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房馬賽:馬賽主教座堂 - 法國
By Quanna
at 2021-01-04T20:33
at 2021-01-04T20:33
Table of Contents
https://blog.xuite.net/toiletmei/blog/589530503
2020年,我們哪兒都不能去。
於是我冒出了一個念頭:「乾脆把想寫的都寫一寫吧!」
寫作進度突飛猛進,一方面是因為發奮圖強,另一方面是因為停滯不前-發奮圖強的
閱讀與書寫,以及,選擇停留在,同一個地方打轉。
這個打轉的地方,就是法國。
對於沒耐性的我而言,這樣的經驗倒是挺特別的。
--
《私房馬賽》這一系列,這幾年來累積了許多素材,其中量最多的,就是「教堂」和
「博物館」,這是每次回鄉探親的時候,一定會去的拜訪的地方。
當初將教堂(見此篇)和博物館/美術館(見此篇)併著寫,寫得簡短扼要,卻不夠
淋漓暢快。
我想,該是時候了。
--
這張照片攝於2008年冬末,我第一次到歐洲,第一次到法國。
到現在,我還是對於當時什麼都不懂的自己很訝異。
那時候的我,聽著JY訴說著歷史,對身邊這個男人著迷不已。
「這座教堂很新,沒什好看的。」他這麼說,我便信了。
後來我才知道,對於法國人來說,19世紀的建築,真的是「很新」。
所以一直到2019年,也就是初次見到這座教堂的11年後,在我的堅持下,才有幸進入
教堂內參觀。
--
現今存在的教堂,建在五世紀時便出現的老教堂的地基上。也因為這樣,它被稱在「
新主教座堂(Nouvelle Major)」。
最初,馬賽古城分成「上城(ville haute)」,即用以躲避凱薩大軍入侵的「衛城
(Acropole)」和「下城(ville basse)」兩部分。
當時,來到馬賽居民與海中海東部有貿易往來,基督宗教因此在馬賽落地生根,根據
墓碑上的符號,可研判馬賽在二世紀時已有教堂出現。
「新主教座堂」算一算,是第四座主教座堂了(先前分別於四世紀、11世紀和12世紀
修築)。位於新主教座堂一旁仍留有12世紀的「舊主教座堂(Vieille Major)」。
為了興建新主教座堂,1852年決議拆除12世紀的舊教堂。然而,受到古蹟保議協會的
抗議,唱詩班席和中殿的一個開間(travée)被保留下來,形成今日我們所見新舊教堂
並立的模樣。
--
新主教座堂由歷史主義(historicisme)之父萊昂‧沃杜瓦耶(Léon Vaudoyer)設
計,以羅馬-拜占庭風格規畫了拉丁十字的平面,1872年由徒弟亨利-雅各‧艾斯佩蘭杜
(Henri-Jacques Espérendieu)接手,不過不到兩年,艾斯佩蘭杜便撒手人寰。最後,
由亨利‧雷沃(Henri Révoil)接手,大教堂終於完工。
這三位建築師在普羅旺斯皆留有許多作品,尤其是艾斯佩蘭杜,馬賽的隆尚宮(
Palais Longchamp)和守護聖母教堂(Notre-Dame de la Garde)皆出自他手,他的職業
生涯幾乎都奉獻在馬賽度過。
更令人吃驚的是,他是新教徒。
一直到現在,大教堂還沒能夠真正完工。
每次經過的時候,總是會見到教堂外牆上包裏著鷹架,修繕速度快慢取決的不只是經
費的充足與否,還有更多的惱人的行政流程。
當地人已習慣了這樣的修修補補,經過時總不經意的向它望一眼,隨即匆匆經過。
會進入參觀的只有像我這樣的觀光客,甚或是,好奇心濃重的人。
--
進入教堂後,我清楚的知道這座教堂的人氣不若守護聖母教堂或是聖維克多修道院(
Abbaye Saint-Victor)。
偌大的中殿,僅有寥寥無幾的參觀者,顯得特別冷清。
子台和婆婆一道,忙著找尋可點燃的蠟燭;JY獨自一人信步於小聖堂,找尋可看之處
我無意間闖入一座位於後殿的禮拜堂,牆上掛著一幅畫像,是1837年至1861年的馬賽
主教馬善樂(Eugène de Mazenod)。
在大革命中飽受凌辱的他,任職主教的期間致力於重新拾起天主教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他創建了21個教區,修築了34座教堂,對於天主教的復興功不可沒。
--
至於其他的建築細節,實在是記不得了。
雖然對於JY來說,這並不是一座很有看頭的教堂,但我倒是喜歡內部靜謐的氣氛。
子台急促的腳步聲在教堂裡迴盪,讓一方結界似的凝結空氣支離破碎。
我知道離開教堂的時候到了。
就在那一刻,我見到灑落在地上,花窗玻璃的光影。
我拿起相機,拍下最後一張照片。
紀念我的曾經的、現在的、甚至是未來的,勇於追尋。
--
2020年,我們哪兒都不能去。
於是我冒出了一個念頭:「乾脆把想寫的都寫一寫吧!」
寫作進度突飛猛進,一方面是因為發奮圖強,另一方面是因為停滯不前-發奮圖強的
閱讀與書寫,以及,選擇停留在,同一個地方打轉。
這個打轉的地方,就是法國。
對於沒耐性的我而言,這樣的經驗倒是挺特別的。
--
《私房馬賽》這一系列,這幾年來累積了許多素材,其中量最多的,就是「教堂」和
「博物館」,這是每次回鄉探親的時候,一定會去的拜訪的地方。
當初將教堂(見此篇)和博物館/美術館(見此篇)併著寫,寫得簡短扼要,卻不夠
淋漓暢快。
我想,該是時候了。
--
這張照片攝於2008年冬末,我第一次到歐洲,第一次到法國。
到現在,我還是對於當時什麼都不懂的自己很訝異。
那時候的我,聽著JY訴說著歷史,對身邊這個男人著迷不已。
「這座教堂很新,沒什好看的。」他這麼說,我便信了。
後來我才知道,對於法國人來說,19世紀的建築,真的是「很新」。
所以一直到2019年,也就是初次見到這座教堂的11年後,在我的堅持下,才有幸進入
教堂內參觀。
--
現今存在的教堂,建在五世紀時便出現的老教堂的地基上。也因為這樣,它被稱在「
新主教座堂(Nouvelle Major)」。
最初,馬賽古城分成「上城(ville haute)」,即用以躲避凱薩大軍入侵的「衛城
(Acropole)」和「下城(ville basse)」兩部分。
當時,來到馬賽居民與海中海東部有貿易往來,基督宗教因此在馬賽落地生根,根據
墓碑上的符號,可研判馬賽在二世紀時已有教堂出現。
「新主教座堂」算一算,是第四座主教座堂了(先前分別於四世紀、11世紀和12世紀
修築)。位於新主教座堂一旁仍留有12世紀的「舊主教座堂(Vieille Major)」。
為了興建新主教座堂,1852年決議拆除12世紀的舊教堂。然而,受到古蹟保議協會的
抗議,唱詩班席和中殿的一個開間(travée)被保留下來,形成今日我們所見新舊教堂
並立的模樣。
--
新主教座堂由歷史主義(historicisme)之父萊昂‧沃杜瓦耶(Léon Vaudoyer)設
計,以羅馬-拜占庭風格規畫了拉丁十字的平面,1872年由徒弟亨利-雅各‧艾斯佩蘭杜
(Henri-Jacques Espérendieu)接手,不過不到兩年,艾斯佩蘭杜便撒手人寰。最後,
由亨利‧雷沃(Henri Révoil)接手,大教堂終於完工。
這三位建築師在普羅旺斯皆留有許多作品,尤其是艾斯佩蘭杜,馬賽的隆尚宮(
Palais Longchamp)和守護聖母教堂(Notre-Dame de la Garde)皆出自他手,他的職業
生涯幾乎都奉獻在馬賽度過。
更令人吃驚的是,他是新教徒。
一直到現在,大教堂還沒能夠真正完工。
每次經過的時候,總是會見到教堂外牆上包裏著鷹架,修繕速度快慢取決的不只是經
費的充足與否,還有更多的惱人的行政流程。
當地人已習慣了這樣的修修補補,經過時總不經意的向它望一眼,隨即匆匆經過。
會進入參觀的只有像我這樣的觀光客,甚或是,好奇心濃重的人。
--
進入教堂後,我清楚的知道這座教堂的人氣不若守護聖母教堂或是聖維克多修道院(
Abbaye Saint-Victor)。
偌大的中殿,僅有寥寥無幾的參觀者,顯得特別冷清。
子台和婆婆一道,忙著找尋可點燃的蠟燭;JY獨自一人信步於小聖堂,找尋可看之處
我無意間闖入一座位於後殿的禮拜堂,牆上掛著一幅畫像,是1837年至1861年的馬賽
主教馬善樂(Eugène de Mazenod)。
在大革命中飽受凌辱的他,任職主教的期間致力於重新拾起天主教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他創建了21個教區,修築了34座教堂,對於天主教的復興功不可沒。
--
至於其他的建築細節,實在是記不得了。
雖然對於JY來說,這並不是一座很有看頭的教堂,但我倒是喜歡內部靜謐的氣氛。
子台急促的腳步聲在教堂裡迴盪,讓一方結界似的凝結空氣支離破碎。
我知道離開教堂的時候到了。
就在那一刻,我見到灑落在地上,花窗玻璃的光影。
我拿起相機,拍下最後一張照片。
紀念我的曾經的、現在的、甚至是未來的,勇於追尋。
--
Tags:
法國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騎驢不找馬,在雷島(Île de Ré)
By Kelly
at 2020-12-19T22:20
at 2020-12-19T22:20
拉羅歇爾(La Rochelle)散步地圖(三)
By Elizabeth
at 2020-12-07T21:36
at 2020-12-07T21:36
拉羅歇爾(La Rochelle)散步地圖(二)
By Selena
at 2020-12-01T16:34
at 2020-12-01T16:34
拉羅歇爾(La Rochelle)散步地圖(一)
By Carol
at 2020-11-25T14:19
at 2020-11-25T14:19
英國|倫敦西敏寺.白金漢宮
By Joe
at 2020-11-19T16:36
at 2020-11-19T16:36