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路 - 台北
By Tristan Cohan
at 2019-05-01T11:52
at 2019-05-01T11:52
Table of Contents
閒來沒事來賺個文章數
我不是什麼探勘大師,最多就是鍵盤探勘家
拋磚引玉,還請各位前輩大師多多指點
※ 引述《newidea (好點子快降臨)》之銘言:
: 前一篇推文有人提到爬中級山比較容易學認路
: 所以想獨立一篇出來詢問
: 因為中級山真的很容易迷路
: 就算手中有GPX軌跡
: 也要偏離了一段才看得出來
: 如果路徑都是樹根倒木的那種
: 還不一定能走得回去主路徑
: 加上有時候路線太長
: 全程開著GPX真的非常耗電
: 之前我走塔魔巴
: 前面塔曼山還好
: 後面就真的放眼過去會有點傻眼
: 想說這個路在哪裡啊...
: 在這樣的路線被放生真的會很想哭
: 不過還是很想靠著自己的能力學會認路
: 就算被放生也不會害怕
: 想知道除了路條、GPX、樹上螢光漆之類的
: 大家都是怎麼學認路的呢?
認路 / 找路這檔事情,也許某一天會變成古老的技藝
(帶個眼鏡岔路口直接 AR 顯示,我看這日子也不遠了 XD)
不過山上路況本來就容易起變化
知識永遠是沒有重量不會壞也不會沒電的裝備
多點技能總是沒有壞處
如果認路 / 找路要搞什麼理論基礎
那我個人推薦(也是唯一知道的 XD)
台大登山社蘇文政醫師的「路的三大定律」
我隨手找到的是這篇
http://www.mountain.org.tw/WebBBS/Message/One.aspx?MessageID=16906
(寫的人應該是林克孝,沒想到兩人分別都在山上遇難... QQ)
這裡摘錄如下:
1. 每條路都有一個主要目的;
2. 每條路都以最省力的方法達到該目的;
3. 越常用的路越明顯。
當年台大登山社還會把嚮導考試題目 po 在社板時
印象中幾乎每年都會問這題
至於台大登山社內有沒有在這個基礎上作延伸或補正,就不得而知
但以我個人的見解來說,這定律還是很實在的。
拿這個定律去檢視給車行駛的道路,大抵上也成
(尤其鄉下地方,一些即使列編鄉道的山路還是荒煙漫草或摸不著頭緒 Orz)
所以認路這件事情未必要在中級山、甚至未必要在登山的時候才能進行
畢竟省力這檔事是物理限制,對人對車都一樣
一旦抓到了其中的道理
從車輛道路的設計還是能養成(大尺度面的)路感
在山上搭配地圖指北針就能大致猜得出
接下來會是腰繞、之字、還是兩點一直線硬幹
當然,凡有規則必有例外
有的時候明明要爬升結果路卻往下走
或是明明山頭就在北邊、路線卻一直往南偏
這多半是理想路徑上有地形 / 植披限制,所以改變路線反而比較省力
通常走了一小段之後就會開始往原本目的修正
如果一大段(超過 5min)都沒有修正,那就很有可能走錯
這時候在山下準備的紀錄就很有用
因為如果是正路,那良好的紀錄通常都會在這些地方特別強調
(不然就是路只有一條而且明顯到不行)
這裡也再次強調了指北針的重要性
如果沒有三不五時看指北針確認行進方向
又怎麼能(快速)知道自己是不是方位一直偏而沒有修正?
(物理性指北針完全不吃電、重量極輕、反應快速而且很難壞)
所以,從這個脈絡看下來,找路就是...
1. 從理論面建立路感(路的設計原理)
2. 實務面,以行程紀錄、地圖、指北針不斷反覆作現地對照
嚴格說起來比較像是「預防迷路」而不是真正字面意義上的「找路」
不過,如果沒有迷路又為什麼要找路呢?你說是吧? XD
另外提供一下個人的路感訓練方式
我是找一個不是很步道化的郊山山區(當初是選台北二格猴山岳)
主稜線路線走熟之後
開始鑽各種大大小小的岔路
走之前先預測這條路大概會是什麼樣子、會走到哪去、接上哪條路
然後邊走邊印證自己的猜測對不對
因為主稜線已經很熟,所以就算失敗退回主稜線也不會有嚴重的危機感
退不回主稜線、硬鑽也應該能在半天內殺出去
再不濟手機應該也都打得出去(雖然我在皇帝殿就炸過... Orz)
大概是這樣子...
之後即使去沒去過的路線
猜路線會怎麼長、多久會上稜線之類的,大概有 87% 準
======== 以下脫離原 po 發問範圍分隔線 ========
其實說到底,「路」是一個相對的觀念而不是一個絕對的標準
也就是所謂「路是人走出來的」(好啦,山上也可能是獸 XD)
我沒實際走過探勘,最接近探勘的也不過就是新城山而已
但是我跟作生態調查的混過一陣子
在他們眼中幾乎沒有路的觀念
這一片原始森林每一顆樹都要量三圍
怎麼可能每一顆樹都剛好有路經過?
所以就是在各種草叢植披當中鑽來鑽去、設法到達目的地
那陣子過後,對「走進草叢植披中」就完全不感到... 害怕?
也就變得「處處都是路,只差在省力與否罷了」
現在就不行了,連走進我家荒廢的小菜圃都覺得煩... (艸
--
錢鍾書: 說出來的話
http://www.psmonkey.org
比不上不說出來的話
Hiking / Singapore 板
只影射著說不出來的話
and more......
--
我不是什麼探勘大師,最多就是鍵盤探勘家
拋磚引玉,還請各位前輩大師多多指點
※ 引述《newidea (好點子快降臨)》之銘言:
: 前一篇推文有人提到爬中級山比較容易學認路
: 所以想獨立一篇出來詢問
: 因為中級山真的很容易迷路
: 就算手中有GPX軌跡
: 也要偏離了一段才看得出來
: 如果路徑都是樹根倒木的那種
: 還不一定能走得回去主路徑
: 加上有時候路線太長
: 全程開著GPX真的非常耗電
: 之前我走塔魔巴
: 前面塔曼山還好
: 後面就真的放眼過去會有點傻眼
: 想說這個路在哪裡啊...
: 在這樣的路線被放生真的會很想哭
: 不過還是很想靠著自己的能力學會認路
: 就算被放生也不會害怕
: 想知道除了路條、GPX、樹上螢光漆之類的
: 大家都是怎麼學認路的呢?
認路 / 找路這檔事情,也許某一天會變成古老的技藝
(帶個眼鏡岔路口直接 AR 顯示,我看這日子也不遠了 XD)
不過山上路況本來就容易起變化
知識永遠是沒有重量不會壞也不會沒電的裝備
多點技能總是沒有壞處
如果認路 / 找路要搞什麼理論基礎
那我個人推薦(也是唯一知道的 XD)
台大登山社蘇文政醫師的「路的三大定律」
我隨手找到的是這篇
http://www.mountain.org.tw/WebBBS/Message/One.aspx?MessageID=16906
(寫的人應該是林克孝,沒想到兩人分別都在山上遇難... QQ)
這裡摘錄如下:
1. 每條路都有一個主要目的;
2. 每條路都以最省力的方法達到該目的;
3. 越常用的路越明顯。
當年台大登山社還會把嚮導考試題目 po 在社板時
印象中幾乎每年都會問這題
至於台大登山社內有沒有在這個基礎上作延伸或補正,就不得而知
但以我個人的見解來說,這定律還是很實在的。
拿這個定律去檢視給車行駛的道路,大抵上也成
(尤其鄉下地方,一些即使列編鄉道的山路還是荒煙漫草或摸不著頭緒 Orz)
所以認路這件事情未必要在中級山、甚至未必要在登山的時候才能進行
畢竟省力這檔事是物理限制,對人對車都一樣
一旦抓到了其中的道理
從車輛道路的設計還是能養成(大尺度面的)路感
在山上搭配地圖指北針就能大致猜得出
接下來會是腰繞、之字、還是兩點一直線硬幹
當然,凡有規則必有例外
有的時候明明要爬升結果路卻往下走
或是明明山頭就在北邊、路線卻一直往南偏
這多半是理想路徑上有地形 / 植披限制,所以改變路線反而比較省力
通常走了一小段之後就會開始往原本目的修正
如果一大段(超過 5min)都沒有修正,那就很有可能走錯
這時候在山下準備的紀錄就很有用
因為如果是正路,那良好的紀錄通常都會在這些地方特別強調
(不然就是路只有一條而且明顯到不行)
這裡也再次強調了指北針的重要性
如果沒有三不五時看指北針確認行進方向
又怎麼能(快速)知道自己是不是方位一直偏而沒有修正?
(物理性指北針完全不吃電、重量極輕、反應快速而且很難壞)
所以,從這個脈絡看下來,找路就是...
1. 從理論面建立路感(路的設計原理)
2. 實務面,以行程紀錄、地圖、指北針不斷反覆作現地對照
嚴格說起來比較像是「預防迷路」而不是真正字面意義上的「找路」
不過,如果沒有迷路又為什麼要找路呢?你說是吧? XD
另外提供一下個人的路感訓練方式
我是找一個不是很步道化的郊山山區(當初是選台北二格猴山岳)
主稜線路線走熟之後
開始鑽各種大大小小的岔路
走之前先預測這條路大概會是什麼樣子、會走到哪去、接上哪條路
然後邊走邊印證自己的猜測對不對
因為主稜線已經很熟,所以就算失敗退回主稜線也不會有嚴重的危機感
退不回主稜線、硬鑽也應該能在半天內殺出去
再不濟手機應該也都打得出去(雖然我在皇帝殿就炸過... Orz)
大概是這樣子...
之後即使去沒去過的路線
猜路線會怎麼長、多久會上稜線之類的,大概有 87% 準
======== 以下脫離原 po 發問範圍分隔線 ========
其實說到底,「路」是一個相對的觀念而不是一個絕對的標準
也就是所謂「路是人走出來的」(好啦,山上也可能是獸 XD)
我沒實際走過探勘,最接近探勘的也不過就是新城山而已
但是我跟作生態調查的混過一陣子
在他們眼中幾乎沒有路的觀念
這一片原始森林每一顆樹都要量三圍
怎麼可能每一顆樹都剛好有路經過?
所以就是在各種草叢植披當中鑽來鑽去、設法到達目的地
那陣子過後,對「走進草叢植披中」就完全不感到... 害怕?
也就變得「處處都是路,只差在省力與否罷了」
現在就不行了,連走進我家荒廢的小菜圃都覺得煩... (艸
--
錢鍾書: 說出來的話
http://www.psmonkey.org
比不上不說出來的話
Hiking / Singapore 板
只影射著說不出來的話
and more......
--
Tags:
台北
All Comments
By Genevieve
at 2019-05-05T05:24
at 2019-05-05T05:24
By Tristan Cohan
at 2019-05-09T04:57
at 2019-05-09T04:57
By William
at 2019-05-10T15:46
at 2019-05-10T15:46
By Bennie
at 2019-05-12T14:30
at 2019-05-12T14:30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9-05-17T12:20
at 2019-05-17T12:20
By Hedda
at 2019-05-17T17:37
at 2019-05-17T17:37
By Yuri
at 2019-05-20T06:56
at 2019-05-20T06:56
By Annie
at 2019-05-21T16:56
at 2019-05-21T16:56
By Yuri
at 2019-05-24T22:04
at 2019-05-24T22:04
By Charlotte
at 2019-05-25T08:49
at 2019-05-25T08:49
By Ula
at 2019-05-28T23:27
at 2019-05-28T23:27
By Agnes
at 2019-05-31T01:42
at 2019-05-31T01:42
By Zenobia
at 2019-06-05T00:53
at 2019-06-05T00:53
By Lily
at 2019-06-07T07:09
at 2019-06-07T07:09
By Sarah
at 2019-06-10T09:14
at 2019-06-10T09:14
By Damian
at 2019-06-15T06:48
at 2019-06-15T06:48
By Connor
at 2019-06-17T20:52
at 2019-06-17T20:52
By Rachel
at 2019-06-22T20:27
at 2019-06-22T20:27
By Edward Lewis
at 2019-06-23T10:20
at 2019-06-23T10:20
By Olga
at 2019-06-27T14:05
at 2019-06-27T14:05
By Edward Lewis
at 2019-07-01T20:02
at 2019-07-01T20:02
By Edwina
at 2019-07-01T22:44
at 2019-07-01T22:44
By Ula
at 2019-07-04T01:41
at 2019-07-04T01:41
By Sarah
at 2019-07-09T01:33
at 2019-07-09T01:33
By Tracy
at 2019-07-13T14:36
at 2019-07-13T14:36
By Caroline
at 2019-07-13T17:54
at 2019-07-13T17:54
By Selena
at 2019-07-16T01:21
at 2019-07-16T01:21
By Harry
at 2019-07-18T21:43
at 2019-07-18T21:43
By Franklin
at 2019-07-21T15:59
at 2019-07-21T15:59
By Edith
at 2019-07-23T05:09
at 2019-07-23T05:09
By Mary
at 2019-07-27T09:36
at 2019-07-27T09:36
Related Posts
5/18一個女生的{冰島}單車環島(台北場)
By Joseph
at 2019-04-27T11:23
at 2019-04-27T11:23
新手抱石場
By Jacky
at 2019-04-22T11:32
at 2019-04-22T11:32
阿姆斯特丹 來回13357元含稅
By Franklin
at 2019-04-15T08:12
at 2019-04-15T08:12
魚路古道春遊趣 萬世流芳許顏橋
By William
at 2019-04-15T00:37
at 2019-04-15T00:37
無懼 曾無氧登頂4座8千米高山 台登山家
By Quintina
at 2019-04-11T14:48
at 2019-04-11T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