐘樓融入山林意象。雖此樓已非當年夜半鐘聲之源,但隨遊人撞出的沉重
聲響,依舊帶起空明,只存最純粹的本我在心中不停迴盪。
行過院側鐘樓,我們走進正中的「藏經閣」,樓內收藏多樣經典,故以此為
名。不過因一樓供奉寒山、拾得這兩位菩薩,也稱作「寒拾殿」。相傳這兩位為
普賢、文殊菩薩的化身,寒山喜穿敝衣,舉止癲狂,卻常口出哲理,拾得則為寺
廟收養的棄嬰,兩人極為投契。我細觀眼前雕像,寒山持荷枝,拾得抱寶瓶,眉
目祥和,相視而笑。生動畫面與一般端坐佛像,大異其趣。
再穿出「藏經閣」,便來到「普明塔院」,當中聳立寺中標誌性的「普明寶
塔」。五層塔身,隨著翹簷疊高指天,最終收以金環塔尖,我從塔內環梯一路登
上,再自露臺往外遠眺,寺內佈局一覽無遺。眼下塔院隔著魚池,以殿閣環繞,
交錯連綿的飛翹脊簷、折曲紅欄,襯上緩緩噴湧的泉流,倒有點像是哪家王府宅
院。
在塔上待了一陣,趁還有些自由活動時間,我下樓挑著沒踏過的寺中小徑,
隨意探看。行至一處院落,羅列石燈間有座字碑,碑上鐵劃銀勾,寫的是張繼的
楓橋夜泊。背牆上則細細密密雕著各樣菩薩羅漢,流雲佛光,將此處碑林襯得格
外精緻。
集合後,從後門出來,就是我們下車的空地。再回頭看看寒山寺塔樓,心中
有點感慨,也不知這座還算嶄新的建築,能度過多少時年,畢竟它的歷代祖先,
都不斷傾亡於改朝換代的戰亂。希冀它能恆久挺立,將楓橋寒山的悠遠意境永遠
流傳下去。
--
Tags:
江南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江南黃山遊記【一】網師園
By Kama
at 2011-04-25T14:29
at 2011-04-25T14:29
黃山婺源八日遊之七
By Mary
at 2011-04-22T17:35
at 2011-04-22T17:35
今夏去大陸優異參訪團
By Isabella
at 2011-04-20T12:15
at 2011-04-20T12:15
[上海] 豫園 - 綠波廊
By Sierra Rose
at 2011-04-18T07:39
at 2011-04-18T07:39
台灣到橫店的旅行社
By Jake
at 2011-04-17T22:38
at 2011-04-17T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