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著孩子去健行-幼坑古道 - 健行
By Zenobia
at 2015-05-14T16:49
at 2015-05-14T16:49
Table of Contents
http://blog.xuite.net/toiletmei/blog/315297954
‧日期:2015年04月06日
‧體重:15.5公斤
‧年齡:2歲又3天
子台剛過完兩歲生日,我們就等不及帶他去山上走走了。子台的體重已經維持了好一
陣子沒有上升,只有身高一直在長,經過上次的茶山古道之行,發現還是可以背得動他,
而且那次全程都是我後背著走,於是心想這次來挑戰一下難度較高些的古道。趁著老公放
連假,發現四月六日這天天氣很好,太陽大到不行,於是提議去遠一些的古道走走。翻了
翻Tony的書,書背下方那張圖片一直吸引著我,可惜一直找不到是哪條古道的風景,趁著
老公在家,仔細的把整本書翻過一次,發現是位於平溪區的大華壺穴。
這條古道稱為「幼坑古道」,位於平溪線三貂嶺站與大華站之間,交通便利且難度不
高,加上風景怡人,可觀溪流、壺穴、瀑布,還有子台最愛的火車和鐵軌!於是我們起了
個大早,從淡水搭捷運到臺北火車站,再轉區間車抵達三貂嶺。
三貂嶺車站久聞大名,它是臺鐵宜蘭線和平溪線的交會點,僅有區間車停靠,且是全
臺唯一無公路可抵達的車站,也因為這座車站處於山林之中,周遭沒有任何車輛的嘈雜聲
,僅有火車經過時發出巨大的聲響。三貂嶺車站一邊是山壁,另一邊就是基隆河,下了火
車出了站,左轉往廁所,右轉則通往聚落。
三貂嶺地名由來據說與西班牙人有關,十七世紀西班牙船艦抵達臺灣東北角準備攻占
北臺灣,當時把靠岸的地方命名為「聖地牙哥」(Santiago),即耶穌的十二使徒之一-
聖雅各的西班牙語,當時這一帶就被轉化為臺語,稱作「三貂」,至今的「三貂角」和「
三貂嶺」仍保留著當時的稱呼。
我們先把嬰兒車寄放在三貂嶺車站內,站務人員很熱心的說這裡出入的人不多,放多
久都沒關係。的確,根據臺鐵的統計,歷年的「日均進站旅次」約莫50人,大部分的旅客
搭乘平溪線是為了前往平溪放天燈,十分看瀑布、菁桐逛老街,雖說三貂嶺站是平溪線的
起點,旅客人數卻寥寥無幾。
於是我們出了車站右轉,沿著軌道旁的小徑往聚落走去,子台一路上看著鐵軌開心的
笑著,幸好有鐵絲網圍住,否則可能就直接往裡頭衝了,途中會經過一座破舊的地下道,
出了地下道後,小徑與鐵軌之間完全沒有任何的障礙物!子台一見鐵軌就在眼前,像發了
瘋一樣往鐵軌衝,我們怎麼攔也攔不住,只好半拐半哄讓他在離軌道有段距離的地方玩小
石頭,玩了幾分鐘他終於肯開始走路,於是他一路唱著剛學會的小星星,一路開心的蹦蹦
跳跳。
這段路雖然不是很長,但子台邊走邊玩,足足走了半小時。有時候子台會忍不住想衝
進去摸摸鐵軌,但幸好平溪線的火車班次不多,所以我們還可以讓他撒一下野,不過天氣
實在太熱,心裡想說怎麼一過清明節天氣就熱成這樣,那夏天不是熱死了嗎?沒想到隔天
氣溫就下降近十度,變成秋天的天氣,溫差大到讓人很不舒服。
距離三貂嶺車站最近的聚落即為碩仁里,從車站往聚落方向走遇見的第一棟建築物即
是已經廢校的碩仁國小。這所學校因為當地人口外流得十分嚴重,現在實際居住在此的人
還不到三十人,早在民國八十五年就已經廢校,一旁的小徑是三貂嶺瀑布步道的登山口,
我之前在網路上也有查到這條步道,不過因為難度太高,兒童不宜,所以我們決定等子台
大一點再來挑戰。
過了碩仁國小,便得過「三瓜子橋」才能過河來到聚落。三瓜子橋這一站最有名的「
景點」之一。在這裡,基隆河被稱作「樓仔溪」,據說是當時河邊有間「樓仔厝」而得名
,只是在更早之前的清代,它被稱作「大隆同溪」,而這一帶則被稱作「三爪仔」。清代
《淡水廳志》卷二:「大隆同溪,其源自暖暖、三爪仔」,這裡的「三爪仔」不知是否正
是西班人口中的「聖地牙哥」?「三爪」和「三貂」的臺語語音相近,令我不禁如此猜測
。而後的日本人將「三爪」誤植為「三瓜」,三瓜子橋的名字便這樣流傳了下來。
過橋即接到魚寮路,眼前出現一排民宅,也有部分已改建為民宿,當地老人告訴我,
住一晚也要上千元,他笑說著:「如果是住我家的話,雖然簡陋了些,但收你們一千就好
了。」我笑著說我們只是帶小孩來爬山,他問我哪裡人,住哪裡,娘家在哪,先生是哪國
人,我也據實一一相告,閒話家常後,我們便右轉走到巷子最後,看了門牌寫著「魚寮路
174號」,旁邊有個上坡的階梯,確定這是通往幼坑古道的入口,於是就帶著子台上路了
。
幼坑古道的真正入口位於幼坑隧道(平溪第一隧道)後方,若想取捷徑,可直接走幼
坑隧道至後方,但幼坑隧道長度294公尺,是平溪線上最長的隧道,用走的也要五、六分
鐘才能走完,而且隧道內完全沒有任何的照片設施,帶著孩子實在是太危險了,因此我們
選擇從魚寮路174號民宅旁的入口進入,雖然要翻越魚寮山鞍部,但只需十分鐘,因此為
了安全考量,我們寧願多走一段路。
走上階梯後,是鋪有水泥的上坡路,子台心不甘情不願的被我們牽著走,看來雖然路
狀極佳,但只要是上坡路他就不大願意走,接下來又遇到階梯,這時候子台開始吵著要喝
奶,而且午覺時間也到了,於是我只好前背著他,讓他一邊喝奶一邊入睡。水泥階梯的盡
頭後接上泥土路,抵達魚寮山鞍部,此時遇到第一個三岔路(右邊那條可以登上魚寮山,
但背著子台實在太累,所以放棄攻頂;左邊那條寫著「循稜線,頂坑山),取直行沒多久
又遇岔路,右邊那條較大較平緩,左邊則是下切的路,仔細看了路標也看不出所以然,所
以直覺取右道,後來才知道走錯路了。
往右走的路上會經過許多墓地,其中有一些還是年代久遠的古墓,一開始還不以為意
,後來路愈走愈小條,最後出現了一間「古厝」!後來想想實在不大對勁,老公一直問說
書上有說會經過墳墓嗎?我才發現走錯路了!於是速速折返回到剛剛的岔路口,選擇往左
的那條路下切。
這條路一路下坡,中途會經過一個岔路,不過路口有「此路不通有山崩,向後轉上下
都有路」的牌子,因此轉向另一條路,繼續下坡。走沒多久左方出現民宅取建的「三清觀
」(不過從外表還真看不出來是道觀,地址是新路尾2之1號)和農園,沒多久就出現了一
間藍色的候車亭,上頭還貼了一張火車時刻表,而下方就是平溪線鐵路了。說是候車亭很
奇怪,這裡明明就不能上火車,但造型看起來還是很像候車亭,不過應該只是提供登山客
休息的地方而已。
站在候車亭往右看就是幼坑隧道的另一端,左手邊還有兩個連續的小隧道,不過長度
都不長,為什麼我會知道長度不長呢?因為我看書的時候,以為幼坑古道的入口是在小隧
道後方,也就是說,我誤會大了。
於是我們就步行穿過兩個小隧道(平溪第二、第三隧道),雖然沿途風景秀麗,溪裡
的壺穴地形十分精彩,不過走在隧道裡的感覺還是怕怕的,過了兩座隧道再走一段路,愈
走愈奇怪,怎麼一直找不到書上說的「小鐵橋」呢?老公則是直碎念,說哪有古道會沿著
鐵軌走的,還要穿過隧道,也太危險了吧!還一直說他剛剛在候車亭旁邊看到一條路,應
該是那條吧!
於是我再把書拿出來認真讀過一次,實在是看不出來哪裡出了問題,幸好手機有訊號
,於是上網查了別人的行程紀錄,才發現原來幼坑古道的入口就是剛剛老公看到的那一個
!於是速速折返,經過第二個隧道時,火車竟然來了!嚇得我趕快叫老公抱子台出隧道,
我則是趕快把背包放下,整個人貼在山壁上,列車長應該是有看到我,所以車速減慢了些
,所以在我耳邊的呼嘯聲並沒有我想像中的這麼可怕。回到藍色候車亭時,老公把我臭罵
了一頓,一旁的兩個居民看到我們,問我們要往哪裡走,我們說我們要走幼坑古道,居民
熱心的說入口就在一旁,不過天氣這麼熱,帶著小孩就不要走古道了,很累人的,不如去
他的農場看他養的羊,我們看時間不早,已經接近四點了,於是道了謝就繼續上路了。
終於讓我們找到小鐵橋了!鐵橋橫跨基隆河的支流,過橋後便進入山林,順著古道緩
緩上行,約五分鐘經過農墾菜園,附近有條岔路可通往幼坑山。繼續前行,山路平緩好走
,因時間不早,子台也醒了,於是換成老公後背著子台。
約五分鐘後,又經過一處農園,廢棄的盆栽上長出了美麗的蘭花,一旁還種有咖啡樹
,過了一座以簡易木板釘成的小橋後,接下來的古道路況更加良好,走在林中並不覺得熱
,清風吹拂時,還有一種暢然快意的舒服。
又過了七分鐘左右,眼前出現一大片竹林,並出現左右兩條岔路,左岔路上行往幼坑
山及大平林山,右岔路續行幼坑古道。山坡上有一間廢棄的民宅,門牌上寫著「幼坑2號
」。
續行不遠,左側又出現一條不是很明顯的岔路,可通往已荒廢的幼坑二號民宅。
接下來的古道為下坡路(也是老公飆車的路段),沒多久出現了一座小石橋,溪岸附
近留有駁坎遺跡,此地風景秀麗,流水淙淙,雖然水量不多,但也讓人感覺清涼消暑。不
過由於時間有些緊迫,我們也只能停留一會,便匆匆上路了。
續行古道成為沿著溪谷而走的上坡路,溪谷已乾,但溪石仍舊濕滑,並滿佈青苔,雖
然色調迷人,但行走時需特別小心。
這段溪谷之路上最令人注目的亮眼即為路旁的界碑,圓形的岩面上刻有「臺北州基隆
郡」的字樣,當時幼坑聚落所屬的平溪庄位於台北州七星郡,而瑞芳區的碩仁里則屬於台
北州基隆郡,然而昭和七年(1932年)2月1日平溪庄改隸屬臺北州基隆郡,因此這塊界碑
應該立於昭和七年之前,為七星郡及基隆郡的界碑。
過界碑向上走,古道漸離溪谷,約五分鐘後即可抵達鞍部,古道轉為下坡路,沿途出
現幾棵柳杉,沒多久,便來到了一座鐵橋。
過鐵橋之後古道變成水泥步道,左轉沒多久便遇到了幼坑14號民宅,這間民宅為一條
龍的建築格局,屋子裡傳來廣播電臺的聲音,只不過一個人影也沒有,本想和當地居民聊
個幾句,看來是沒機會了。民宅前的步道可往上(左)或往下(右)走,都可以抵達大華
車站,只不過往上走的路線會經過幼坑23號及粗坑地區(大華保甲路的後半段),古道仍
在山林山迴繞;而往下走則有瀑布、溪流和壺穴可賞,想也不想當然是往下走!
往下走沒多久,左手邊出現了一、兩間廢棄的民宅,接著遇見一條小溪,小溪兩側都
有小徑可接到下方的鐵道,我們過橋走到溪的右岸,沿途可看到溪谷中的壺穴景觀,還有
一道小瀑布讓我們驚喜不已,老公說如果不是已經接近傍晚,否則真想跳下水去游一圈。
不過因為我們走的是小溪右岸,所以就沒有經過Tony書上所寫的石砌應公廟和石頭公了。
但景色一樣很美,而且路邊還有一座石砌駁坎,也是挺值得走的。
古道的盡頭即是平溪線的魚腹式鐵橋。魚腹式鐵橋在臺灣已經不多見,魚腹式橋梁故
名思義就是橋身兩端較窄、中間較寬像魚腹的造型,這座鐵橋是為了運送煤礦和連接隧道
而建,之前只有鐵橋橫跨溪流上,但現在鐵橋旁多了鐵皮搭起的便道,我們就走在這座古
橋之上,眺望遠處的風景,真是美得讓人受不了!回頭,是剛才走過的古道,而流入基隆
河的小溪流在此因為地形落差形成雙股瀑布,這就是著名的「粗坑瀑布」。
我們站在橋上望著眼前的基隆河良久,子台今天的表現真是令人讚賞,一路被爸爸後
背著走,不吵也不鬧,也許是林中有太多可以吸引他注意力的東西,尤其是被他稱作「大
水水」的瀑布,讓他一直保持在極度興奮的狀態。
過了鐵橋,要穿過兩個小隧道(平溪第四和第五隧道),這兩個隧道長度都不長,加
上我們剛剛才看到火車經過,所以便放心的穿過隧道。
穿過隧道沒多久,右手邊有一個階梯可以往下通往世界級的地理景觀-大華壺穴,也
就是我最期待的景點!結果入口處有保全阻擋,說是有電影在下面拍攝,不能下去。我一
時間整個人傻住了,我們走了一天的路就是為了來看大華壺穴啊!於是我不死心的再度上
前詢問,對方的態度還是很強硬,加上保全大哥的臉長得很兇,害我愈問愈害怕,後來有
位助理上解釋,說他們在拍古裝片所以不能有任何穿著現代服裝的人出入,於是我們只好
忍痛放棄,只有站在階梯口遠望下方的壺穴群。
後來我上網查了一下,才知道原來當天大華壺穴是國際知名導演馬丁‧史柯西《沉默
》(Silence)一片的拍片現場,時間也真是剛好,就在我們造訪當天,後來我把這件事
跟老公說,看電影成痴的老公笑得開心,笑說原來我們離馬丁‧史柯西這麼近。
於是我們抱著有點遺憾的心情走到大華車站,老公說這裡這麼美,下次再找機會來玩
個兩天一夜,而且今天我們也看了很多美景,天公又作美,藍天白雲下的三貂嶺真是美。
算了一下,今天總共走了四座隧道,其中有兩座真的是誤闖,真是嚇死我了!
在大華車站等車的時候,發現月台上有悠遊卡的感應機器,因此即使是無人招呼站也
不用上車補票,十分便利。月台上等車的人除了我們以外是兩個韓國女生,以韓文交談著
,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其他旅客了。大華車站旁的建築泰半老舊,住在裡頭的人也有些年
紀了,我們到訪的那天剛好有戶人家在辦喪事,看來這裡人口流失的現象更為嚴重。
火車來了!上頭載滿了要返家的遊客,回到三貂嶺站取回嬰兒車,等待往台北的火車
時又跑去碩仁里散了一下步,剛好遇見早上聊天的老伯,阿伯知曉我們今天的行程後,一
直誇獎老公好體力。告別阿伯後,遠遠聽見阿伯向下一位旅人說起我們的故事,好像我們
是他熟悉已久的親人似的。
夜色中的三貂嶺車站駛進了一班往臺北的區間車,我們帶著已經累到不行的子台,返
回城囂。
關於幼坑及幼坑古道一、二事:
根據瑞芳地政事務所網頁的「平溪地段名由來」中的「粗坑小段」和「幼坑小段」指
出,清朝乾隆年間,泉州人胡姓等人開墾粗坑地區,因谷地多亂石地貧、險地耕作困難,
故以「粗坑」名之,「坑」指的是峽谷地形。而後泉州人蔡姓到幼坑拓墾,因開墾之初與
粗坑比較,由於山坡地力肥沃,較粗坑適合耕種,所以稱為幼坑;而另一說為晚於粗坑開
發,故稱「幼坑」。
幼坑古道於清代開始即為連接魚寮仔和幼坑地區的道路,日治時期實施保甲制度,將
原本狹隘的路面拓寬為六尺寬的道路,以利馬匹入山治理,而這條道路也因此被稱作「大
華保甲路」,也因此這條「古道」的路跡算是相當清楚的,後來當地因礦業興起,所以也
成為一條採礦道路喔!
--
‧日期:2015年04月06日
‧體重:15.5公斤
‧年齡:2歲又3天
子台剛過完兩歲生日,我們就等不及帶他去山上走走了。子台的體重已經維持了好一
陣子沒有上升,只有身高一直在長,經過上次的茶山古道之行,發現還是可以背得動他,
而且那次全程都是我後背著走,於是心想這次來挑戰一下難度較高些的古道。趁著老公放
連假,發現四月六日這天天氣很好,太陽大到不行,於是提議去遠一些的古道走走。翻了
翻Tony的書,書背下方那張圖片一直吸引著我,可惜一直找不到是哪條古道的風景,趁著
老公在家,仔細的把整本書翻過一次,發現是位於平溪區的大華壺穴。
這條古道稱為「幼坑古道」,位於平溪線三貂嶺站與大華站之間,交通便利且難度不
高,加上風景怡人,可觀溪流、壺穴、瀑布,還有子台最愛的火車和鐵軌!於是我們起了
個大早,從淡水搭捷運到臺北火車站,再轉區間車抵達三貂嶺。
三貂嶺車站久聞大名,它是臺鐵宜蘭線和平溪線的交會點,僅有區間車停靠,且是全
臺唯一無公路可抵達的車站,也因為這座車站處於山林之中,周遭沒有任何車輛的嘈雜聲
,僅有火車經過時發出巨大的聲響。三貂嶺車站一邊是山壁,另一邊就是基隆河,下了火
車出了站,左轉往廁所,右轉則通往聚落。
三貂嶺地名由來據說與西班牙人有關,十七世紀西班牙船艦抵達臺灣東北角準備攻占
北臺灣,當時把靠岸的地方命名為「聖地牙哥」(Santiago),即耶穌的十二使徒之一-
聖雅各的西班牙語,當時這一帶就被轉化為臺語,稱作「三貂」,至今的「三貂角」和「
三貂嶺」仍保留著當時的稱呼。
我們先把嬰兒車寄放在三貂嶺車站內,站務人員很熱心的說這裡出入的人不多,放多
久都沒關係。的確,根據臺鐵的統計,歷年的「日均進站旅次」約莫50人,大部分的旅客
搭乘平溪線是為了前往平溪放天燈,十分看瀑布、菁桐逛老街,雖說三貂嶺站是平溪線的
起點,旅客人數卻寥寥無幾。
於是我們出了車站右轉,沿著軌道旁的小徑往聚落走去,子台一路上看著鐵軌開心的
笑著,幸好有鐵絲網圍住,否則可能就直接往裡頭衝了,途中會經過一座破舊的地下道,
出了地下道後,小徑與鐵軌之間完全沒有任何的障礙物!子台一見鐵軌就在眼前,像發了
瘋一樣往鐵軌衝,我們怎麼攔也攔不住,只好半拐半哄讓他在離軌道有段距離的地方玩小
石頭,玩了幾分鐘他終於肯開始走路,於是他一路唱著剛學會的小星星,一路開心的蹦蹦
跳跳。
這段路雖然不是很長,但子台邊走邊玩,足足走了半小時。有時候子台會忍不住想衝
進去摸摸鐵軌,但幸好平溪線的火車班次不多,所以我們還可以讓他撒一下野,不過天氣
實在太熱,心裡想說怎麼一過清明節天氣就熱成這樣,那夏天不是熱死了嗎?沒想到隔天
氣溫就下降近十度,變成秋天的天氣,溫差大到讓人很不舒服。
距離三貂嶺車站最近的聚落即為碩仁里,從車站往聚落方向走遇見的第一棟建築物即
是已經廢校的碩仁國小。這所學校因為當地人口外流得十分嚴重,現在實際居住在此的人
還不到三十人,早在民國八十五年就已經廢校,一旁的小徑是三貂嶺瀑布步道的登山口,
我之前在網路上也有查到這條步道,不過因為難度太高,兒童不宜,所以我們決定等子台
大一點再來挑戰。
過了碩仁國小,便得過「三瓜子橋」才能過河來到聚落。三瓜子橋這一站最有名的「
景點」之一。在這裡,基隆河被稱作「樓仔溪」,據說是當時河邊有間「樓仔厝」而得名
,只是在更早之前的清代,它被稱作「大隆同溪」,而這一帶則被稱作「三爪仔」。清代
《淡水廳志》卷二:「大隆同溪,其源自暖暖、三爪仔」,這裡的「三爪仔」不知是否正
是西班人口中的「聖地牙哥」?「三爪」和「三貂」的臺語語音相近,令我不禁如此猜測
。而後的日本人將「三爪」誤植為「三瓜」,三瓜子橋的名字便這樣流傳了下來。
過橋即接到魚寮路,眼前出現一排民宅,也有部分已改建為民宿,當地老人告訴我,
住一晚也要上千元,他笑說著:「如果是住我家的話,雖然簡陋了些,但收你們一千就好
了。」我笑著說我們只是帶小孩來爬山,他問我哪裡人,住哪裡,娘家在哪,先生是哪國
人,我也據實一一相告,閒話家常後,我們便右轉走到巷子最後,看了門牌寫著「魚寮路
174號」,旁邊有個上坡的階梯,確定這是通往幼坑古道的入口,於是就帶著子台上路了
。
幼坑古道的真正入口位於幼坑隧道(平溪第一隧道)後方,若想取捷徑,可直接走幼
坑隧道至後方,但幼坑隧道長度294公尺,是平溪線上最長的隧道,用走的也要五、六分
鐘才能走完,而且隧道內完全沒有任何的照片設施,帶著孩子實在是太危險了,因此我們
選擇從魚寮路174號民宅旁的入口進入,雖然要翻越魚寮山鞍部,但只需十分鐘,因此為
了安全考量,我們寧願多走一段路。
走上階梯後,是鋪有水泥的上坡路,子台心不甘情不願的被我們牽著走,看來雖然路
狀極佳,但只要是上坡路他就不大願意走,接下來又遇到階梯,這時候子台開始吵著要喝
奶,而且午覺時間也到了,於是我只好前背著他,讓他一邊喝奶一邊入睡。水泥階梯的盡
頭後接上泥土路,抵達魚寮山鞍部,此時遇到第一個三岔路(右邊那條可以登上魚寮山,
但背著子台實在太累,所以放棄攻頂;左邊那條寫著「循稜線,頂坑山),取直行沒多久
又遇岔路,右邊那條較大較平緩,左邊則是下切的路,仔細看了路標也看不出所以然,所
以直覺取右道,後來才知道走錯路了。
往右走的路上會經過許多墓地,其中有一些還是年代久遠的古墓,一開始還不以為意
,後來路愈走愈小條,最後出現了一間「古厝」!後來想想實在不大對勁,老公一直問說
書上有說會經過墳墓嗎?我才發現走錯路了!於是速速折返回到剛剛的岔路口,選擇往左
的那條路下切。
這條路一路下坡,中途會經過一個岔路,不過路口有「此路不通有山崩,向後轉上下
都有路」的牌子,因此轉向另一條路,繼續下坡。走沒多久左方出現民宅取建的「三清觀
」(不過從外表還真看不出來是道觀,地址是新路尾2之1號)和農園,沒多久就出現了一
間藍色的候車亭,上頭還貼了一張火車時刻表,而下方就是平溪線鐵路了。說是候車亭很
奇怪,這裡明明就不能上火車,但造型看起來還是很像候車亭,不過應該只是提供登山客
休息的地方而已。
站在候車亭往右看就是幼坑隧道的另一端,左手邊還有兩個連續的小隧道,不過長度
都不長,為什麼我會知道長度不長呢?因為我看書的時候,以為幼坑古道的入口是在小隧
道後方,也就是說,我誤會大了。
於是我們就步行穿過兩個小隧道(平溪第二、第三隧道),雖然沿途風景秀麗,溪裡
的壺穴地形十分精彩,不過走在隧道裡的感覺還是怕怕的,過了兩座隧道再走一段路,愈
走愈奇怪,怎麼一直找不到書上說的「小鐵橋」呢?老公則是直碎念,說哪有古道會沿著
鐵軌走的,還要穿過隧道,也太危險了吧!還一直說他剛剛在候車亭旁邊看到一條路,應
該是那條吧!
於是我再把書拿出來認真讀過一次,實在是看不出來哪裡出了問題,幸好手機有訊號
,於是上網查了別人的行程紀錄,才發現原來幼坑古道的入口就是剛剛老公看到的那一個
!於是速速折返,經過第二個隧道時,火車竟然來了!嚇得我趕快叫老公抱子台出隧道,
我則是趕快把背包放下,整個人貼在山壁上,列車長應該是有看到我,所以車速減慢了些
,所以在我耳邊的呼嘯聲並沒有我想像中的這麼可怕。回到藍色候車亭時,老公把我臭罵
了一頓,一旁的兩個居民看到我們,問我們要往哪裡走,我們說我們要走幼坑古道,居民
熱心的說入口就在一旁,不過天氣這麼熱,帶著小孩就不要走古道了,很累人的,不如去
他的農場看他養的羊,我們看時間不早,已經接近四點了,於是道了謝就繼續上路了。
終於讓我們找到小鐵橋了!鐵橋橫跨基隆河的支流,過橋後便進入山林,順著古道緩
緩上行,約五分鐘經過農墾菜園,附近有條岔路可通往幼坑山。繼續前行,山路平緩好走
,因時間不早,子台也醒了,於是換成老公後背著子台。
約五分鐘後,又經過一處農園,廢棄的盆栽上長出了美麗的蘭花,一旁還種有咖啡樹
,過了一座以簡易木板釘成的小橋後,接下來的古道路況更加良好,走在林中並不覺得熱
,清風吹拂時,還有一種暢然快意的舒服。
又過了七分鐘左右,眼前出現一大片竹林,並出現左右兩條岔路,左岔路上行往幼坑
山及大平林山,右岔路續行幼坑古道。山坡上有一間廢棄的民宅,門牌上寫著「幼坑2號
」。
續行不遠,左側又出現一條不是很明顯的岔路,可通往已荒廢的幼坑二號民宅。
接下來的古道為下坡路(也是老公飆車的路段),沒多久出現了一座小石橋,溪岸附
近留有駁坎遺跡,此地風景秀麗,流水淙淙,雖然水量不多,但也讓人感覺清涼消暑。不
過由於時間有些緊迫,我們也只能停留一會,便匆匆上路了。
續行古道成為沿著溪谷而走的上坡路,溪谷已乾,但溪石仍舊濕滑,並滿佈青苔,雖
然色調迷人,但行走時需特別小心。
這段溪谷之路上最令人注目的亮眼即為路旁的界碑,圓形的岩面上刻有「臺北州基隆
郡」的字樣,當時幼坑聚落所屬的平溪庄位於台北州七星郡,而瑞芳區的碩仁里則屬於台
北州基隆郡,然而昭和七年(1932年)2月1日平溪庄改隸屬臺北州基隆郡,因此這塊界碑
應該立於昭和七年之前,為七星郡及基隆郡的界碑。
過界碑向上走,古道漸離溪谷,約五分鐘後即可抵達鞍部,古道轉為下坡路,沿途出
現幾棵柳杉,沒多久,便來到了一座鐵橋。
過鐵橋之後古道變成水泥步道,左轉沒多久便遇到了幼坑14號民宅,這間民宅為一條
龍的建築格局,屋子裡傳來廣播電臺的聲音,只不過一個人影也沒有,本想和當地居民聊
個幾句,看來是沒機會了。民宅前的步道可往上(左)或往下(右)走,都可以抵達大華
車站,只不過往上走的路線會經過幼坑23號及粗坑地區(大華保甲路的後半段),古道仍
在山林山迴繞;而往下走則有瀑布、溪流和壺穴可賞,想也不想當然是往下走!
往下走沒多久,左手邊出現了一、兩間廢棄的民宅,接著遇見一條小溪,小溪兩側都
有小徑可接到下方的鐵道,我們過橋走到溪的右岸,沿途可看到溪谷中的壺穴景觀,還有
一道小瀑布讓我們驚喜不已,老公說如果不是已經接近傍晚,否則真想跳下水去游一圈。
不過因為我們走的是小溪右岸,所以就沒有經過Tony書上所寫的石砌應公廟和石頭公了。
但景色一樣很美,而且路邊還有一座石砌駁坎,也是挺值得走的。
古道的盡頭即是平溪線的魚腹式鐵橋。魚腹式鐵橋在臺灣已經不多見,魚腹式橋梁故
名思義就是橋身兩端較窄、中間較寬像魚腹的造型,這座鐵橋是為了運送煤礦和連接隧道
而建,之前只有鐵橋橫跨溪流上,但現在鐵橋旁多了鐵皮搭起的便道,我們就走在這座古
橋之上,眺望遠處的風景,真是美得讓人受不了!回頭,是剛才走過的古道,而流入基隆
河的小溪流在此因為地形落差形成雙股瀑布,這就是著名的「粗坑瀑布」。
我們站在橋上望著眼前的基隆河良久,子台今天的表現真是令人讚賞,一路被爸爸後
背著走,不吵也不鬧,也許是林中有太多可以吸引他注意力的東西,尤其是被他稱作「大
水水」的瀑布,讓他一直保持在極度興奮的狀態。
過了鐵橋,要穿過兩個小隧道(平溪第四和第五隧道),這兩個隧道長度都不長,加
上我們剛剛才看到火車經過,所以便放心的穿過隧道。
穿過隧道沒多久,右手邊有一個階梯可以往下通往世界級的地理景觀-大華壺穴,也
就是我最期待的景點!結果入口處有保全阻擋,說是有電影在下面拍攝,不能下去。我一
時間整個人傻住了,我們走了一天的路就是為了來看大華壺穴啊!於是我不死心的再度上
前詢問,對方的態度還是很強硬,加上保全大哥的臉長得很兇,害我愈問愈害怕,後來有
位助理上解釋,說他們在拍古裝片所以不能有任何穿著現代服裝的人出入,於是我們只好
忍痛放棄,只有站在階梯口遠望下方的壺穴群。
後來我上網查了一下,才知道原來當天大華壺穴是國際知名導演馬丁‧史柯西《沉默
》(Silence)一片的拍片現場,時間也真是剛好,就在我們造訪當天,後來我把這件事
跟老公說,看電影成痴的老公笑得開心,笑說原來我們離馬丁‧史柯西這麼近。
於是我們抱著有點遺憾的心情走到大華車站,老公說這裡這麼美,下次再找機會來玩
個兩天一夜,而且今天我們也看了很多美景,天公又作美,藍天白雲下的三貂嶺真是美。
算了一下,今天總共走了四座隧道,其中有兩座真的是誤闖,真是嚇死我了!
在大華車站等車的時候,發現月台上有悠遊卡的感應機器,因此即使是無人招呼站也
不用上車補票,十分便利。月台上等車的人除了我們以外是兩個韓國女生,以韓文交談著
,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其他旅客了。大華車站旁的建築泰半老舊,住在裡頭的人也有些年
紀了,我們到訪的那天剛好有戶人家在辦喪事,看來這裡人口流失的現象更為嚴重。
火車來了!上頭載滿了要返家的遊客,回到三貂嶺站取回嬰兒車,等待往台北的火車
時又跑去碩仁里散了一下步,剛好遇見早上聊天的老伯,阿伯知曉我們今天的行程後,一
直誇獎老公好體力。告別阿伯後,遠遠聽見阿伯向下一位旅人說起我們的故事,好像我們
是他熟悉已久的親人似的。
夜色中的三貂嶺車站駛進了一班往臺北的區間車,我們帶著已經累到不行的子台,返
回城囂。
關於幼坑及幼坑古道一、二事:
根據瑞芳地政事務所網頁的「平溪地段名由來」中的「粗坑小段」和「幼坑小段」指
出,清朝乾隆年間,泉州人胡姓等人開墾粗坑地區,因谷地多亂石地貧、險地耕作困難,
故以「粗坑」名之,「坑」指的是峽谷地形。而後泉州人蔡姓到幼坑拓墾,因開墾之初與
粗坑比較,由於山坡地力肥沃,較粗坑適合耕種,所以稱為幼坑;而另一說為晚於粗坑開
發,故稱「幼坑」。
幼坑古道於清代開始即為連接魚寮仔和幼坑地區的道路,日治時期實施保甲制度,將
原本狹隘的路面拓寬為六尺寬的道路,以利馬匹入山治理,而這條道路也因此被稱作「大
華保甲路」,也因此這條「古道」的路跡算是相當清楚的,後來當地因礦業興起,所以也
成為一條採礦道路喔!
--
All Comments
By Caitlin
at 2015-05-17T03:18
at 2015-05-17T03:18
By Hedwig
at 2015-05-18T17:35
at 2015-05-18T17:35
By Barb Cronin
at 2015-05-23T11:44
at 2015-05-23T11:44
By Eartha
at 2015-05-26T05:30
at 2015-05-26T05:30
By Mason
at 2015-05-26T09:29
at 2015-05-26T09:29
By Oscar
at 2015-05-27T13:02
at 2015-05-27T13:02
Related Posts
暑假宜蘭三天兩夜
By Robert
at 2015-05-14T00:00
at 2015-05-14T00:00
求規劃105/1/1~105/1/3台北到高雄義大
By Edith
at 2015-05-14T00:00
at 2015-05-14T00:00
開始愛上登山前 先學會挑選裝備三原則
By Jacob
at 2015-05-13T23:43
at 2015-05-13T23:43
登山領域相關書單:第三波推薦(5本)
By Lucy
at 2015-05-13T22:37
at 2015-05-13T22:37
大雪山上山 5/23
By Brianna
at 2015-05-13T19:50
at 2015-05-13T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